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下置式主傳動機構的粉壟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帶下置式主傳動機構的粉壟機,涉及一種耕作機械,包括封閉箱體、多個旋耕機具、主傳動機構、副傳動機構;主傳動機構包括動力輸入軸、安裝在動力輸入軸上的主動圓錐齒輪、與主動圓錐齒輪相嚙合的從動圓錐齒輪;副傳動機構包括多根旋耕軸以及惰輪軸,每根旋耕軸的上部均安裝有一個圓柱齒輪、底端伸出封閉箱體外并與旋耕機具連接成一個整體;惰輪軸頂端分別與旋耕軸錯開安裝在封閉式箱體上、底端安裝有惰輪;主傳動機構為下置式結構,即主傳動機構的從動圓錐齒輪安裝在位于中間的旋耕軸下部;旋耕機具的螺旋形耕作犁鏵設為左旋形狀。本實用新型可減少軸承及軸承蓋的損壞,可延長使用壽命,具有傳動可靠,結構簡單,成本低的特點,有利于推廣應用。
【專利說明】帶下置式主傳動機構的粉壟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耕作機械,特別是一種帶下置式主傳動機構的粉壟機。
【背景技術】
[0002]粉壟機是一種用于旱地的新型高效耕作機械,按照不同作物的種植需求,利用一個或多個螺旋鉆頭狀機具一次性將土壤垂直旋磨粉碎并自然懸浮成壟,以便在壟面種植相關作物。現有粉壟機一般由封閉箱體1、5個旋耕機具2、安裝在封閉箱體I內的主傳動機構
3、副傳動機構4 (如圖2所示)。每根旋耕軸401通過聯接法蘭及螺栓將旋耕機具聯接成一個整體。其主傳動機構3采用的是上置式結構,即是主傳動機構3的從動圓錐齒輪303安裝在位于中間的旋耕軸4011上部;所有旋耕機具上的螺旋形耕作犁鏵全為右旋形狀。這種粉壟機的缺陷在于,圖2中從動圓錐齒輪303所受軸向力與旋耕機具所產生的軸向力完全相同,致使耕作過程中軸系將承受巨大的軸向力作用,從而造成軸承的加速損壞。實際生產現場就曾多次發生旋耕軸中的滾動支承連同其軸承蓋被沖擊破損的事故。由于粉壟機體積大且笨重,一旦發生傳動件的損壞,維修起來就會困難重重。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減少軸承及軸承蓋的損壞,延長使用壽命的帶下置式主傳動機構的粉壟機。
[0004]解決上述技術問 題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帶下置式主傳動機構的粉壟機,包括封閉箱體、多個旋耕機具、安裝在封閉箱體內的主傳動機構、副傳動機構,所述的旋耕機具包括螺旋形耕作犁鏵;所述的主傳動機構包括動力輸入軸、安裝在動力輸入軸上的主動圓錐齒輪、與主動圓錐齒輪相嚙合的從動圓錐齒輪;所述的副傳動機構包括多根旋耕軸以及多根惰輪軸,所述多根旋耕軸的兩端分別安裝在封閉式箱體上,每根旋耕軸的上部均安裝有一個圓柱齒輪,每根旋耕軸的底端伸出封閉箱體外并通過聯接法蘭與旋耕機具連接成一個整體;所述的多根惰輪軸頂端分別與多根旋耕軸錯開安裝在封閉式箱體上,每根惰輪軸的底端均安裝有一個與圓柱齒輪嚙合的惰輪;所述的主傳動機構為下置式結構,即主傳動機構的從動圓錐齒輪安裝在位于中間的旋耕軸下部;所述多個旋耕機具的螺旋形耕作犁鏵設為左旋形狀。
[0005]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是:所述的旋耕軸及旋耕機具均有5個,所述的惰輪軸和惰輪均有4個。
[0006]由于采用上述結構,本實用新型之帶下置式主傳動機構的粉壟機與現有技術相t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07]1.可減少軸承及軸承蓋的損壞,延長使用壽命:
[0008]由于現有粉壟機的從動圓錐齒輪所受軸向力的計算式為
[0009]-PaSOS = ^302 =F i^cos 石302(O[0010]式中,為從動圓維齒輪所受軸向力;#r302和^*?302分別為王動圓維齒輪所受徑向力和切向力,且
[0011]
【權利要求】
1.一種帶下置式主傳動機構的粉壟機,包括封閉箱體(I)、多個旋耕機具(2)、安裝在封閉箱體(I)內的主傳動機構(3)、副傳動機構(4),所述的旋耕機具(2)包括螺旋形耕作犁鏵(201);所述的主傳動機構(3)包括動力輸入軸(301)、安裝在動力輸入軸上的主動圓錐齒輪(302)、與主動圓錐齒輪(302)相嚙合的從動圓錐齒輪(303);所述的副傳動機構(4)包括多根旋耕軸(401)以及多根惰輪軸(402),所述多根旋耕軸(401)的兩端分別安裝在封閉式箱體(I)上,每根旋耕軸(401)的上部均安裝有一個圓柱齒輪(403 ),每根旋耕軸(401)的底端伸出封閉箱體(I)外并通過聯接法蘭(5)與旋耕機具(2)連接成一個整體;所述的多根惰輪軸(402)頂端分別與多根旋耕軸(401)錯開安裝在封閉式箱體(I)上,每根惰輪軸(402)的底端均安裝有一個與圓柱齒輪(403)嚙合的惰輪(40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傳動機構(3)為下置式結構,即主傳動機構(3)的從動圓錐齒輪(303)安裝在位于中間的旋耕軸(4011)下部;所述多個旋耕機具(2)的螺旋形耕作犁鏵(201)設為左旋形狀。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下置式主傳動機構的粉壟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耕軸(401)及旋耕機具(2)均有5個,所述的惰輪軸(402)和惰輪(404)均有4個。
【文檔編號】A01B33/10GK203675551SQ201420043455
【公開日】2014年7月2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23日 優先權日:2014年1月23日
【發明者】高中庸, 梁源, 農志華, 劉旭紅, 高尚晗 申請人:廣西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