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水蛭繁殖生態浮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設計了一種水蛭繁殖生態浮島,其特征是:用竹片或木板制成長3-5米、寬2-3米的長方形平板,平板四邊用高20厘米的圍板圍住,在圍板周邊設置塑料泡沫浮,平板上設土層平臺,土層厚度與圍板上口平,平板四角設角柱,平板兩端的中點處設立柱,角柱頂端與立柱通過橫撐固定,兩立柱之間設頂端縱撐,平板兩側角柱之間設邊縱撐,頂端縱撐與邊縱撐之間設置倒“V”型覆蓋版生態浮島設置在遠離岸邊的湖泊、水庫的適當位置,由錨石牽引,使之成為一個能夠浮動的生態浮島,供水蛭在上面產卵繭繁殖;本實用新型設計簡單,材料來源廣泛,使用效果好,能滿足水蛭在大水面中繁殖的需要,對于湖泊、水庫水域水蛭的增殖有重要意義,極有推廣價值。
【專利說明】一種水蛭繁殖生態浮島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水產【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水蛭繁殖生態浮島。
【背景技術】
[0002]水蛭是一種在水體岸邊土層中產卵繭孵化的水生動物,在湖泊、水庫等大型水域中,水蛭在離岸較遠的區域往往不能離水繁殖,只能棲息在水域內,這不符合水蛭的生活要求,另外水蛭喜安靜的生活環境,由于岸邊人為因素影響大,水蛭不敢到岸邊,影響其繁殖。
【發明內容】
[0003]為克服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設計了 一種水蛭繁殖生態浮島。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水蛭繁殖生態浮島,其特征是:用竹片或木板制成長3-5米、寬2-3米的長方形平板,平板四邊用高20厘米的圍板圍住,在圍板周邊設置塑料泡沫浮,平板上鋪一層塑料膜,膜上用壤土均勻攤開呈土層平臺,土層厚度與圍板上口平,壤土裝載量以保持圍板10厘米中線與水面平為度,平板四角設角柱,角柱高0.5米,平板兩端的中點處設立柱,立柱高0.8米,角柱頂端與立柱通過橫撐固定,兩立柱之間設頂端縱撐,平板兩側角柱之間設邊縱撐,頂端縱撐與邊縱撐之間設置倒“V”型覆蓋版。
[0005]有益效果:生態浮島設置在遠離岸邊的湖泊、水庫的適當位置,由錨石牽引,使之成為一個能夠浮動的生態浮島,供水蛭在上面產卵繭繁殖;本實用新型設計簡單,材料來源廣泛,使用效果好,能滿足水蛭在大水面中繁殖的需要,對于湖泊、水庫水域水蛭的增殖有重要意義,極有推廣價值。
[0006]【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圖。
[0008]圖中:I塑料泡沫浮,2圍板,3 土層,4平板,5立柱,6橫撐,7角柱,8覆蓋版,9頂端縱撐,10邊縱撐。
【具體實施方式】
[0009]結合【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一種水蛭繁殖生態浮島,其特征是:用竹片或木板制成長3.5米、寬2.5米的長方形平板4,平板4四邊用高20厘米的圍板2圍住,在圍板2周邊設置塑料泡沫浮I,平板4上鋪一層塑料膜,膜上用壤土均勻攤開呈土層3平臺,土層3厚度與圍板上口 2平,壤土裝載量以保持圍板2中線10厘米處與水面平為度,平板4四角設角柱7,角柱7高0.5米,平板4兩端的中點處設立柱5,立柱5高0.8米,角柱頂端7與立柱5通過橫撐6固定,兩立柱5之間設頂端縱撐9,平板4兩側角柱7之間設邊縱撐10,頂端縱撐9與邊縱撐19之間設置倒“V”型覆蓋8版;生態浮島設置在遠離岸邊的湖泊、水庫的適當位置,由錨石牽引,使之成為一個能夠浮動的生態浮島,供水蛭在上面產卵繭繁殖;本實用新型設計簡單,材料來源廣泛,使用效果好,能滿足水蛭在大水面中繁殖的需要,對于湖泊、水庫水域水蛭的增殖有重要意義,極有推廣價值。
【權利要求】
1.一種水蛭繁殖生態浮島,其特征是:用竹片或木板制成長3-5米、寬2-3米的長方形平板,平板四邊用高20厘米的圍板圍住,在圍板周邊設置塑料泡沫浮,平板上鋪一層塑料膜,膜上用壤土均勻攤開呈土層平臺,土層厚度與圍板上口平,壤土裝載量以保持圍板10厘米中線與水面平為度,平板四角設角柱,角柱高0.5米,平板兩端的中點處設立柱,立柱高0.8米,角柱頂端與立柱通過橫撐固定,兩立柱之間設頂端縱撐,平板兩側角柱之間設邊縱撐,頂端縱撐與邊縱撐之間設置倒“V”型覆蓋版。
【文檔編號】A01K67/033GK203775963SQ201420146831
【公開日】2014年8月20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29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29日
【發明者】閆憲勝, 楊成勝 申請人:山東康源堂中藥飲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