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喂發芽小麥降低養豬生產糞磷環境排放的一種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養豬生產中豬糞磷素環境減排的一種方法,屬于生態養殖【技術領域】。該方法利用麥類籽實發芽初期產生較高植酸酶活性,催化飼料中天然植酸磷轉化成豬可以利用的有效磷原理;實現豬飼料中不添加磷酸氫鈣,不影響豬生長速度的前提下,降低豬糞中磷的含量,減少了豬糞中磷向環境中的排放量。該發明技術要點在于小麥發芽長度控制在0.3-0.5公分,飼喂量占豬全價飼料干物質量的20%,則豬飼料中可以不用添加任何磷酸氫鈣等外源磷礦,豬生長速度不降低,豬糞磷含量下降45%。
【專利說明】飼喂發芽小麥降低養豬生產糞磷環境排放的一種方法
一、【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專利涉及農業生態【技術領域】,尤其生態養殖方面,采用日糧營養調控技術降低規模化養豬場糞磷對環境污染的一種飼喂方法。
二、【背景技術】
[0002]糞便環境污染一直是制約養豬行業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另一方面,豬糞也是農田有機肥的重要來源之一。以家畜糞便有機肥替代化肥在農田中施用,是現代種養結合循環生產模式的核心措施,既節約種植成本、保護土壤生態、又提高農產品質量。通常情況下有機肥施用量是以農作物對氮素的需求情況而定,對于大多數作物其對氮、磷的適宜吸收比例為(4.5: 1)-(8.8: I),但家畜糞肥中的氮、磷比值相對較低,糞肥的N: P值約為2.6: I。當前,種植業生產中以氮為標準配施肥料的生產方式增加了土壤P素,尤其增加溶解態磷、改變了土壤磷庫。這客觀上要求家畜規模化養殖過程中減少日糧中磷素用量,尤其外源磷礦添加,如磷酸氫鈣,以避免農牧循環生產生態效益下降,造成土壤養分庫不平衡的新問題。
[0003]磷素是豬生長發育所必需的常量礦物元素之一,尤其對于骨骼發育尤為重要,豬日糧中磷缺乏會導致生長受阻、佝僂病或骨軟化、骨折和晚期癱瘓等。在養豬業發展過程中,一直以來在豬配合飼料中添加磷酸氫鈣等磷礦資源,滿足動物生長需求。植物性飼料中約2/3的磷是以植酸磷或其鹽的形式存在,限制了豬等單胃動物對日糧中磷的利用。研究表明小麥發芽初期能夠產生較高植酸酶活性,植酸酶催化飼料中天然狀態植酸磷及植酸鹽生產肌醇,釋放出磷酸,節約豬日糧中磷酸氫鈣的添加量。通常情況下,豬飼料中廣泛添加磷酸氫鈣等外源磷礦,以補充豬生長中對日糧中有效磷的需求,造成養豬生產過程糞便中磷含量增加,向周邊環境中磷排放量大。有文獻研究表明日糧中以發芽小麥替代部分玉米能夠提高肉雞屠宰性能、改善雞肉的品質,飼喂發芽小麥對豬生產性能、日糧中磷素消化率及環境減排效果的研究尚未見報道。
三、
【發明內容】
[0004]為了克服現有養豬生產中“玉米-豆柏”型日糧,采用添加磷酸氫鈣補充飼料中有效磷含量,造成豬糞有機肥農田施用對土壤等農業生態環境的磷污染增加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新的日糧配制和飼喂方法,既能滿足養豬生產中動物自身對磷的營養需求,同時無需在豬飼料中添加任何形式的外源磷礦,有效降低了豬糞中磷素的含量。
[0005]本發明解決該技術問題所依據的營養學原理:大宗飼料原料中含有一定量的天然磷,大部分以植酸磷形式存在,單胃動物(豬、禽)難以消化吸收。我國畜禽飼糧以玉米-豆柏型為主,通常最常用飼料原料玉米、豆柏和麥麩等含有大量天然植酸態的磷,而不能被單胃動物所吸收。豬糞中的磷主要來源于飼料中未被消化的植酸磷和人工補充的磷酸氫鈣,通過日糧減少或不添加外源礦物質磷,添加益生素(植酸酶、
[0006]
【權利要求】
1.飼喂發芽小麥降低養豬生產糞中磷素環境排放的一種方法,其特征在于: 1)豬全價飼料中不添加磷酸氫鈣; 2)小麥發芽長度0.3-0.5公分; 3)發芽小麥在豬全價飼料中所占比例為20%(按風干基礎計算),飼喂育肥豬無跛行、骨骼發育畸形等現象,豬日增重不降低,糞中磷濃度下降45%。
2.權利要求1所述 發芽小麥飼喂豬降低糞中磷環境排放的生產工藝方法。
【文檔編號】A23K1/16GK103892040SQ201410056643
【公開日】2014年7月2日 申請日期:2014年2月20日 優先權日:2014年2月20日
【發明者】白云峰, 高立鵬, 鄭建初, 涂遠璐, 馮國興 申請人:江蘇省農業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