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殺菌組合物及其用途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殺菌劑,具體的說,提供了一種農用殺菌組合物,該組合物的活性組份包括兩種,組份一:氰烯菌酯;組份二:乙蒜素。其中組份一和組份二的質量比為1:5~30:1,兩種組份總質量占組合物總質量的百分比為5%~80%。該組合物毒性低,對人畜及生態環境危害小,可以延緩病原物抗藥性的產生和發展,對由鐮刀菌引起的作物病害,尤其是小麥真菌性病害,有很高的防治效果。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專利說明】一種殺菌組合物及其用途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殺菌劑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含有氰烯菌酯(組份一)和中生菌素或乙蒜素(組份二)的殺菌組合物。
【背景技術】
[0002]氰烯菌酯,化學名稱為:2_氰基-3-氨基-3-苯基丙烯酸乙酯。氰烯菌酯屬于木質部運轉藥劑,此類藥劑多積累在蒸騰強度大的部位(葉緣、葉尖),在蒸騰非常弱的器官或部位(果實、種子等)幾乎不會有藥物到達。同時發現該藥劑耐雨水沖刷,具有良好的內吸穿透性能及優異的保護和治療作用。氰烯菌酯對鐮刀菌屬的禾谷鐮刀菌、串珠鐮刀菌、尖孢鐮刀菌等均有很高的生物活性,適用于小麥赤霉病、水稻惡苗病和西瓜枯萎病等作物病害的有效防治,對古巴假霜霉引起的黃瓜霜霉病、水稻黃單胞菌引起的水稻百葉枯病、辣椒炭疽菌引起的辣椒炭疽病、貝倫格葡萄坐腔菌引起的油菜菌核病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0003]中生菌素是一種生物源N-糖苷類抗生素,其抗菌譜廣,對多種細菌、真菌有效;該抗生素通過抑制病原細菌蛋白質的肽鍵生成,最終導致細菌死亡;對真菌病原菌孢子的萌發有強烈抑制作用,通過引起菌絲細胞內原生質凝聚,改變菌絲體形狀,起到防治真菌性病害的作用;可防治蘋果斑點落葉病、輪紋病、炭疽病、番茄等茄科植物青枯病、白菜軟腐病、黃瓜細菌性角斑病、水稻白葉枯病、條斑病、小麥赤霉病、柑桔潰瘍病、杏細菌性穿孔病等多種真菌細菌病害。
[0004]乙蒜素,化學名稱為:乙烷硫代磺酸乙酯,為有機硫高效廣譜仿生殺菌劑,兼具植物生長調節作用。不但能抑制多種真菌和細菌,而且有刺激生長作用,可防治水稻稻瘟病、白葉枯病、惡苗病、爛秧病、紋枯病,棉花立枯病、枯萎病、黃萎病、小麥赤霉病等多種作物病害。
[0005]小麥赤霉病是由禾谷鐮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ade)引起的一種世界范圍內重要的病害,也是國內外小麥生產上的重要防治對象之一。該病不僅給小麥的產量造成損失,同時還產生以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為主的真菌毒素,對人畜都有較大的危害。在現今的小麥生產上仍以化學防治為主。但長期單一地使用同類藥劑,可能引起病原菌對藥劑產生抗藥性,導致藥劑防效降低。目前,在生產上防治小麥赤霉病的主要藥劑為多菌靈為代表的苯并咪唑類殺菌劑。自1992年在浙江海寧市小麥病穗上檢測到世界首例禾谷鐮孢菌對多菌靈的抗藥性菌株以來,已先后在浙、蘇、滬、皖等地發現該病原菌的抗藥性植株,且抗藥性菌群體比例迅速上升,抗藥性病原菌分布范圍不斷擴大。如何繼續控制小麥赤霉病已成為廣大科技工作者和種植者面臨的重大問題。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延緩病原物抗藥性產生和發展時間、降低病原菌對單一殺菌劑廣生抗性的風險、延長殺菌劑使用壽命的殺菌組合物。
[0007]為了實現本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殺菌組合物,主要包括兩種活性組份:[0008]組份一:氰烯菌酯;
[0009]組份二:中生菌素或乙蒜素;
[0010]其中組份一和組份二的質量比為1:5~30:1。
[0011]氰烯菌酯屬2-氰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原藥外觀為白色固體粉末,為微毒殺菌劑。
[0012]中生菌素,化學名稱為1-N式基鏈里定基_2_氨基L-賴氨酸_2脫氧古羅糖胺,是由淡紫灰鏈霉菌海南變種產生的抗生素,屬N-糖苷類堿性水溶性物質,是一種殺菌譜較廣的保護性殺菌劑,低毒殺菌劑。
[0013]乙蒜素,化學名稱乙烷硫代磺酸乙酯,是一種高效無公害廣譜仿生殺菌劑,純品為無色或微黃色油狀液體,有大蒜臭味,價格低廉,與菌體內含硫基的物質作用,從而抑制菌體的正常代謝。
[0014]更優的,所述組合物中組份一和組份二的質量比為1:2~15:1。
[0015]更優的,所述組合物中組份一和組份二的總質量占組合物總質量的5%~80%。
[0016]更優的,所述組合物中組份一和組份二的總質量占組合物總質量的10%~65%。
[0017]本發明進一步提供了一種殺菌劑,包含上述殺菌組合物。
[0018]所述殺菌劑為可濕性粉劑、水分散粒劑、懸浮劑或乳油。
`[0019]當所述殺菌劑為可濕性粉劑時,可包含以下助劑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A、分散劑:聚羧酸鹽、木質素磺酸鹽或烷基萘磺酸鹽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潤濕劑:烷基硫酸鹽、烷基磺酸鹽或萘磺酸鹽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C、填料:硫酸按、尿素、蔗糖、葡萄糖、硅藻土、高嶺土、白炭黑、輕鈣、滑石粉、凹凸棒土或陶土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
[0020]當所述殺菌劑為水分散粒劑時,可包含以下助劑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A、分散劑:木質素磺酸鹽、萘磺酸鹽或聚羧酸鹽類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潤濕劑:磺酸鹽或其縮合物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C、填料:陶土、高嶺土或無機鹽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D、粘結劑:纖維素類、糖類、淀粉或聚乙烯醇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E、崩解劑:硫酸銨;F、消泡劑:有機硅。
[0021]當所述殺菌劑為懸浮劑時,可包含以下助劑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A、分散劑 聚羧酸鹽、木質素磺酸鹽或烷基萘磺酸鹽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B、乳化劑:烷基酚甲醛樹脂聚氧乙烯醚、烷基萘磺酸鹽類、失水山梨醇硬脂酸酯、吐溫-60或三苯乙基苯酚聚氧內烯聚氧乙烯嵌段聚合物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C、潤濕劑: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縮合物硫酸鹽、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烷基硫酸鹽、烷基磺酸鹽或萘磺酸鹽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D、增稠劑:黃原膠或羧甲基纖維素中的一種或兩種;E、防腐劑:甲醛、苯甲酸或苯甲酸鈉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F、穩定劑:環氧大豆油、環氧氯丙烷或磷酸三苯酯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G、消泡劑:有機硅;H、防凍劑:乙二醇、丙二醇、甘油、尿素或無機鹽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
[0022]當所述殺菌劑為乳油時,可包含以下助劑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A、乳化劑:農乳500#、農乳 700#、農乳 2201#、Span-60#、乳化劑 T-60、TX-10、農乳 1601#、農乳 600# 或農乳400#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其中溶劑為二甲苯、溶劑油、甲苯、生物柴油或甲酯化植物油;B、助溶劑:乙酸乙酯、甲醇、二甲基甲酸胺、環己酮、丙酮或甲乙酮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C、穩定劑:亞磷酸三苯酯、環氧氯丙烷或醋酐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0023]所述殺菌劑還含有助劑。
[0024]所述的助劑為分散劑、潤滑劑、粘結劑、崩解劑、消泡劑、乳化劑、潤濕劑、增稠劑、防腐劑、穩定劑、防凍劑或助溶劑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
[0025]上述殺菌組合物在防治由鐮刀菌引起的作物病害中的用途。
[0026]本發明所提供的農用殺菌組合物生物活性高,單位面積上用藥量少,施藥成本低,同時由于本發明組合物中氰烯菌酯和中生菌素或乙蒜素均屬低等毒性,因此對人畜危害小,對生態環境無污染,有益生物、環境安全。進一步的,本發明殺菌組合物還可以延緩病原物抗藥性的產生和發展,降低病原菌對單一殺菌劑產生抗性的風險,延長了殺菌組合物中各組份的使用壽命。進一步的,對小麥真菌性病害有很高的防治效果,提高小麥的產量和質量。
【具體實施方式】
[0027]本發明的組合物中使用的助劑包括分散劑、乳化劑、崩解劑、抗凍劑、增稠劑、潤濕劑等及其它有益于有效成分在制劑中穩定和藥效發揮的已知物質,都是農藥制劑中常用或允許使用的各種成分,并無特別限定,具體成分和用量根據配方要求通過簡單試驗確定。
[0028]以下實施例僅列舉出了部分組合物的配比,但并不局限于此。
[0029]實施例1
[0030]稱取30%氰烯菌酯、2%中生菌素、6%木質素磺酸鈣,3%S0PA、5%白炭黑、硅藻加至100%重量份,將上述組分充分混合,經超細粉碎機粉碎后,即得到32%氰烯菌酯和中生菌素含量的可濕性粉劑。
[0031]實施例2`[0032]稱取30%氰烯菌酯、5%中生菌素、4%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0%剛0、15%尿素、玉米淀粉加至100%重量份,將上述各組分充分混合粉碎,經沸騰干燥后造粒制成含35%氰烯菌酯和中生菌素含量的水分散粒劑。
[0033]實施例3
[0034]稱取50%氰烯菌酯、10%中生菌素、3%十二烷基苯磺酸鈉、8%亞甲基雙萘磺酸鈉、3%丙二醇、水加至100%重量份,以水為介質,將上述各組分允分混合加入砂磨磨釜中研細加工,即得到含60%氰烯菌酯和中生菌素含量的懸浮劑。
[0035]實施例4
[0036]稱取1%氰烯菌酯、4%中生菌素、5%農乳500#’ 3%農乳400#,3%農乳600#’ 1%環氧氯丙烷,15%環己酮、二甲苯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經混合,攪拌溶解完全后制得5%氰烯菌酯和中生菌素含量的乳油。
[0037]實施例5
[0038]稱取60%氰烯菌酯、5%中生菌素、3%十二烷基苯磺酸鈉、8%亞甲基雙萘磺酸鈉、3%丙二醇、水加至100%重量份,以水為介質,將上述各組分允分混合加入砂磨磨釜中研細加工,即得到含65%氰烯菌酯和中生菌素含量的懸浮劑。
[0039]實施例6
[0040]稱取35%氰烯菌酯、5%乙蒜素、8%烷基萘磺酸鹽、4%十二烷基硫酸鈉、白炭黑加至100%重量份,將上述組分充分混合,經超細粉碎機粉碎后,即得到40%氰烯菌酯和乙蒜素含量的可濕性粉劑。
[0041]實施例7
[0042]稱取60%氰烯菌酯、4%乙蒜素、3%農乳500#’ 2%農乳600#,2%農乳2201#, 1%亞磷酸三苯酯,2%乙酸乙酯、溶劑油S-150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經混合,攪拌溶解完全后制得64%氰烯菌酯和乙蒜素含量的乳油。
[0043]實施例8
[0044]稱取16%氰烯菌酯、32%乙蒜素、5%農乳500#’ 3%農乳400#,3%農乳600#’ 1%環氧氯丙烷,15%環己酮、二甲苯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經混合,攪拌溶解完全后制得48%氰烯菌酯和乙蒜素含量的乳油。
[0045]實施例9
[0046]稱取2%氰烯菌酯、8%乙蒜素、4%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0%剛0、15%尿素、玉米淀粉加至100%重量份,將上述各組分充分混合粉碎,經沸騰干燥后造粒制成含10%氰烯菌酯和乙蒜素含量的水分散粒劑。
實施例10
[0047]稱取75%氰烯菌酯、5%乙蒜素、3%十二烷基苯磺酸鈉、8%亞甲基雙萘磺酸鈉、3%丙二醇、水加至100%重量份,以水為介質,將上述各組分允分混合加入砂磨磨釜中研細加工,即得到含80%氰烯菌酯和乙蒜素含量的懸浮劑。
[0048]實施例11
[0049]抗菌組合物的增效研究
[0050]以氰烯菌酯(組份一)和中生菌素或乙蒜素(組份二)進行了相互復配的增效研究,具體方法為:首先測定組份一和組份二單一化合物(以下簡稱藥劑)的EC5tl (藥物對病菌的有效抑制中濃度),根據組合中兩單一藥劑的EC5tl設定藥劑的組合比例,并根據Wadley增效系數R值確定合適的組合物比例。
[0051]試驗靶標菌為小麥赤霉病菌,但不限于此。試驗方法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NY/T1156.2-2006》,采用菌絲生長速率法進行測定。
[0052]將小麥赤霉病菌菌柄接種于PDA平板中央,25°C培養3天,用打孔器在近菌落邊緣處打孔制成菌餅(菌餅直徑Φ=5πιπι)。將菌餅接入供試藥劑稀釋成一系列濃度的PDA培養基平板中央,每個培養皿接I個菌餅。重復打孔并接種的過程4次。在25°C恒溫培養箱中培養3天后,采用十字交叉法測量菌落生長直徑,取其平均值,根據下列公式計算出平均抑制生長率。所得數據經Finney機率分析法,用DPS統計軟件求出毒力回歸方程、EC50值及相關系數,結果如表1和2所示。
[0053]菌絲抑制生長率=(對照菌落直徑-處理菌落直徑)/對照菌落直徑X 100%
[0054]根據Wadley法計算增效系數(SR)。通過比較增效系數(SR)來評價復配劑的聯合作用。
[0055]EC50 (理論)=(a+b) / (a/EC50A+b/EC50B)
[0056]SR=EC50 (理論)/EC5tl (實際)
[0057]A、B分別代表兩種藥劑組分;a、b是A、B兩組分在復配組合中質量的比值。
[0058]SR≤0.5時,為拮抗作用;SR=0.5~1.5時,為相加作用;SR≥1.5時,為增效作用。
[0059]表1氰烯菌酯和中生菌素組合物對小麥赤霉病的Wadley法測定結果
[0060]
【權利要求】
1.一種殺菌組合物,由兩種活性組份組成: 組份一:氰烯菌酯; 組份二:乙蒜素; 其中組份一和組份二的質量比為1:5~30: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殺菌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組合物中組份一和組份二的質量比為1:2~15:1。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殺菌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組份一和組份二的總質量占組合物總質量的5%~80%。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殺菌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組份一和組份二的總質量占組合物總質量的10%~65%。
5.一種殺菌劑,其特征在于,所述殺菌劑的有效成分為權利要求1-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殺菌組合物。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殺菌劑,其特征在于,所述殺菌劑的劑型為可濕性粉劑、水分散粒劑、懸浮劑或乳油。
7.根據權利要求5 或6所述的殺菌劑,其特征在于,所述殺菌劑還含有常規助劑。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殺菌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助劑為分散劑、潤滑劑、粘結劑、崩解劑、消泡劑、乳化劑、潤濕劑、增稠劑、防腐劑、穩定劑、防凍劑或助溶劑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
9.權利要求1-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殺菌組合物在防治由鐮刀菌引起的作物病害中的用途。
【文檔編號】A01N37/44GK103798258SQ201410010287
【公開日】2014年5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14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14日
【發明者】馬志強, 畢秋艷, 張小風, 王文橋, 韓秀英 申請人: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