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牛角瓜屬植物扦插繁殖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牛角瓜屬植物扦插繁殖方法,所述的扦插為A扦插育苗移栽或B大田直接扦插。本發明的方法成活率高,可達95%以上,有利于保持其種性,不會發生性狀分離,并可提前開花結實,適用于牛角瓜屬植物的高產栽培和無性系品種的選育,具有非常好的產業應用前景。
【專利說明】一種牛角瓜屬植物扦插繁殖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屬于種植【技術領域】,具體涉及植物無性繁殖方法,更具體地,本發明涉及一 種牛角瓜屬植物扦插繁殖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牛角瓜又名斷腸草、五狗臥花,屬蘿蘑科多年生常綠植物,是山地棉類植物之一, 分布于熱帶和南亞熱帶。牛角瓜屬(Calotropis)有牛角瓜(C. Gigantea)和白花牛角瓜 (又稱大牛角瓜,拉丁名:C.Procera) 2個種。牛角瓜用途廣泛,其種毛是一種新的天然纖 維替代原料,可在石漠化、鹽堿地、沙灘等荒地種植,拓展紡織原料種植面積,能緩解棉糧爭 地矛盾;乳汁具有強心、保肝、鎮痛消炎等療效,2009年我國又新增2項牛角瓜提取物抗癌 新專利;孫世偉、AHMED等則利用乳汁分別在南方根結線蟲、非洲瓜瓢蟲滅殺上取得顯著成 效,豐富了生物防治藥劑提取原料;李瑞對牛角瓜產能分析認為可作為固體燃料替代化石 煤燃料,且能有效減少殘渣和硫氧類對環境的污染,牛角瓜開發價值潛力巨大。目前,牛角 瓜的用途主要是4個方面:紡織工業原料,藥用活性成分,作為生物農藥和生物質能源植 物。
[0003] 牛角瓜的工業、醫藥用途已經得到了廣泛的研究,然而目前牛角瓜的種植尚受到 繁殖手段的制約,在我國,牛角瓜的繁殖尚出于初步摸索階段。迄今為止,牛角瓜的繁殖均 采用種子繁殖方法,即有性繁殖方法,目前還未見到牛角瓜的無性繁殖方法的報道。2010 年,黃惠民發明的"一種野生牛角瓜的人工馴化種植培育方法"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ZL 201010554644. 7),其實質是采用異地引種和種子育苗繁殖方法。2013年,蔣敏慶,何其倫, 承中良發明了一種牛角瓜植物的生態培育方法(CN201310485625),能夠使牛角瓜植物達到 集約化育苗和栽培,但其實質還是采用種子繁殖方法。據高柱等(2012)的研究結果(云南 農業大學學報,27 (4) :503-507, 555),牛角瓜幼苗生長可分為慢生長期(0?20d)、快速生 長期(20?40d)和慢生長期(60?80d),幼苗期長達80天。如加上從播種到發芽的時間, 育苗期長達3個月以上,當年難以結果;而且,因牛角瓜是多年生植物,種子繁殖(有性繁 殖)后代遺傳分離嚴重;即使培育出符合育種目標的優良品種,采用上述種子繁殖方法,難 以保證品種的穩定性。這種遺傳性狀的分離對于牛角瓜的任何一種用途都是極為不利的, 因為后代性狀的不一致會導致產品加工得率的大幅下降。如用于紡織用的牛角瓜,要求結 實多,纖維長,纖維產量高,但在有性繁殖情況下,大量植株種植當年不能開花或花而不實, 嚴重影響了纖維產量的提高。
[0004] 植物無性繁殖方法包括扦插、壓條、嫁接、分株等方法。與有性繁殖(種子繁殖) 相比,無性繁殖具有能保持母體的優良特性,性狀不發生分離、早熟等優點。但是,植物的無 性繁殖能力與植物的C/N、內源激素水平及其比例有關。不同植物由于C/N比不同,內源激 素含量或不同激素的比例不同,其無性繁殖特性差異極大。有的植物易于進行無性繁殖,而 有的植物根本無法進行無性繁殖;有的植物不同生長階段的C/N和激素含量或比例差異較 大,需要在特定的時期才能進行無性繁殖;有的植物則由于含有某種物質(如松柏類植物 因含有松脂很難進行無性繁殖)抑制根或芽的發生,而無法進行無性繁殖。不同器官因其 C/N、激素含量及比例的差異,其分生能力、愈傷能力及生根能力等均不相同。因此,針對特 定的植物,必須進行大量的無性繁殖實驗,包括:用何種植物器官?何時進行無性繁殖?是 否需要施用植物生長調節劑?用何種濃度和比例比較適當?采用何種繁殖方法?需要采 取何種栽培措施?等等。在此基礎上,還需要對各種影響無性繁殖的因素進行優化,以實現 繁殖速度最快,效果最優,繁殖后的植物生長最好的目標。由此可見,針對某種植物探索其 無性繁殖方法的過程是一種創新的過程,需要進行大量的試驗,并付出創造性勞動。
【發明內容】
[0005]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牛角瓜屬植物種子繁殖存在的缺陷,提供簡 便、快速、高效的無性繁殖方法。
[0006] 發明人通過大量科學實驗,發現通常僅采用有性繁殖的牛角瓜屬植物在適宜的條 件下,也可以通過扦插的方式進行繁殖,并針對牛角瓜屬植物扦插繁殖的具體條件經大量 實驗進行了優化,得出了一套簡便、快速、高效的牛角瓜屬植物扦插繁殖方法。
[0007] 對牛角瓜屬植物主莖或側枝不同部位的C/N,激素含量及比例的測定結果進行了 統計,并分析了這些數據與牛角瓜屬植物外部形態特征的關系,發現:其莖桿上的茸毛開始 脫落處的以下部分具有較好的繁殖力,因此,我們認為這樣的主莖或側枝充實度好,其外部 形態判斷標準是:莖桿上的茸毛開始脫落處以下的部分。一般在莖頂端以下15?20cm處 茸毛開始脫落。
[0008] 本發明提供一種牛角瓜屬植物繁殖方法,其為通過扦插進行牛角瓜屬植物無性繁 殖。
[0009] 其中,所述牛角瓜屬植物Calotropis包括牛角瓜C. Gigantea和白花牛角瓜 C. Procera2個種的植物。
[0010] 所述的扦插為A扦插育苗移栽或B大田直接扦插。
[0011] 其中,所述的A扦插育苗移栽,包括如下步驟:
[0012] A1選取充實度好的主莖或側枝剪成10?20cm長的莖段,確保每個莖段上有至少 2個腋芽,將莖段扦插于營養缽/杯中;
[0013] A2扦插后管理;
[0014] A3移栽大田。
[0015] 所述A扦插育苗移栽優選在冬季修剪或早春修剪時進行。
[0016] 其中,A2所述扦插后管理為在小拱棚中種植10-15天,期間保持溫度為25? 35°C,當溫度超過35°C時應揭開小拱棚的兩端薄膜,以防高溫燒苗。
[0017] 其中,所述的B大田直接扦插,包括如下步驟:
[0018] 選取充實度好的主莖或側枝剪成10?20cm長的莖段,確保每個莖段上有至少2 個腋芽,將莖段直接扦插于大田。
[0019] 所述B大田直接扦插優選在晚春和夏季雨水較多時進行。
[0020] 所述B大田直接扦插,在扦插前5-10天進行如下處理:
[0021] ①打頂,待枝條長出腋芽;
[0022] 或②噴施多效唑或矮壯素使枝條充實,待枝條長出腋芽。
[0023] 其中,①所述打頂為去掉枝條頂端長10-20cm的部分。
[0024] 其中,所述的B大田直接扦插還包括田間管理。
[0025] 所述田間管理為:
[0026] 1)扦插前澆足水,用塑料薄膜覆蓋保濕,然后扦插;
[0027] 或2)扦插后澆足水,蓋草覆蓋保濕。
[0028] 本發明還提供牛角瓜屬植物扦插繁殖方法在牛角瓜屬植物繁育中的應用。
[0029] 本發明的優點如下:
[0030] 通過本發明的牛角瓜屬植物扦插繁殖方法,對牛角瓜屬植物進行無性繁殖,成活 率在95%以上,有利于保持其種性,不會發生性狀分離,并可提前開花結實,適用于牛角瓜 屬植物的高產栽培和無性系品種的選育,具有非常好的產業應用前景。
【具體實施方式】
[0031] 以下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內容,但不應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在不背離 本發明精神和實質的情況下,對本發明方法、步驟或條件所作的修改或替換,均屬于本發明 的范圍。
[0032] 若未特別指明,實施例中所用的技術手段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的常規手段。 [0033] 實施例1枝條扦插育苗繁殖
[0034] 2013年2月,取自廣西藥用植物園的白花牛角瓜(C.Procera)種子,在廣西大學實 驗實習農場將種子種植于營養缽(本實施例所用的規格為直徑9cm,一般直徑6-15cm的營 養缽/杯均可。下同)中,用塑料薄膜小拱棚覆蓋育苗,4月初移栽至大田,作為待扦插繁殖 的白花牛角瓜材料。
[0035] 2013年8月1日,將來自廣西藤縣牛角瓜種植基地10?20cm高的種子繁殖苗若 干株牛角瓜(C.Gigantea)移栽于廣西大學實驗實習農場(南寧),作為待扦插繁殖牛角瓜 材料。
[0036] 2013年12月,將上述兩種種子繁殖植株進行冬季修剪。剪下的枝條中,選取充實 度較好的主莖或側枝(所述充實度好的外部形態判斷標準是:莖桿上的茸毛開始脫落處以 下的部分),剪成長10?20cm的莖段,確保其上有至少2個腋芽。將莖段直接扦插于營養 缽(本實施例所用的規格為直徑9cm,一般直接6-10cm的營養缽/杯均可。下同)中,然后 置于塑料薄膜小拱棚中,期間保持溫度為25?35°C,當溫度超過35°C時應揭開薄膜兩端, 以防高溫燒苗。培育10天后,3月份可移栽大田。本實驗中,白花牛角瓜(C.Procera)和牛 角瓜(C.Gigantea)各扦插了 200段莖段,分別獲得194株和196株扦插苗,扦插成活率分 別為為97%和98%。
[0037] 由于扦插是無性繁殖,因此得到的新植株性狀未發生分離,保持了母本的優良特 性。
[0038] 實施例2枝條直接扦插大田繁殖
[0039] 2014年10月,取自海南的野生牛角瓜(C.Gigantea)枝條,與此同時,取實施例 1中的白花牛角瓜(C.Procera)枝條,選其中充實度好的主莖或側枝剪成長10-20cm的莖 段;和確保其上有至少2個腋芽,直接扦插于大田。扦插后澆足水分,用草覆蓋保濕,并經 常澆水,保持土壤濕度,12天后即已成活。本實驗中,白花牛角瓜(C.Procera)和牛角瓜 (C. Gigantea),分別獲得192和190株扦插苗。扦插成活率分別為96%和95%。
[0040] 實施例3枝條直接扦插大田繁殖
[0041] 2013年2月,取自廣西的野生牛角瓜(C.Gigantea)種子進行種子繁殖,塑料 薄膜小拱棚覆蓋育苗。2013年5月移栽大田。與此同時,以實施例1中的白花牛角瓜 (C.Procera)植株為材料。
[0042] 2013年10月,扦插。于扦插前5?10天對上述2種植株打掉頂端10?20cm,另 2個處理分別噴施多效唑和矮壯素。待枝條上的腋芽長出后,選取充實度較好的主莖或側枝 剪成10?20m長的莖段,確保莖段上有至少2個腋芽,直接扦插于大田。
[0043] 針對大田管理也設置2個處理:一個為扦插后澆足水分,蓋草覆蓋保濕,并經常澆 水,保持土壤濕度;另一處理為澆足水分后用塑料薄膜覆蓋保濕,然后扦插。
[0044] 表1不同處理對牛角瓜(C. Gigantea)扦插成活率的影響
[0045]
【權利要求】
1. 一種牛角瓜屬植物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為通過扦插進行牛角瓜屬植物無性繁殖。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牛角瓜屬植物Calotropis包括牛角瓜 C. Gigantea和白花牛角瓜C. Procera2個種的植物。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扦插為A扦插育苗移栽或B大田直接 扦插。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扦插育苗移栽,包括如下步驟: A1選取充實度好的主莖或側枝剪成10?20cm長的莖段,確保莖段上有至少2個腋芽, 將莖段扦插于營養缽/杯中; A2扦插后管理; A3移栽大田。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扦插育苗移栽優選在冬季修剪或早春 修剪時進行。
6.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B大田直接扦插,包括如下步驟: 選取充實度好的主莖或側枝剪成10?20cm長的莖段,確保每個莖段上有至少2個腋 芽,將莖段直接扦插于大田。
7.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大田直接扦插優選在晚春和夏季雨水 較多時進行。
8.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B大田直接扦插還包括田間管理。
9.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大田直接扦插,在扦插前5-10天進行 如下處理: ①打頂,待枝條長出腋芽; 或②噴施多效唑或矮壯素使枝條充實,待枝條長出腋芽。
10. 權利要求1?9任一項所述的牛角瓜屬植物繁殖方法在牛角瓜屬植物繁育中的應 用。
【文檔編號】A01G1/00GK104145639SQ201410341935
【公開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17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17日
【發明者】周瑞陽 申請人:廣西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