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犬用防蟲項圈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犬用防蟲項圈,該犬用防蟲項圈包括:棉質帆布帶、固定卡扣、藥物層、緩釋保護層;藥物層設置在棉質帆布帶上,緩釋保護層在藥物層上,固定卡扣安裝于帆布帶兩端。本實用新型可以殺滅和驅避白蛉、蚊子、跳蚤等體外寄生蟲,在犬利什曼病流行區可以阻斷犬利什曼病的傳播環節,控制犬利什曼病,從而降低人感染利什曼病的風險。
【專利說明】一種犬用防蟲項圈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屬于疾病預防控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含氰苯菊酯藥物的犬用防 蟲項圈。
【背景技術】
[0002] 我國目前利什曼病流行的省(區)有6個,分別是:甘肅、新疆、四川、陜西、山西、 內蒙。20世紀90年代,6省(區)有43個縣發生人群利什曼病,甘肅省占18縣。6省(區) 累計發病2629例,其中甘肅省發病1109例,占全國發病總數的42. 18%。2012年?2013 年,全國人群利什曼病發病401例,甘肅省發病195例,甘肅占全國病例數的48. 63%。
[0003] 甘肅省是我國利什曼病主要流行區之一,在16個縣流行發病,受威脅人口 614萬。 流行病學資料表明,我省大山區的利什曼病傳染源主要是患利什曼病的犬,通過白蛉叮咬 病犬造成犬-犬傳播和犬一人傳播。根據以往調查,甘肅省犬利什曼病感染率在3 %?15 % 之間,病犬數量很多。上世紀50年代和70年代我省曾在內臟利什曼病流行區內大規模殺滅 家犬,以達到最大程度消滅內臟利什曼病傳染源的目的,基本控制了內臟利什曼病的流行。 滅犬措施停止后,家犬數量逐漸增多,人群內臟利什曼病也隨之再度流行。近年來,我省的 內臟利什曼病發病呈逐年增加的趨勢。隨著疫區交通條件改善,經濟的繁榮,旅游業迅速發 展,疫區外來人口進入疫區從事勞務、經商、旅游的人員逐漸增多,在這些外來人群中,已有 數十人感染了內臟利什曼病。如不對疫區的內臟利什曼病進行防制,勢必會對疫區群眾健 康和旅游、勞務等產業產生影響。因此加強對內臟利什曼病的防制尤為顯得必要。
[0004] 雖然滅犬和禁養犬是防制山區內臟利什曼病的最為有效的方法,但現在要大規模 滅犬和禁養犬既不經濟群眾也難以接受,因此采取大規模的滅犬和禁養犬措施很難實施。 檢查病犬防制內臟利什曼病在理論上是可行的,但是家犬感染利什曼原蟲后,早期并無皮 膚癥狀,需要依靠骨髓穿刺涂片,在油鏡下查原蟲。此方法作為檢測手段是可行的,但作為 大規模的防治手段,此方法因其工作量巨大而不可行。以往曾采取在白蛉活動季節給居民 住宅室內外及周圍噴灑殺蟲藥物殺滅傳播媒介白蛉的方法,也采取給流行區家犬用藥浴的 方法來達到控制內臟利什曼病的實驗研究,這些方法在降低內臟利什曼病發病率上,都起 到過好的作用。上述方法也存在一些缺陷,采用這些方法都要耗費很大的人力物力,很不經 濟。噴灑殺蟲劑降低內臟利什曼病發病率的措施之一,但對廣泛存在的野棲白蛉控制效果 不好。每年在白蛉活動季節藥浴家犬兩次,對阻斷內臟利什曼病傳播有較好效果,但推廣也 很困難。
[0005] 現有防治內臟利什曼病的方法存在的工作量大、耗費人力和物力、控制效果不佳。 實用新型內容
[0006]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殺滅和驅避白蛉(蚊子、跳蚤等體外寄生 蟲)的犬用防蟲項圈裝置,旨在解決現有防治內臟利什曼病的方法存在的工作量大、耗費 人力和物力、控制效果不佳的問題。
[0007]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犬用防蟲項圈,該犬用防蟲項圈包括:棉質 帆布帶、固定卡扣、藥物層、緩釋保護層;藥物層設置在棉質帆布帶上,緩釋保護層在藥物層 上,固定卡扣安裝于帆布帶兩端。
[0008] 進一步,所述棉質帆布帶長45cm、寬2. 8cm、厚0. 3cm。
[0009]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含有氰苯菊酯藥物的犬用防蟲項圈,通過利用棉質帆布帶作為 具有長效殺蟲作用的氰苯菊酯藥物的載體,制做成適宜給家犬長期佩帶的項圈,通過手段 使藥物緩慢釋放,以殺滅和驅避白蛉(蚊子、跳蚤等體外寄生蟲),阻斷內臟利什曼病傳播 環節,達到控制內臟利什曼病的目的。本實用新型制備的防蟲項圈具有殺蟲作用,氰苯菊酯 藥物通過載體較長期放置在犬頸項部,通過PVC緩釋層的保護,使藥物有一個緩慢釋放的 過程,通過藥物長時間不斷釋放,達到殺滅和驅避白蛉(蚊子和跳蚤等體外寄生蟲)的目 的。此方法簡單實用,較好的解決了現有防治內臟利什曼病的方法存在的工作量大、耗費人 力和物力、控制效果不佳的問題。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含有氰苯菊酯藥物的犬用防蟲項圈裝置結構示 意圖;
[0011] 圖中:1、棉質帆布帶;2、固定卡扣;3、藥物層;4、緩釋層;
[0012]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氰苯菊酯藥物犬用防蟲項圈的制備方法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 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 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14] 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應用原理作進一步描述。
[0015]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氰苯菊酯藥物犬用防蟲項圈主要由:棉質帆布 帶1、固定卡扣2、藥物層3、緩釋層4組成;藥物層3設置在棉質帆布帶1上;緩釋層4設置 在溶物層3上;固定卡扣2安裝于帆布帶1兩端。
[0016] 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氰苯菊酯藥物犬用防蟲項圈裝置的制備方法包 括以下步驟:
[0017] S201 :準備寬長45cm、寬2. 8cm、厚0. 3cm的棉質帆布帶,兩端安裝固定卡扣;
[0018] S202 :配制含氰苯菊酯量的溶液,在40°C?50°C水浴下先將氰苯菊酯粉溶于丙酮 內,再依次添加1. 5%的BHT酒精溶液、八氯二苯醚和乳化劑Tx_1(l,充分搖勻;按所需制備的 項圈數的總吸水量配制;
[0019] S203 :按棉質項圈的吸水量,每個項圈滴加氰苯菊酯量溶液20ml,陰干,再在項圈 表面地涂一層用蒸餾水配制成5%的PVC溶液,陰干后置塑料袋內密閉保存待用。
[0020] 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0021] 第一步,準備寬長45cm、寬2. 8cm、厚0. 3cm的棉質帆布帶,兩端安裝固定卡扣;將 帆布帶用0. 2%的乙酸水溶液煮30min,脫去帆布帶中的雜質;將帆布帶取出用清水淘洗后 晾干或烘干;
[0022] 第二步,配制含氰苯菊酯量的溶液,在40°C?50°C水浴下先將氰苯菊酯粉溶于丙 酮內,再依次添加1. 5%的BHT酒精溶液、八氯二苯醚和乳化劑Tx_1(l,充分搖勻;按所需制備 的項圈數的總吸水量配制;
[0023] 1條項圈的藥物及制作物質用量為:在40°C?50°C水浴下先將氰苯菊酯粉Ig完 全溶于4ml丙酮內,添加1. 5 %的BHT乙醇溶液,BHT乙醇溶液0. 0067g采用BHT溶于2ml 無水乙醇,加熱使之完全分溶解;將0. 4ml八氯二苯醚(S,)和5ml乳化劑Tx_1(l先后加入上 述藥液中,充分搖勻;按項圈的吸水量用70°C蒸餾水將溶液稀釋。
[0024] 第三步,按棉質項圈的吸水量,每個項圈滴加氰苯菊酯量溶液20ml,陰干,再在項 圈表面地涂一層用蒸餾水配制成5%的PVC溶液,陰干后置塑料袋內密閉保存待用。
[0025] 在第一步中,每個項圈的重量平均為13g,吸水量為20mL。
[0026] 在第三步中,項圈內氰苯菊酯的含量為lg。
[0027] 本實用新型的犬用防蟲項圈使用方法,將制作好的含有氰苯菊酯藥物防蟲項圈佩 戴在犬的頸上,根據犬頸用固定卡扣調節項圈大小,使得其不易脫落即可。
[0028] 通過以下實驗和分析對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效果做進一步的說明:
[0029] 1、材料與方法:
[0030] 藥品:氰苯菊酯(粉劑,法國羅素優克福公司出品,含藥量98% ),丙酮(溶劑), BHT (抗氧化劑),乙醇(溶劑),八氯二苯醚(S2,增效劑),TX_1Q (乳化劑),PVC (緩釋劑);
[0031] 項圈:寬2. 8cm,厚0. 3cm的棉質帆布帶,根據犬頸的周長平均為45cm左右,制成 項圈,其重量平均為13g,吸水量為20mL ;
[0032] 藥液配制:
[0033] 溶液A :按項圈含氰苯菊酯的量配制溶液,其步驟為在40°C?50°C水浴下先將氰 苯菊酯粉溶于丙酮內,再依次添加1. 5 %的BHT酒精溶液、S2和Tx_1(l,充分搖勻,即為溶液A, 按所需制備的項圈數的總吸水量用蒸餾水將溶液A稀釋;
[0034] 溶液B :將PVC用蒸餾水加熱配成5 %的溶液;
[0035] 殺蟲劑項圈:按布質項圈的吸水量,每個項圈滴加溶液A20mL,陰干;再在項圈表 面涂一層溶液B,陰干后置塑料袋內密閉保存,試驗中殺蟲劑項圈內氰苯菊酯的含量有大小 兩種,小者為23g / Kg(氰苯菊酯含量/項圈重量),大者為77g / Kg(氰苯菊酯含量/項 圈重量);
[0036] 2、實驗用犬及白蛉:
[0037] 實驗用犬:供試犬共3頭,A犬佩戴含氰苯菊酯23g / Kg項圈,B犬佩戴含氰苯菊 酯77g/Kg項圈,C犬為對照犬,不佩戴項圈,在3個月左右的實驗期內,項圈不再從犬頸取 下,犬不與其它殺蟲劑接觸,并在自然情況下喂養;
[0038] 白蛉:實驗用蛉系當夜(20 :00?24 :00)在居民點或在野外以人餌誘捕的未吸血 雌性中華白蛉;
[0039] 實驗方法及結果判斷:三犬分別置三鐵籠內,籠底部外側鋪以潔凈白布,犬籠外罩 一 1.4m高,面積I. Ilm2的細孔蚊帳,注意帳底部與白布的銜接,以防供試白蛉逃逸,24 :00 將捕集到的白蛉分別釋放入三頂蚊帳內,使犬一蛉接觸,03 :00移去犬籠,先將躲在3個蚊 帳內的活白蛉分別悉數捕盡,并將含蛉的捕集管置空房內保存,然后仔細分別收集三塊白 布上已死亡的吸血或未吸血白蛉,次日中午12 :00檢查03 :00從蚊帳內回收在管內的白 蛉,分別計出吸血、未吸血和死亡的蛉數,03 :00在白布上收集到的死亡白蛉,作為犬一蛉 接觸3h內的死亡蛉數,次日12 :00捕蛉管內的死亡蛉數與當夜在白布上死亡蛉數之和,作 為12h內累計死亡蛉數,最后計算出白蛉的吸血率和死亡率,評價防制效果。
[0040] 3、結果:
[0041] 兩年的實驗結果表明,在三個月內,佩戴含氰苯菊酯23g / Kg項圈的犬與白蛉在 蚊帳內接觸3h后,蛉的吸血率平均為20.2% (123 / 608),12h內蛉的累計死亡率平均為 46. 3% (315 / 608);蛉與佩戴77g / Kg項圈的犬接觸,3h內的吸血率平均為6.4% (28 / 439),累計死亡率平均為53.0% (275 / 519);蛉與對照犬接觸,3h內吸血率高達49. 2% (150 / 305),而累計死亡率則僅10.1% (38 / 377),表明犬用防蟲項圈不但能有效地降低 白蛉對犬的刺叮,而且對白蛉也有明顯的致死作用(表1、2),
[0042] 表1白蛉與佩戴或不佩戴犬用防蟲項圈的犬在蚊帳內接觸后死亡率的比較
[0043]
【權利要求】
1. 一種犬用防蟲項圈,其特征在于,該犬用防蟲項圈包括:棉質帆布帶、固定卡扣、藥 物層、緩釋保護層;藥物層設置在棉質帆布帶上,緩釋保護層在藥物層上,固定卡扣安裝于 帆布帶兩端; 所述棉質帆布帶長45cm、寬2. 8cm、厚0. 3cm。
【文檔編號】A01M1/20GK204146154SQ201420106728
【公開日】2015年2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11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11日
【發明者】李凡, 馮宇, 楊成明, 楊俊克, 陳生邦, 任德毅 申請人:甘肅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