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溶地區任豆低截干造林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巖溶地區任豆低截干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壯苗培育,整地,苗木低截干,苗木種植及種植后管理的工序,對任豆幼苗進行壯苗培育,清山整地,苗木從圃地挖起前先切斷主干,保留主干長16~22cm,1~2月雨后土壤濕潤時種植,種植后做好肥水管理和病蟲害防治。本發明使任豆在巖溶石漠化地區一次造林成活率從70~80%提高到90%以上,一次造林成功無需補植,提高了造林效率,加快巖溶石漠化地區植被恢復進程,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專利說明】巖溶地區任豆低截干造林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林業栽培【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巖溶地區任豆低截干造林方法。
【背景技術】
[0002]任豆ins ignis Chun.)又名任豆樹、任木、翅莢木、砍頭樹,屬蘇木科翅莢木屬落葉大喬木,樹高達30 m,胸徑I m以上,是中國特有種,國家II級重點保護植物。天然分布于廣西、廣東、湖南、貴州、云南等省(區),越南北部也有分布。
[0003]任豆根系穿透力強,能在巖石縫隙間穿越生長;任豆極耐干旱,耐瘠薄,生長迅速,萌芽力強,砍伐后可多代萌芽更新;任豆樹干通直圓滿,出材量高,木材結構細密、抗壓抗彎力強、色澤純清、紋理通直、均勻,經水浸后不翹不裂、不易變形、不易受蟲蛀,便于加工,容易干燥,是優良家具材和膠合板材;木材纖維長、韌性好、出漿率高,是造紙的優良用材;樹葉粗蛋白質含量達24.6 %,含量是大米、玉米的3倍,小麥的2倍,為上等家畜飼料;枝干可放養紫膠蟲及培養多種食用菌;花含蜜量高且優質,是良好的蜜源樹種;任豆用途廣泛,是中國南方林業生態建設和工業原料林建設的理想樹種。20世紀80年代起,任豆作為石漠化治理的主要造林樹種在廣西、廣東、云南、貴州等地的巖溶石漠化地區大面積推廣造林,之后作為速生樹種被引種到湖南、湖北、福建、江蘇、江西、浙江、四川等地,在巖溶石山推廣發展潛力巨大。
[0004]目前,社會上大面積造林采用的任豆苗木均為在大田培育的I年生裸根苗,苗木出圃時根系損傷嚴重,加上群眾所掌握的造林技術比較粗放,通常造林成活率為70 %左右,成活率較低。廣西林業科學研究院科技人員通過實施“十一五”和“十二五”巖溶石漠化治理造林技術攻關項目的不斷探索和改進,初步總結出了一種適合巖溶石漠化地區推廣應用的任豆低截干造林新方法。在當前我國西南地區大力推進石漠化治理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新形勢下,創新一種任豆造林技術方法,破解當前巖溶石漠化地區任豆造林成活率低的技術難點問題,對加快石漠化治理,促進石漠化地區植被快速恢復,建設天藍水碧的秀美山川,具有重要的意義。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能克服當前巖溶石漠化地區大面積任豆造林成活率低及植被恢復慢等不足、簡便易操作的任豆低截干造林方法,提高任豆造林成活率,加快巖溶石漠化地區植被恢復進程。
[0006]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巖溶地區任豆低截干造林方法,包括壯苗培育,整地,苗木低截干,苗木種植及種植后管理的工序,對任豆幼苗進行壯苗培育,清山整地,苗木從圃地挖起前先切斷主干,保留主干長16?22 cm, Γ2月雨后土壤濕潤時種植,種植后做好肥水管理和病蟲害的防治;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I)壯苗培育:選擇地勢平緩、排灌良好、土壤較肥沃的地塊,對圃地進行兩犁兩耙,耙平耙細土壤,每畝施入150 kg鈣鎂磷肥作基肥,按畦寬I m、畦高2(T25 cm、步道寬40 cm起田圭作育苗床;春季在苗床上開溝播種,溝距30 cm,每畝播種量2?3 kg;當苗高達15 cm時進行間苗補苗,并適時施肥,選擇苗高1.5 m、地徑達0.8 cm以上健壯無病蟲害的任豆苗木造林;
(2)整地:選擇土層較厚的中、下坡為造林地,采用局部挖坑整地,挖坑規格為40cm X 40cm X 30cm ;
(3)苗木低截干:苗木從圃地挖起前先切斷主干,保留主干長16?22cm,切口剪成平滑斜面;
(4)苗木種植:
①種植時間:在廣2月任豆苗木落葉后至新芽萌發前,雨后土壤濕潤時種植;
②生根漿準備:按常規將水和ABT生根粉拌勻成生根液,再將黃泥與生根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攪拌成生根漿,將苗木根系全面蘸上生根漿;
③種植:將蘸有生根漿的苗木種入坑內,往坑里填入碎土并踩實,然后在苗木四周再回填一層松土,覆土比原根際高3?4 cm,最后蓋上雜草,并在苗木下坡方向蓋上石塊保水保土 ;
(5)種植后管理:主要做好除草和施肥撫育,按常規進行水管理和按常規進行病蟲害的防治。
[0007]以上步驟(I)所述的間苗補苗為每畝保留幼苗1.5^2.0萬株;所述的適時施肥的方法為每月施肥I次,第一次每畝施放尿素10 kg,雨后撒施或撒施后淋水,第二次及往后施復合肥,每次每畝施復合肥30 kg,開溝施放,施肥后蓋土。
[0008]以上步驟(2)所述的局部挖坑整地的方法為先鏟干凈坑周圍I平方米范圍內的雜草,并把雜草集中放置在坑的一邊備用;每個坑放300 g鈣鎂磷肥作基肥,并與表土拌勻,回坑。
[0009]以上步驟(4)所述的生根漿是用黃泥和生根液按質量比為2?3:1的比例混合制成。
[0010]以上步驟(5)中所述的除草和施肥的方法為種植后第I年除草、施肥各2次,先除草后施肥,第一次施肥為每株施尿素25 g,第二次施肥為每株施復合肥100 g;第2年春季和秋季各除草I次,春季松土施肥I次,每株施復合肥200 g;第3年春季除草和松土施肥各I次,每株施復合肥250 g。
[0011]相對于現有技術,本發明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
1、本發明巖溶地區任豆低截干造林方法,壯苗培育的圃地是選用露天地塊起畦密植,成本低、耗材少、操作簡單,同時施入足量肥料,這為壯苗生長提供充足的基肥,生長迅速,根系發達。
[0012]2、本發明巖溶地區任豆低截干造林方法,苗木在截干時,保留主干長16?22 cm,苗木蘸生根漿后種植,種植后3年內做好肥水管理和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任豆在巖溶石漠化地區一次造林成活率從7(Γ80 %提高到90 %以上,一次造林成功無需補植,提高了造林效率,加快巖溶石漠化地區植被恢復進程,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0014]實施例1:
一種巖溶地區任豆低截干造林方法,選擇地勢平緩、排灌良好、土壤較肥沃的地塊,對圃地進行兩犁兩耙,耙平耙細土壤,每畝施入150 kg鈣鎂磷肥作基肥,按畦寬I m、畦高20cm、步道寬40 cm起睦作育苗床;春季在苗床上開溝播種,溝距30 cm,每畝播種量2 kg;當苗高達15 cm時進行間苗補苗,每畝保留幼苗1.5萬株;并適時施肥,施肥的方法為每月施肥I次,第一次每畝施放尿素10 kg,雨后撒施或撒施后淋水,第二次及往后施復合肥,每次每畝施復合肥30 kg,開溝施放,施肥后蓋土。選擇苗高1.5 m、地徑達0.8 cm以上健壯無病蟲害的任豆苗木造林。造林時,選擇土層較厚的中坡為造林地,采用局部挖坑整地,先鏟干凈坑周圍I平方米范圍內的雜草,并把雜草集中放置在坑的一邊備用;每個坑放300 g鈣鎂磷肥作基肥,并與表土拌勻,回坑。挖坑規格為40cmX40cmX30cm。苗木從圃地挖起前先切斷主干,保留主干長16cm,切口剪成平滑斜面。
[0015]在I月任豆苗木落葉后至新芽萌發前,雨后土壤濕潤時種植。按常規將水和ABT生根粉拌勻成生根液,再將黃泥與生根液按質量比為2:1的比例混合攪拌成生根漿,將苗木根系全面蘸上生根漿。將蘸有生根漿的苗木種入坑內,往坑里填入碎土并踩實,然后在苗木四周再回填一層松土,覆土比原根際高3?4 cm,最后蓋上雜草,并在苗木下坡方向蓋上石塊保水保土。種植當年,任豆在該巖溶石漠化地區一次造林成活率為95.3 %。
[0016]主要做好除草和施肥撫育,按常規進行水管理和按常規方法進行病蟲害的防治。施肥的方法為種植后第I年除草、施肥各2次,先除草后施肥,第一次施肥為每株施尿素25g,第二次施肥為每株施復合肥100 g ;第2年春季和秋季各除草I次,春季松土施肥I次,每株施復合肥200 g;第3年春季除草和松土施肥各I次,每株施復合肥250 g。3年后,任豆在該巖溶石漠化地區造林保存率為91.3 %。
[0017]實施例2:
一種巖溶地區任豆低截干造林方法,選擇地勢平緩、排灌良好、土壤較肥沃的地塊,對圃地進行兩犁兩耙,耙平耙細土壤,每畝施入150 kg鈣鎂磷肥作基肥,按畦寬I m、畦高20cm、步道寬40 cm起睦作育苗床;春季在苗床上開溝播種,溝距30 cm,每畝播種量2.5 kg ;當苗高達15 cm時進行間苗補苗,每畝保留幼苗1.8萬株;并適時施肥,施肥的方法為每月施肥I次,第一次每畝施放尿素10 kg,雨后撒施或撒施后淋水,第二次及往后施復合肥,每次每畝施復合肥30 kg,開溝施放,施肥后蓋土。選擇苗高1.5 m、地徑達0.8 cm以上健壯無病蟲害的任豆苗木造林。造林時,選擇土層較厚的中坡為造林地,采用局部挖坑整地,先鏟干凈坑周圍I平方米范圍內的雜草,并把雜草集中放置在坑的一邊備用;每個坑放300 g鈣鎂磷肥作基肥,并與表土拌勻,回坑。挖坑規格為40cmX40cmX30cm。苗木從圃地挖起前先切斷主干,保留主干長18 cm,切口剪成平滑斜面。
[0018]在I月任豆苗木落葉后至新芽萌發前,雨后土壤濕潤時種植。按常規將水和ABT生根粉拌勻成生根液,再將黃泥與生根液按質量比為2:1的比例混合攪拌成生根漿,將苗木根系全面蘸上生根漿。將蘸有生根漿的苗木種入坑內,往坑里填入碎土并踩實,然后在苗木四周再回填一層松土,覆土比原根際高3?4 cm,最后蓋上雜草,并在苗木下坡方向蓋上石塊保水保土。種植當年,任豆在該巖溶石漠化地區一次造林成活率為96.1 %。
[0019]主要做好除草和施肥撫育,按常規進行水管理和按常規方法進行病蟲害的防治。施肥的方法為種植后第I年除草、施肥各2次,先除草后施肥,第一次施肥為每株施尿素25g,第二次施肥為每株施復合肥100 g ;第2年春季和秋季各除草I次,春季松土施肥I次,每株施復合肥200 g ;第3年春季除草和松土施肥各I次,每株施復合肥250 g。3年后,任豆在該巖溶石漠化地區造林保存率為92.6 %。
[0020]實施例3:
一種巖溶地區任豆低截干造林方法,選擇地勢平緩、排灌良好、土壤較肥沃的地塊,對圃地進行兩犁兩耙,耙平耙細土壤,每畝施入150 kg鈣鎂磷肥作基肥,按畦寬I m、畦高25cm、步道寬40 cm起睦作育苗床;春季在苗床上開溝播種,溝距30 cm,每畝播種量3 kg;當苗高達15 cm時進行間苗補苗,每畝保留幼苗2.0萬株;并適時施肥,施肥的方法為每月施肥I次,第一次每畝施放尿素10 kg,雨后撒施或撒施后淋水,第二次及往后施復合肥,每次每畝施復合肥30 kg,開溝施放,施肥后蓋土。選擇苗高1.5 m、地徑達0.8 cm以上健壯無病蟲害的任豆苗木造林。造林時,選擇土層較厚的下坡為造林地,采用局部挖坑整地,先鏟干凈坑周圍I平方米范圍內的雜草,并把雜草集中放置在坑的一邊備用;每個坑放300 g鈣鎂磷肥作基肥,并與表土拌勻,回坑。挖坑規格為40cmX40cmX30cm。苗木從圃地挖起前先切斷主干,保留主干長20 cm,切口剪成平滑斜面。
[0021]在2月任豆苗木落葉后至新芽萌發前,雨后土壤濕潤時種植。按常規將水和ABT生根粉拌勻成生根液,再將黃泥與生根液按質量比為3:1的比例混合攪拌成生根漿,將苗木根系全面蘸上生根漿。將蘸有生根漿的苗木種入坑內,往坑里填入碎土并踩實,然后在苗木四周再回填一層松土,覆土比原根際高3?4 cm,最后蓋上雜草,并在苗木下坡方向蓋上石塊保水保土。種植當年,任豆在該巖溶石漠化地區一次造林成活率為95.7 %。
[0022]主要做好除草和施肥撫育,按常規進行水管理和按常規方法進行病蟲害的防治。施肥的方法為種植后第I年除草、施肥各2次,先除草后施肥,第一次施肥為每株施尿素25g,第二次施肥為每株施復合肥100 g ;第2年春季和秋季各除草I次,春季松土施肥I次,每株施復合肥200 g;第3年春季除草和松土施肥各I次,每株施復合肥250 g。3年后,任豆在該巖溶石漠化地區造林保存率為92.0 %。
[0023]實施例4:
一種巖溶地區任豆低截干造林方法,選擇地勢平緩、排灌良好、土壤較肥沃的地塊,對圃地進行兩犁兩耙,耙平耙細土壤,每畝施入150 kg鈣鎂磷肥作基肥,按畦寬I m、畦高25cm、步道寬40 cm起睦作育苗床;春季在苗床上開溝播種,溝距30 cm,每畝播種量3 kg;當苗高達15 cm時進行間苗補苗,每畝保留幼苗2.0萬株;并適時施肥,施肥的方法為每月施肥I次,第一次每畝施放尿素10 kg,雨后撒施或撒施后淋水,第二次及往后施復合肥,每次每畝施復合肥30 kg,開溝施放,施肥后蓋土。選擇苗高1.5 m、地徑達0.8 cm以上健壯無病蟲害的任豆苗木造林。造林時,選擇土層較厚的下坡為造林地,采用局部挖坑整地,先鏟干凈坑周圍I平方米范圍內的雜草,并把雜草集中放置在坑的一邊備用;每個坑放300 g鈣鎂磷肥作基肥,并與表土拌勻,回坑。挖坑規格為40cmX40cmX30cm。苗木從圃地挖起前先切斷主干,保留主干長22 cm,切口剪成平滑斜面。
[0024]在2月任豆苗木落葉后至新芽萌發前,雨后土壤濕潤時種植。按常規將水和ABT生根粉拌勻成生根液,再將黃泥與生根液按質量比為3:1的比例混合攪拌成生根漿,將苗木根系全面蘸上生根漿。將蘸有生根漿的苗木種入坑內,往坑里填入碎土并踩實,然后在苗木四周再回填一層松土,覆土比原根際高3?4 cm,最后蓋上雜草,并在苗木下坡方向蓋上石塊保水保土。種植當年,任豆在該巖溶石漠化地區一次造林成活率為94.8 %。
[0025]主要做好除草和施肥撫育,按常規進行水管理和按常規方法進行病蟲害的防治。施肥的方法為種植后第I年除草、施肥各2次,先除草后施肥,第一次施肥為每株施尿素25g,第二次施肥為每株施復合肥100 g ;第2年春季和秋季各除草I次,春季松土施肥I次,每株施復合肥200 g;第3年春季除草和松土施肥各I次,每株施復合肥250 g。3年后,任豆在該巖溶石漠化地區造林保存率為91.7 %。
【權利要求】
1.一種巖溶地區任豆低截干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壯苗培育,整地,苗木低截干,苗木種植及種植后管理的工序,對任豆幼苗進行壯苗培育,清山整地,苗木從圃地挖起前先切斷主干,保留主干長16?22 Cm, Γ2月雨后土壤濕潤時種植,種植后做好肥水管理和病蟲害防治;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壯苗培育:選擇地勢平緩、排灌良好、土壤較肥沃的地塊,對圃地進行兩犁兩耙,耙平耙細土壤,每畝施入150 kg鈣鎂磷肥作基肥,按畦寬I m、畦高2(T25 cm、步道寬40 cm起田圭作育苗床;春季在苗床上開溝播種,溝距30 cm,每畝播種量2?3 kg;當苗高達15 cm時進行間苗補苗,并適時施肥,選擇苗高1.5 m、地徑達0.8 cm以上健壯無病蟲害的任豆苗木造林; (2)整地:選擇土層較厚的中、下坡為造林地,采用局部挖坑整地,挖坑規格為40cmX40cmX30cm ; (3)苗木低截干:苗木從圃地挖起前先切斷主干,保留主干長16?22cm,切口剪成平滑斜面; (4)苗木種植: ①種植時間:在廣2月任豆苗木落葉后至新芽萌發前,雨后土壤濕潤時種植; ②生根漿準備:按常規將水和ABT生根粉拌勻成生根液,再將黃泥與生根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攪拌成生根漿,將苗木根系全面蘸上生根漿; ③種植:將蘸有生根漿的苗木種入坑內,往坑里填入碎土并踩實,然后在苗木四周再回填一層松土,覆土比原根際高3?4 cm,最后蓋上雜草,并在苗木下坡方向蓋上石塊保水保土 ; (5)種植后管理:主要做好除草和施肥撫育,按常規進行水管理和按常規進行病蟲害的防治。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巖溶地區任豆低截干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I)所述的間苗補苗為每畝保留幼苗1.5?2.0萬株;所述的適時施肥的方法為每月施肥I次,第一次每畝施放尿素10 kg,雨后撒施或撒施后淋水,第二次及往后施復合肥,每次每畝施復合肥30 kg,開溝施放,施肥后蓋土。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巖溶地區任豆低截干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所述的局部挖坑整地的方法為先鏟干凈坑周圍I平方米范圍內的雜草,并把雜草集中放置在坑的一邊備用;每個坑放300 g鈣鎂磷肥作基肥,并與表土拌勻,回坑。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巖溶地區任豆低截干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4)所述的生根漿是用黃泥和生根液按質量比為2?3:1的比例混合制成。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巖溶地區任豆低截干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5)中所述的除草和施肥的方法為種植后第I年除草、施肥各2次,先除草后施肥,第一次施肥為每株施尿素25 g,第二次施肥為每株施復合肥100 g ;第2年春季和秋季各除草I次,春季松土施肥I次,每株施復合肥200 g ;第3年春季除草和松土施肥各I次,每株施復合肥250g°
【文檔編號】A01G23/00GK104160916SQ201410405564
【公開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18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18日
【發明者】侯遠瑞, 申文輝, 龐世龍, 陳金艷, 黃宏珊, 黃春妮, 黃小榮, 何琴飛 申請人: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