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格狀人工魚礁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一種網格狀人工魚礁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工魚礁系統在水深小于20m的近岸淺海海底布設,人工魚礁系統由多個魚礁點組成,魚礁點呈網格狀分布,形成多條平行于海岸線方向的橫向魚礁線,橫向魚礁線上相鄰的魚礁點的間距為50-80m,同時還形成多條垂直于海岸線方向的縱向魚礁線,縱向魚礁線上相鄰的魚礁點的間距為5-15m,在縱向魚礁線上相鄰的兩個魚礁點的連線上,布設有多個連接石,所有的橫向魚礁線中,位于中間的橫向魚礁線的魚礁點高度最高,為2-3m,魚礁點的高度從中間向兩側均勻降低,最靠近海岸線和最遠離海岸線的兩條橫向魚礁線的魚礁點高度最低,為1m。
【專利說明】網格狀人工魚礁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人工魚礁布局方式,特別是一種網格狀人工魚礁系統。
【背景技術】
[0002]人工魚礁是人為在海中設置的構造物,其目的是改善海域生態環境,營造海洋生物棲息的良好環境,為魚類等提供繁殖、生長、索餌和庇敵的場所,達到保護、增殖和提高漁獲量的目的。目前國內外已經廣泛的開展人工魚礁建設,進行近海海洋生物棲息地和漁場的修復,而且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傳統的人工魚礁布局并不合理,會影響魚礁區的水體交換能力,并且在魚礁區生活的底棲類海洋生物在不同的魚礁點之間活動時,由于沒有任何的遮擋、躲避物,因此很容易被敵害生物攝食;同時魚礁區還會影響海洋中的上升流形成,不利于聚魚。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種布局合理,利于水體交換和產生上升流,并且可以防止底棲類海產品在兩個魚礁點之間運動時被攝食的網格狀人工魚礁系統。
[0004]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網格狀人工魚礁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工魚礁系統在水深小于20m的近岸淺海海底布設,人工魚礁系統由多個魚礁點組成,魚礁點呈網格狀分布,形成多條平行于海岸線方向的橫向魚礁線,橫向魚礁線上相鄰的魚礁點的間距為50-80m,同時還形成多條垂直于海岸線方向的縱向魚礁線,縱向魚礁線上相鄰的魚礁點的間距為5-15m,在縱向魚礁線上相鄰的兩個魚礁點的連線上,布設有多個連接石,所有的橫向魚礁線中,位于中間的橫向魚礁線的魚礁點高度最高,為2-3m,魚礁點的高度從中間向兩側均勻降低,最靠近海岸線和最遠離海岸線的兩條橫向魚礁線的魚礁點高度最低,為lm。
[0005]所述的魚礁點為單個魚礁,或者為6-10個魚礁按照環形或矩形排列形成的魚礁堆。
[0006]相鄰的所述兩條橫向魚礁線上所有的魚礁點相互交錯分布。
[0007]相鄰的所述兩條縱向魚礁線上所有的魚礁點相互交錯分布。
[0008]本發明同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
本種結構形式的人工魚礁系統,與傳統的其他人工魚礁布局方式相比,有以下優點:相鄰魚礁點之間的橫向間距大于縱向間距,可以為水流流出通道,增強水體交換能力;并且每個魚礁點可以由多個魚礁形成的矩形或環形的魚礁堆,這樣中間較大的區域就可作為增殖生物躲避敵害的場所;并且在縱向上相鄰的兩個魚礁點之間還布設有多個連接石,這樣海參等底棲海珍品就可以通過連接石從一個魚礁點運動到下一個魚礁點,從而避免在移動過程中被敵害生物攝食; 并且整個魚礁區域的趨勢為內高外低,有利于在整個魚礁區形成上升流。【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0]下面將結合【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一種網格狀人工魚礁系統,該魚礁系統布設于水深小于20m的近岸淺海海底,它由多個呈網格狀分布的魚礁點組成,這些魚礁點的連線形成多條平行于海岸線方向的橫向魚礁線和多條垂直于海岸線方向的縱向魚礁線,在橫向魚礁線上相鄰的魚礁點的間距為50-80m,在縱向魚礁線上相鄰的魚礁點的間距為5-15m,并且在縱向魚礁線上相鄰的兩個魚礁點的連線上,還布設有多個連接石;在所有的橫向魚礁線中,位于中間的橫向魚礁線的魚礁點高度最高,為2-3m,而魚礁點的高度從中間向兩側均勻降低,最靠近海岸線和最遠離海岸線的兩條橫向魚礁線的魚礁點高度最低,為Im;每個魚礁點可以設置單個魚礁,也可以為由6-10個魚礁按照環形或矩形排列形成的魚礁堆;并且相鄰的兩條橫向魚礁線上所有的魚礁點相互交錯分布,相鄰的兩條縱向魚礁線上所有的魚礁點相互交錯分布。
【權利要求】
1.一種網格狀人工魚碟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工魚碟系統在水深小于20m的近岸淺海海底布設,人工魚礁系統由多個魚礁點組成,魚礁點呈網格狀分布,形成多條平行于海岸線方向的橫向魚礁線,橫向魚礁線上相鄰的魚礁點的間距為50-80m,同時還形成多條垂直于海岸線方向的縱向魚礁線,縱向魚礁線上相鄰的魚礁點的間距為5-15m,在縱向魚礁線上相鄰的兩個魚礁點的連線上,布設有多個連接石,所有的橫向魚礁線中,位于中間的橫向魚礁線的魚礁點高度最高,為2-3m,魚礁點的高度從中間向兩側均勻降低,最靠近海岸線和最遠離海岸線的兩條橫向魚礁線的魚礁點高度最低,為lm。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網格狀人工魚礁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魚礁點為單個魚礁,或者為6-10個魚礁按照環形或矩形排列形成的魚礁堆。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網格狀人工魚礁系統,其特征在于:相鄰的所述兩條橫向魚礁線上所有的魚礁點相互交錯分布。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網格狀人工魚礁系統,其特征在于:相鄰的所述兩條縱向魚礁線上所有的魚礁點相互交錯分布。
【文檔編號】A01K61/00GK103749364SQ201410020716
【公開日】2014年4月30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17日 優先權日:2014年1月17日
【發明者】田濤, 陳勇, 劉永虎, 張國勝, 尹增強, 王剛 申請人:大連海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