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制砂機用的改進型方錘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的一種制砂機用的改進型方錘,涉及破碎設備【技術領域】,是由錘身2和設置在錘身2端部的錘頭構成;所述錘頭的錘頭端面3為圓弧形柱面,該圓弧形柱面與錘頭工作面5交匯線的位置低于該圓弧形柱面與錘頭非工作面6交匯線的位置。具有既能延長錘頭使用壽命、又能提高出砂率和產量等特點,與錘式制砂機配套使用,可用于制備建筑用的砂子,也可用于粉磨系統的前置破磨;可廣泛用于建筑、建材、礦山等領域。
【專利說明】一種制砂機用的改進型方錘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破碎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制砂機用的改進型方錘。
【背景技術】
[0002]錘式制砂機因其制砂效率較高而得到普遍應用。錘式制砂機是由機架、篩板和安裝在錘盤上的方錘組成,其方錘呈雙向對稱狀,每向是由錘身和設置在錘身端部的錘頭構成,利用調整錘頭的端面與篩板之間的間隙大小可以控制出砂的粒度。現有技術中,錘頭的端面是一平面狀,其與錘頭的工作面呈垂直交匯,使得方錘的結構呈現四四方方狀;由于錘頭需要旋轉,因而,這一交匯線與篩板的距離即成為錘頭端面與篩板之間的最小間隙,為了保證適當的間隙,通常是將錘頭的長度縮小;當制砂工作一段時間、將角磨平后,此時,方錘的錘頭端面與篩板之間間隙加大,造成回料增加、成砂率低。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既能延長錘頭使用壽命、又能提高出砂率和產量的制砂機用的方錘。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設計一種制砂機用的改進型方錘:是由錘身2和設置在錘身2端部的錘頭構成;所述錘頭的錘頭端面3為圓弧形柱面,該圓弧形柱面與錘頭工作面5交匯線的位置低于該圓弧形柱面與錘頭非工作面6交匯線的位置。
[0005]本實用新型的制砂機用的改進型方錘,是將方錘的錘頭的端面優化成圓弧形柱面,因而,可在保證與篩板相同間隙下的情況下,將方錘兩端的錘頭部分加長,從而既延長了錘頭使用壽命,也減少了更換錘頭的次數,提高了設備的運行率;同時,也降低了生產過程中的回料率,提高了出砂率和產量,增加了制砂機的有效產能,進而,也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6]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示意圖;
[0007]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左視示意圖。
[0008]圖中:I是定位臺肩,2是銀身,3是銀頭纟而面,4是方銀沉頭孔,5是銀頭工作面,6是錘頭非工作面。
【具體實施方式】
[0009]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下面的說明是采用例舉的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應局限于此。
[0010]本實施例是由錘身2和錘頭構成。
[0011]錘身2上對稱地開有方錘沉頭孔4,用于將方錘固定在錘盤上;在錘身2兩端,對稱地設置有錘頭,該錘頭的兩側面略窄于錘身2的兩側面,形成方錘的定位臺肩I。
[0012]錘頭為六面體,其一面與錘身2連接,其相對應的錘頭端面3為圓弧形柱面(通常,該圓弧形的圓心是安裝方錘的錘盤的圓心,也可采用其它位置;該圓弧形柱面也可由多段彎曲狀柱面構成);錘頭的錘頭工作面5 (即:正面)與錘頭端面3交匯線的位置低于錘頭非工作面6 (即:背面)與錘頭端面3交匯線的位置。
[0013]使用前,將本實用新型的改進型方錘安裝在制砂機內安裝方錘的錘盤上,由于篩板為圓弧狀,篩板所對應的錘頭端面3也為圓弧狀,因而,在兩者之間的間隙保持不變的情況下,錘頭的長度可以適當加長。使用過程中,錘頭端面3的磨損會比較均勻,從而可以較長時間保持間隙不變,避免了改進前一旦錘頭工作面5與錘頭端面3交匯線磨損后,會造成間隙增大的現象發生。
[0014]本實用新型的制砂機用的改進型方錘,與錘式制砂機配套使用,可用于制備建筑用的砂子,也可用于粉磨系統的前置破磨;可廣泛用于建筑、建材、礦山等領域。
【權利要求】
1.一種制砂機用的改進型方錘,是由錘身(2)和設置在錘身(2)端部的錘頭構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錘頭的錘頭端面(3)為圓弧形柱面,該圓弧形柱面與錘頭工作面(5)交匯線的位置低于該圓弧形柱面與錘頭非工作面(6)交匯線的位置。
【文檔編號】B02C13/28GK203791005SQ201420160597
【公開日】2014年8月27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3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3日
【發明者】謝劍平 申請人:湖南龍昶機械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