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豇豆高產種植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豇豆高產種植方法,包括大棚種植、選擇優良品種、育苗盤育苗、合理密植、打頂整枝、肥水管理、適時采收。本發明方法栽培豇豆,產量高,病蟲害少,所生長出的嫩豆莢肉質肥厚脆嫩,Vc含量高。
【專利說明】一種豇豆高產種植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農作物栽培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豇豆高產種植方法。
技術背景
[0002]豇豆在我國種植面積很大,品種較多。它的嫩豆莢肉質肥厚脆嫩,是優質的新鮮蔬菜;豇豆豆芽、幼苗、嫩葉、嫩莢都可作青菜食用;鮮豆莢還可腌制泡菜、制罐頭和干制貯藏。豇豆生長快,枝葉繁茂,成莢期的莖蔓含粗蛋白高達21.38%,營養豐富,也是很好的青飼料。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豇豆高產種植方法。本發明方法栽培的豇豆產量高,嫩豆莢肉質肥厚脆嫩,Vc含量高。
[0004]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豇豆高產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O大棚種植;選擇通風性好、調溫調濕方便且保溫效果高的高溫日光大棚種植;
(2)選擇優良品種:選擇早熟、抗病、高產、優質的品種如張塘二號豇豆、早生王豇豆、黑籽王豇豆等;
(3)采用基質穴盤育苗:在定植前18-22天播種,育苗溫度為25-35°C,豇豆播前將種子放入0.1%高錳酸鉀溶液中浸泡8-10分鐘,然后放入23-25°C的溫水中浸種3_5小時,期間換水1-2次,然后撈起,用清水沖洗干凈后,再采用微波處理10-15S后,即可播種,先將穴盤內的基質澆足底水,水滲下后用基質薄撒一層,找平穴盤表面基質,而后將種子直播至穴盤孔穴中,播種后覆蓋基質0.8 cm-1.0cm,每穴孔播種2_3粒種子,再在穴盤上覆蓋I層地膜,出苗前保持溫度28~33°C,出苗后適時通風降溫,以免造成秧苗徒長,溫度掌握在23~25°C為宜;其中,基質的配制方法為:首先按重量比為泥炭:香菇渣:蛭石=I:
I: I的比例混合得到混合料;按每Im3混合料中加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00 g,中草藥殺菌粉劑45g,同時加入氮磷鉀三元復合肥I k g,200-300g維生素C,混拌均勻,即得到基質;
(4)定植:定植前先整地施足基肥,一般畝用優質農家肥2200~2500kg、氮磷鉀三元復合肥15~20kg,硼砂2kg、然后深耕24-26厘米,耙平后建畦,起壟,要求壟面寬75-85cm、溝寬35-45cm、壟高35_45cm,等到育苗期達到28天左右時,進行移栽定植,每壟定植2行、株距30cm、畝用苗3300-3500株;
(5)摘頂:定植后在30-35°C的溫度下,豇豆生長8-12天開始摘頂;
(6)引蔓和整枝豇豆長到5~6片葉時開始搭架,每株插入I根毛竹桿,桿高2~2.3m,插好后要及時人工輔助引蔓上架,最好選擇晴天的午后進行,此時莖蔓較柔韌,不易在操作時被折斷;當豇豆植株長到9-10葉時,長度為1.5米左右時要及時摘除頂心,當側蔓上長出一葉時保留I葉上生長點及花穗再摘除頂心,一般第一花序坐穩果后施I次肥,以后每隔I周施I次,每畝施10~15kg氮鉀復合肥,期間每采收2~3次,用1%~2%的尿素噴施葉面,可使葉片增厚、增色,延長采收期,有效提高結莢率;
(7)病蟲害防治
(8)適時米收。
[0005]所述的豇豆高產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 )中所述的穴盤為50孔的育苗盤,規格為54cmX27cm。
[0006]所述的豇豆高產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所述的中草藥殺菌粉劑的配制方法為:a、按重量份稱取下列中草藥原料藥百部20-30、貫眾30-40、露蜂房30-40、蘆薈葉20-30、梵天花30-40、龍眼樹皮30-40、麻柳樹根30-40、蒲公英30-40、艾葉30-40、枯礬20-30、苦參20-30、蛇床子20-30 ;b、將稱取的原料藥自然干燥后粉碎,置70°C條件下用85-95%酒精回流提取3-4次,每次2-3小時,過濾回流液合并,噴霧干燥,得到的中草藥浸提粉末,即可。
[0007]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方法栽培豇豆, 產量高,病蟲害少,所生長出的嫩豆莢肉質肥厚脆嫩,Vc含量聞。
【具體實施方式】
[0008]一種豇豆高產種植方法,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O大棚種植;選擇通風性好、調溫調濕方便且保溫效果高的高溫日光大棚種植;
(2)選擇優良品種:選擇早熟、抗病、高產、優質的品種張塘二號豇豆;
(3)采用基質穴盤育苗:50孔的育苗盤,規格為54cmX27cm,在定植前20天播種,育苗溫度為30°C,豇豆播前將種子放入0.1%高錳酸鉀溶液中浸泡9分鐘,然后放入24°C的溫水中浸種4小時,期間換水2次,然后撈起,用清水沖洗干凈后,再采用微波處理12s后,即可播種,先將穴盤內的基質澆足底水,水滲下后用基質薄撒一層,找平穴盤表面基質,而后將種子直播至穴盤孔穴中,播種后覆蓋基質0.9cm,每穴孔播種3粒種子,再在穴盤上覆蓋I層地膜,出苗前保持溫度30°C,出苗后適時通風降溫,以免造成秧苗徒長,溫度掌握在24°C為宜;其中,基質的配制方法為:首先按重量份稱取泥炭、香菇渣、蛭石,比為泥炭:香菇渣:蛭石=I: I: I的比例混合得到混合料;按每Im3混合料中加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00 g,中草藥殺菌粉劑45g,同時加入氮磷鉀三元復合肥1kg,200-300g維生素C,混拌均勻,即得到基質;
(4)定植:定植前先整地施足基肥,一般畝用優質農家肥2200~2500kg、氮磷鉀三元復合肥15~20kg,硼砂2kg、然后深耕24-26厘米,耙平后建畦,起壟,要求壟面寬75-85cm、溝寬35-45cm、壟高35_45cm,等到育苗期達到28天左右時,進行移栽定植,每壟定植2行、株距30cm、畝用苗3300-3500株;
(5)摘頂:定植后在30-35°C的溫度下,豇豆生長8-12天開始摘頂;
(6)引蔓和整枝豇豆長到5~6片葉時開始搭架,每株插入I根毛竹桿,桿高2~
2.3m,插好后要及時人工輔助引蔓上架,最好選擇晴天的午后進行,此時莖蔓較柔韌,不易在操作時被折斷;當豇豆植株長到9-10葉時,長度為1.5米左右時要及時摘除頂心,當側蔓上長出一葉時保留I葉上生長點及花穗再摘除頂心,一般第一花序坐穩果后施I次肥,以后每隔I周施I次,每畝施10~15kg氮鉀復合肥,期間每采收2~3次,用1%~2%的尿素噴施葉面,可使葉片增厚、增色,延長采收期,有效提高結莢率;
(7)病蟲害防治;
(8)適時米收。
[0009]一般花后10~12天,子粒未顯露時為采收適期,采收時,要防止拉傷留存的花序,分批采收,及時上市。
[0010]其中,中草藥殺菌粉劑的配制方法為:a、按重量份稱取下列中草藥原料藥百部25、貫眾35、露蜂房35、蘆薈葉28、梵天花35、龍眼樹皮35、麻柳樹根35、蒲公英35、艾葉35、枯礬28、苦參25、蛇床子25 ;b、將稱取的原料藥自然干燥后粉碎,置70°C條件下用85-95%酒精回流提取4次,每次3小時,過濾回流液合并,噴霧干燥,得到的中草藥浸提粉末,即可。
[0011]本發明的豇豆栽培方法與常規豇豆栽培方法的栽培結果比較見下表。
【權利要求】
1.一種豇豆高產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1)大棚種植;選擇通風性好、調溫調濕方便且保溫效果高的高溫日光大棚種植; (2)選擇優良品種:選擇早熟、 抗病、高產、優質的品種如張塘二號豇豆、早生王豇豆、黑籽王豇豆等; (3)采用基質穴盤育苗:在定植前18-22天播種,育苗溫度為25-35°C,豇豆播前將種子放入0.1%高錳酸鉀溶液中浸泡8-10分鐘,然后放入23-25°C的溫水中浸種3_5小時,期間換水1-2次,然后撈起,用清水沖洗干凈后,再采用微波處理10-15S后,即可播種,先將穴盤內的基質澆足底水,水滲下后用基質薄撒一層,找平穴盤表面基質,而后將種子直播至穴盤孔穴中,播種后覆蓋基質0.8 cm-1.0cm,每穴孔播種2_3粒種子,再在穴盤上覆蓋1層地膜,出苗前保持溫度28~33°C,出苗后適時通風降溫,以免造成秧苗徒長,溫度掌握在23~25°C為宜;其中,基質的配制方法為:首先按重量比為泥炭:香菇渣:蛭石=1:1: 1的比例混合得到混合料;按每Im3混合料中加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00 g,中草藥殺菌粉劑45g,同時加入氮磷鉀三元復合肥I k g,200-300g維生素C,混拌均勻,即得到基質; (4)定植:定植前先整地施足基肥,一般畝用優質有機肥5000~6000kg、硫酸鉀75—100kg,過磷酸鈣100— 150kg,硼砂2kg、然后深耕24-26厘米,耙平后建畦,起壟,要求壟面寬75-85cm、溝寬35_45cm、壟高35_45cm,等到育苗期達到28天左右時,進行移栽定植,每壟定植2行、株距30cm、畝用苗3300-3500株; (5)摘頂:定植后在30-35°C的溫度下,豇豆生長8-12天開始摘頂; (6)引蔓和整枝豇豆長到5~6片葉時開始搭架,每株插入I根毛竹桿,桿高2~2.3m,插好后要及時人工輔助引蔓上架,最好選擇晴天的午后進行,此時莖蔓較柔韌,不易在操作時被折斷;當豇豆植株長到9-10葉時,長度為1.5米左右時要及時摘除頂心,當側蔓上長出一葉時保留I葉上生長點及花穗再摘除頂心,一般第一花序坐穩果后施I次肥,以后每隔I周施I次,每畝施10~15kg氮鉀復合肥,期間每采收2~3次,用1%~2%的尿素噴施葉面,可使葉片增厚、增色,延長采收期,有效提高結莢率; (7)病蟲害防治; (8)適時米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豇豆高產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所述的穴盤為50孔的育苗盤,規格為54cmX27c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豇豆高產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所述的中草藥殺菌粉劑的配制方法為:a、按重量份稱取下列中草藥原料藥百部20-30、貫眾30-40、露蜂房30-40、蘆薈葉20-30、梵天花30-40、龍眼樹皮30-40、麻柳樹根30-40、蒲公英30-40、艾葉30-40、枯礬20-30、苦參20-30、蛇床子20-30 ;b、將稱取的原料藥自然干燥后粉碎,置70°C條件下用85-95%酒精回流提取3-4次,每次2-3小時,過濾回流液合并,噴霧干燥,得到的中草藥浸提粉末,即可。
【文檔編號】A01G31/00GK103918530SQ201410104708
【公開日】2014年7月16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20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20日
【發明者】晉傳生 申請人:蕪湖晉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