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大三元緩控復混肥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大三元緩控復混肥,該大三元緩控復混肥為無機緩控復合肥與顆粒生物有機肥按照重量比為2:1~3:2的比例混合;其中,無機緩控復合肥中N、P2O5、K2O三者的含量分別為8%、8-15%、8-15%。本發明緩控復混肥用量少,可提高農作物的品質,使農作物的產量增加25%,蔬果增產35%以上,同時能改良土壤物化性質,土壤結構和土壤環境,連續3年施肥,土壤提升一級。
【專利說明】一種大三元緩控復混肥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大三元(生物、有機及無機)緩控復混肥及制備方法,屬于肥料及肥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國內生產的生物肥料、有機肥料、無機復合肥、生物有機肥、有機-無機復合肥等在使用和效果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單施生物肥料、有機肥料可以改良土壤物化性質,改善土地結構和土壤環境,提高農產品的品質。但作物的產量難以提高:單施無機復合肥或無機化肥,農作物的產量有所提高,但長期施用破壞了土壤物化結構和土壤肥力。同時化肥的利用率很低,只能達到30%左右。30%左右流到江河之中,揮發到大氣之中,產生水源污染和大氣污染。40%左右留在土壤之中,污染毒害了土壤,破壞了土壤中的微生物及土壤內生物體的生長環境,最終會導致土壤的退化。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不足之處提供一種大三元(生物、有機及無機)緩控復混肥。
[0004]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該緩控復混肥的制備方法。
[0005]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方式實現的:
[0006]一種大三元緩控復混肥,該大三元緩控復混肥為無機緩控復合肥與顆粒生物有機肥按照重量比為2:1~3:2的比例混合;其中,無機緩控復合肥中Ν、Ρ205、Κ20三者的含量分別為 8%、8-15%、8-15%。
[0007]所述的無機緩控復合肥是通過以下方法制備得到的:將N、P205、K2O三者的含量分別為8%、8-15%、8-15%的無機肥料采用轉鼓蒸汽造粒,烘干,冷卻至室溫,篩分出直徑2-4mm顆粒,采用纖維素噴涂包膜后,取不破碎顆粒,再用不飽和脂肪油進行噴涂包膜得到無機緩控復合肥。烘干步驟采用無機肥烘干機進行常規無機肥烘干。
[0008]無機緩控復合肥中Ν、Ρ205、Κ20三者的含量優選分別為8%、8%、8%或8%、10%、12%或15%,15%,15%。無機緩控復合肥的氮源選自尿素、氯化銨,磷源選自磷酸一銨,鉀源選自氯化鉀和硫酸鉀。
[0009]上述顆粒生物有機肥是通過以下方法制備得到的:
[0010]I)將豆柏、蓖麻柏和腐殖質按照1.5~2:1.5~2:5.5~6的重量比例混勻得到有機肥料原料混合物;
[0011]2)按照2:1的重量比例稱取固氮菌和解鉀溶磷菌得到微生物菌混合物;
[0012]3)將有機肥料原料混合物和微生物菌混合物按7.5~8:2~2.5的重量比例混配得到有機質物料;
[0013]4)調節有機質物料的pH值為6.5~7,再將有機質物料與沸石粉生物有機肥原料按重量比8.5~9:1~1.5充分混合后,再在30~40°C條件(優選35°C _37°C)下干燥脫水,造粒,包膜得到顆粒生物有機肥。所述的造粒可采用擠壓造粒,包膜方式為常規的噴涂轉動包膜。
[0014]上述步驟“4)”中,有機質物料與沸石粉生物有機肥原料混合條件為溫度35-37°C,混合時間為10-15分鐘。
[0015]本發明大三元緩控復混肥的制備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0016]a)將豆柏、蓖麻柏和腐殖質按照1.5~2:1.5~2:5.5~6的重量比例混勻得到有機肥料原料混合物;按照2:1比例稱取固氮菌和解鉀溶磷菌得到微生物菌混合物;將有機肥料原料混合物和微生物菌混合物按重量比例7.5~8:2~2.5混配得到有機質物料;調節有機質物料的PH值為6.5~7,再將有機質物料與沸石粉生物有機肥原料按重量比
8.5~9:1~1.5充分混合后,再在30~40°C條件下干燥脫水,擠壓造粒,包膜得到顆粒生物有機肥;
[0017]b)、將Ν、Ρ205、Κ20三者的含量分別為8%、8-15%、8_15%的無機肥料采用轉鼓蒸汽造粒,烘干,冷卻至室溫,篩分出直徑2-4_顆粒,采用纖維素噴涂包膜后,取不破碎顆粒,再用不飽和脂肪油進行噴涂包膜得到無機緩控復合肥;
[0018]c)、將步驟“a) ”得到的顆粒生物有機肥和步驟“b) ”得到的無機緩控復合肥按照比例2:1~3:2進行混配,過篩,即得。最優選顆粒生物有機肥和無機緩控復合肥按照3:2的重量比例進行混配。
[0019]上述顆粒生物有機肥的主要有效成分是:(I)生物復合菌0.2億/克,有機質≥30%,粗蛋白≥10% ;
[0020]所述的沸石粉生物有機肥原料為天然吸附性強的偏酸性礦物質。
[0021]本發明大三元緩控復混肥施用量是常規氮磷鉀復合肥的1/2,施用方法同常規氮磷鉀復合肥。特別是本發明通過對無機肥和生物有機肥的分別包膜,使之混配,而生物菌依然能正常生活,帶來了預料不到的效果。
[0022]與現有技術比較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0023](I)可提高農作物的品質,使農作物的產量增加25%,蔬果增產35%以上;
[0024](2)改良土壤物化性質,土壤結構和土壤環境,連續3年施肥,土壤提升一級;
[0025](3)提高肥料的利用率30%左右,減小土壤和大氣污染。
[0026](4)減小用肥量,節約資源和能源;
[0027](5)降解轉換土壤中殘留的毒害物(如重金屬鉛)達75%左右;
[0028](6)可達到減少病蟲害70%左右的功效。
[0029](7)針對如小麥、水稻等大宗作物,本發明復合肥是現有氮磷鉀復合肥料使用量的1/2,產量增加25%左右。
【具體實施方式】
[0030]以下通過具體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但實施例的具體細節僅用于解釋本發明,不應理解為對本發明總的技術方案的限定。
[0031]實施例1
[0032]a)將豆柏、蓖麻柏和腐殖質按照2:2:6的重量比例混勻得到有機肥料原料混合物;按照2:1比例稱取固氮菌(湖南豫園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產)和解鉀溶磷菌(蘇柯漢(濰坊)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產)得到微生物菌混合物;將有機肥料原料混合物和微生物菌混合物按重量比例8:2混配得到有機質物料;用竹醋液調節有機質物料的pH值為6.5~7,再將有機質物料與沸石粉生物有機肥原料(江西新余市思遠礦業有限公司產)按重量比9:1在溫度37°C條件下充分混合10分鐘,再在35~37°C條件下干燥脫水、擠壓造粒,得到直徑3~5mm顆粒,篩選出不破碎顆粒,常規噴涂轉動包膜得到顆粒生物有機肥;
[0033]b)、將N、P2O5> K2O三者的含量分別為8%、8%、8%的無機肥(氮源A:尿素和氯化銨,磷源B:磷酸一銨,鉀源C:氯化鉀和硫酸鉀,A:B:C重量比為35:50:15 ;其中,尿素和氯化銨的重量比例為10:1,氯化鉀和硫酸鉀的重量比例為5:1)采用常規轉鼓蒸汽造粒(一烘尾部溫度控制在65-80°C ),烘干,冷卻至室溫,篩分直徑2-4_顆粒,按照常規的轉盤或轉鼓噴涂包膜法采用纖維素噴涂轉動包膜后,篩分出不破碎顆粒,再用不飽和脂肪油(滁州植物油廠生產)進行在1Pa~15Pa高壓條件下進行常規噴涂包膜得到無機緩控復合肥;
[0034]c)、將步驟“a) ”得到的顆粒生物有機肥和步驟“b) ”得到的無機緩控復合肥按照重量比例3:2進行混配,過篩,即得。
[0035]實施例2
[0036]a)將豆柏、蓖麻柏和腐殖質按照1.5:1.5:5的重量比例混勻得到有機肥料原料混合物;按照2:1比例稱取固氮菌(廣西東興展豐生物制品廠生產)和解鉀溶磷菌(蘇柯漢(濰坊)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產)得到微生物菌混合物;將有機肥料原料混合物和微生物菌混合物按重量比例8:2混配得到有機質物料;用竹醋液調節有機質物料的pH值為6.5~7,再將有機質物料與沸石粉生物有機肥原料(江西新余市思遠礦業有限公司產)按重量比8.5:1混合后,在溫度37°C條件下充分混合10分鐘,再在35~37°C條件下干燥脫水、擠壓造粒直徑3~5mm顆粒,篩選出不破碎顆粒,常規噴涂轉動包膜得到顆粒生物有機肥;
[0037]b)、將Ν、Ρ205、Κ20三者的含量分別為8%、10%、12%的復合無機肥(氮源A:尿素和氯化銨,磷源B:磷酸一銨,鉀源C:氯化鉀和硫酸鉀,A:B:C重量比為30:47:23 ;其中,尿素和氯化銨的重量比例為9:1,氯化鉀和硫酸鉀的重量比例為6:1)采用常規轉鼓蒸汽造粒(一烘尾部溫度控制在65-80°C ),烘干,冷卻至室溫,篩分直徑2-4_顆粒,按照常規的轉盤或轉鼓噴涂包膜法采用纖維素噴涂轉動包膜后,篩分不破碎顆粒,再用不飽和脂肪油(滁州植物油廠生產)在1Pa~15Pa高壓條件下進行常規噴涂包膜得到無機緩控復合肥;
[0038]c)、將步驟“a) ”得到的顆粒生物有機肥和步驟“b) ”得到的無機緩控復合肥按照重量比例2:1進行混配,過篩,即得。
[0039]實施例3
[0040]a)將豆柏、蓖麻柏和腐殖質按照2:2:5的重量比例混勻得到有機肥料原料混合物;按照2:1比例稱取固氮菌和解鉀溶磷菌(廣西東興展豐生物制品廠生產)得到微生物菌混合物;將有機肥料原料混合物和微生物菌混合物按重量比例8:2混配得到有機質物料;用竹醋液調節有機質物料的pH值為6.5~7,再將有機質物料與沸石粉生物有機肥原料(江西新余市思遠礦業有限公司產)按重量比9:1混合后,在溫度37°C條件下充分混合10分鐘,再在35~37 °C條件下干燥脫水、擠壓造粒直徑3~5_顆粒、篩選不破碎顆粒,常規噴涂轉動包膜得到顆粒生物有機肥;
[0041]b)、將Ν、Ρ205、Κ20三者的含量分別為15%、15%、15%的復合無機肥(氮源A:尿素和氯化銨,磷源B:磷酸一銨,鉀源C:氯化鉀和硫酸鉀,A:B:C重量比為41:35:25 ;其中,尿素和氯化銨的重量比例為7:1,氯化鉀和硫酸鉀的重量比例為7:1)采用常規轉鼓蒸汽造粒(一烘尾部溫度控制在65-80°C)、烘干、冷卻至室溫、篩分直徑2-4_顆粒,按照常規的轉盤或轉鼓噴涂包膜法采用纖維素噴涂轉動包膜后,篩分不破碎顆粒,再用不飽和脂肪油(滁州植物油廠生產)進行在1Pa~15Pa高壓條件下進行常規噴涂包膜得到無機緩控復合肥;
[0042]c)、將步驟“a) ”得到的顆粒生物有機肥和步驟“b) ”得到的無機緩控復合肥按照重量比例3:2進行混配,過篩,即得。
[0043]本發明實施例1所述大三元復合肥與現有肥料使用對比效果:
[0044]1、針對水稻,常規氮磷鉀復合肥料(N含15%、P含15%、K含15%)施用量為100斤/畝,施用后,產量為1150-1200斤/畝。
[0045]2、針對小麥,常規氮磷鉀復合肥料(N含15%、P含15%、K含15%)施用量為100斤/畝,施用后,產量600-700斤/畝。
[0046]3、使用本發明大三元緩控復混肥,針對水稻,施用量為50斤/畝,產量1400-1500
斤/畝。
[0047]4、使用本發明大三元緩控復混肥,針對小麥,施用量為50斤/畝,產量750-880斤/畝。
[0048]本發明大三元緩控復混肥施用方法與常規氮磷鉀復合肥料對農作物的施用方法相同。
【權利要求】
1.一種大三元緩控復混肥,其特征在于該大三元緩控復混肥為無機緩控復合肥與顆粒生物有機肥按照重量比為2:1~3:2的比例混合;其中,無機緩控復合肥中Ν、Ρ205、Κ20三者的含量分別為8%、8-15%、8-1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三元控復混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無機緩控復合肥是通過以下方法制備得到的:將Ν、Ρ205、Κ20三者的含量分別為8%、8-15%、8-15%的無機肥料采用轉鼓蒸汽造粒、烘干、冷卻至室溫、篩分出直徑2-4_顆粒,采用纖維素噴涂包膜后,取不破碎顆粒,再用不飽和脂肪油進行噴涂包膜得到無機緩控復合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三元控復混肥,其特征在于無機緩控復合肥中N、P205、K2O三者的含量分別為8%、8%、8%或8%、10%、12%或15%, 15%, 15%。
4.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大三元控復混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無機緩控復合肥的氮源選自尿素、氯化銨,磷源選自磷酸一銨,鉀源選自氯化鉀和硫酸鉀。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三元控復混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顆粒生物有機肥是通過以下方法制備得到的: 1)將豆柏、蓖麻柏和腐殖質按照1.5~2:1.5~2:5.5~6的重量比例混勻得到有機肥料原料混合物; 2)按照2:1的重量比例稱取固氮菌和解鉀溶磷菌得到微生物菌混合物; 3)將有機肥料原料混合物和微生物菌混合物按7.5~8:2~2.5的重量比例混配得到有機質物料; 4)調節有機質物料的pH值為6.5~7,再將有機質物料與沸石粉生物有機肥原料按重量比8.5~9:1~1.5充分混合后,再在30~40°C條件下干燥脫水、造粒、包膜得到顆粒生物有機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大三元控復混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機質物料與沸石粉生物有機肥原料混合條件為溫度35-37°C,混合時間為10-15分鐘。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大三元控復混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干燥脫水溫度條件為35 0C -37。。。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大三元控復混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膜方式為噴涂轉動包膜。
9.一種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三元緩控復混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將豆柏、蓖麻柏和腐殖質按照1.5~2:1.5~2:5.5~6的重量比例混勻得到有機肥料原料混合物;按照2:1比例稱取固氮菌和解鉀溶磷菌得到微生物菌混合物;將有機肥料原料混合物和微生物菌混合物按重量比例7.5~8:2~2.5混配得到有機質物料;調節有機質物料的PH值為6.5~7,再將有機質物料與沸石粉生物有機肥原料按重量比8.5~9:1~1.5充分混合后,再在30~40°C條件下干燥脫水,擠壓造粒,包膜得到顆粒生物有機肥; b)、將N、P205、K20三者的含量分別為8%、8_15%、8_15%的無機肥料采用轉鼓蒸汽造粒,烘干,冷卻至室溫,篩分出直徑2-4_顆粒,采用纖維素噴涂包膜后,取不破碎顆粒,再用不飽和脂肪油進行二次噴涂包膜得到無機緩控復合肥; c)、將步驟“a)”得到的顆粒生物有機肥和步驟“b) ”得到的無機緩控復合肥按照比例2:1~3:2進行混配,過篩,即得。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大三元緩控復混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顆粒生物有機肥和無機緩控復合肥 按照3:2的重量比例進行混配。
【文檔編號】C05G3/00GK104072248SQ201410129138
【公開日】2014年10月1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31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31日
【發明者】郭康澤 申請人:安徽省谷頂生物肥業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