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釣用繞線輪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垂釣用繞線輪,在垂釣用繞線輪中,防止將手柄臂固定到手柄軸上的螺紋部件松動。該垂釣用繞線輪包括手柄軸(8)、手柄臂(10)、螺母部件(12)和止擋件(24)。手柄軸在前端部具有齒輪部(15)。手柄臂具有與手柄軸卡合的長孔(10c),并能夠在沿著長孔的任意位置固定手柄軸。螺母部件具有與手柄軸的外螺紋部(16)旋合的內螺紋部(21c),將手柄臂安裝到手柄軸的前端部。止擋件設置于螺母部件,能夠獲得與手柄軸的齒輪部卡合而禁止螺母部件的向松動方向的旋轉的第一姿勢、和解除與齒輪部的卡合而允許螺母部件的向松動方向的旋轉的第二姿勢。
【專利說明】垂釣用繞線輪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垂釣用繞線輪。
【背景技術】
[0002]在垂釣用繞線輪中設置有用于卷繞釣線的手柄組件。手柄組件具有固定在手柄軸的前端的手柄臂和設置于手柄臂的前端的手柄把手。另外以往還提供了能夠變更手柄臂的長度的手柄組件。
[0003]例如在專利文獻I所示的垂釣用繞線輪中,通過以手動方式來緊固或松動螺母部件,能夠變更手柄臂的長度。另外,在專利文獻2和專利文獻3所示的垂釣用繞線輪的手柄裝置中,通過手柄的旋轉操作來緊固或松動螺母和螺栓,從而能夠變更手柄臂的長度。
[0004]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4-135624號公報專利文獻2:日本實公平3-10860號公報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4-222559號公報。
[0005]如專利文獻1-3所示,通過松動將手柄臂固定在手柄軸上的螺母和螺栓,能夠變更手柄臂向手柄軸的安裝位置,能夠變更手柄臂的長度。
[0006]但是,在專利文獻I的結構中,在使用過程中螺母容易松動,手柄臂相對于手柄軸的固定不穩定。另外,在專利文獻2和專利文獻3的結構中,由于通過手柄的釣線卷繞操作來緊固螺母和螺栓,因此當手柄負載增大時,作用在螺紋上的負載變得過大,可能造成螺紋破損。另外,在專利文獻3的結構中,通過抽拉操作使手柄與釣線卷繞方向相反地旋轉,可能使螺栓松動。
【發明內容】
[0007]本發明的課題在于,在垂釣用繞線輪中能夠變更手柄臂的長度,并且防止將手柄臂固定到手柄軸的螺紋部件松動。
[0008]本發明的第一方面的垂釣用繞線輪包括繞線輪主體、手柄軸、手柄臂、手柄把手、螺母部件以及防止松動部件。手柄軸旋轉自如地支承于繞線輪主體,在前端部具有防止松動用卡合部和外螺紋部。手柄臂從第一端部朝向第二端部沿著與手柄軸交叉的方向延伸,在第一端部具有長孔,手柄軸不能旋轉地與該長孔卡合,并且該長孔沿縱長方向延伸,該手柄臂能夠在沿著長孔的任意位置固定手柄軸的前端部。手柄把手旋轉自如地裝配在手柄臂的第二端部。螺母部件具有與手柄軸的外螺紋部旋合的內螺紋部,用于將手柄臂安裝到手柄軸的前端部。防止松動部件設置于螺母部件,能夠獲得以下姿勢:第一姿勢,與手柄軸的防止松動用卡合部卡合而禁止緊固在手柄軸上的螺母部件向松動方向的旋轉;和第二姿勢,解除與防止松動用卡合部的卡合而允許螺母部件向松動方向的旋轉。
[0009]在該垂釣用繞線輪中,手柄臂通過螺母部件固定在手柄軸的前端。在手柄臂中形成有長孔,通過變更手柄軸相對于該長孔的固定位置,能夠變更手柄臂的長度。
[0010]并且,在將手柄臂固定到手柄軸的狀態下,通過將防止松動部件設為第一姿勢來防止螺母部件的松動。另外,在改變手柄臂的長度的情況下,通過將防止松動部件設為第二姿勢,能夠松動螺母部件。因此,例如在能夠以手動方式操作螺母部件的形狀的情況下,垂釣者能夠簡單地進行螺母部件的緊固,并且能夠防止螺母部件的松動。
[0011]本發明的第二方面的垂釣用繞線輪在第一方面的垂釣用繞線輪中,還包括將防止松動部件在第一姿勢和第二姿勢之間切換操作的切換操作機構。
[0012]這里,利用切換操作機構,能夠在第一姿勢與第二姿勢之間切換防止松動部件。
[0013]本發明的第三方面的垂釣用繞線輪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垂釣用繞線輪中,螺母部件具有形成有內螺紋部的主體部、和開閉自如地裝配于主體部的桿部。防止松動部件設置于桿部并具有爪,該爪在桿部的閉合姿勢下與防止松動用卡合部卡合,并且在打開姿勢下從防止松動用卡合部脫離。
[0014]在該垂釣用繞線輪中,當將螺母部件的桿部設為打開姿勢時,設置于桿部的爪從手柄軸的防止松動用卡合部脫離。因此,在該狀態下,能夠松動螺母部件來改變手柄臂與手柄軸的固定位置。另一方面,當將桿部設為閉合姿勢時,桿部的爪與手柄軸的防止松動用卡合部卡合,防止了螺母部件的松動。
[0015]這里,通過相對于主體部開閉桿部,能夠禁止或允許螺母部件的向松動方向的旋轉。
[0016]本發明的第四方面的垂釣用繞線輪在第三方面的垂釣用繞線輪中,垂釣用繞線輪還包括對爪向防止松動卡合部側施力的爪施力部件。
[0017]這里,爪被爪施力部件施力,由此使得爪相對于防止松動卡合部的卡合穩定。
[0018]本發明的第五方面的垂釣用繞線輪在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的垂釣用繞線輪中,防止松動部件設置于桿部的與手柄軸對置的面。
[0019]這里,由于在桿部的與手柄軸對置的面即背面設置有防止松動部件,因此在相對于主體部閉合了桿部的狀態下,防止松動部件不會出現在外部。因此,能夠防止釣線掛在防止松動部件上等不良情形。
[0020]本發明的第六方面的垂釣用繞線輪在第三方面到第五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垂釣用繞線輪中,桿部沿一個方向形成得較長并且一端部開閉自如地與主體部連結,在打開姿勢下另一端部沿著與手柄軸交叉的方向延伸。
[0021]這里,當從主體部打開桿部時,桿部成為沿著與手柄軸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狀態。因此,在使螺母部件旋轉時,能夠將該桿部作為桿來發揮功能,手動的螺母部件的操作變得容易。
[0022]本發明的第七方面的垂釣用繞線輪在第三方面到第六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垂釣用繞線輪中,垂釣用繞線輪還包括用于將桿部維持為閉合姿勢的維持機構。
[0023]這里,當相對于主體部閉合了桿部時,利用維持機構來維持桿部的閉合姿勢。因此,能夠防止在使用時桿部意外打開。
[0024]本發明的第八方面的垂釣用繞線輪在第七方面的垂釣用繞線輪中,維持機構具有銷、凹部和銷施力部件。銷設置于主體部,沿著與手柄軸交叉的方向進退自如。凹部設置于桿部,并且當桿部為閉合姿勢時能夠與銷的前端部卡合。銷施力部件對銷向凹部施力。
[0025]這里,當閉合桿部時,主體部的銷進入到桿部的凹部中,利用銷施力部件來維持該狀態。因此,能夠通過簡單的機構使桿部的閉合姿勢穩定。
[0026]本發明的第九方面的垂釣用繞線輪在第三方面到第八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垂釣用繞線輪中,防止松動用卡合部具有形成于手柄軸的前端的多個齒。
[0027]這里,通過桿部的爪與手柄軸的多個齒卡合來防止螺母部件的松動。
[0028]本發明的第十方面的垂釣用繞線輪在第九方面的垂釣用繞線輪中,多個齒在沿著手柄軸的方向的前端部具有隨著朝向前端而外徑減小的錐面。
[0029]這里,由于多個齒的前端部為錐面,因此在閉合桿部時,桿部的爪與多個齒容易卡口 ο
[0030]本發明的第十一方面的垂釣用繞線輪在第九方面的垂釣用繞線輪中,防止松動部件具有止擋板,止擋板設置于桿部的與手柄軸對置的面且具有與多個齒嚙合的多個凹部。
[0031]這里,設置于桿部的止擋板的多個凹部與手柄軸的多個齒卡合,由此防止了螺母部件的松動。
[0032]本發明的第十二方面的垂釣用繞線輪在第i^一方面的垂釣用繞線輪中,止擋板能夠在預定角度范圍內旋轉地支承于桿部。并且垂釣用繞線輪還包括對止擋板向預定角度位置施力的板施力部件。
[0033]這里,由于止擋板能夠旋轉,因此在相對于主體部閉合桿部時,在止擋板的凹部與手柄軸的多個齒不嚙合的情況下,止擋板克服板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旋轉。并且,凹部與齒嚙合,兩者卡合。
[0034]本發明的第十三方面的垂釣用繞線輪在第十一方面或第十二方面的垂釣用繞線輪中,多個齒在沿著手柄軸的方向的前端部具有隨著朝向前端而齒寬變窄的錐面。
[0035]這里,由于多個齒的前端部為錐面,因此在閉合桿部時,止擋板的凹部與多個齒容易卡合。
[0036]本發明的第十四方面的垂釣用繞線輪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垂釣用繞線輪中,防止松動部件具有止擋件、施力部件和操作部件。止擋件轉動自如地設置于螺母部件,能夠獲得與防止松動用卡合部卡合的第一姿勢和從防止松動用卡合部脫離的第二姿勢。施力部件對止擋件向第一姿勢側施力。操作部件克服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使止擋件成為第二姿勢。
[0037]這里,止擋件被施力部件向第一姿勢側施力而與防止松動用卡合部卡合。在該狀態下,禁止螺母部件向松動方向的旋轉。另一方面,在利用操作部件使止擋件成為第二姿勢時,解除了止擋件與防止松動用卡合部的卡合。
[0038]本發明的第十五方面的垂釣用繞線輪在第二方面的垂釣用繞線輪中,切換操作機構是桿部。
[0039]本發明的第十六方面的垂釣用繞線輪在第十四方面的垂釣用繞線輪中,切換操作機構是操作部件。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40]圖1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雙軸承繞線輪的立體圖。
[0041]圖2是手柄臂連結部分的分解立體圖。
[0042]圖3是手柄軸的前端部分的外觀圖。
[0043]圖4是示意地表示用于防止松動的機構的圖。
[0044]圖5是表示打開了螺母部件的狀態的外觀立體圖。
[0045]圖6是表示螺母部件與手柄軸的關系的局部剖視圖。
[0046]圖7是表示維持機構的局部側視圖。
[0047]圖8是表示其他實施方式的手柄軸的防止松動用卡合部的外觀立體圖。
[0048]圖9是其他實施方式的與圖5對應的圖。
[0049]圖10是又一實施方式的螺母部件的外觀立體圖。
[0050]圖11是圖10所示的螺母部件的俯視圖。
[0051]附圖標記說明 I雙軸承繞線輪
2繞線輪主體
8手柄軸
10手柄臂
1c長孔
11手柄把手
12、42螺母部件
15齒輪部(防止松動用卡合部)
16外螺紋部 17卡合部
21主體部 21c內螺紋部
22桿部 22d凹部
24,47止擋件(防止松動部件)
24a、47a 爪 27、48板簧 30維持機構 31銷
32螺旋彈簧 35齒 36花鍵軸 38帶槽板 38d槽 41彈簧 50按鈕 51螺旋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0052][整體構成] 在圖1中表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作為垂釣用繞線輪的雙軸承繞線輪I。該雙軸承式繞線輪I包括繞線輪主體2、旋轉自如地支承于繞線輪主體2的卷筒3、以及手柄組件
4。繞線輪主體2具有:框架5和覆蓋框架5的裝配有手柄組件4的一側的罩部件6。
[0053]手柄組件4固定于手柄軸8,并具有手柄臂10、手柄把手11和螺母部件12,所述手柄軸8旋轉自如地支承在繞線輪主體2上。另外,在螺母部件12上設置有用于防止螺母部件12松動的防止松動部件(后述)。
[0054][手柄軸8]
如圖2所示,手柄軸8具有作為防止松動用卡合部的齒輪部15、外螺紋部16、以及禁止旋轉用的卡合部17。
[0055]齒輪部15具有多個齒,如圖3所示,沿著手柄軸8的方向的前端部具有隨著朝向前端而外徑減小的錐面15a。另外,如圖3和圖4所示,各齒形成為一個齒面15b與另一齒面15c相比從齒根圓的立起角度變陡,從而成為棘齒。另外,圖4是沿著手柄軸8的軸向從遠離手柄軸8的方向觀察到的圖,省略了螺母部件12等其他部件。
[0056]如圖2所示,外螺紋部16和禁止旋轉用的卡合部17在手柄軸方向上形成在同一位置。卡合部17的截面形成為橢圓形形狀。
[0057][手柄臂10和手柄把手11]
如圖1和圖2所示,手柄臂10是從第一端部1a朝向第二端部1b沿著與手柄軸8正交的方向延伸的金屬制的板狀部件。在該手柄臂10上,在第一端部1a形成有沿縱長方向延伸的長孔10c。手柄軸8的卡合部17與該長孔1c卡合。因此,手柄臂10不能與手柄軸8相對旋轉,并且能夠在形成有長孔1c的范圍內變更與手柄軸8的固定位置。手柄把手11旋轉自如地支承在手柄臂10的第二端部10b。
[0058][螺母部件12]
如圖5和圖6所示,螺母部件12具有主體部21和作為切換操作機構的桿部22。另外,在圖5中示出了從主體部21打開了桿部22的打開姿勢,在圖6中局部地示出了桿部22閉合于主體部21的閉合姿勢。螺母部件12通過使主體部21與手柄軸8的外螺紋部16旋合而能夠將手柄臂10固定在手柄軸8上。
[0059]主體部21具有底座部21a和一對側壁部21b。底座部21a形成為大致橢圓形形狀的板狀,在中央部具有與手柄軸8的外螺紋部16旋合的內螺紋部21c。
[0060]桿部22配置于主體部21的一對側壁部21b之間,具有形成于縱長方向的一端的支承部22a、形成于另一端的凸臺部22b、以及連結支承部22a和凸臺部22b的連結部22c。支承部22a通過銷23開閉自如地支承于一對側壁部21b。在桿部22為閉合姿勢的情況下,凸臺部22b與底座部21a的上表面抵接。連結部22c是比支承部22a和凸臺部22b厚度薄的部分。如圖4-圖6所示,在連結部22c的與手柄軸8的前端對置的面(背面)設置有作為防止松動部件的止擋件24。
[0061]止擋件24是沿著桿部22延伸的細長形狀,止擋件24的縱長方向的中央部通過銷26轉動自如地支承在桿部22的背面。在止擋件24的前端形成有爪24a,能夠與齒輪部15的一側齒面15b卡合。在止擋件24的與設置有爪24a的一側相反側的端部設置有板簧27,該板簧27對爪24a向齒輪部15側施力。板簧27支承在桿部22的背面。
[0062]通過該爪24a與齒輪部15的一側齒面15b卡合,如圖4所示,從而允許螺母部件12和齒輪部15 (即手柄軸8)相對地向A方向的旋轉(緊固螺母部件12的方向的旋轉),但是禁止向B方向的旋轉(螺母部件12松動的方向的旋轉)。
[0063][維持機構30]
如圖7所示,在桿部22上設置有用于將桿部22維持為閉合姿勢的維持機構30。維持機構30具有銷31、凹部22d和螺旋彈簧32。銷31滑動自如地支承在形成于第一支承部21c和第二支承板33的貫通孔中。第一支承部21c與底座部21a —體地形成在螺母部件12的底座部21a的上表面。第二支承板33固定于底座部21a的上表面。凹部22d形成于桿部22的凸臺部22b的側面,即與第一支承部21c對置的面。當桿部22為閉合姿勢時,銷
31的前端部能夠與該凹部22d卡合。螺旋彈簧32配置于形成在銷31上的邊緣部31a與第二支承板33之間,對邊緣部31a即銷31向凹部22d側施力。
[0064]通過這樣的構成,使得銷31在與手柄軸8交叉的方向上進退自如,并始終被螺旋彈簧32向凹部22d側施力,且與凸臺部22b的側面抵接,由此銷31能夠克服螺旋彈簧32的作用力而向遠離凸臺部22b的方向移動。
[0065][手柄長度的調節]
在調節手柄長度的情況下,打開螺母部件12的桿部22而形成打開姿勢(參照圖5)。通過使桿部22成為打開姿勢,來解除桿部22的背面的止擋件24的爪24a與手柄軸8的齒輪部15的齒的卡合。另外,在桿部22為打開姿勢的狀態下,桿部22的前端(凸臺部22b)遠離手柄軸8,桿的臂長變長,因此緊固螺紋的操作或松動螺紋的操作變得容易。接下來,操作桿部22并向松動螺紋的方向轉動螺母部件12,由此能夠使螺母部件12遠離手柄臂10。
[0066]通過以上的操作,能夠解除手柄臂10相對于手柄軸8的固定,使手柄臂10沿其縱長方向移動。并且,通過使手柄軸8位于手柄臂10的長孔1c的所希望的位置,握住桿部22而與先前的操作反向地轉動螺母部件12,能夠將螺母部件12緊固到手柄軸8的外螺紋部16。通過螺母部件12的緊固,來將手柄臂10固定到手柄軸8上。然后使桿部22成為閉合姿勢。
[0067][關于防止螺母部件12的松動]
當使桿部22從打開姿勢成為閉合姿勢時,設置于桿部22的背面的止擋件24的爪24a與手柄軸8的齒輪部15的齒卡合(參照圖4)。因此能夠防止螺母部件12相對于手柄軸8向松動方向旋轉。
[0068]另夕卜,當止擋件24的爪24a與齒輪部15的齒卡合時,由于在齒輪部15的前端形成有錐面15a,因此能夠使爪24a與齒順暢地卡合。
[0069]另外,當將螺母部件12緊固到手柄軸8時,也可以保持桿部22為閉合姿勢地進行。由于齒輪部15的齒如圖4等所示成為棘齒,因此在使螺母部件12向圖4的A方向旋轉的情況下,爪24a與齒的另一側的面15c接觸,與此同時止擋件24克服板簧27的作用力而繞銷26向順時針方向轉動。這樣能夠向緊固方向旋轉螺母部件12。
[0070][桿部22的姿勢維持]
當使桿部22從打開姿勢成為閉合姿勢時,凸臺部22b的側面與維持機構30的銷31的前端抵接。當自該狀態起進一步向底座部21a側壓入桿部22時,銷31克服螺旋彈簧32的作用力而向遠離凸臺部22b的方向收縮,當進一步壓入桿部22時,銷31的前端嵌入到形成于凸臺部22b的凹部22d中。因此維持了桿部22的閉合姿勢。
[0071][特征]
(I)由于在螺母部件12上設置有作為防止松動部件的止擋件24,因此即使在以手動方式輕輕地緊固螺母部件12的情況下,也能夠可靠地防止螺母部件12的松動。
[0072](2)通過相對于主體部21開閉桿部22,能夠禁止或允許螺母部件12的向松動方向的旋轉。并且在桿部22的打開姿勢下,能夠將桿部22用作操作螺母部件12時的桿,使螺母部件12的操作變得容易。
[0073](3)止擋件24的爪24a被板簧27始終以與齒輪部15的齒嚙合的方式施力,因此爪24a相對于齒的卡合穩定。
[0074](4)由于止擋件24設置于桿部22的背面,因此在閉合桿部22的狀態下,在螺母部件12的表面不會出現部件。因此能夠防止纏線。
[0075](5)當閉合了桿部22時,銷31的前端嵌入到桿部22的凹部22d中,維持了桿部22的閉合姿勢。因此,能夠防止在使用時桿部22意外打開。
[0076](6)在齒輪部15的齒的前端部形成有錐面15a。因此在閉合桿部22時,爪24a與多個齒容易卡合。
[0077][其他實施方式]
本發明不限于如上所示的實施方式,在不脫離本發明的范圍的情況下可以進行各種的變形或修改。
[0078](a)在圖8和圖9中表示手柄軸8的防止松動用卡合部的變形例和防止松動部件的變形例。在圖8所示的示例中,手柄軸8的防止松動用卡合部不是具有棘齒的齒輪部,而是由具有多個齒35的花鍵軸36形成。花鍵軸36的各齒35如圖8放大一部分表示的那樣,前端部具有隨著朝向前端而齒寬變窄的一對錐面35a。
[0079]另外,如圖9所示,防止松動部件由帶槽板38構成。帶槽板38沿著桿部22的縱長方向延伸,并配置于在連結部22c的背面形成的槽22e的內部。帶槽板38具有:形成于中央部的圓板部38a ;和從圓板部38a沿著桿部22的縱長方向彼此向相反方向延伸的一對腳部38b。在圓板部38a中形成有圓形的孔38c,在該圓形的孔38c的內周緣形成有多個槽38d,該槽38d能夠與花鍵軸36的各齒35嚙合。另外,一對腳部38b各自的前端部在小螺釘40的頭部和槽22e之間確保了些許間隙地轉動自如地被支承。
[0080]在帶槽板38的各腳部38b與連結部22c的槽22e之間形成有間隙。并且,帶槽板38的腳部38b在小螺釘40的頭部和槽22e之間確保間隙地被支承,因此帶槽板38以圓形的孔38c為中心在預定角度范圍內轉動自如。
[0081]另外,在帶槽板38的圓板部38a的外周部,在一部分形成有平坦部38e。俯視為梯形形狀的彈簧41與該平坦部38e抵接,帶槽板38通過該彈簧41的作用力而被維持在預定的旋轉位置。
[0082]在該實施方式中,當使桿部22從打開姿勢成為閉合姿勢時,花鍵軸36的齒35與帶槽板38的槽38d卡合。因此,在閉合了桿部22的狀態下,能夠防止螺母部件12松動。另夕卜,在將桿部22設為閉合姿勢時,在齒35觸碰到帶槽板38的沒有形成槽38d的部分的情況下,帶槽板38克服彈簧41的作用力而旋轉,花鍵軸36的齒35與帶槽板38的槽38d卡八口 ο
[0083]通過這樣的實施方式,也能夠獲得與上述實施方式同樣的作用效果。
[0084](b)在圖10和圖11中表示又一實施方式。該實施方式的螺母部件的構成與上述各實施方式不同,其他構成是相同的。另外,圖11是刪除了螺母部件的一部分而表示其內部的圖。
[0085]螺母部件42具有底座部43和旋鈕部44。底座部43與上述實施方式同樣地形成為大致橢圓形的板狀。底座部43的基本構成與上述實施方式相同,如圖6所示,在中央部形成有孔,另外在孔中形成有內螺紋部。旋鈕部44是底座部43側開口的箱狀部件,能夠通過兩個小螺釘45而裝配于底座部43。
[0086]在旋鈕部44的內部轉動自如地設置有沿著與手柄軸8交叉的方向延伸的止擋件47。止擋件47和對形成于該止擋件47的前端的爪47a向齒輪部15側施力的板簧48的構成與上述實施方式中圖4所示的構成相同。
[0087]在旋鈕部44的一端部設置有卡合解除用的按鈕50 (切換操作機構)。該按鈕50以一部分從旋鈕部44的側面突出且進退自如的方式設置于旋鈕部44的側面。并且,在旋鈕部44的內部設置有對按鈕50朝向外部施力的螺旋彈簧51。因此,按鈕50被螺旋彈簧51始終以向外部突出的方式施力,通過從外部按壓按鈕50,使按鈕50向旋鈕部44的內部移動。
[0088]在按鈕50上,在旋鈕部44的內部設置有突起50a。該突起50a與止擋件47的另一端47b抵接。并且,通過按壓按鈕50,使止擋件47轉動,從而解除前端的爪47a相對于齒輪部15的齒的卡合。
[0089]在這樣的實施方式中,在握住旋鈕部44而使螺母部件42向緊固的方向旋轉時,與上述實施方式同樣,止擋件47的爪47a克服板簧48的作用力而越過齒輪部15的齒,從而允許旋轉。另一方面,當螺母部件42要向松動的方向旋轉時,止擋件47的爪47a與齒輪部15的齒卡合,從而禁止其旋轉。因此防止了螺母部件42松動。
[0090]另外,在為了調節手柄臂10的長度等而松動螺母部件42的情況下,首先按壓按鈕50。由此,止擋件47轉動,從而解除爪47a與齒輪部15的齒的卡合。在該狀態下,螺母部件42能夠向松動的方向旋轉。因此,能夠松動螺母部件42并使手柄臂10遠離手柄軸8,能夠變更手柄臂10的長度。
【權利要求】
1.一種垂釣用繞線輪,具有: 繞線輪主體; 手柄軸,旋轉自如地支承于上述繞線輪主體,且在前端部具有防止松動用卡合部和外螺紋部; 手柄臂,從第一端部朝向第二端部沿著與上述手柄軸交叉的方向延伸,在第一端部具有長孔,上述手柄軸不能旋轉地與該長孔卡合并且該長孔沿縱長方向延伸,該手柄臂能夠在沿著上述長孔的任意位置固定上述手柄軸的前端部; 手柄把手,旋轉自如地裝配在上述手柄臂的上述第二端部; 螺母部件,具有與上述手柄軸的外螺紋部旋合的內螺紋部,用于將上述手柄臂安裝到上述手柄軸的前端部;以及 防止松動部件,設置于上述螺母部件,能夠獲得以下姿勢:第一姿勢,與上述手柄軸的防止松動用卡合部卡合而禁止緊固在上述手柄軸上的上述螺母部件向松動方向的旋轉;和第二姿勢,解除與上述防止松動用卡合部的卡合而允許上述螺母部件向松動方向的旋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垂釣用繞線輪,其特征在于, 上述垂釣用繞線輪還包括將上述防止松動部件在上述第一姿勢和上述第二姿勢之間切換操作的切換操作機構。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垂釣用繞線輪,其特征在于, 上述螺母部件具有:形成有上述內螺紋部的主體部;和 開閉自如地裝配在上述主體部上的桿部, 上述防止松動部件設置于上述桿部并具有爪,該爪在上述桿部的閉合姿勢下與上述防止松動用卡合部卡合,并且在打開姿勢下從上述防止松動用卡合部脫離。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垂釣用繞線輪,其特征在于, 上述垂釣用繞線輪還包括對上述爪向上述防止松動卡合部側施力的爪施力部件。
5.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垂釣用繞線輪,其特征在于, 上述防止松動部件設置于上述桿部的與上述手柄軸對置的面。
6.根據權利要求3至5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垂釣用繞線輪,其特征在于, 上述桿部在一個方向上形成得較長并且一端部開閉自如地與上述主體部連結,在打開姿勢下另一端部沿著與上述手柄軸交叉的方向延伸。
7.根據權利要求3至6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垂釣用繞線輪,其特征在于, 上述垂釣用繞線輪還包括用于將上述桿部維持為閉合姿勢的維持機構。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垂釣用繞線輪,其特征在于, 上述維持機構具有:銷,設置于上述主體部,并沿著與上述手柄軸交叉的方向進退自如; 凹部,設置于上述桿部,當上述桿部為閉合姿勢時,該凹部能夠與上述銷的前端部卡合;以及 銷施力部件,對上述銷向上述凹部施力。
9.根據權利要求3至8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垂釣用繞線輪,其特征在于, 上述防止松動用卡合部具有形成于上述手柄軸的前端的多個齒。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垂釣用繞線輪,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個齒在沿著上述手柄軸的方向的前端部具有隨著朝向前端而外徑減小的錐面。
11.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垂釣用繞線輪,其特征在于, 上述防止松動部件具有止擋板,該止擋板設置于上述桿部的與上述手柄軸對置的面且具有與上述多個齒嚙合的多個凹部。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垂釣用繞線輪,其特征在于, 上述止擋板能夠在預定角度范圍內旋轉地支承于上述桿部, 上述垂釣用繞線輪還包括對上述止擋板向預定角度位置施力的板施力部件。
13.根據權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垂釣用繞線輪,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個齒在沿著上述手柄軸的方向的前端部具有隨著朝向前端而齒寬變窄的錐面。
1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垂釣用繞線輪,其特征在于, 上述防止松動部件具有: 止擋件,轉動自如地設置于上述螺母部件,能夠獲得與上述防止松動用卡合部卡合的上述第一姿勢和從上述防止松動用卡合部脫離的上述第二姿勢; 施力部件,對上述止擋件向上述第一姿勢側施力;以及 操作部件,用于克服上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使上述止擋件成為上述第二姿勢。
1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垂釣用繞線輪,其特征在于, 上述切換操作機構是上述桿部。
16.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垂釣用繞線輪,其特征在于, 上述切換操作機構是上述操作部件。
【文檔編號】A01K89/015GK104126554SQ201410179738
【公開日】2014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30日 優先權日:2013年4月30日
【發明者】生田剛 申請人:株式會社島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