低溫干燥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低溫干燥機,其包含有一低溫干燥單元,其二側分別包含有一第一入風口及一第二入風口,其中該低溫干燥單元包含有一還原風車單元、一還原電熱單元、一除濕輪單元、一預冷管排單元、一再熱電熱單元、一濾網單元及一處理風車單元所相對構成,低溫干燥機還包含一低溫干燥箱體及一控制單元;本實用新型可使蔬果借助熱風干燥及冷風除濕交替作用,達到蔬果干燥的功能,且蔬果的含水率可借助冷風除濕及熱風干燥控制,據以中和達到精確的溫濕度數值,故更可使蔬果的質量達到最佳狀態,且借助除濕輪單元更可大幅提高除濕性能及功效,進而使本實用新型可達到低溫干燥質量的提升的實用進步性。
【專利說明】低溫干燥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是有關一種低溫干燥機,尤其是一種可借助冷風除濕及熱風干燥交替控制據以中和達到精確溫濕度控制的創新結構設計。
【背景技術】
[0002]按,按一般現有的蔬果干燥機,其裝料筒下方設一個燃燒機,以柴油或煤油為燃料點燃燃燒機,使其高熱的熱風通過熱風管送進裝料筒底部,而其裝料筒設一個輸送管使該裝料筒的蔬果循環,并經過熱風區,以達到干燥的目的,又該蔬果干燥處理過程中是采高溫干燥效果,其含水率去除較快,故影響蔬果的口感質量不佳。
[0003]是以,針對上述現有結構所存在的問題點,如何開發一種更具理想實用性的創新結構,實使用消費者所殷切企盼,亦是相關業者須努力研發突破的目標及方向。
[0004]有鑒于此,發明人本于多年從事相關產品的制造開發與設計經驗,針對上述的目標,詳加設計與審慎評估后,終得一種確具實用性的本實用新型。
實用新型內容
[0005]即,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低溫干燥機;其所欲解決的問題點,是針對現有蔬果干燥處理過程中是采高溫干燥效果,其含水率去除較快,故影響蔬果的口感質量不佳問題點加以改良突破;
[0006]而其解決問題的技術方案,主要是:
[0007]一種低溫干燥機,其包括:
[0008]一個低溫干燥單元,其二側分別包含有一個第一入風口及一個第二入風口,其中該低溫干燥單元包含有一個還原風車單元、一個還原電熱單元、一個除濕輪單元、一個預冷管排單元、一個再熱電熱單元、一個濾網單元及一個處理風車單元;其中
[0009]該還原風車單元及該還原電熱單元,分別內置于該低溫干燥單元二側,其中該還原風車單元位設于該第一入風口 一側,且該還原電熱單元位設于該第二入風口 一側;
[0010]該除濕輪單元,內置于該低溫干燥單元內部中央位置,且該除濕輪單元進一步位設于該還原風車單元及該還原電熱單元之間流程后置處;
[0011]該預冷管排單元及該再熱電熱單元,分別內置于該低溫干燥單元二側并橫置于該還原風車單元及該還原電熱單元下方,該預冷管排單元及該再熱電熱單元并進一步位設于該除濕輪單元的流程后置處,其中該預冷管排單元與該還原風車單元同側,且該再熱電熱單元與該還原電熱單元同側;
[0012]該濾網單元,設于該低溫干燥單元內,該濾網單元并進一步位設于該預冷管排單元的流程后置處 '及
[0013]該處理風車單元,設于該低溫干燥單元內,該處理風車單元并進一步位設于該再熱電熱單元的流程后置處;
[0014]一個低溫干燥箱體,設于該低溫干燥單元下方,該低溫干燥箱體內部包含有一個干燥室,該干燥室上下連通于該低溫干燥單元的該濾網單元及該處理風車單元;及
[0015]一個用以控制該低溫干燥單元相對該低溫干燥箱體的室內溫濕度的控制單元;
[0016]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借此創新獨特設計,使本實用新型可使蔬果借助熱風干燥及冷風除濕交替作用,達到蔬果干燥的功能,且蔬果的含水率可借助冷風除濕及熱風干燥控制,據以中和達到精確的溫濕度數值,故更可使蔬果的質量達到最佳狀態,且借助除濕輪單元更可大幅提高除濕性能及功效,進而使本實用新型可達到低溫干燥質量的提升的實用進步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是本實用新型低溫干燥機的示意圖。
[0018]圖2:是本實用新型低溫干燥機的控制單元示意圖。
[0019]【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0020]〔本實用新型〕
[0021]10低溫干燥單元11第一入風口
[0022]12第二入風口 20除濕輪單元
[0023]30還原風車單元40還原電熱單元
[0024]50預冷管排單元51濾網單元
[0025]60再熱電熱單元70處理風車單元
[0026]80低溫干燥箱體81干燥室
[0027]90控制單元 A干燥臺車
[0028]Al干燥盤。
【具體實施方式】
[0029]請參閱圖1、圖2所示,是本實用新型低溫干燥機的較佳實施例,惟此等實施例僅供說明之用,在專利申請上并不受此結構的限制。
[0030]本實用新型的低溫干燥機,其包括:
[0031]一個低溫干燥單元10,其二側分別包含有一個第一入風口 11及一個第二入風口12,其中該低溫干燥單元10包含有一個還原風車單元30、一個還原電熱單元40、一個除濕輪單元20、一個預冷管排單元50、一個再熱電熱單元60、一個濾網單元51及一個處理風車單元70 ;其中
[0032]該還原風車單元30及該還原電熱單元40,分別內置于該低溫干燥單元10 二側,其中該還原風車單元30位設于該第一入風口 11 一側,且該還原電熱單元40位設于該第二入風口 12—側;
[0033]該除濕輪單元20,內置于該低溫干燥單元10內部中央位置,且該除濕輪單元20進一步位設于該還原風車單元30及該還原電熱單元40之間流程后置處;
[0034]該預冷管排單元50及該再熱電熱單元60,分別內置于該低溫干燥單元10 二側并橫置于該還原風車單元30及該還原電熱單元40下方,該預冷管排單元50及該再熱電熱單元60并進一步位設于該除濕輪單元20的流程后置處,其中該預冷管排單元50與該還原風車單元30同側,且該再熱電熱單元60與該還 原電熱單元40同側;[0035]該濾網單元51,設于該低溫干燥單元10內,該濾網單元51并進一步位設于該預冷管排單元50的流程后置處;及
[0036]該處理風車單元70,設于該低溫干燥單元10內,該處理風車單元70并進一步位設于該再熱電熱單元60的流程后置處;
[0037]一個低溫干燥箱體80,設于該低溫干燥單元10下方,該低溫干燥箱體80內部包含有一個干燥室81,該干燥室81上下連通于該低溫干燥單元10的該濾網單元51及該處理風車單元70,其中該低溫干燥箱體80的該低溫干燥室81內容納有復數(指兩個以上)干燥臺車A,其中各該干燥臺車A包含有成排共構的干燥盤Al (成排共構指數個成排設置且結構相同),該干燥盤Al可供置放蔬果;及
[0038]一個控制單元90,用以控制該低溫干燥單元10相對該低溫干燥箱體80的室內溫濕度。
[0039]借助上述的結構、組成設計,茲就本實用新型的使用作動情形說明如下:
[0040]當使用者欲使該干燥室81空氣作冷風除濕時,外界空氣則由該低溫干燥單元10的該第一入風口 11進入,并依序進入該還原風車單元30、該除濕輪單元20、該預冷管排單元50及該濾網單元51等過濾而形成一股低溫除濕氣流進入該干燥室81內部;反之,當使用者欲使該干燥室81作熱風干燥時,外界空氣則由該低溫干燥單元10的該第二入風口 12進入,并依序進入該還原電熱單元40、該除濕輪單元20、該再熱電熱單元60及該處理風車單元70等過濾而形成一股熱風干燥氣流進入該干燥室81內部;更詳而言之,前述二者的冷風除濕亦或是熱風干燥是依照控制單元90來調整彼此比例大小量,以控制該干燥室81內部冷風除濕及熱風干燥二者作交替作用,據以中和達到精確的溫濕度數值。
[0041]借此,可使蔬果借助熱風干燥及冷風除濕交替作用,達到蔬果干燥的功能,且蔬果的含水率可借助冷風除濕及熱風干燥控制,據以中和達到精確的溫濕度數值,且借助除濕輪單元更可大幅提高除濕性能及功效,故更可使蔬果的質量達到最佳狀態。
[0042]歸納上述的說明,借助本實用新型上述結構的設計,可有效克服現有技術所面臨的缺失,進一步具有上述眾多的優點及實用價值,因此本實用新型為一種創意極佳的新型創作,且在相同的【技術領域】中未見相同或近似的產品創作或公開使用,故本實用新型已符合實用新型專利有關新穎性與進步性的要件,乃依法提出申請。
【權利要求】
1.一種低溫干燥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個低溫干燥單元,其二側分別包含有一個第一入風口及一個第二入風口,其中該低溫干燥單元包含有一個還原風車單元、一個還原電熱單元、一個除濕輪單元、一個預冷管排單元、一個再熱電熱單元、一個濾網單元及一個處理風車單元;其中 該還原風車單元及該還原電熱單元,分別內置于該低溫干燥單元二側,其中該還原風車單元位設于該第一入風口 一側,且該還原電熱單元位設于該第二入風口 一側; 該除濕輪單元,內置于該低溫干燥單元內部中央位置,且該除濕輪單元進一步位設于該還原風車單元及該還原電熱單元之間流程后置處; 該預冷管排單元及該再熱電熱單元,分別內置于該低溫干燥單元二側并橫置于該還原風車單元及該還原電熱單元下方,該預冷管排單元及該再熱電熱單元并進一步位設于該除濕輪單元的流程后置處,其中該預冷管排單元與該還原風車單元同側,且該再熱電熱單元與該還原電熱單元同側; 該濾網單元,設于該低溫干燥單元內,該濾網單元并進一步位設于該預冷管排單元的流程后置處 '及 該處理風車單元,設于該低溫干燥單元內,該處理風車單元并進一步位設于該再熱電熱單元的流程后置處; 一個低溫干燥箱體,設于該低溫干燥單元下方,該低溫干燥箱體內部包含有一個干燥室,該干燥室上下連通于該低溫干燥單元的該濾網單元及該處理風車單元;及 一個用以控制該低溫干燥單元相對該低溫干燥箱體的室內溫濕度的控制單元。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低溫干燥機,其特征在于:該低溫干燥箱體的該低溫干燥室內容納有數臺干燥臺車,其中各該干燥臺車包含有成排共構的干燥盤。
【文檔編號】A23N12/12GK203608824SQ201320838337
【公開日】2014年5月28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8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8日
【發明者】李國銘 申請人:李國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