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茶機茶青分級收集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采茶機茶青分級收集裝置,屬于農業機械【技術領域】。該裝置包括一側開口的箱體,所述箱體的底面開設有第一網孔作為第一分級出口,所述箱體與開口相對的背面開設有第二網孔作為第二分級出口,所述底面靠近背面的一端設有橫貫底面的缺口作為第三分級出口;所述第一分級出口、第二分級出口和第三分級出口處均設有茶青收集網袋。該裝置可以實現茶青在采集時即可同時進行分級,提高了茶青分級的效率。
【專利說明】采茶機茶青分級收集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采茶器具,尤其是一種茶青分級收集裝置,屬于農業機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的采茶機都屬于“一刀切式”作業,由于茶青長勢不同,作業過程中存在高度偏差,故所采茶青的長短參差,質量不一,所以采下的茶青還需分級。據所查文獻可知現有的采茶機采下茶青后直接收集,采摘完畢后統一進行分級處理。現有的處理方式,采茶和分級是完全分開的兩道工序,這就增加了茶葉生產的勞動強度,同時還增加了生產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陷,提出一種茶青在采集時即可同時進行分級的茶青收集裝置,提高了茶青分級的效率。
[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出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采茶機茶青分級收集裝置,包括一側開口的箱體,所述箱體的底面開設有若干第一網孔作為第一分級出口,所述箱體與開口相對的背面開設有若干第二網孔作為第二分級出口,所述底面靠近背面的一端設有橫貫底面的缺口作為第三分級出口 ;所述第一分級出口、第二分級出口和第三分級出口處均設有茶青收集網袋。
[0005]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是:所述箱體遠離開口處的底面上設有至少兩個安裝支腿,所述安裝支腿以及箱體開口處的底面均與采茶機固接從而將箱體固定在采茶機上,所述箱體的底面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為25?40度。
[0006]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是:所述箱體的橫截面呈梯形,靠近開口處的箱體橫截面面積比遠離開口處的箱體橫截面面積更大。
[0007]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是:所述第一分級出口、第二分級出口和第三分級出口的周邊均設有耳孔,所述茶青收集網袋通過耳孔與箱體連接。
[0008]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第一網孔由若干個呈矩形陣列分布的第一圓孔組成,所述第二網孔由若干個呈矩形陣列分布的第二圓孔組成。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圓孔的孔徑小于所述第二圓孔的孔徑。
[0009]本實用新型的茶青分級收集裝置可同時聯接三個茶青收集網袋,采茶機作業時,集葉風機將茶青吹進所述分級收集裝置,茶青一部分經具有一定坡度的底面網篩結構(即第一分級出口)分級,另一部分由于強風作用,經后壁面網篩結構(即第二分級出口)分級,剩余的茶青進入第三分級出口。因此本實用新型的分級收集裝置實現了茶青自動分級,并且與收集同步。
[0010]與傳統的茶青收集、分級方式相比,本實用新型實現了茶青收集過程的自動分級,無需額外動力,是對收集風能的充分利用。該裝置結構簡單,具有省時、省力,節能、高效等優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0012]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另一個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
[0014]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施例的茶青分級收集裝置包括一側開口的箱體1,箱體I的底面開設有若干第一網孔作為第一分級出口,箱體I與開口相對的背面開設有若干第二網孔作為第二分級出口,底面靠近背面的一端設有橫貫底面的缺口 6作為第三分級出口 ;第一分級出口、第二分級出口和第三分級出口處均設有茶青收集網袋(圖中未示出)。本實施例中第一分級出口、第二分級出口和第三分級出口的周邊均設有耳孔4,茶青收集網袋通過耳孔4與箱體I連接;第一網孔由若干個呈矩形陣列分布的第一圓孔2組成,所述第二網孔由若干個呈矩形陣列分布的第二圓孔3組成,其中第一圓孔2的孔徑小于第二圓孔3的孔徑。
[0015]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箱體I遠離開口處的底面上設有兩個安裝支腿5,分別位于底面兩側,安裝支腿5以及箱體I開口處的底面均與采茶機固接從而將箱體I固定在采茶機上,箱體I的底面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為30度。當然箱體I的底面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可以為25-40度之間的任意角度,如28度或35度等。
[0016]本實施例中箱體I與采茶機采用螺接進行固定,即在箱體I開口唇部和兩個安裝支腿5的下端均設有螺紋孔,采茶機與箱體通過與以上螺紋孔配合的螺栓固定,當然箱體I與采茶機也可以采用焊接或其他方式進行固接。
[0017]本實施例還可以作以下改進:箱體I的靠近開口處的截面面積比遠離開口處的箱體I截面面積更大。這樣,箱體形成開口大尾部小,更利于本實施例的茶青分級收集裝置對茶青自動分級。
[0018]本實施例的茶青收集裝置的工作方法如下:
[0019]A)將本茶青分級收集裝置安裝于采茶機的合適位置。
[0020]B)將三個茶青收集網袋分別系裝在本茶青分級收集裝置的第一分級出口、第二分級出口和第三分級出口周圍的耳孔4上。
[0021]C)采茶機作業,采下的茶青經過茶青分級收集裝置自動分級,分級后的茶青自動進入不同茶青收集網袋實現茶葉采摘、茶青分級與收集同步進行。
[0022]D)待茶青收集網袋中茶青集滿后,停止采茶作業,解下茶青收集網袋,取出分級后收集的茶青,轉至步驟B)。
[0023]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實施例所述的具體技術方案,除上述實施例外,本實用新型還可以有其他實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要求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采茶機茶青分級收集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側開口的箱體,所述箱體的底面開設有第一網孔作為第一分級出口,所述箱體與開口相對的背面開設有第二網孔作為第二分級出口,所述底面靠近背面的一端設有橫貫底面的缺口作為第三分級出口 ;所述第一分級出口、第二分級出口和第三分級出口處均設有茶青收集網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采茶機茶青分級收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遠離開口處的底面上設有至少兩個安裝支腿,所述安裝支腿以及箱體開口處的底面均與采茶機固接,所述箱體的底面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為25?40度。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采茶機茶青分級收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靠近開口處的箱體截面面積比遠離開口處的箱體截面面積更大。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采茶機茶青分級收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級出口、第二分級出口和第三分級出口的周邊均設有耳孔,所述茶青收集網袋通過耳孔與箱體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采茶機茶青分級收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網孔由若干個呈矩形陣列分布的第一圓孔組成,所述第二網孔由若干個呈矩形陣列分布的第二圓孔組成。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采茶機茶青分級收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圓孔的孔徑小于所述第二圓孔的孔徑。
【文檔編號】A01D46/22GK204180565SQ201420576736
【公開日】2015年3月4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8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8日
【發明者】肖宏儒, 韓余, 宋志禹, 丁文芹, 梅松 申請人:農業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