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多功能昆蟲捕捉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多功能昆蟲捕捉器,包括不透明的U型管道,U型管道一端設置有無葉電風扇,無葉風扇中間懸掛有誘蟲燈或誘芯,U型管道另一端安裝有收集籠,無葉風扇和U型管道通過支架支撐固定;利用昆蟲的趨光性或利用誘芯將昆蟲誘集到無葉風扇前面,結合空氣渦流將昆蟲直接誘集到收集籠,利用不透光的U型管道和透光的收集籠使具趨光性的昆蟲無法逃逸,使得誘集到的小菜蛾等鱗翅目昆蟲成蟲完好無損,可直接帶回室內飼養作為活體試驗試材;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輕便、小巧高效,具有多用途,適用于鱗翅目昆蟲成蟲、制作容易、安裝方便、用電功率小等突出特點。
【專利說明】一種多功能昆蟲捕捉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昆蟲誘捕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多功能昆蟲捕捉器。
【背景技術】
[0002]在農業生產上,捕殺昆蟲能夠有效地減少昆蟲對農作物的危害。化學防治是病蟲害防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短期內達到殺蟲和降低害蟲密度的效果,但是長期使用使害蟲產生抗藥性,污染環境,殺傷天敵,危及人畜等不良后果。因此,害蟲防治的熱點開始轉向“無公害防治”,害蟲的誘捕誘殺技術及設備(誘捕器等)在害蟲防治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0003]各種的昆蟲捕捉裝置被應用在農業生產上。其應用對環境零污染,符合以生態管理為基礎,以生物防治為主導的害蟲綜合管理的方向,滿足新時代對生態環境提出的更高要求。因此,各種各樣昆蟲誘捕器應運而生,其技術也較為成熟。
[0004]目前對小菜蛾等小型鱗翅目成蟲的誘捕、誘殺主要通過燈光誘殺或者性誘劑誘殺來實現。燈光誘殺主要采取高壓電網結合高功率、單頻、雙頻燈光(高壓汞燈、頻振燈)使用,或著單燈(黑光燈)配水盆誘殺,也有高壓電網燈結合性誘劑誘殺裝置。性誘劑誘殺有陷阱瓶誘殺,結合粘蟲膠誘殺或農民自配水盆誘殺。但是這些誘殺方法目的均在于直接誘集殺死成蟲,誘集到的成蟲均已死亡,或者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如需要無損傷的采集田間成蟲,現有的誘捕器均不能滿足其需求,只能通過田間人工掃網捕捉,但是,人工掃網捕捉對小菜蛾等小型鱗翅目幼蟲來說,損傷蟲體幾率高,且費時費力,效率低。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簡單輕便、小巧高效的能夠進行活體無損傷采集的多功能昆蟲捕捉器,使得誘集到的昆蟲完好無損,可直接帶回室內飼養作為試驗試材。
[000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7]—種多功能昆蟲捕捉器,包括不透明的U型管道,U型管道一端設置有無葉電風扇,無葉風扇中間懸掛有誘蟲燈或誘芯,U型管道另一端安裝有透光的收集籠,收集籠置于誘蟲燈或誘芯旁,無葉風扇和U型管道通過支架支撐固定;通過誘蟲燈或誘芯將靶標昆蟲誘集到無葉風扇前面,利用無葉風扇產生的空氣渦流產生的吸力將昆蟲送到不透明的U形管道另一端利用收集籠收集。
[0008]所述無葉電風扇通過漏斗形管道與U型管道一端相連,漏斗形管道開口大的一端與無葉電風扇連接,漏斗形管道開口小的一端與U型管道連接。
[0009]所述無葉電風扇中間裝有掛鉤,通過掛鉤固定將誘蟲燈或誘芯固定。
[0010]所述收集籠可拆卸的安裝于U型管道一端。
[0011]所述收集籠由通風和透光的紗網制成。
[0012]本實用新型的多功能昆蟲捕捉器,通過不透光的U型管道和透光的收集籠使具趨光性的昆蟲無法逃逸,利用昆蟲的趨光性或利用誘芯將昆蟲誘集到無葉風扇前面,結合空氣渦流將昆蟲直接誘集到收集籠收集,成蟲不受驚嚇、不受損傷,使得誘集到的小菜蛾等小型鱗翅目成蟲完好無損,可直接帶回室內飼養作為試驗試材,更加客觀反映田間害蟲實際情況;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輕便、小巧高效,具有多用途、制作容易、安裝方便、用電功率小等突出特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多功能昆蟲捕捉器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中:1_誘蟲燈或誘芯;2_無葉風扇;3-U型管;4-紗網;5_收集籠;6_支架。【具體實施方式】
[0015]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16]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多功能昆蟲捕捉器,有一個移動式的無葉電風扇2、不透明且中段始終黑暗的U型管道3,透光的收集籠5、支撐U型管道3和收集籠5的支架6。所述無葉電風扇2的中間裝有一掛鉤,掛鉤用于懸掛誘蟲燈I或誘芯,無葉電風扇2通過一漏斗形管道與U型管道3 —端相連,漏斗形管道開口大的一端與無葉電風扇2連接,漏斗形管道開口小的一端與U型管道3連接;U型管道3另一端連接收集籠5,收集籠由通風和透光的紗網4制成,U型管道及收集籠5下面由支架6支撐固定。
[0017]本實用新型通過誘蟲燈燈光或誘芯將靶標昆蟲誘集到無葉風扇前面,利用無葉風扇產生的空氣渦流產生的吸力將昆蟲送到不透明U形管道3底部,U型管道3另一端連接收集籠5,收集籠5置于誘蟲燈或誘芯旁。此時,U型管道3底部昆蟲在無葉電風扇2產生的氣流和懸掛于無葉電風扇2中間的誘蟲燈或誘劑的雙重作用下,被誘集到收集籠5內收集,并通過不透光的U型管道和透光的收集籠使具趨光性的昆蟲無法逃逸。收集籠5通過可拆卸結構與U型管道3連接,可以隨時更換,使得昆蟲不易逃逸、便于收集。
[0018]昆蟲收集過程如下:
[0019]首先、誘蟲燈或誘芯將小菜蛾成蟲(飛蟲)誘集到無葉電風扇前;然后、無葉電風扇氣流將成蟲經漏斗形管道送入U型管道;其次、成蟲在氣流和趨光性雙重作用下被動和主動向U型管道另一端的收集籠運動;最后、收集籠由透光的紗網制成具有通風和透光的作用,成蟲在收集籠內透光的一側活動無法逃逸。
[0020]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特點:
[0021]1、無葉電風扇將昆蟲無損的送入收集籠;
[0022]2、利用不透光的U型管道和透光的收集籠將具有趨光性的小菜蛾成蟲“迷失”在收集籠中無法逃逸;
[0023]3、誘蟲燈常開而無葉電風扇定時開關或智能開關,更加節能。
[0024]4、本實用新型多功能昆蟲捕捉器適用于小菜蛾成蟲以及所有鱗翅目昆蟲成蟲,適用范圍廣泛。[0025]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多功能昆蟲捕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不透明的U型管道(3),U型管道一端設置有無葉電風扇(2),無葉風扇中間懸掛有誘蟲燈或誘芯(1),U型管道(3)另一端安裝有透光的收集籠(5),收集籠(5)置于誘蟲燈(I)或誘芯(I)旁,U型管道(3)和收集籠(5)通過支架(6)支撐固定;通過誘蟲燈或誘芯(I)將靶標昆蟲誘集到無葉風扇(2)前面,利用無葉風扇(2)產生的空氣渦流產生的吸力將昆蟲送到不透明的U形管道(3)另一端利用收集籠(5)收集;利用不透光的U型管道(3)和透光的收集籠(5)使具趨光性的昆蟲無法逃逸。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昆蟲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無葉電風扇(2)通過一漏斗形管道與U型管道(3) —端相連,漏斗形管道開口大的一端與無葉電風扇(2)連接,漏斗形管道開口小的一端與U型管道(3)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昆蟲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無葉電風扇(2)中間裝有一掛鉤,通過掛鉤固定將誘蟲燈或誘芯(I)固定。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昆蟲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籠(5)可拆卸的安裝于U型管道(3)—端。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昆蟲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籠(5)由通風和透光的紗網制成。
【文檔編號】A01M1/06GK203775976SQ201420128023
【公開日】2014年8月20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20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20日
【發明者】謝圣華, 林珠鳳, 李福龍, 梁延坡, 吉訓聰, 潘飛, 符尚嬌 申請人:海南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植物保護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