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養蘋果蠹蛾的人工飼料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植物保護領域,具體涉及飼養蘋果蠹蛾的人工飼料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在現有的“蘋果蠹蛾小麥胚芽法人工飼料配方”基礎上添加蘋果干粉和麥麩,并且用37%的福爾馬林代替苯來特(殺真菌劑)和金霉素,獲得的胚芽蘋果粉法飼料,提供了幼蟲天然食物的類似物,同時改善了飼料的質地。制作過程采用分離滅菌的方法,更利于各組分營養的保留,從而更適合蘋果蠹蛾的生長和繁殖。
【專利說明】飼養蘋果蠹蛾的人工飼料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植物保護領域,具體涉及飼養蘋果蠹蛾的人工飼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蘋果蠹蛾 Cydia pomonella (L.)屬鱗翅目(Lepidoptera),卷蛾科 (Tortricidae)。蘋果蠹蛾是世界上分布最廣危害最重的檢疫性害蟲之一,以幼蟲蛀食果 肉、果心、種子,造成大量落果、蟲蛀果,嚴重降低果實品質,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0003] 蘋果蠹蛾可能起源于歐亞大陸中南部地區,自然傳播主要靠自身的飛行或借助風 力和氣流進行,遠距離主要以幼蟲和蛹隨蟲果、果品包裝箱、填充物和運載工具等傳播。蘋 果蠹蛾卵、幼蟲和蛹均可隨水果的調運而傳播。野生蘋果是蘋果蠹蛾的最原始寄主,蘋果、 梨、杏、桃、野山楂、野生酸蘋果、山楂等植物也是適宜寄主。19世紀后,隨著蘋果種植面積擴 大,該蟲傳播全世界,迄今為止,分布于全世界69個國家和地區,除東亞以外的所有蘋果和 梨產地都受到危害,其在全球范圍內的廣泛分布使得它成為國際性主要檢疫害蟲。
[0004] 蘋果蠹蛾人工飼養的歷史始于1930年,Farrar和Flint最初設計了以蘋果為食料 在室內飼養的方法,用蠟紙收集蟲卵。隨后確定了光周期對滯育的影響,使連續飼養成為可 能。Theron用玉米面培養基飼養幼蟲是人類第一次嘗試用人工飼料飼養蘋果蠹蛾,但當時 沒有克服滯育和產量低的缺點。截止1975年,已經發展了很多種飼料制備方法,主要包括 玉米粉法、鍋屑法、豆面法。Hansen 與 Anderson 于 2006 年在 Journal of Entomological Society of British Columbia發表的題為"Mass rearing codling moths: improvements and modifications"中的小麥胚芽法,文章中詳細報道了蘋果蠹蛾的人工飼料制作及其飼 養技術。Hansen與Anderson小麥胚芽法人工飼料配方具體內容見表1 :
[0005]
【權利要求】
1. 一種飼養蘋果蠹蛾的人工飼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飼料的配方如下: 斑豆粉:600.0g,麥芽:180.0g,蔗糖:87.0g,小麥淀粉:81.0g,蘋果干粉:92g,麥 麩:44g,礦物質鹽:5. 4g,對輕基苯甲酸甲酯:3. Og,山梨酸:2. 7g,維他命混合物:33. Og, 95 %乙醇:50. OmL,抗壞血酸:12. 6g,丙酸:8. lmL,丙二醇:30. OmL,混合丙二醇的熱水: 600. OmL,瓊脂:18. 0g,混合水量:1900. 0mL,37%福爾馬林:2mL。
2. -種制備權利要求1所述飼養蘋果蠹蛾的人工飼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 將斑豆粉、麥芽、蔗糖、小麥淀粉、蘋果干粉、麥麩和礦物質鹽碾成均勻的粉末,放入 900mL無菌水混勻; (2) 分別將維他命混合物、同對羥基苯甲酸丙酯和山梨酸一起溶入到50mL的乙醇中; (3) 將30mL丙二醇加入到600mL熱水中,然后加入抗壞血酸和丙酸; (4) 將瓊脂融解到1000mL無菌水中,加熱至瓊脂充分溶解,稍置片刻將其倒入步驟(1) 的混合物中,充分攪拌; (5) 將步驟(2)和步驟(3)的混合物一起加入到步驟(4)的混合物中,充分攪拌后,力口 入2mL37%福爾馬林,攪拌均勻后,室溫靜置至室溫,放入4°C冰箱中保存備用。
【文檔編號】A23K1/00GK104273383SQ201410534499
【公開日】2015年1月14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11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11日
【發明者】申建茹, 萬方浩, 劉萬學, 周忠實, 郭建英 申請人: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