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大棚鮮食玉米秋延后在田保鮮的栽培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大棚鮮食玉米秋延后在田保鮮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大棚搭建;(2)品種選擇;(3)播種育苗:采用128孔穴盤輕基質育苗;(4)整地覆膜;(5)定植;(6)田間管理;(7)采收;(8)在田保鮮:鮮食玉米成熟后割除果穗上部植株,控制土壤持水量在75~85%,可在田保鮮7~10天。本發明栽培的鮮食玉米可延遲至10月下旬至11月中下旬上市,較現行栽培方法推遲30~40天上市,并保證了鮮食玉米產品的優良品質,不僅滿足了市場需求,而且顯著增加了種植效益。
【專利說明】一種大棚鮮食玉米秋延后在田保鮮的栽培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設施農業【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大棚鮮食玉米秋延后在田保鮮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0002]設施農業是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設施面積逐年增加、設施結構不斷優化,利用先進設施如何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及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已成為設施農業領域的重要研究課題。鮮食玉米由于其品質優良、營養豐富、栽培簡便、周期較短,栽培面積逐年上升,加上其保健功效突出,已成為當前廣大市民首選的保健休閑農產品,市場需求不斷擴大。但是,目前生產上主要是春秋兩季栽培,秋季栽培的鮮食玉米一般在10中旬上市結束,成熟時保鮮期較短,采收不及時品質變劣,失去食用價值,進而影響農民收益。10月中旬之后市場上的鮮食玉米是在南方生產經遠途運輸至本地市場,品質下降明顯、食用價值不高,不受市民歡迎。如何利用大棚設施進行鮮食玉米秋延后栽培,延長市場供應期,并保持當地鮮食玉米的優良品質,這對增加農民收入及滿足市場需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大棚鮮食玉米秋延后在田保鮮的栽培方法,通過利用大棚設施進行鮮食玉米秋延后在田保鮮的栽培,旨在延長地產鮮食玉米產品的市場供應期,并保持優良品質,滿足市場需求。
[0004]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大棚鮮食玉米秋延后在田保鮮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05](I)大棚搭建;
[0006](2)選擇品質優、抗性強、產量高和果穗苞葉較緊的玉米品種;
[0007](3)播種育苗:于8月初至中下旬在大棚內育苗,當溫度高于35°C時,用遮陽率為30%的遮陽網覆蓋,早晚揭除,采用羥基質穴盤育苗,穴盤采用128孔育苗盤;
[0008](4)整地覆膜;每667m2施入腐熟農家肥1500kg和45%硫酸鉀三元復合肥(15-15-15) 30kg作為基肥,然后將土壤旋耕耙平,離大棚兩邊Im處開始平均寬度起3畦,畦寬1.8m,溝寬0.3m ;每畦鋪設2條滴灌帶后用2m寬的地膜覆蓋;
[0009](5)定植:每畦定植4行,采用大小行的方法,大行行距0.7m,小行行距0.45m,株距 0.25m ;
[0010](6)田間管理:定植后澆一次緩苗水,并用滴灌將土壤澆透,保持土壤持水量80~85%2~3天;上午10點至下15點之間要用遮陽率為30%的遮陽網覆蓋,活棵后不覆蓋;可見葉5~6片時每株穴施尿素8g,可見葉12~13片時,每株穴施尿素IOg ;根據蟲害發生情況,在苗期、拔節期、抽穗期和吐絲期各噴藥I次;當日雨量超過15mm時要及時排水,做到畦面不積水和雨停地干;當夜間最低溫度低于13°C時要覆蓋大棚膜,早開晚關,白天保持大棚內溫度不高于30°C ;生長期當土壤持水量低于60%時要及時打開滴灌澆水,持續時間2~3小時;
[0011](7)采收:秋延后鮮食玉米于授粉后21~28天成熟,一般在10下旬至11月中下旬可采收上市;
[0012](8)在田保鮮:鮮食玉米果穗成熟后,用鐮刀在離果穗著節位上部10~15cm處割除上部植株,并將土壤持水量保持在75~85%,根據市場情況進行分批采收上市。
[0013]優選地,在步驟(1)中,所述大棚搭建包括:選擇地勢平坦、土壤疏松的田塊,大棚覽度8m,聞度3m,長度36m。
[0014]優選地,在步驟(2)中,所述玉米品種包括晶甜6號、蘇玉糯901。
[0015]優選地,在步驟(5)中,鮮食玉米可見葉3~4片時即可定植。
[0016]優選地,在步驟(6)中,分別在苗期、拔節期、抽穗期和吐絲期用2.5%的功夫乳油1000倍液與200倍BT乳劑交替噴霧I次防治玉米螟。
[0017]優選地,在步驟(8)中,在田保鮮時當日最低溫度不高于_2°C時,要在16~17時關好大棚膜;當日最高溫度高于_2°C時,大棚膜保持通風狀態。
[0018]優選地,在步驟(8)中,在田保鮮的時間為7~10天。
[0019]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大棚鮮食玉米秋延后在田保鮮的栽培方法,利用大棚設施進行鮮食玉米秋延后在田保鮮的栽培,即推遲秋季播種期,后期進行薄膜覆蓋,進而延遲了采收上市期,于10月下旬至11月中下旬供應地產優質鮮食玉米,滿足市場需求,提高種植效益;如遇市場行情不好,可以割除果穗上部植株進行在田保鮮7~10天,進行分批采收和分批上市,保證農民收益。
[0020]和現有鮮食玉米秋季栽培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栽培方法具有如下優點:
[0021]1、延長了鮮食玉米市場供應期。鮮食玉米秋季栽培一般于10月中旬上市結束,而本栽培方法的地產鮮食玉米上市期為10月下旬至11月中下旬,延長了 30~40天,并保證了鮮食玉米產品的優良品質,深受市場歡迎。
[0022]2、延長了鮮食玉米的適采期。由于鮮食成熟時氣溫已偏低,比正常秋季栽培的鮮食玉米適采期要延長2~3天;如果采用在田保鮮的方法,則適采期可延長7~10天,可分批市并保證品質。
[0023]3、增加了種植效益。10月下旬上市的地產鮮食玉米由于新鮮、優質,比外地產品售價要高50%以上,而且市場銷售迅速;在田保鮮的時間較長,避免集中采收,可根據市場行情分批上市,保證了農民的收益。
【具體實施方式】
[0024]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0025]實施例1
[0026](一)大棚搭建:選擇地勢平坦、土壤疏松的田塊,大棚寬度8m,高度3m,長度36m;
[0027](二)品種選擇:選擇品質優、抗性強、產量高和果穗苞葉較緊的甜玉米新品種-晶舌甘6號;
[0028] (三)栽培要點:[0029]1、播種育苗:于2013年8月6日在南京市江寧蔬菜科技園的大棚內育苗,育苗期溫度均高于35°C時,用遮陽率為30%的遮陽網覆蓋,早晚揭除。采用羥基質穴盤育苗,基質采用蔬菜育苗專用基質,穴盤采用128孔育苗盤;
[0030]2、整地覆膜;每667m2施入腐熟農家肥(購于南京市蔬菜花卉科學研究所土肥站)1500kg和45%硫酸鉀三元復合肥(購于南京市蔬菜花卉科學研究所土肥站)(15-15-15)30kg作為基肥,然后將土壤旋耕耙平,離大棚兩邊Im處開始平均寬度起3睦,畦寬1.Sm,溝寬0.3m ;每畦鋪設2條滴灌帶后用2m寬的地膜覆蓋;
[0031]3、定植:當晶甜6號甜玉米(購于南京良華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可見葉3~4片時,于8月16日定植,每畦定植4行,采用大小行的方法,大行行距0.7m,小行行距0.45m,株距 0.25m ;
[0032]4、田間管理:定植后澆一次緩苗水,并用滴灌將土壤澆透,8月16日至18日保持土壤持水量80~85% ;上午10點至下15點之間用遮陽率為30%的遮陽網覆蓋,8月19日揭除;8月25日當晶甜6號可見葉5~6片時,每株穴施尿素8g,9月16日當可見葉12~13片時,每株穴施尿素IOg ;根據蟲害發生情況,在苗期、拔節期、抽穗期和吐絲期各噴藥I次,即用2.5%的功夫乳油(購于南京良華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1000倍液與200倍BT乳劑(購于南京良華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交替噴霧防治玉米螟;8月21日和30日雨量超過15_,及時排水,做到畦面不積水和雨停地干;10月10日起夜間最低溫度低于13°C,于10月11日覆蓋大棚膜,早開晚關,白天保持大棚內溫度不高于30°C ;生長期當土壤持水量低于60%時及時打開滴灌澆水,每次持續時間2~3小時;[0033]5、采收:秋延后晶甜6號甜玉米于授粉后21~22天成熟,在10月23日至26日將一半面積的甜玉米采收完畢,每667m2產量達819kg,市場售價7.5元/kg,畝產值達6000多元;
[0034]6、在田保鮮:將另一半的甜玉米于2013年10月24日用鐮刀在離果穗著節位上部10~15cm處割除上部植株,并將土壤持水量保持在75~85% ;并將大棚薄膜晝夜打開通風,于10月25日至11月2日進行分批采收上市,最后一批依然保持原有的品質,銷售價6~10元/kg,畝總產值7000多元。
[0035]實施例2
[0036](一)大棚搭建:選擇地勢平坦、土壤疏松的田塊,大棚寬度8m,高度3m,長度36m;
[0037](二)品種選擇:選擇品質優、抗性強、產量高和果穗苞葉較緊的糯玉米新品種-蘇玉糯901 ;
[0038](三)栽培要點:
[0039]1、播種育苗:于2013年8月24日在南京市江寧蔬菜科技園的大棚內育苗,8月24至26日溫度高于35°C,用遮陽率為30%的遮陽網覆蓋,早晚揭除,其它時間未用遮陽網覆蓋。采用羥基質穴盤育苗,基質采用蔬菜育苗專用基質,穴盤采用128孔育苗盤;
[0040]2、整地覆膜;每667m2施入腐熟農家肥1500kg和45%硫酸鉀三元復合肥(15-15-15) 30kg作為基肥,然后將土壤旋耕耙平,離大棚兩邊Im處開始平均寬度起3畦,畦寬1.8m,溝寬0.3m ;每畦鋪設2條滴灌帶后用2m寬的地膜覆蓋;
[0041]3、定植:當蘇玉糯901糯玉米(購于江蘇沿江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可見葉3~4片時,于9月6號定植,每畦定植4行,采用大小行的方法,大行行距0.7m,小行行距0.45m,株距0.25m ;
[0042]4、田間管理:定植后澆一次緩苗水,并用滴灌將土壤澆透,9月7日至8日保持土壤持水量80~85% ;上午10點至下15點之間要用遮陽率為30%的遮陽網覆蓋,9月10日揭除;于9月17日蘇玉糯901可見葉5~6片時,每株穴施尿素8g,于10月6日可見葉12~13片時,每株穴施尿素IOg ;根據蟲害發生情況,在苗期、拔節期、抽穗期和吐絲期各噴藥I次,即用2.5%的功夫乳油1000倍液與200倍BT乳劑交替噴霧防治玉米螟;10月10日起夜間最低溫度低于13°C,于10月11日覆蓋大棚膜,早開晚關,白天保持大棚內溫度不高于300C ;生長期當土壤持水量低于60%時及時打開滴灌澆水,每次持續時間2~3小時;
[0043]5、采收:秋延后蘇玉糯901糯玉米于授粉后26~28天成熟,在11月20日至23日將一半面積的糯玉米采收完畢,每667m2產量達906kg,市場售價6.5元/kg,畝產值近6000元;
[0044]6、在田保鮮:將另一半的糯玉米于2013年11月21日用鐮刀在離果穗著節位上部10~15cm處割除上部植株,并將土壤持水量保持在75~85% ;并將大棚薄膜于每天17點關閉、早晨8點打開,于11月23日至11月30日進行分批采收上市,最后一批依然保持原有的品質,銷售價5.8~10.6元/kg,畝總產值7200多元。
[0045]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 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大棚鮮食玉米秋延后在田保鮮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大棚搭建; (2)選擇品質優、抗性強、產量高和果穗苞葉較緊的玉米品種; (3)播種育苗:于8月初至中下旬在大棚內育苗,當溫度高于35°C時,用遮陽率為30%的遮陽網覆蓋,早晚揭除,采用羥基質穴盤育苗,穴盤采用128孔育苗盤; (4)整地覆膜;每6671112施入腐熟農家肥1500kg和45%硫酸鉀三元復合肥(15-15-15)30kg作為基肥,然后將土壤旋耕耙平,離大棚兩邊Im處開始平均寬度起3睦,畦寬1.Sm,溝寬0.3m ;每畦鋪設2條滴灌帶后用2m寬的地膜覆蓋; (5)定植:每畦定植4行,采用大小行的方法,大行行距0.7m,小行行距0.45m,株距0.25m ; (6)田間管理:定植后澆一次緩苗水,并用滴灌將土壤澆透,保持土壤持水量80~85%2~3天;上午10點至下15點之間要用遮陽率為30%的遮陽網覆蓋,活棵后不覆蓋;可見葉5~6片時每株穴施尿素8g,可見葉12~13片時,每株穴施尿素IOg ;根據蟲害發生情況,在苗期、拔節期、抽穗期和吐絲期各噴藥I次;當日雨量超過15mm時要及時排水,做到畦面不積水和雨停地干;當夜間最低溫度低于13°C時要覆蓋大棚膜,早開晚關,白天保持大棚內溫度不高于30°C ;生長期當土壤持水量低于60%時要及時打開滴灌澆水,持續時間2~3小時; (7)采收:秋延后鮮食玉米于授粉后21~28天成熟,一般在10下旬至11月中下旬可采收上市; (8)在田保鮮:鮮食玉米果穗成熟后,用鐮刀在離果穗著節位上部10~15cm處割除上部植株,并將土壤持水量保持在75~85%,根據市場情況進行分批采收上市。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棚鮮食玉米秋延后在田保鮮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I)中,所述大棚搭建包括:選擇地勢平坦、土壤疏松的田塊,大棚寬度8m,高度3m,長度36m。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大棚鮮食玉米秋延后在田保鮮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2)中,所述玉米品種包括晶甜6號、蘇玉糯901。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大棚鮮食玉米秋延后在田保鮮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5)中,鮮食玉米可見葉3~4片時即可定植。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大棚鮮食玉米秋延后在田保鮮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6)中,分別在苗期、拔節期、抽穗期和吐絲期用2.5%的功夫乳油1000倍液與200倍BT乳劑交替噴霧I次防治玉米螟。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大棚鮮食玉米秋延后在田保鮮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8)中,在田保鮮時當日最低溫度不高于_2°C時,要在16~17時關好大棚膜;當日最高溫度高于-2°C時,大棚膜保持通風狀態。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大棚鮮食玉米秋延后在田保鮮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8)中,在田保鮮的時間為7~10天。
【文檔編號】A01G1/00GK103891508SQ201410122674
【公開日】2014年7月2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28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28日
【發明者】潘玖琴, 胡俏強, 陳舜權, 戴惠學 申請人:南京市蔬菜科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