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蟑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捕蟑器,包括底盒和蓋子,所述的底盒的底面為由底面A、底面B和底面C構成臺階結構的底面,該底盒的底盒壁和底面B上均設有供蟑螂進入的單向門,所述的蓋子上端面設有向外凸起的中空的圓柱形防滑扣環,該防滑扣環內的蓋子上設有供蟑螂出去的單向門,所述的蓋子蓋接在底盒上。本實用新型能有效分離誘捕到蟑螂,進而可捕捉更多的蟑螂,捕捉效果好,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便于廣泛推廣使用。
【專利說明】捕蜂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捕捉裝置,特別是一種捕蟑器。
【背景技術】
[0002]蟑螂主要分布在熱帶、亞熱帶地區,生活在野外或室內,與人類的食性重疊,部份蟑螂對人類的家居都有很強的入侵性,它們繁殖力強,在人類家居棲身及覓食的同時,亦會傳播多種病原體,其排泄物中的蛋白是引起過敏性鼻炎及哮喘的重要物質,尤其是生活在擁擠房間和城市的兒童。因此蟑螂普遍地被認為是害蟲,每到蟑螂出沒的季節,人們都在想方設法消滅它們。
[0003]目前使用最多的消除蟑螂的方法是化學法,在家里噴灑化學藥品,這不僅污染環境,也給人們帶來一定的危害,特征是對于小孩的危害更大,而現行也公布了些通過捕捉器來捕捉蟑螂的方法,但是目前的捕蟑器對捕捉蟑螂的效果不是很好,所以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捕捉效果好,并可將捕捉的蟑螂分離出來的捕蟑器。
[0005]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捕蟑器,包括底盒和蓋子,所述的底盒的底面為由底面A、底面B和底面C構成臺階結構的底面,該底盒的底盒壁和底面B上均設有供蟑螂進入的單向門,所述的蓋子上端面設有防滑扣環,該防滑扣環內的蓋子上設有供蟑螂出去的單向門,所述的蓋子蓋接在底盒上。
[0006]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是:所述的單向門包括門框和在外力作用下發生形變無外力作用時恢復到初始狀態的膜片,所述的膜片橫向安裝在門框上,所述的單向門與底盒為可拆卸連接。
[0007]所述的門框的一側端上設有插銷孔,膜片通過插銷固定安裝在門框上。
[0008]所述的門框的兩側設有安裝鍵,單向門兩側的底盒上設有與安裝鍵相對應的安裝槽,所述的門框通過安裝鍵套裝在安裝槽中固定安裝在底盒上。
[0009]所述的單向門的膜片上設有透氣孔。
[0010]所述的門框的底部設有透氣孔。
[0011]所述的底盒上的底面A和底面C之間通過坡面連接。
[0012]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之捕蟑器與現有的捕蟑器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1.本實用新型中捕蟑器的底面設置為臺階結構,該底面與地面形成一個半封閉區域,能收集部分從捕蟑器內部散發出來食物氣味,形成一個香味相對較高的區域,直接增加了對蟑螂吸引能力,提高了誘捕蟑螂的效率。且該臺階結構還降低蟑螂攀爬到蓋子上距離,有效分離誘捕到蟑螂,進而可捕捉更多的蟑螂,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便于廣泛推廣使用。
[0014]2.本實用新型中的蓋子上設有防滑扣環,該防滑扣環可以很好的與日常使用的瓶子或一次性杯子套緊,該防滑扣環中設有供蟑螂出去的單向門,使其形成了分離蟑螂的區域,即可以防止蟑螂爬回捕蟑器中繼續進食,又可以將捕蟑器底盒中的蟑螂分離出來,防止底盒中的蟑螂爬到入口處的單向門上從而阻礙了后續想要進入捕蟑器的其它蟑螂,可以大大提高誘捕成功率和效率,同時還可以節約空間,把捕蟑器做的更緊湊精巧,大大節約加工材料,節約了誘餌的同時,還提升了效果。
[0015]3.本實用新型中的防滑扣環能夠很好和常用一次性杯子緊密套合,當蟑螂被分離到一次性杯子中時,其會在杯中產生排泄物,造成污染,此時收集蟑螂用的杯子贓了,人們可以很方便的將該一次性杯子進行替換掉,因為該杯子是用來收集蟑螂的,所以可以使用人們使用過的杯子進行二次使用,再次發揮了回收一次性杯子的使用率,解決了捕蟑器功能單一或者分離效果不理想,處理不方便,誘餌消耗大,骯臟、循環使用困難等問題,還起到了環保效果。
[0016]4.本實用新型中的單向門的膜片橫向安裝在門框上,該安裝方式使入口的寬度變寬,使入口高度可以保持在較低的高度,大大降低了整個捕蟑器的高度,節約材料,而橫向安裝的膜片在誘捕蟑螂的同時還起到增加杠桿效果的作用,使得就連最小的蟑螂也能在膜片適當的距離輕松推開單向門膜片,輕松進入捕蟑器內,而當捕蟑器底盒中的蟑螂爬到膜片上面的同時,由于杠桿作用,放大了蟑螂體重壓力,使得膜片很容易向下彎曲,把入口預留給蟑螂爬入的縫隙關閉,達到降低蟑螂逃脫可能性的作用,實用意義非常大,有效解決了目前捕蟑器應用中逃脫率較高的問題。
[0017]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之捕蟑器的技術特征作進一步的說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本實用新型之捕蟑器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2:從另一角度看本實用新型之捕蟑器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3:本實用新型中底盒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4:本實用新型中單向門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5:本實用新型中單向門中門框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在上述附圖中,各標號說明如下:
[0024]1-底盒,11-底面,Ill-底面A, 112-底面B, 113-底面C, 12-底盒壁,2~蓋子,3-單向門,31-門框,32-膜片,33-透氣孔,34-插銷,35-安裝鍵,4-防滑扣環,5-坡面,6-安裝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一種捕蟑器,包括底盒I和蓋子2,所述的底盒I的底面11為由底面A111、底面BI 12和底面Cl 13構成臺階結構的底面,所述的底盒I上的底面Al 11和底面Cl 13之間通過坡面5連接,蟑螂可通過該坡面5從底面Cl 13往上爬到底面Alll上,該底盒I的底盒壁12和底面B112上均設有供蟑螂進入的單向門,所述的蓋子2上端面設有向外凸起的中空的圓柱形防滑扣環4,該防滑扣環4用于連接收集蟑螂的用的杯子或袋子,并防止套裝在防滑扣環4上的杯子或袋子滑落出來,該防滑扣環4的孔徑與套裝在其上的杯子口徑大小相接近,便于將杯子套裝在防滑扣環4上,所述的防滑扣環4內的蓋子2上設有供蟑螂出去的單向門,所述的單向門包括門框31和在外力作用下發生形變無外力作用時恢復到初始狀態的膜片32,即有外力推動時膜片32由初始的閉合狀態發生彈性形變成開啟狀態,外力消失后膜片又恢復到初始的閉合狀態,所述的單向門的膜片32和門框31的底部上均設有能夠散發出誘餌味道的透氣孔,以使底盒I中的放置的食物氣味可以流出。所述的門框31的一側端上設有插銷孔,膜片32通過插銷插裝在插銷孔中以固定安裝在門框31上。該膜片32為橫向安裝在門框31上,即單向門的出入口寬度比高度大,所述的膜片32與門框31底邊留有供蟑螂觸角進入的細縫,方便蟑螂進入捕蟑器中,所述的門框31的兩側設有安裝鍵35,單向門兩側的底盒I上設有與安裝鍵35相對應的安裝槽,所述的門框31通過安裝鍵35套裝在安裝槽中以使門框31固定安裝在底盒I上。所述的蓋子2蓋接在底盒I上。
[0026]使用過程:在捕蟑器的底面C上放置引誘蟑螂的食物,將捕蟑器放置在地面上,將一次性杯子套裝在捕蟑器蓋子的防滑扣環上(當將袋子套裝在防滑扣環上時可以用橡皮筋綁住固定),由于捕蟑器的底面為臺階結構,使得捕蟑器底面與地面之間形成一半封閉區域,該半封閉區域中集有較多的從單向門或門框上的透氣孔和細縫中散發出來的食物氣味,蟑螂很容易就被吸引過來,從底盒上的單向門進入到底盒中的底面C上,然后可以順著坡面從底面C往上爬到底面A上,再從蓋子上的單向門爬出進入到收集蟑螂的一次性杯子中,從而對蟑螂進行捕捉,當杯子收集滿后可以很方便的進行更換。
【權利要求】
1.一種捕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盒(I)和蓋子(2 ),所述的底盒(I)的底面(11)為由底面A (111)、底面B (112)和底面C (113)構成臺階結構的底面,該底盒(I)的底盒壁(12)和底面B (112)上均設有供蟑螂進入的單向門,所述的蓋子(2)上端面設有防滑扣環(4),該防滑扣環(4)內的蓋子(2)上設有供蟑螂出去的單向門,所述的蓋子(2)蓋接在底盒(I)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捕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單向門包括門框(31)和在外力作用下發生形變無外力作用時恢復到初始狀態的膜片(32),所述的膜片(32)橫向安裝在門框(31)上,所述的單向門與底盒(I)為可拆卸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捕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門框(31)的一側端上設有插銷孔,膜片(32)通過插銷固定安裝在門框(31)上。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捕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門框(31)的兩側設有安裝鍵(35 ),單向門兩側的底盒(I)上設有與安裝鍵(35 )相對應的安裝槽,所述的門框(31)通過安裝鍵(35)套裝在安裝槽中固定安裝在底盒(I)上。
5.根據權利要求2-4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捕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單向門的膜片(32)上設有透氣孔。
6.根據權利要求2-4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捕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門框(31)的底部設有透氣孔。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捕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盒(I)上的底面A(111)和底面C (113)之間通過坡面(5)連接。
【文檔編號】A01M1/10GK204032143SQ201420455841
【公開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13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13日
【發明者】練雪云 申請人:練雪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