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海竿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釣具領域,公開可自動起竿的自動海竿,它包括釣竿本體、拉力機構、自鎖觸發機構以及地插,釣竿本體由分離的把手和伸縮竿體構成,拉力機構包括彈簧以及彈簧兩端的拉力片,自鎖觸發機構包括導塊、固定塊、連桿和自鎖觸發片,導塊和固定塊的固定頭均為圓弧形設計,以及在固定塊和導塊之間設有一塊連接塊,導塊上有一滑槽,連桿為“n”型連桿,其頂部扣在滑槽內,其腳部與固定塊活動連接,自鎖觸發片的尾部為觸發環,其頭部分設有扣嘴,本實用新型實施后,增加釣竿的平衡度,提高釣竿自身結構穩定性,同時釣竿在操作時可避免夾手,而自鎖觸發片可以調節自身靈敏度,提高魚上釣成功率,地插與釣竿為可拆卸,使用更加靈活,更易攜帶。
【專利說明】自動海竿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釣魚用具領域,尤其是在垂釣時可實現自動起竿的自動海竿。
【背景技術】
[0002] 海竿是釣竿的一種,傳統的海竿主要由可伸縮的竿體、繞線輪、導線環,魚線以及 魚線上的魚鉤構成。隨著釣竿【技術領域】的不斷發展,市場上涌現各種各樣的自動起竿器 (架)或者自動海竿,它們都能實現當有魚上鉤時釣竿自動起竿功能,這樣釣魚者便可以 離開釣位,一人可以操作多副釣竿,實行廣中薄收,而且尤其適合夜釣。但是,自動起竿器 (架)需要另外購買,同時,多副釣竿需配套同樣數量的自動起竿器(架),無形中增加垂釣 者的整體成本以及出行的攜帶量,除了所述的問題外,釣竿器(架)和釣竿配合操作起來也 比較繁瑣。至于所述的自動海竿可以解決自動起竿器(架)存在的問題,它的原理是在海竿 基礎上將竿體拆分成把手和伸縮竿體兩部分,并且在這兩部分之間增加拉力彈簧、連桿以 及與連桿作用的觸發件,另外,還在海竿的尾部設有與其一體連接的地插,使海竿可固定在 地面。在實際操作中,需要通過前述部件使海竿折成所設定的角度,角度越小彈力越大,一 般為90度角為佳,當有魚上鉤時魚絲會觸動觸發件并使連桿脫離觸發件,這時彈簧會利用 自身拉力使海竿復原成直竿,從而實現海竿的自動起竿功能,但這種結構存在如下缺點:1、 當海竿的竿體形成所設定的角度時,把手和伸縮竿兩部分之間的平衡度變差且容易走位, 長期以來,容易造成機構磨損,而且還會影響海竿的整體穩定性;2、連桿與把手和伸縮竿兩 部分在折成設定的角度過程中,連桿與把手和伸縮桿體形成的三角形,此時操作一不小心 容易夾手;3、觸發件靈敏度不可調,影響魚上釣的成功率;4、地插與海竿為一體連接不可 拆卸結構,每次起竿后地插需重新插入地面,使用不方便。
【發明內容】
[0003]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不足之處,提供了一種自動海竿,它除了具有現 有自動海竿的優點外,還解決現有了自動海竿的平衡度差、結構不穩定以及海竿在操作時 容易夾手等問題,同時,也解決了海竿與地插之間使用不方便問題,并且還增加了魚上釣的 成功率。
[0004] 本實用新型為了達到上述目的,包括:釣竿本體、拉力機構、自鎖觸發機構以及地 插,所述的釣竿本體由分離的把手和伸縮竿體構成,把手的上端端部接有一下座,伸縮竿體 的下端端部接有與下座對接的上座,并且在下座或者上座的表面設有扣孔;所述的拉力機 構包括有彈簧以及彈簧兩端的拉力片,兩端的拉力片分別固接在上座、下座上,且其中一端 的拉力片還設有旋轉擺臂,該旋轉擺臂的頭部設有彈簧接孔以及扣頭,其特征是:所述的自 鎖觸發機構包括有導塊、固定塊、連桿和自鎖觸發片,導塊和固定塊分別固接在上座、下座 上,并且導塊和固定塊的固定頭均采用圓弧形設計,以及在固定塊和導塊之間設有一塊連 接塊,該連接塊一端與固定塊固接,另一端與導塊活動連接,所述的導塊上設有一滑槽,連 桿為"η"型連桿,該"η"型連桿,的頂部扣在滑槽內,其腳部與固定塊活動連接,所述的自鎖 觸發片的尾部設有觸發環,其頭部與導塊為活動連接,并且在頭部還設有與"η"型連桿頭部 鎖扣的扣嘴。
[0005] 優選的,上述的自鎖觸發片與導塊的活動連接優選采用的連接件為螺栓、蝶形螺 母配合連接,且在自鎖觸發片與導塊之間還設置有一小彈簧,該小彈簧的兩端分別勾在自 鎖觸發片、導塊上。
[0006] 優選的,上述的扣孔旁還設置有一條使旋轉擺臂的臂身卡在上座或下座上的定位 凹槽。
[0007] 優選的,上述的把手底端設有一個金屬杯,所述的地插設置有一個與金屬杯的杯 體匹配的套環,該套環兩側設置有兩條平行的插針。
[0008]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對比,所采用的自鎖觸發機構能增加了釣竿的平衡度以及 提高釣竿自身結構穩定性,同時也避免了海竿在操作時發生夾手問題,而自鎖觸發片上的 小彈簧以及螺栓、蝶形螺母,可以根據不同魚類的特性自行調節靈敏度,提高了魚上釣的成 功率,另外,地插設計可以與釣竿融為一體,并且可以拆卸成獨立體,使用更加靈活,攜帶更 方便,而且地插在海竿自動起竿后不需重新插入地面。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 圖1為本實用的結構圖。
[0010] 圖2為本實用的自鎖觸發機構結構圖。
[0011] 圖3為本實用的使用狀態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2] 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主要由釣竿主體、拉力機構、自鎖觸發機構以及地插 5組成,所述的釣竿主體包括有把手1和伸縮竿體2兩部分,把手1和伸縮竿體2為分離的 兩支圓形管,它們一般采用的材質目前主要為玻璃鋼、碳纖維和納米硼纖維三種。
[0013] 上述的把手1又叫抓手,它是在釣魚過程中一直把握在手里的配件。把手1的手 抓部分包裹或套有一層手柄套12,手柄套12主要用來防止釣魚者抓竿時手滑脫竿,它使用 的材質一般為海綿或者橡膠等公知材料,如果使用橡膠作手柄套12時,手柄套12表面還需 設有防滑條。把手1的手抓部分以上位置套有一輪座13,該輪座13是用于固定繞線輪的專 用配件,它采用管狀輪座等公知結構,兩端設置有使繞線輪固定在輪座13上的卡腳,而其 中一端的卡腳采用螺紋旋轉方式進行調節卡腳松緊。把手1的底端固接有一金屬杯11,以 及在把手1的最頂端(上端)固接有一下座14。
[0014] 上述的伸縮竿體2是由多節組成,且逐節從較細端開始向粗端伸縮,而每節的端 頭均設有一個導線環22,導線環22是專門用來走魚線的配件。伸縮竿體2的底端(即最粗 節的底端)固接有與下座14對接的上座21,該上座21與下座14的對接端大小相等。
[0015] 上述的下座14和上座21均為需受力的作用組件,它們采用具有堅硬特性的金屬 管。下座14或者上座21的上側面還設置有一扣孔和定位凹槽(圖中未畫出),定位凹槽位 于扣孔旁,而本實施例的扣孔和定位凹槽均設置在下座14上。
[0016] 上述的拉力機構包括有彈簧32以及彈簧兩端的拉力片31,彈簧32兩端為勾型圈, 用于勾住拉力片31,同時兩端的拉力片31分別固接在上座21、下座14的上側面,且兩端的 拉力片31與上座21、下座14固接的固接頭均為圓弧形設計,圓弧形設計可使它們之間的連 接更貼緊、更穩固,這樣在上座21和下座14之間便形成一道彈簧拉力并使上座21和下座 14連接成一線。另外,由于本實施例的扣孔和定位凹槽均設置在下座14的上側面,故此, 固接在上座21上的拉力片31還設有旋轉擺臂33,旋轉擺臂33的旋轉端與拉力片31采用 活動連接,并且可使其作擺動,圖1中的活動連接方式為活動鉚接法,而且在旋轉擺臂33的 頭端還設有與彈簧32連接的彈簧接孔和扣頭(圖中未畫出),該扣頭在旋轉擺臂33向扣 孔方向擺動時,扣頭可扣住扣孔,使下座14和上座21之間的連接不容易松脫,同時旋轉擺 臂33的臂身在扣頭扣住扣孔時卡在定位凹槽內,這樣旋轉擺臂33受到定位凹槽限制不會 發生左右移動,顯然定位凹槽可以使旋轉擺臂33準確地扣在扣孔上,且使下座14和上座21 之間連接成一線后不會發生移位,連接更加穩固。
[0017] 上述的自鎖觸發機構主要由導塊43、固定塊41、連桿和自鎖觸發片44構成。所述 的導塊43和固定塊41均由兩塊相同的金屬夾片構成,而且該兩塊金屬夾片之間相互平行 并形成一條夾縫,而該結構的導塊43和固定塊41分別固接在上座21、下座14的下側面, 在圖1中,導塊43與上座21固接,而固定塊41與下座14固接。為了更好限制上座21和 下座14之間的連接發生移位,提高釣竿的平衡度以及其結構穩定性,導塊43和固定塊41 與上座21、下座14固接的固接頭為圓弧形設計,該圓弧形設計還可以使它們之間的連接更 貼緊、更穩固。導塊43和固定塊41之間設置有一塊連接塊6,該連接塊6 -端與固定塊41 固接,固接時,連接塊6與固定塊41連接的那一端置于固定塊41的夾縫內后采用鉚釘進固 定;而連接塊6的另一端與導塊43活動連接,連接時,連接塊6與導塊43連接的那一端置 于導塊43的夾縫內后采用活動鉚釘固定。經過連接塊6連接后的導塊43和固定41塊之 間可以折成所設定的角度,所設定的角度優選為60-90度角。所述的導塊43上設置有一滑 槽46,該滑槽46為長條形滑槽并貫穿導塊的兩塊金屬夾片。
[0018] 上述的連桿為"η"型連桿42, "η"型連桿42的頭部扣在導塊43上的滑槽46內, 在一定程度提高了下座14和上座21之間的平衡度,而"η"型連桿42的腳部夾在固定塊41 上后采用活動連接方式連接,該活動連接方式為螺栓、螺母配合連接,這樣在釣竿在折成所 設定的角度時,"η"型連桿42的頭部可在滑槽46內滑動。
[0019] 顯然從上述對自鎖觸發機構的結構描述,釣竿在折成所設定的角度過程當中,"η" 型連桿42與下座14和上座21之間并沒形成夾手的空間,因此在操作本釣竿時,可以避免 夾手問題。
[0020] 參照圖2,上述的自鎖觸發片44為自鎖觸發機構的控制配件,它的尾部設有與魚 絲連接的觸發環441,其頭部置于導塊43的夾縫內并與導塊43活動連接,此時自鎖觸發片 44可以在導塊43的夾縫內擺動,且自鎖觸發片44的頭部還設置有一扣嘴442,該扣嘴442 在滑槽46的縱向范圍內活動,當"η"型連桿42的頭部在滑槽46內滑至扣嘴442時,扣嘴 442扣住"η"型連桿42,此時的把手1和伸縮竿體2便形成固定的角度。在實際應用中,為 了增加自鎖觸發片44的靈敏度可調節性,自鎖觸發片44與導塊43的活動連接方式采用螺 栓、蝶形螺母配合連接,以及在自鎖觸發片44與導塊43之間設置有一小彈簧45,該小彈簧 45的兩端分別勾在自鎖觸發片44、導塊43上,釣魚者便可以通過螺栓、蝶形螺母來于調節 自鎖觸發片44與導塊43之間連接的松緊度來調節自鎖觸發片44的靈敏度,而小彈簧45 可以增加自鎖觸發片44的拉力。
[0021] 上述的地插5,它設置有一個與把手1底端的金屬杯匹配的套環,在套環兩側焊接 有兩條插針。地插5在不使用的時候,地插5的插針向內,然后通過其套環套在把手1底部 的金屬杯11上;當地插5需要使用時,地插5的插針向外,然后通過其套環套在把手1底 部的金屬杯11上。地插5和釣竿的分離式設計,地插5使用更靈活和方便,攜帶更容易,同 時可以確保釣竿時的穩定可靠和起竿時方便迅速,竿與地插5可分離起竿后不用重復插地 插。
[0022] 如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首先將套在海竿上的地插5拔出并插入地 面,然后釣魚者對海竿操作時,一只手抓住下座14并使用手指扳動拉力機構的彈簧32,使 上座21上的旋轉擺臂33脫離扣孔和固定凹槽,同時另一只手抓住上座21,并用力將海竿折 成設定的角度(如90度角),此時"η"型連桿42的頭部會滑至自鎖觸發片44的扣嘴442, 扣嘴442便會扣住"η"型連桿42的頭部,海竿便固定成設定的角度,然后將該海竿的金屬 杯11插在地插5的金屬環上,當有魚上鉤時,魚絲會拉動自鎖觸發片44,自鎖觸發片44的 扣嘴442便與"η"型連桿42的頭部脫離,這時"η"型連桿42復位,而釣竿由于拉力機構的 彈力,恢復成直竿,魚便順著彈簧拉力順利上釣。釣魚者可以反復前述操作從而實現釣魚時 的自動起竿。
【權利要求】
1. 自動海竿,它包括:釣竿本體、拉力機構、自鎖觸發機構以及地插,所述的釣竿本體 由分離的把手(1)和伸縮竿體(2)構成,把手(1)的上端端部接有一下座(14),伸縮竿體 (2)的下端端部接有與下座(14)對接的上座(21),并且在下座(14)或者上座(21)的表 面設有扣孔;所述的拉力機構包括有彈簧(32)以及彈簧兩端的拉力片(31),兩端的拉力片 (31)分別固接在上座(21)、下座(14)上,且其中一端的拉力片(31)還設有旋轉擺臂(33), 該旋轉擺臂(33)的頭部設有彈簧接孔以及扣頭,其特征是:所述的自鎖觸發機構包括有導 塊(43)、固定塊(41)、連桿和自鎖觸發片(44),導塊(43)和固定塊(41)分別固接在上座 (21)、下座(14)上,并且導塊(43)和固定塊(41)的固定頭均采用圓弧形設計,以及在固定 塊(41)和導塊(43)之間設有一塊連接塊(6),該連接塊(6) -端與固定塊固(41)接,另一 端與導塊(43)活動連接,所述的導塊(43)上設有一滑槽(46),連桿為"η"型連桿(42),該 "η"型連桿(42),的頂部扣在滑槽(46)內,其腳部與固定塊(41)活動連接,所述的自鎖觸 發片(44)的尾部設有觸發環(441),其頭部與導塊(43)為活動連接,并且在頭部還設有與 "η"型連桿(42)頭部鎖扣的扣嘴(442)。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海竿,其特征是:所述的自鎖觸發片(44)與導塊(43)的 活動連接優選采用的連接件為螺栓、蝶形螺母配合連接,且在自鎖觸發片(44)與導塊(43) 之間還設置有一小彈簧(45),該小彈簧(45)的兩端分別勾在自鎖觸發片(44)、導塊(43) 上。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海竿,其特征是:在所述的扣孔旁還設置有一條使旋轉 擺臂(33)的臂身卡在上座(21)或下座(14)上的定位凹槽。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海竿,其特征是:所述的把手(1)底端設有一個金屬杯 (11),所述的地插(5)設置有一個與金屬杯(11)的杯體匹配的套環,該套環兩側設置有兩 條平行的插針。
【文檔編號】A01K87/00GK203860281SQ201420230199
【公開日】2014年10月8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29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29日
【發明者】羅才高 申請人:羅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