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可注入液氮式研磨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可注入液氮式研磨器,包括研缽外壁、研缽內壁、中空層、液氮注入口、隔熱塞、隔熱研缽套、漏斗、研杵,所述研缽內壁與研缽外壁連接,所述中空層在研缽外壁和研缽內壁之間,所述液氮注入口與中空層連接,所述隔熱塞與液氮注入口連接,所述隔熱研缽套與研缽外壁連接,所述漏斗與液氮注入口連接,所述研杵在研磨器的一側。本實用新型可注入液氮式研磨器經特制漏斗將研缽壁內注滿液氮,由隔熱塞塞住以后緩慢揮發,使研缽內部持續保持低溫,減緩注入到研缽內的液氮的揮發,加速研磨進程,節約液氮用量,提高工作效率且降低實驗成本,由隔熱材料做成的研缽套可有效隔離液氮低溫對手部造成的損傷,使得操作過程更加安全舒適。
【專利說明】一種新型可注入液氮式研磨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實驗器材領域,具體為一種新型可注入液氮式研磨器。
【背景技術】
[0002]在分子生物學研究領域,絕大多數試驗都涉及到RNA提取工作,由于RNA酶的特殊性,組織樣本的破碎工作必須在極低溫度下進行。由于傳統手工研磨可以很成功的提取RNA,現在仍被廣泛使用。手工研磨即采用瓷質研缽與研杵將樣本研碎,提取RNA時,將組織樣本放入研缽后迅速倒入液氮,使樣本持續浸沒在液氮中進行研磨。因研缽放置在室溫中,液氮倒入后,在外界高溫的影響下,迅速揮發,需要不斷的向缽體內倒入液氮,整個研磨工作需要兩人協助完成,倒入液氮頻次較高,容易引起液氮飛濺傷人,且在液氮不斷的倒入過程中,容易將已經研碎的組織樣沖出缽體,大量的液氮揮發也造成很大浪費,操作繁瑣且成本聞昂。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新型可注入液氮式研磨器,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0004]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0005]一種新型可注入液氮式研磨器,包括研缽外壁、研缽內壁、中空層、液氮注入口、隔熱塞、隔熱研缽套、漏斗、研杵,所述研缽內壁與研缽外壁連接,所述中空層在研缽外壁和研缽內壁之間,所述液氮注入口與中空層連接,所述隔熱塞與液氮注入口連接,所述隔熱研缽套與研缽外壁連接,所述漏斗與液氮注入口連接,所述研杵在研磨器的一側。
[0006]作為優選,所述中空層在研缽外壁和研缽內壁之間。
[0007]作為優選,所述隔熱塞與隔熱研缽套由隔熱高分子材料制成。
[0008]作為優選,所述漏斗由耐低溫塑料材質制成。
[0009]本實用新型可注入液氮式研磨器經特制漏斗將研缽壁內注滿液氮,由隔熱塞塞住以后緩慢揮發,使研缽內部持續保持低溫,減緩注入到研缽內的液氮的揮發,加速研磨進程,節約液氮用量,提高工作效率且降低實驗成本,由隔熱材料做成的研缽套可有效隔離液氮低溫對手部造成的損傷,使得操作過程更加安全舒適。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一種可注入液氮式研磨器的研缽部分結構示意圖。
[0011]圖2為一種可注入液氮式研磨器的研杵及隔熱塞示意圖。
[0012]圖3為一種可注入液氮式研磨器的隔熱研缽套示意圖。
[0013]圖4為一種可注入液氮式研磨器的漏斗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0014]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0015]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的一種新型可注入液氮式研磨器,包括研缽外壁1、研缽內壁2、中空層3、液氮注入口 4、隔熱塞5、隔熱研缽套6、漏斗7、研杵8,所述研缽內壁2與研缽外壁I連接,所述中空層3在研缽外壁I和研缽內壁2之間,所述液氮注入口 4與中空層3連接,所述隔熱塞5與液氮注入口 4連接,所述隔熱研缽套6與研缽外壁I連接,所述漏斗7與液氮注入口 4連接,所述研杵8在研磨器的一側。
[0016]作為優選,所述隔熱塞5與隔熱研缽套6由隔熱高分子材料制成。
[0017]作為優選,所述漏斗7由耐低溫塑料材質制成。
[0018]本實用新型可注入液氮式研磨器經特制漏斗將研缽壁內注滿液氮,由隔熱塞塞住以后緩慢揮發,使研缽內部持續保持低溫,減緩注入到研缽內的液氮的揮發,加速研磨進程,節約液氮用量,提高工作效率且降低實驗成本,由隔熱材料做成的研缽套可有效隔離液氮低溫對手部造成的損傷,使得操作過程更加安全舒適。
[0019]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細微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新型可注入液氮式研磨器,包括研缽外壁、研缽內壁、中空層、液氮注入口、隔熱塞、隔熱研缽套、漏斗、研杵,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缽內壁與研缽外壁連接,所述中空層在研缽外壁和研缽內壁之間,所述液氮注入口與中空層連接,所述隔熱塞與液氮注入口連接,所述隔熱研缽套與研缽外壁連接,所述漏斗與液氮注入口連接,所述研杵在研磨器的一側。
【文檔編號】B02C19/08GK203663949SQ201320839512
【公開日】2014年6月2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9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9日
【發明者】褚敏, 閻萍, 吳曉云, 裴杰, 張世棟 申請人: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