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步中低溫交替儲存赤眼蜂的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兩步中低溫交替儲存赤眼蜂的方法,在赤眼蜂接種后通過中溫儲存和低溫儲存,將發育至預蛹期的赤眼蜂轉入溫度為3±1℃、RH70-85%的條件下儲存70d以上,即可進行田間應用。為一種赤眼蜂儲存的新方法,提高了赤眼蜂的耐儲能力和儲存時間,生產廠家可以根據繁蜂計劃提前安排生產,在原有廠房設備不變的條件下增強生產能力,提高廠房設備等利用率,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對害蟲的控制效果。
【專利說明】兩步中低溫交替儲存赤眼蜂的方法
[0001]
【技術領域】: 本發明提供一種兩步中低溫交替儲存赤眼蜂的方法,是一種以柞蠶卵為中間寄主卵繁 育的松毛蟲赤眼蜂中長期儲存的新方法,屬于農業【技術領域】的害蟲生物防治技術。
[0002]
【背景技術】: 赤眼蜂是現代農林害蟲生物防治上研究歷史最久、應用范圍最廣、防治面積最大、治蟲 效果最好的一類卵寄生性天敵昆蟲。我國對赤眼蜂的研究始于20世紀30年代初;新中國 成立后,中山大學和廣東省農科院等單位研究選用蓖麻蠶卵來大量繁殖赤眼蜂首獲成功, 促進了赤眼蜂的應用推廣;1964年,山東省農科院林蓮欣、馮建國首次研究利用柞蠶剖腹 卵繁殖松毛蟲赤眼蜂獲得成功,并做了防治玉米螟的田間試驗。柞蠶卵與蓖麻蠶卵相比,柞 蠶卵粒大,具有較高的繁蜂效率,且資源豐富,價格低廉,便于運貯,很快在人工繁蜂工作中 得到推廣應用。目前,僅我國東北地區每年利用松毛蟲赤眼蜂防治玉米螟面積達5000萬畝 以上,居世界首位。
[0003] 由于目標害蟲發生的季節性,在害蟲高峰期以前需積累大量赤眼蜂進行釋放,因 此儲存技術是赤眼蜂工廠化生產中至關重要的環節,是保證赤眼蜂靈活、高效應用的前提。 在赤眼蜂工廠化生產中,赤眼蜂儲存主要采用低溫冷藏的方法:即將赤眼蜂發育至幼蟲中 后期或預蛹期,然后置于:TC、RH60-70%的冷庫中低溫儲存,在幼蟲中后期冷藏30 d時羽 化率平均達80. 74%,與正常發育赤眼蜂相比降低11. 1% ;畸形蜂率達15. 71%,與正常發育赤 眼蜂相比降低增加8. 19% ;儲存時間2個月羽化率降低40%左右。這種限制,使得赤眼蜂的 大量繁殖集中在釋放前的一個月內完成,短時間內大量繁蜂就需要大量的廠房、設備、人力 及物力條件,且能造成原材料漲價。繁蜂結束后,廠房設備等又大量閑置,造成資源浪費。且 在赤眼蜂應用面積逐年擴大的情況下,現有的生產能力已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新建廠房仍 需大量資金投入。
【發明內容】
[0004]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兩步中低溫交替儲存赤眼蜂的方法,解決了赤眼蜂的 中長期儲存的問題,可以延長赤眼蜂儲存時間90 d以上,打破了赤眼蜂生產的季節限制,變 季節性生產為周年生產,在廠房、設備不變的條件下擴大生產能力2-3倍。
[0005]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兩步中低溫交替儲存赤眼蜂的方法,其技術方案包括以下步 驟: 1. 赤眼蜂接種 將蜂種和新鮮的柞蠶剖腹卵按照I :25-30的比例進行接種,在25±1°C、RH70-75%人 工控制條件下暗室接蜂48 h,然后置于20-25°C變溫條件下發育至幼蟲中后期; 2. 第一步中溫儲存 將發育至幼蟲中后期的赤眼蜂置于11 ±l°C、RH70-85%的條件下儲存25-30 d,此時赤 眼蜂在該條件下緩慢發育至預蛹期; 3. 第二步低溫儲存 將發育至預蛹期的赤眼蜂轉入溫度為3±1°C、RH70-85%的條件下儲存70d以上,即可 進行田間應用。最長可達120 d。
[0006] 本發明的積極效果在于: 提出一種赤眼蜂儲存的新方法,提高了赤眼蜂的耐儲能力和儲存時間,生產廠家可以 根據繁蜂計劃提前安排生產,在原有廠房設備不變的條件下增強生產能力,提高廠房設備 等利用率,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對害蟲的控制效果。 具體實施方案
[0007] 為了便于理解本發明,特例舉以下實施例。其作用被理解為是對本發明的闡釋而 非對本發明的任何形式的限制。
[0008] 實施例1 : 以柞蠶繭為原材料生產松毛蟲赤眼蜂,按兩步中低溫交替儲存,7月上旬田間應用防治 一代玉米螟為例: 1. 蜂種的生產: 12月中旬開始暖繭發蛾,1月10日左右出蛾后取剖腹卵,然后按1:35-40比例接蜂, 在23-25°C、RH70-75%條件下暗室接蜂24 h后,去除蜂種,轉入20-25°C變溫、RH70-75%、 L16:D8條件下發育至幼蟲中后期,冷藏備用。
[0009] 2.宿主卵的生產 2月25日左右開始掛繭,在18-23°C、RH60-65%的條件下加溫,3月17日左右出蛾后, 收集雌蛾,剖腹取卵,清洗、擠壓綠卵后,1%。新潔爾滅消毒l〇min,晾干備用。
[0010] 3.赤眼蜂的生產 3月17日左右接蜂開始生產,蜂種出蜂20-25%時,按1:25-30比例接蜂,在25土 1°C、 RH70-75%條件下暗室接蜂48 h后,去除蜂種,轉入20-25°C變溫、RH70-75%、L16:D8條件下 發育至幼蟲中后期,即3月20日左右。
[0011] 4.第一步中溫儲存 將發育至幼蟲中后期的赤眼蜂置于KTC、RH70-85%的條件下儲存30 d,即4月20日 左右,此時赤眼蜂已發育至預蛹期。
[0012] 5?第二步低溫儲存 將發育至預蛹期的赤眼蜂轉入溫度為3 ± I °C、RH70-85%的條件下儲存70d,即7月初取 出加溫,制卡,田間釋放。按照此方法儲存赤眼蜂,羽化率可達到81. 25%,羽遺留蜂8. 25%, 單蜂產卵量達212. 43 (個),折翅率10.89%。以每年7月份田間應用為例,按此方法儲存 可以在每年2月份開始掛繭生產,比常規儲存方法可提前70d生產。
[0013] 實施例2 以柞蠶繭為原材料生產松毛蟲赤眼蜂,7月中旬田間應用防治一代玉米螟為例: 2. 蜂種的生產: 12月下旬開始暖繭發蛾,1月20日左右出蛾后取剖腹卵,然后按1:35-40比例接蜂, 在23-25°C、RH70-75%條件下暗室接蜂24 h后,去除蜂種,轉入20-25°C變溫、RH70-75%、 L16:D8條件下發育至幼蟲中后期,冷藏備用。
[0014] 2.宿主卵的生產 3月5日左右開始掛繭,在18-23°C、RH60-65%的條件下加溫,3月25日左右出蛾后, 收集雌蛾,剖腹取卵,清洗、擠壓綠卵后,1%。新潔爾滅消毒lOmin,晾干備用。
[0015] 3.赤眼蜂的生產 3月25日左右接蜂開始生產,蜂種出蜂20-25%時,按1:25-30比例接蜂,在25土 1°C、 RH70-75%條件下暗室接蜂48 h后,去除蜂種,轉入20-25°C變溫、RH70-75%、L16:D8條件下 發育至幼蟲中后期,即3月28日左右。
[0016] 4?第一步中溫儲存 將發育至幼蟲中后期的赤眼蜂置于ll°c、RH70-85%的條件下儲存30 d,即4月20日 左右,此時赤眼蜂已發育至預蛹期。
[0017] 5?第二步低溫儲存 將發育至預蛹期的赤眼蜂轉入溫度為3 ± I °C、RH70-85%的條件下儲存80d,即7月初取 出加溫,制卡,田間釋放。按照此方法儲存赤眼蜂,羽化率可達到80. 30%,羽遺留蜂8. 56%, 單蜂產卵量達211. 56 (個),折翅率11.89%。以每年7月中旬田間應用為例,按此方法儲 存可以在每年3月初開始掛繭生產,比常規儲存方法可提前80d生產。
[0018] 實施例3 以柞蠶繭為原材料生產松毛蟲赤眼蜂,8月份田間應用防治二代玉米螟為例: 1、蜂種的生產: 1月中旬開始暖繭發蛾,2月8日左右出蛾后取剖腹卵,然后按1:35-40比例接蜂, 在23-25°C、RH70-75%條件下暗室接蜂24 h后,去除蜂種,轉入20-25°C變溫、RH70-75%、 L16:D8條件下發育至幼蟲中后期,冷藏備用。
[0019] 2.宿主卵的生產 3月26日左右開始掛繭,在18-23°C、RH60-65%的條件下加溫,4月15日左右出蛾后, 收集雌蛾,剖腹取卵,清洗、擠壓綠卵后,1%。新潔爾滅消毒lOmin,晾干備用。
[0020] 3.赤眼蜂的生產 4月15日左右接蜂開始生產,蜂種出蜂20-25%時,按1:25-30比例接蜂,在25±1°C、 RH70-75%條件下暗室接蜂48 h后,去除蜂種,轉入20-25°C變溫、RH70-75%、L16 :D8條件下 發育至幼蟲中后期,即4月18日左右。
[0021] 4?第一步中溫儲存 將發育至幼蟲中后期的赤眼蜂置于12°C、RH70-85%的條件下儲存30 d,即5月18日 左右,此時赤眼蜂已發育至預蛹期。
[0022] 5?第二步低溫儲存 將發育至預蛹期的赤眼蜂轉入溫度為3± 1°C、RH70-85%的條件下儲存90d,即8月中 旬取出加溫,制卡,田間釋放。
[0023] 按照此方法儲存赤眼蜂,羽化率可達到82. 14%,遺留蜂7. 56%,單蜂產卵量達 210. 23 (個),折翅率11. 12%。以每年8月份田間應用為例,按此方法儲存可以在每年3月 份開始掛繭生產,比常規儲存方法可提前90 d生產。
[0024] 通過以下對比實驗表明本發明的積極效果所在: 通過兩步中低溫儲存70-90d,與常規低溫儲存與冷藏30 d相比,羽化率提高了 0. 51%、 遺留蜂率降低了 1.9%,單蜂產卵量達211. 41 (個),是冷藏30 d單蜂產卵量99. 83的2.1 倍,折翅率11. 30%,低于冷藏30d折翅率15. 71%。 [0025] 表1儲存赤眼蜂的生物學性狀比較
【權利要求】
1. 一種兩步中低溫交替儲存赤眼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 赤眼蜂接種 將蜂種和新鮮的柞蠶剖腹卵按照1 :25-30的比例進行接種,在25±1°C、RH70-75%人 工控制條件下暗室接蜂48 h,然后置于20-25°C變溫條件下發育至幼蟲中后期; 2) 第一步中溫儲存 將發育至幼蟲中后期的赤眼蜂置于11 ±l°C、RH70-85%的條件下儲存25-30 d,此時赤 眼蜂在該條件下緩慢發育至預蛹期; 3) 第二步低溫儲存 將發育至預蛹期的赤眼蜂轉入溫度為3±1°C、RH70-85%的條件下儲存70d以上,即可 進行田間應用。
【文檔編號】A01K67/033GK104255660SQ201410439383
【公開日】2015年1月7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1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1日
【發明者】張俊杰, 阮長春, 朱興友, 杜文梅, 孫光芝, 臧連生, 邵璽文, 王秀梅, 李天昊 申請人:吉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