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碗式中速磨煤機胎式磨輥磨碗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碗式中速磨煤機胎式磨輥磨碗裝置,磨輥裝置包括磨輥座、磨輥、楔形環及螺桿;在磨輥座外圓周一側形成第一斜面,螺桿一端螺接在形成第一斜面一側的外圓周中,另一端螺接在楔形環中;楔形環安裝在磨輥座外圓周另一側,楔形環的楔形面與第一斜面相對;磨輥安裝在楔形面及第一斜面上;轉動螺桿使楔形環靠近第一斜面移動狀態下,楔形環擠壓磨輥,轉動螺桿使楔形環遠離第一斜面移動狀態下,楔形環松開磨輥;磨碗裝置包括磨碗及磨碗襯板,磨碗襯板安裝在磨碗上;在磨碗襯板的研磨面上形成弧形凹槽,對應地,磨輥設置為與弧形凹槽配合的凸起圓弧狀。本實用新型使得磨輥在安裝及拆卸時較為容易且較為方便,同時延長原煤的研磨時間,提高研磨效率。
【專利說明】一種碗式中速磨煤機胎式磨輥磨碗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碗式中速磨煤機,尤其是指一種碗式中速磨煤機胎式磨輥磨碗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技術中,如圖1所示,現有技術公開的一種碗式中速磨煤機胎式磨輥磨碗裝置,其中,磨棍裝置10懸掛在分離器體裝置20內,位于磨碗裝置30上方,而磨碗裝置30安裝在分離器體裝置40中。
[0003]如圖2所示,所述磨輥裝置10包括磨輥座101及磨輥102,該磨輥102由輥芯1021及在輥芯1021表面形成的耐磨層1022組成,磨輥102安裝在磨輥座101上,且與磨輥座101過盈配合,為使磨輥102安裝牢固,其過盈量較大。
[0004]如圖3所示,所述磨碗裝置30包括磨碗301及磨碗襯板302,磨碗襯板302安裝在磨碗301上。在碾磨原煤時,磨輥102在磨碗襯板302的研磨面(磨碗襯板302上表面)上滾動,所述磨碗襯板302的研磨面設置為斜面,對應地,為配合研磨,磨輥102與磨碗襯板302的研磨面的接觸面也設置為斜面。
[0005]因此,現有技術所述的碗式中速磨煤機胎式磨輥磨碗裝置存在以下缺陷:
[0006]一,在將磨輥102安裝于磨輥座101上時,需對磨輥102進行加熱;更換磨輥102時,同樣需對磨輥102進行加熱,而且更換磨輥102時,需將整個磨輥裝置10從分離器體裝置20內翻轉出來,而整個磨輥裝置10重達數噸;安裝及更換非常不方便,且存在更換安全隱患。
[0007]二,磨碗襯板302的研磨面設置為斜面,使得原煤很容易滑落,研磨時間較短,原煤研磨不充分,達不到煤粉研磨標準,需反復研磨,使得生產效率較低,且對磨碗襯板302的磨損速度加快;同時,使得原煤研磨的面積較小,單次研磨的原煤量較少,使得研磨的效率較低。
實用新型內容
[0008]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碗式中速磨煤機胎式磨輥磨碗裝置,使得磨輥在安裝及拆卸時較為容易且較為方便,同時延長原煤的研磨時間,提高研磨效率。
[0009]為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解決方案為:
[0010]一種碗式中速磨煤機胎式磨輥磨碗裝置,包括磨輥裝置和磨碗裝置,其中,磨輥裝置包括磨輥座、磨輥、楔形環及螺桿;在磨輥座外圓周一側形成第一斜面,螺桿一端螺接在形成第一斜面一側的外圓周中,另一端螺接在楔形環中;楔形環安裝在磨棍座外圓周另一偵牝楔形環的楔形面與第一斜面相對;磨輥安裝在楔形面及第一斜面上;轉動螺桿使楔形環靠近第一斜面移動狀態下,楔形環擠壓磨輥,轉動螺桿使楔形環遠離第一斜面移動狀態下,楔形環松開磨輥;磨碗裝置包括磨碗及磨碗襯板,磨碗襯板安裝在磨碗上;在磨碗襯板的研磨面上形成弧形凹槽,對應地,磨輥設置為與弧形凹槽配合的凸起圓弧狀。[0011 ] 進一步,在磨碗襯板上通過堆焊的方式形成一層堆焊層。
[0012]進一步,磨輥座外圓周另一側設置為圓弧面,對應地,楔形環上也形成圓弧面,該圓弧面位于楔形面相對的另一側;楔形環圓弧面在磨輥座外圓周圓弧面上滑行移動。
[0013]進一步,在磨輥上分別形成與磨輥座外圓周第一斜面及楔形環楔形面配合的第二斜面。
[0014]進一步,磨輥由輥芯及在輥芯表面形成的耐磨層組成。
[0015]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0016]一,在安裝磨輥時,轉動螺桿使楔形環靠近第一斜面移動狀態下,楔形環擠壓磨輥,無需進行加熱而過盈配合;需要拆卸維修更換磨輥時,轉動螺桿使楔形環遠離第一斜面移動狀態下,楔形環松開磨輥,也無需進行加熱拆卸,使得磨輥在安裝及拆卸時較為容易,且較為方便。
[0017]二,磨碗襯板的研磨面上形成弧形凹槽,使得原煤落入弧形凹槽后不易滑落,研磨時間較長,原煤研磨充分,無需反復研磨,進而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磨碗襯板的磨損速度,同時,使得原煤研磨的面積較大,單次研磨的原煤量較多,使得研磨的效率較高。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現有技術磨輥磨碗裝置安裝于磨煤機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2是現有技術磨輥裝置結構示意圖;
[0020]圖3是現有技術磨棍磨碗裝置結構示意圖;
[0021]圖4是本實用新型磨輥裝置結構示意圖;
[0022]圖5是本實用新型磨輥磨碗裝置結構示意圖;
[0023]圖6是本實用新型磨輥磨碗裝置安裝于磨煤機的結構示意圖。
[0024]標號說明
[0025]磨輥裝置10磨輥座101
[0026]磨輥102輥芯 1021
[0027]耐磨層1022磨碗裝置30
[0028]磨碗301磨碗襯板302
[0029]分離器體裝置40
[0030]磨輥裝置I磨輥座11
[0031]磨輥12輥芯121
[0032]耐磨層122楔形環13
[0033]螺桿14磨碗裝置2
[0034]磨碗21磨碗襯板22
[0035]弧形凹槽221。
【具體實施方式】
[0036]以下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詳細描述。
[0037]參閱圖4至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揭示的一種碗式中速磨煤機胎式磨棍磨碗裝置,包括磨棍裝置I和磨碗裝置2。[0038]如圖4所示,其中,磨輥裝置I包括磨輥座11、磨輥12、楔形環13及螺桿14。在磨棍座11外圓周一側形成第一斜面,螺桿14 一端螺接在形成第一斜面一側的外圓周中,另一端螺接在楔形環13中。楔形環13安裝在磨輥座11外圓周另一側,楔形環13的楔形面與第一斜面相對。
[0039]磨輥12安裝在楔形面及第一斜面上,所述磨輥12由輥芯121及在輥芯121表面形成的耐磨層122組成。為進一步使得楔形環13在鎖緊磨輥12時更為牢固,本實施例中,在磨輥12上分別形成與磨輥座11外圓周第一斜面及楔形環13楔形面配合的第二斜面。
[0040]轉動螺桿14使楔形環13靠近第一斜面移動狀態下,楔形環13擠壓磨輥12,轉動螺桿14使楔形環13遠離第一斜面移動狀態下,楔形環13松開磨輥12。
[0041]安裝磨輥12時,轉動螺桿14使楔形環13靠近第一斜面移動狀態下,楔形環13擠壓磨輥12,無需進行加熱而過盈配合;拆卸磨輥12時,轉動螺桿14使楔形環13遠離第一斜面移動狀態下,楔形環13松開磨輥12,也無需進行加熱拆卸,安裝及拆卸時較為容易,且較為方便。
[0042]如圖5所示,磨碗裝置2包括磨碗21及磨碗襯板22,磨碗襯板22安裝在磨碗21上,本實施例中,在磨碗襯板22上通過堆焊的方式形成一層堆焊層,磨碗襯板22通常由多個襯板片組成,其中一襯板片研磨損壞時,通過堆焊的方式將損壞的襯板片予以修復,無需進行更換。
[0043]在磨碗襯板22的研磨面上形成弧形凹槽221,使得磨碗裝置2的磨碗襯板22設置為胎式襯板,對應地,磨輥12設置為與弧形凹槽221配合的凸起圓弧狀,所述磨輥裝置I的磨輥12設置為與胎式襯板對應的胎式磨輥。
[0044]磨碗襯板22的研磨面上形成弧形凹槽221,使得原煤落入弧形凹槽221后不易滑落,研磨時間較長,原煤研磨充分,無需反復研磨,進而提高生產效率,同時,使得原煤研磨的面積較大,單次研磨的原煤量較多,使得研磨的效率較高。
[0045]本實施例中,磨輥座11外圓周另一側設置為圓弧面,對應地,楔形環13上也形成圓弧面,該圓弧面位于楔形面13相對的另一側;楔形環13圓弧面在磨棍座11外圓周圓弧面上滑行移動,使得楔形環13在磨輥座11外圓周圓弧面上滑行移動摩擦較小,移動較為省力。
[0046]如圖6所示磨輥磨碗裝置安裝于磨煤機的結構示意圖,磨輥裝置I懸掛在分離器體裝置內,位于磨碗裝置2上方,而磨碗裝置2安裝在側機體裝置中。
[0047]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并非對本案設計的限制,凡依本案的設計關鍵所做的等同變化,均落入本案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碗式中速磨煤機胎式磨輥磨碗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磨輥裝置和磨碗裝置,其中,磨輥裝置包括磨輥座、磨輥、楔形環及螺桿;在磨輥座外圓周一側形成第一斜面,螺桿一端螺接在形成第一斜面一側的外圓周中,另一端螺接在楔形環中;楔形環安裝在磨輥座外圓周另一側,楔形環的楔形面與第一斜面相對;磨輥安裝在楔形面及第一斜面上;轉動螺桿使楔形環靠近第一斜面移動狀態下,楔形環擠壓磨輥,轉動螺桿使楔形環遠離第一斜面移動狀態下,楔形環松開磨輥;磨碗裝置包括磨碗及磨碗襯板,磨碗襯板安裝在磨碗上;在磨碗襯板的研磨面上形成弧形凹槽,對應地,磨輥設置為與弧形凹槽配合的凸起圓弧狀。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碗式中速磨煤機胎式磨輥磨碗裝置,其特征在于:在磨碗襯板上通過堆焊的方式形成一層堆焊層。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碗式中速磨煤機胎式磨輥磨碗裝置,其特征在于:磨輥座外圓周另一側設置為圓弧面,對應地,楔形環上也形成圓弧面,該圓弧面位于楔形面相對的另一側;楔形環圓弧面在磨輥座外圓周圓弧面上滑行移動。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碗式中速磨煤機胎式磨輥磨碗裝置,其特征在于:在磨輥上分別形成與磨輥座外圓周第一斜面及楔形環楔形面配合的第二斜面。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碗式中速磨煤機胎式磨輥磨碗裝置,其特征在于:磨輥由輥芯及在輥芯表面形成的耐磨層組成。
【文檔編號】B02C15/00GK203816705SQ201420203246
【公開日】2014年9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24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24日
【發明者】洪振陽 申請人:廈門金邦達實業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