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蔥快速繁育的栽培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大蔥快速繁育的栽培方法,主要包括合理安排異地栽培:將大蔥種子播種在適宜大蔥苗期生長的冷涼地區,以確保播種90天左右大蔥平均莖粗達到1-2cm,并充分利用當地初霜期來臨的自然環境使大蔥順利通過春化,將植株運到溫度在20--30℃地區定植而順利進入生殖生長階段,定植30—40天后大蔥開花,60天后結實;6個月以內完成第一個大蔥的世代交替;再將收獲的種子繼續播種,溫度控制在10-25℃范圍內,確保播種后90天左右大蔥平均莖粗達到1-2cm,定植在初春的自然環境中,巧妙的利用季節氣溫的驟變使大蔥通過春化進入生殖生長階段,定植60—80天后結實;完成大蔥1年2代的快速繁育過程。本發明可大大加快大蔥育種速度。
【專利說明】大蔥快速繁育的栽培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蔬菜育種【技術領域】,涉及縮短大蔥世代周期的研究,更具體的說是一種大蔥快速繁育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大蔥(Allium fistulosum L.)原產于中國,為2年生草本植物。大蔥是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蔬菜之一,我國大蔥的種植面積、總產量、消費量均居世界首位。我國大蔥種質資源豐富,形態多樣,由于我國雜交大蔥育種起步較晚,國內消費多為農家常規品種。日本進入我國的大蔥品種多數為雄性不育系配制的雜交品種,其雜交優勢明顯,我國是農業大國,而大蔥育種手段卻遠遠落后日本和韓國,培育出我國自有的大蔥雜交品種是目前非常緊迫的問題,也是種子研究的一個發展趨勢。
[0003]近年來,我國各地的科研工作者不同程度的開展了大蔥不育系選育工作,但到目前為止我國成功報道以大蔥雄性不育系配制的雜交組合有山東的楊日如通過多年的研究和篩選,在章丘大蔥的品系中育成大蔥三系雜交一代:章雜I一7號系列品種。遼寧園藝所佟成富、唐成英等人成功選育大蔥雄性不育系244A并進行了雜交種的配制工作。遼寧省風沙地改良利用研究所蔣啟東、馬鳳月等也成功選育成大蔥雄性不育系為母本,并對不同授粉時間對大蔥雄性不育系結實率影響做了研究。山東農業大學園藝學院的蓋樹鵬、孟樣棟對大蔥胞質雄性不育基因的RAH)標記進行了研究。但上述組合在國內推廣的面積和影響力及其所占份額似乎很小,其原因:1、從發現大蔥不育株到成功選育出大蔥雄性不育系均花費了 6 —10年的時間,漫長的選育過程也阻礙了后人在該領域繼續研究的積極性。2、將優良的性狀轉入已有的不育系之中也需要4-5個世代,傳統方法選育一個大蔥不育系至少需要10年時間。佟成富等人發明了傳統的種植手段加上溫室輔助種植技術鑒定的方法,使得大蔥世代周期從2年縮短到I年,但仍然需要5-6年時間。因此必須通過關鍵的技術手段有效地縮短大蔥世代周期,合理的安排選育過程中的每個環節,才能改變我國在該領域的落后局面。
[0004]大蔥起源于半寒地帶,好冷涼而不喜炎熱,在涼爽的氣候下,產量高,品質好。大蔥的耐寒能力強,能忍受_20°C的低溫,幼苗在-10°C的條件下能安全越冬。幼苗和種株在積雪和保護物的覆蓋的條件下,可以忍受-30—-40°C的低溫。大蔥不喜熱,最高能耐45°C高溫。大蔥種子在2—5 °C條件下就能發芽,在7—20 V溫度范圍內,溫度越高,萌芽出土越快,但溫度超過20°C時無效應。從發芽到子葉出土,需要7°C以上的積溫140°C左右,大蔥在溫度7—35°C范圍內均可生長,在溫度13—25°C范圍內,莖葉生長旺盛;10—20°C,大蔥假莖(蔥白)生長旺盛;溫度超過25°C生長緩慢,且品質較差,植株瘦弱容易感病。大蔥是綠體通過春化階段的植物,3葉以上的植株在低于7°C的溫度下,經過7 —10天便可通過春化進入生殖生長階段。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目的就是將傳統的大蔥世代交替時間從傳統的I年以上縮短到6個月,充分因地適宜利用我國豐富的地域氣候資源,盡量滿足大蔥不同生育期所需的環境,使大蔥始終處于各個時期快速生長狀態,這樣使大蔥世代交替達到I年2次;在此過程中,盡量遵循以適宜的自然條件為主,人工處理為輔的原則,達到順應大蔥生長規律,節約開支,縮短大蔥育種年限,直接應用于我國大蔥新品種選育。為達到此目的,本發明公開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大蔥快速繁育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的步驟進行:
(1)異地栽培:確定大蔥種子收獲后,立即拿到溫度為10-25°C適宜大蔥苗期生長的冷涼地區播種,以保證大蔥快速營養生長;
(2)播種90天后,大蔥平均莖粗達到l-2cm,盡量利用當地初霜期來臨的自然環境使大蔥通過春化,如果自然環境不能達到大蔥春化所需要溫度變化,可將大蔥置于冷庫中經過
0-50C 15天處理,使其通過春化;將植株運到溫度在20-30°C地區定植進入生殖生長階段,定植30— 40天后大蔥開花,定植60天后結實,整個生育期為6個月以內;
(3)將收獲的種子繼續在溫度10-25°C地區播種,以保證大蔥快速營養生長,收獲的種子播種地區有2種選擇:A、如果收獲地在未來的60天,夜間溫度在10 — 20°C,晝溫不超過300C,可選擇種子收獲后就地播種,保持土壤水分濕潤,上午11點一下午2點用黑色遮陽網遮陰;B、如果種子收獲地不能達到上述要求,或者品種較多,植株運輸容易出現混亂,可將種子帶回北方,一般此時正值嚴冬,可采用普通日光溫室及日光溫室中苗床覆蓋、小拱棚薄膜保溫及安裝地熱線等措施,播種后保持地溫在10°C—15°C,7 —10天幼苗破土后,撤去苗床上的地膜,白天溫室內將溫度控制在10 — 25°C,夜間溫度不低于5°C即可,隨著外界天氣逐漸升高,大蔥生長迅速加快,溫室內溫度超過30°C時要注意通過加大風口等措施降低溫度,大蔥直徑超過Icm后逐漸加大風口使之適應外界的低溫;
(4)大蔥平均莖粗達到l-2cm時,北方的天氣最低溫度穩定在10°C以上時,上述步驟
(3)A的植株可運到種植地,置于冷庫中經過0-5°C 15天處理,使大蔥通過春化,將大蔥定植,這種處理方法要經過短暫的緩苗期后7 —10天大蔥定植30— 40天后陸續抽薹現蕾,定植60天后結實;上述步驟(3)B的植株在外界最低溫度穩定在5°C以上時直接定植在田間,這種栽培方式緩苗期極短,隨著春節溫度的變化順利通過春化而進入生殖生長階段,完成I年2代的快速選育過程。
[0006]本發明更加詳細的描述如下:
(1)異地栽培:大蔥種子春季(天津地區為6月上旬)收獲后,立即拿到適宜大蔥苗期生長的冷涼地區播種,其溫度選擇為10-25°C,以保證大蔥苗期生長和營養生長;(冷涼地區具體的條件溫度在7 — 25°C,極端溫度不超過30°C,且一天內極端溫度不超過2小時,從播種到初霜時間不低于90天,最好80— 90天左右進入初霜期)
(2)播種90天后,大蔥平均莖粗達到l-2cm,如果平均溫度低于7°C達到7—10天,(如果自然天氣達不到上述要求,可將莖葉根系完整的大蔥整齊捆好,放入溫度為O — 5°C冷庫中10天進行人工春化,注意保持大蔥干燥無土,冷庫通風良好,使之達到生殖生長的條件)將植株運到溫度在15 — 30°C地區定植,定植30—40天大蔥開花(因人工冷庫處理方法對大蔥植株有一定的傷害,緩苗較自然春化慢,有部分不開花現象)花期內人工授粉,從開花到種子全部成熟大約40天;整個生育期為6個月;(具體的條件溫度20-30°C,開花授粉期最好天晴少雨)。
[0007](3)將收獲的種子脫粒曬干后在10_20°C溫室中播種,(此時正值我國冬季12月底一I月初,我國的海南、云南可出現相對低溫天氣,氣溫在15 — 25°C之間,可就地播種,而我國北方普通日光溫室附加地膜覆蓋完全可達到此要求,隨著溫度的升高,可通過逐漸控制風口放風調節溫度,使其白天溫度在15 — 25°C,最高溫度不超過30°C,北方育種單位可免除人員助勤補助和大蔥運輸費用),這樣大蔥始終處于適宜其快速生長的環境,當大蔥平均直徑達到Icm以上,葉片達到4一5片葉時,外界氣溫5—15°C栽培到露地,使其接受自然春化,5月上中旬大部分開花,6月上旬結實,完成I年2代的快速選育過程。
[0008]本發明的創新在于:可將本方法用于大蔥雄性不育系選育:一般大蔥不育株通過一對一雜交尋找保持性需要最少4一6世代雜交檢驗其后代的不育度,采用本方法創造性的I年內完成大蔥2個世代的交替只需要2—3年時間,比正常條件下選育大蔥雄性不育系的年限縮短2——3年的時間。創建了快捷、有效的大蔥雄性不育系的篩選技術模式。
[0009]本發明公開的大蔥快速繁育的栽培方法與現有技術相比所具有的積極效果在于:
(I)本發明遵循大蔥生長規律,利用我國廣闊的地域及豐富的氣候資源巧妙的安排時間而順應大蔥的各個生長發育期的要求,使大蔥整個世代均處于快速生長發育狀態,對加快大蔥選育的速度、提高大蔥育種效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0010](2)本發明盡量遵循以適宜的自然條件為主,人工處理為輔的原則,達到順應大蔥生長規律,旨在使選育的品種對環境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在加快品種選育步伐同時盡量減少這種方法對大蔥的原有的特征特性的影響,另一方面減少開支。
[0011](3)本發明用于大蔥雄性不育系選育可大大縮短其選育的時間,比以往的大蔥雄性不育系選育縮短2— 3年的時間。此方法應用于大蔥雄性不育系選育模式的建立,勢必加速我國在這領域的研究進程,改變我國在大蔥雄性不育系研究領域落后的局面,打破國外大蔥雜交種在我國的壟斷地位,降低了廣大種植者的生產成本,同時提高了我國大蔥出口的國際競爭力。保證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不同類型的大蔥不育系的選育,形成涵蓋齊全的大蔥雄性不育雜交系列品種,可迅速應用于大蔥優良雜交一代育種,填補了大蔥雄性不育育種的空白,拓寬了蔬菜雜交育種新領域。同時打破國外大蔥雜交種壟斷我國市場的局面,降低了種植者成本,增加了開發收入。
[0012]【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圖1為2011年6月份沽源天氣記錄圖;
圖2為2011年7月份沽源天氣記錄圖;
圖3為2011年8月份沽源天氣記錄圖;
圖4為2011年9月份沽源天氣記錄圖;
圖5為樂東2011年10月份氣溫走勢圖;
圖6為樂東2011年11月份氣溫走勢圖;
圖7為樂東2011年12月份氣溫走勢圖;
圖8為武清2012年I月份氣溫走勢圖;
圖9為武清2012年2月份氣溫走勢圖;
圖10為武清2012年3月份氣溫走勢圖;圖11為武清2012年4月份氣溫走勢圖;
圖12為武清2012年5月份氣溫走勢圖。
[0013]【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下述各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明而并非對本發明的限制。其中大蔥種子來源:普通大蔥種子,市場可以買到。
[0014]實施例1
大蔥快速繁育技術與常規方法的比較
大蔥快速繁育的栽培方法,其特征按如下的步驟進行:
異地栽培:確定大蔥種子收獲后,立即拿到溫度為10-25°C適宜大蔥苗期生長的冷涼地區播種,以保證大蔥快速營養生長;播種90天后,大蔥平均莖粗達到l-2cm,盡量利用當地初霜期來臨的自然環境達到春化條件,如果在經過0-5°C 15天處理,使其通過春化而達到大蔥進入生殖生長的條件,將植株運到溫度在20-30°C地區定植,定植30— 40天后大蔥開花,定植60天后結實;整個生育期為6個月以內;將收獲的種子繼續在溫度10-25°C地區播種,以保證大蔥快速營養生長;播種90天后,大蔥平均莖粗達到l-2cm,通過在經過0-5°C 15天處理,使其通過春化而達到大蔥進入生殖生長的條件,將植株運到溫度在20-30°C定植,定植30— 40天后大蔥開花,定植60天后結實;完成I年2代的快速選育過程。
[0015]詳細的過程如下:
2008年6月10日,在天津寶坻區種子公司購買“五葉齊”大蔥種子50克(天津地方品種,全國市場有售)在內蒙集寧播種,當地氣候此時夜間最低氣溫12°C,白天21°C,至9月中旬為10-25°C,非常適宜大蔥生殖生長,到9月中旬,大蔥平均莖粗達到Icm以上。進入9月份,當地氣溫往往因冷空氣影響而出現霜凍,極端天氣可達到O度,恰好達到進入生殖生長的條件,于9月底或10月初將植株運到三亞定植,三亞每年進入10月后,降雨減少,臺風和熱帶風暴不再頻繁;大蔥在這種氣候下,11月初開花,12月初結實。整個生育期為6個月。2009年I月5日,將海南收獲的種子在天津西青蔬菜博覽園溫室中播種,保證溫度穩定在10-20°C,到3月5日大蔥平均直徑達到Icm以上時栽培到露地,5月7日開始開花,到5月14日部分開花、結實,6月8日全部種子收獲,完成的一年2個世代的選育模式。
[0016]以天津市大蔥種植為例,一般為每年3月上中旬播種,6月上中旬定植,到10月收獲商品大蔥,從中選擇優良植株(蔥白長,植株健壯)做為母株經過儲藏翌年3月初定植后進入生殖生長階段,5月上中旬開花,6月上中旬收獲種子,整個生育期為15個月時間。也可以每年9月初播種,出苗后到11月初通過拱棚覆蓋等措施,維持一段生長后自然越冬,翌年5月開花,6月初結實,但這種方法產量低,因為植株生長量達不到要求而部分不結實。后一種方法其整個生育期12個月(種子6月初收獲)。大蔥出苗及苗期適宜溫度為25°C,如果種子收獲后立即播種,因為氣溫高,苗期自然死亡現象嚴重。
[0017]實施例2
快速繁育應用于大蔥不育系選育(2011.6—1012.6)
2011年5月11日,在天津西青區蔬菜博覽園種植的“五葉齊”大蔥(天津地方品種,全國市場有售)發現一株不育株(自身無花粉)后,立即紗網將該株隔離(避免其自然授粉),并將已經開放的花蕊拔除,該株大蔥編號w-1,選取其臨近的剛剛開放的正常株(有花粉)同時用紗網隔離,拔除隔離前已開放的花蕊后編號f-1,做為父本與W-1雜交,f-1同時自交;2011年6月2日,收獲的2份種子:w-1 X f-Ι (為不育株w-1與f-Ι的雜交一代)及f_2 (f-1自交種);于6月8日播種于沽源,6月13日大蔥出土,2011年6— 9月份沽源天氣記錄見圖
1-4。
[0018]從上表看出,進入9月份上旬,當地夜間氣溫基本接近7°C左右,到2011年9月16—30日最低氣溫在_1°C一-7°C之間,大蔥生長旺盛,植株健壯,大蔥直徑平均達1.2cm,到9月30日認為通過了春化階段,連根拔出將泥土抖凈后裝入帶有通氣孔的紙箱發往海南三亞,10月10日用定植在海南樂東(見圖5-7)沖坡鎮天津市南繁育種基地網紗棚內(網紗棚通風透氣,透光性好,防止昆蟲授粉),10月29日,大蔥現蕾,11月13日開始大蔥花破蕾陸續開放,11月15日-11月26日開始按要求人工授粉,2011年12月26日收獲大蔥雜交種子175份。
[0019]2012年I月I日,將海南收獲的175份雜交大蔥種植到天津農科院武清(見圖8-12)農業創新基地天津市園藝工程研究所溫室中,播種出苗前覆蓋地膜,上面用竹片做成小拱棚達到保溫效果,地溫在10—15°C,拱棚內溫度在10—26°C,到I月12日大蔥出苗后揭去覆蓋在苗床上的地膜,每天10點到下午3點,用揭開部分薄膜方式控制苗床溫度在20-25°C,以期最大限度的保證大蔥快速生長,到3月初,大蔥生長健壯,除去拱棚和上面覆蓋的薄膜,到3月12日大蔥平均直徑達到Icm左右,開始夜間不放防寒被,增強其對低溫的適應能力,并于3月22日定植到露天田塊中,到4月15日開始少量大蔥現蕾,4月28日開始破蕾開花,到6月8 日全部種子收獲。
【權利要求】
1.大蔥快速繁育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的步驟進行: (1)異地栽培:確定大蔥種子收獲后,立即拿到溫度為10-25°c適宜大蔥苗期生長的冷涼地區播種,以保證大蔥快速營養生長; (2)播種90天后,大蔥平均莖粗達到l-2cm,盡量利用當地初霜期來臨的自然環境使大蔥通過春化,如果自然環境不能達到大蔥春化所需要溫度變化,可將大蔥置于冷庫中經過0-50C 15天處理,使其通過春化;將植株運到溫度在20-30°C地區定植進入生殖生長階段,定植30— 40天后大蔥開花,定植60天后結實,整個生育期為6個月以內; (3)將收獲的種子繼續在溫度10-25°C地區播種,以保證大蔥快速營養生長,收獲的種子播種地區有2種選擇:A、如果收獲地在未來的60天,夜間溫度在10 — 20°C,晝溫不超過300C,可選擇種子收獲后就地播種,保持土壤水分濕潤,上午11點一下午2點用黑色遮陽網遮陰;B、如果種子收獲地不能達到上述要求,或者品種較多,植株運輸容易出現混亂,可將種子帶回北方,一般此時正值嚴冬,可采用普通日光溫室及日光溫室中苗床覆蓋、小拱棚薄膜保溫及安裝地熱線等措施,播種后保持地溫在10°C—15°C,7 —10天幼苗破土后,撤去苗床上的地膜,白天溫室內將溫度控制在10 — 25°C,夜間溫度不低于5°C即可,隨著外界天氣逐漸升高,大蔥生長迅速加快,溫室內溫度超過30°C時要注意通過加大風口等措施降低溫度,大蔥直徑超過Icm后逐漸加大風口使之適應外界的低溫; (4)大蔥平均莖粗達到l-2cm時,北方的天氣最低溫度穩定在10°C以上時,上述步驟(3)A的植株可運到種植地,置于冷庫中經過0-5°C 15天處理,使大蔥通過春化,將大蔥定植,這種處理方法要經過7 —10天短暫的緩苗期,蔥定植30— 40天后陸續抽薹現蕾,定植60天后結實;上述步驟 (3) B的植株在外界最低溫度穩定在5°C以上時直接定植在田間,這種栽培方式緩苗期極短,隨著春節溫度的變化順利通過春化而進入生殖生長階段,完成I年2代的快速選育過程。
【文檔編號】A01H1/02GK104067835SQ201410321824
【公開日】2014年10月1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8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8日
【發明者】張仲國, 魯福成, 張雪來, 潘文義, 張學東 申請人:天津市園藝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