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能及時的把幼龜從孵化箱轉移到養(yǎng)殖箱中去的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能及時的把幼龜從孵化箱轉移到養(yǎng)殖箱中去的裝置,該裝置能夠及時的把剛孵出的幼龜從孵化箱中轉移到養(yǎng)殖箱中去。包括孵化箱、養(yǎng)殖箱、控制器、計時器和電源;在孵化箱的內放有基板;在基板上固定有支塊,在支塊上設有滑槽;在滑槽中滑動連接有滑塊,在儲放段滑槽處的支塊上固定有電機,用拉繩把托盤與電機相連接,在托盤上設有吊桿;在吊桿上設有壓力開關,在壓力開關的開關按鈕上連接有壓框吊盤,電機的啟動控制端和計時器的計時控制端分別通過信號線與控制器連接,并且計時器的供電端、控制器的供電端和電機的供電端分別用導電線并聯連接后再通過壓力開關串聯連接在電源的回路上。
【專利說明】一種能及時的把幼龜從孵化箱轉移到養(yǎng)殖箱中去的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龜卵的孵化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能及時的把幼龜從孵化箱轉移到養(yǎng)殖箱中去的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對于成批量的龜卵孵化,為了節(jié)省孵化裝置的成本,一般都是把許多龜卵同時放在一個孵化箱中進行成批量的龜卵孵化。由于每個龜卵受到的溫度、濕度、透氣度以及先天等自身因素的影響,使得龜卵之間孵化出幼龜的時間是存在差異的。如果先孵出來的幼龜不及時的從孵化箱中轉移出去,可能會出現由于幼龜對孵化箱中正在孵化的龜卵的翻動,從而影響正在孵化的龜卵胚胎發(fā)育的穩(wěn)定性,進而影響龜卵孵出的幼龜質量。還可能會出現孵化箱中孵出的幼龜由于數量多且空間小而導致已經孵出的幼龜死亡,這樣會大大的降低幼龜的成活率。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是為了解決現有烏龜孵化設備不能把已經孵出的幼龜及時從孵化箱中轉移出去,不僅會導致幼龜死亡,還會出現已經孵出的幼龜對正在孵化的龜卵的翻動而影響龜卵胚胎發(fā)育的不足,提供一種能及時的把幼龜從孵化箱轉移到養(yǎng)殖箱中去的裝置,該裝置能夠及時的把剛孵出的幼龜從孵化箱中轉移到養(yǎng)殖箱中去,能夠提高剛孵出的幼龜的成活率和龜卵孵化幼龜的質量。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5]一種能及時的把幼龜從孵化箱轉移到養(yǎng)殖箱中去的裝置,包括孵化箱、養(yǎng)殖箱、控制器、計時器和電源;在孵化箱的內底面上放置有基板;在基板上豎直固定有若干根豎直柱,在每根豎直柱的頂端朝后連接有與豎直柱連成于一體的翻倒塊,并且翻倒塊與豎直柱連成于一體后形成的支塊呈倒立的“L”字形結構;分別沿著支塊的中軸線在每個支塊的前側壁、上側壁、后側壁和下側壁上設有互相連通的滑槽,所述滑槽包括孵化段滑槽、平移段滑槽、翻倒段滑槽和儲放段滑槽;養(yǎng)殖箱布置在支塊的翻倒段滑槽的下方;在每個支塊的滑槽中分別滑動連接有與滑槽相匹配的滑塊,在儲放段滑槽處的每個支塊上分別固定裝有電機,在每個支塊的滑槽中分別布置有拉繩,并且拉繩的一端固定連接在滑塊上,拉繩的另一端固定連接在電機的轉軸上;在基板的上表面上鋪設有一層厚度為2-3厘米的下海綿層,在下海綿層上表面上用蛭石均布設有厚度為2-4厘米的下蛭石層;在每個滑塊上水平固定連接有為網狀結構的托盤,并且托盤的盤底落在下蛭石層的上表面上;在每個托盤中分別放置有高度為6-8厘米且為網狀結構的環(huán)形圍欄,在每個環(huán)形圍欄的上端放置有蓋子;在每個環(huán)形圍欄內的對應托盤的上表面內分別固定設有一根朝上的吊桿;在吊桿的上端設有壓力開關,且該壓力開關受到的壓力大于一定值時處于斷開狀態(tài),該壓力開關受到的壓力小于或等于一定值時處于閉合狀態(tài);在壓力開關的開關按鈕上設有壓框,在壓框的下端用吊繩吊起連接有吊盤;在每個環(huán)形圍欄之間的空隙中用蛭石填滿形成中蛭石層;在中蛭石層上表面和蓋子上用蛭石設有4-6厘米厚的上蛭石層;在上蛭石層的上表面上放置有一層1-2厘米厚度的上海綿層,所述上海綿層包括若干塊分別呈矩形的海綿塊,并且每塊海綿塊的下表面分別與上蛭石層的上表面接觸連接;所述蛭石的規(guī)格為4-8毫米;電機的啟動控制端和計時器的計時控制端分別通過信號線與控制器連接,并且計時器的供電端、控制器的供電端和電機的供電端分別用導電線并聯連接后再通過壓力開關串聯連接在電源的回路上。
[0006]本方案要孵化龜卵時,先從上到下依次取出上海綿層和上蛭石層,接著再分別把蓋子取下,把龜卵從環(huán)形圍欄的上端口放入到托盤上,并使龜卵較大的一端朝上,較小的一端朝下,龜卵卡緊在卡條上。然后分別蓋上蓋子,再從下到上依次蓋上上蛭石層和上海綿層,然后加上溫度合適的水后即可對龜卵進行孵化。
[0007]當龜卵孵化5-7天的時間時,先從上到下依次取出上海綿層和上蛭石層,然后分別打開蓋子檢查龜卵是否受精,把沒有受精的龜卵取出,然后分別蓋上蓋子,再從下到上依次蓋上上蛭石層和上海綿層,然后加上溫度合適的水后即可繼續(xù)對龜卵進行孵化。
[0008]當龜卵孵化30-35天的時間時,先從上到下依次取出上海綿層和上蛭石層,接著用手取出中蛭石層的蛭石,然后把滑塊沿著滑槽往上滑動提起,并把下蛭石層中的蛭石也全部取出。然后在下測量圈內的下海綿層上表面上用蛭石填滿形成新的下蛭石層,并且下蛭石層的上表面與下測量圈的上端邊沿在同一水平面上。然后讓滑塊沿著滑槽往下滑動下落,并使托盤的盤底落在下蛭石層的上表面上。然后在每個環(huán)形圍欄之間的空隙中用蛭石填滿形成新的中蛭石層,并且中蛭石層的上表面與環(huán)形圍欄的上端開口邊沿在同一水平面上。然后從下到上依次蓋上上蛭石層和上海綿層,并加上溫度合適的水即可繼續(xù)對龜卵進行孵化。
[0009]當龜卵孵化出幼龜后,幼龜就會從吊盤上滾落到托盤上。當幼龜從吊盤上滾落到托盤上時,由于吊盤重量的減輕,壓力開關的開關按鈕受到的壓力就會減小,壓力開關的開關按鈕就會彈起,從而使得此時的壓力開關處于閉合導通狀態(tài),進而分別讓電機處于通電待命狀態(tài)、讓控制器處于工作狀態(tài)和讓計時器處于待命狀態(tài)。控制器立即給計時器發(fā)出計時指令,計時器則開始進行計時作業(yè)。當控制器收到計時器傳來的計時時間已到的信號時,控制器則立即給電機發(fā)出工作的指令,電機開始轉動,電機轉動的結果是使拉繩卷繞在電機的轉軸上,從而拉動滑塊在滑槽內移動。當滑塊到達翻倒段滑槽時,由于托盤的上表面朝下,就會使得在托盤上表面中的幼龜掉落在養(yǎng)殖箱中,從而完成了把剛孵出來的幼龜從孵化箱中轉移到養(yǎng)殖箱中的轉移任務。由于環(huán)形圍欄是放置在托盤上的,環(huán)形圍欄與托盤如果沒有用繩等連接,那么環(huán)形圍欄就會和幼龜一起掉落在養(yǎng)殖箱中。同理蓋子也會掉落在養(yǎng)殖箱中。如果環(huán)形圍欄是固定在托盤上或者環(huán)形圍欄用繩子拴在托盤上,或者蓋子也用繩子栓在托盤或者環(huán)形圍欄上,那么蓋子和環(huán)形圍欄就不會掉落到養(yǎng)殖箱中,只有幼龜掉落到養(yǎng)殖箱中,這樣蓋子和環(huán)形托盤就不會砸傷到幼龜。本方案無需人工干預即可完成剛孵出的幼龜的轉移,即本實用新型能夠及時的把剛孵出的幼龜從孵化箱中轉移到養(yǎng)殖箱中去,能夠大大提高剛孵出的幼龜的成活率,能夠杜絕已經孵出的幼龜對正在孵化龜卵的翻動影響。既保證了幼龜的及時轉移,提高幼龜的成活率,又保證了剛孵出的幼龜不會去翻動孵化箱中其它正在孵化的龜卵,保證了正在孵化的龜卵在孵化過程中胚胎發(fā)育的穩(wěn)定性,進而提高了幼龜的孵化質量。
[0010]作為優(yōu)選,一拉線的一端連接在吊盤下底面上,該拉繩的另一端連接在吊桿的低端上。這種結構保證了在倒出幼龜時,吊盤不會掉落,免得吊盤掉落砸傷養(yǎng)殖箱中的幼龜。
[0011]作為優(yōu)選,滑塊包括用硬質材質制作的硬質層、用彈性材質制作的彈片層和用軟膠材質制作的變形層,硬質層和彈性層用粘貼連接的方法分別連接在變形層的前表面上和后表面上,并且彈片層與滑槽的槽底滑動接觸連接,托盤固定連接在硬質層上。這種結構在拉繩拉動滑塊時,與滑槽底面接觸的彈性層會有一定的彎曲度,并且再借助變形層,使得硬質層易于在滑槽中滑動。
[0012]作為優(yōu)選,在每個吊盤的上表面內分別固定設有朝上的四根能夾住龜卵的卡條。龜卵卡緊在卡條上,龜卵在孵化過程中就算有一定的晃動龜卵也不會從吊盤上掉下,可靠性和穩(wěn)定性高。
[0013]作為優(yōu)選,在每個環(huán)形圍欄的外表面上分別套設有上下端開口的圍套。保證了在放置龜卵前,中蛭石層中的蛭石不會進入到環(huán)形圍欄中,便于放置龜卵。
[0014]作為優(yōu)選,一張蓋膜分別覆蓋在中蛭石層上表面、蓋子和圍套上。蓋膜也保證了在放置龜卵前,上蛭石層中的蛭石不會進入到環(huán)形圍欄中,便于放置龜卵。
[0015]作為優(yōu)選,在蓋膜的上表面上覆蓋有一匹目數為20-40目的紗絹布。紗絹布上的孔不僅透氣性好,還能夠保證上蛭石層中的蛭石不會進入到環(huán)形圍欄中。
[0016]本實用新型能達到如下效果:
[0017]本實用新型無需人工干預即可完成剛孵出的幼龜的轉移,即本實用新型能夠及時的把剛孵出的幼龜從孵化箱中轉移到養(yǎng)殖箱中去,能夠大大提高剛孵出的幼龜的成活率,能夠杜絕已經孵出的幼龜對正在孵化龜卵的翻動影響。既保證了幼龜及時轉移,提高幼龜的成活率,又保證了剛孵出的幼龜不會去翻動孵化箱中其它正在孵化的龜卵,保證了正在孵化的龜卵在孵化過程中胚胎發(fā)育的穩(wěn)定性,進而提高了幼龜的孵化質量。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本實用新型未孵化龜卵時的一種豎直切面連接結構示意圖。
[0019]圖2是本實用新型在孵化龜卵過程中還沒有檢查龜卵受精情況前的一種豎直切面連接結構示意圖。
[0020]圖3是本實用新型在孵化龜卵過程中已經檢查龜卵受精情況后,且還沒有取出紗絹布和環(huán)形圍欄時的一種豎直切面連接結構示意圖。
[0021]圖4是本實用新型在孵化龜卵過程中已經檢查龜卵受精情況后,且已經取出紗絹布和環(huán)形圍欄后的一種豎直切面連接結構示意圖。
[0022]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托盤通過連接桿連接在支塊的孵化段滑槽上時的一種前視連接結構示意圖。
[0023]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托盤通過連接桿連接在支塊的孵化段滑槽上時的一種側面剖視連接結構示意圖。
[0024]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托盤通過連接桿連接在支塊的翻倒段滑槽上時與養(yǎng)殖箱和孵化箱的一種側面剖視連接結構示意圖。
[0025]圖8是本實用新型的托盤通過連接桿連接在支塊的儲放段滑槽上時的一種側面剖視連接結構示意圖。
[0026]圖9是本實用新型蓋子、吊繩、環(huán)形圍欄、吊盤、托盤、拉線、吊桿和壓框的一種連接結構示意圖。
[0027]圖10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電路原理連接結構示意框圖。
[0028]圖中:孵化箱1,上海綿層2,上蛭石層3,紗絹布4,蓋膜5,中蛭石層6,下蛭石層7,下測量圈8,下海綿層9,基板10,支塊11,拉繩12,滑槽13,蓋子14,吊繩15,環(huán)形圍欄16,吊盤17,網孔18,托盤19,連接桿20,滑塊21,彈片層22,變形層23硬質層24,孵化段滑槽25,平移段滑槽26,翻倒段滑槽27,儲放段滑槽28,電機29,拉線30,吊桿31,壓框32,開關按鈕33,壓力開關34,電源35,導電線36,信號線37,計時器38,控制器39,養(yǎng)殖箱40,圍套41,卡條42,龜卵43。
【具體實施方式】
[0029]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
[0030]實施例:一種能及時的把幼龜從孵化箱轉移到養(yǎng)殖箱中去的裝置,參見圖1、圖5、圖6、圖7、圖10所示,包括孵化箱1、養(yǎng)殖箱40、控制器39、計時器38和電源35。在孵化箱的內底面上放置有基板10。在基板上豎直固定有若干根豎直柱,在每根豎直柱的頂端朝后連接有與豎直柱連成于一體的翻倒塊,并且翻倒塊與豎直柱連成于一體后形成的支塊11呈倒立的“L”字形結構。
[0031]參見圖1、圖5、圖6、圖7、圖8所示,分別沿著支塊的中軸線在每個支塊的前側壁、上側壁、后側壁和下側壁上設有互相連通的滑槽13,所述滑槽包括孵化段滑槽25、平移段滑槽26、翻倒段滑槽27和儲放段滑槽28。養(yǎng)殖箱布置在支塊的翻倒段滑槽的下方。
[0032]參見圖1、圖5、圖6、圖7、圖8所示,在每個支塊的滑槽中分別滑動連接有與滑槽相匹配的滑塊21,在儲放段滑槽處的每個支塊上分別固定裝有電機29,在每個支塊的滑槽中分別布置有拉繩12,并且拉繩的一端固定連接在滑塊上,拉繩的另一端固定連接在電機的轉軸上。滑塊包括用硬質材質制作的硬質層24、用彈性材質制作的彈片層22和用軟膠材質制作的變形層23,硬質層和彈性層用粘貼連接的方法分別連接在變形層的前表面上和后表面上,并且彈片層與滑槽的槽底滑動接觸連接,托盤固定連接在硬質層上。
[0033]參見圖1所示,在基板的上表面上鋪設有一層厚度為2-3厘米的下海綿層9,環(huán)繞下海綿層的上表面邊沿在下海綿層的上表面上放置有高度為2-4厘米的下測量圈8。在下測量圈內的下海綿層上表面上用蛭石均布設有厚度為2-4厘米的下蛭石層7,并且下蛭石層的上表面與下測量圈的上端邊沿在同一水平面上。在每個滑塊上用連接桿20水平固定連接有為網狀結構的托盤19,并且托盤的盤底落在下蛭石層的上表面上。在每個托盤中分別放置有高度為6-8厘米且為網狀結構的環(huán)形圍欄16,在每個環(huán)形圍欄的上端放置有蓋子14。
[0034]參見圖1、圖6、圖9所示,在每個環(huán)形圍欄內的對應托盤的上表面內分別固定設有一根朝上的吊桿31。在吊桿的上端設有壓力開關34,且該壓力開關受到的壓力大于一定值時處于斷開狀態(tài),該壓力開關受到的壓力小于或等于一定值時處于閉合狀態(tài)。在壓力開關的開關按鈕33上設有壓框32,在壓框的下端用吊繩15吊起連接有吊盤17。一拉線30的一端連接在吊盤下底面上,該拉繩的另一端連接在吊桿的低端上。在每個吊盤的上表面內分別固定設有朝上的四根能夾住龜卵的卡條42。
[0035]參見圖1所示,在每個環(huán)形圍欄的外表面上分別套設有上下端開口的圍套41。在每個圍套之間的空隙中用蛭石填滿形成中蛭石層6,并且中蛭石層的上表面與環(huán)形圍欄的上端開口邊沿在同一水平面上。一張蓋膜5分別覆蓋在中蛭石層上表面、蓋子和圍套上。在蓋膜的上表面上覆蓋有一匹目數為20-40目的紗絹布4。在紗絹布的上表面上用蛭石均勻設有4-6厘米厚的上蛭石層3。在上蛭石層的上表面上放置有一層1-2厘米厚度的上海綿層2,所述上海綿層包括若干塊分別呈矩形的海綿塊,并且每塊海綿塊的下表面分別與上蛭石層的上表面接觸連接。所述蛭石的規(guī)格為4-8毫米。
[0036]參見圖10所示,電機的啟動控制端和計時器的計時控制端分別通過信號線37與控制器連接,并且計時器的供電端、控制器的供電端和電機的供電端分別用導電線36并聯連接后再通過壓力開關串聯連接在電源的回路上。
[0037]參見圖2所示,本實例要孵化龜卵43時,先從上到下依次取出上海綿層、上蛭石層、紗絹布和蓋膜,接著再分別把蓋子取下,把龜卵從環(huán)形圍欄的上端口放入到托盤上,并使龜卵較大的一端朝上,較小的一端朝下,龜卵卡緊在卡條上。然后抽出圍套,分別蓋上蓋子,再從下到上依次蓋上紗絹布、上蛭石層和上海綿層,然后加上溫度合適的水后即可對龜卵進行孵化。托盤和環(huán)形圍欄上的網孔18具有透氣性和透濕性。
[0038]參見圖2所示,當龜卵孵化5-7天的時間時,先從上到下依次取出上海綿層、上蛭石層和紗絹布,然后分別打開蓋子檢查龜卵是否受精,把沒有受精的龜卵取出,然后分別蓋上蓋子,再從下到上依次蓋上紗絹布、上蛭石層和上海綿層,然后加上溫度合適的水后即可繼續(xù)對龜卵進行孵化。
[0039]參見圖3所示,當龜卵孵化30-35天的時間時,先從上到下依次取出上海綿層、上蛭石層和紗絹布,接著用手取出中蛭石層的蛭石,然后把滑塊沿著滑槽往上滑動提起,并把下蛭石層中的蛭石也全部取出。然后在下測量圈內的下海綿層上表面上用蛭石填滿形成新的下蛭石層,并且下蛭石層的上表面與下測量圈的上端邊沿在同一水平面上。然后讓滑塊沿著滑槽往下滑動下落,并使托盤的盤底落在下蛭石層的上表面上。然后在每個環(huán)形圍欄之間的空隙中用蛭石填滿形成新的中蛭石層,并且中蛭石層的上表面與環(huán)形圍欄的上端開口邊沿在同一水平面上。然后從下到上依次蓋上紗絹布、上蛭石層和上海綿層,并加上溫度合適的水即可繼續(xù)對龜卵進行孵化。
[0040]參見圖4所示,當龜卵孵化50-55天的時間時,先從上到下依次取出上海綿層、上蛭石層和紗絹布,然后從下到上依次蓋上上蛭石層和上海綿層,并加上溫度合適的水即可繼續(xù)對龜卵進行孵化。此時的上蛭石層與中蛭石層連成于一體。
[0041]參見圖4、圖6、圖7、圖8所示,當龜卵孵化出幼龜后,幼龜就會從吊盤上滾落到托盤上。當幼龜從吊盤上滾落到托盤上時,由于吊盤重量的減輕,壓力開關的開關按鈕受到的壓力就會減小,壓力開關的開關按鈕就會彈起,從而使得此時的壓力開關處于閉合導通狀態(tài),進而分別讓電機處于通電待命狀態(tài)、讓控制器處于工作狀態(tài)和讓計時器處于待命狀態(tài)。控制器立即給計時器發(fā)出計時指令,計時器則開始進行計時作業(yè)。當控制器收到計時器傳來的計時時間已到的信號時,控制器則立即給電機發(fā)出工作的指令,電機開始轉動,電機轉動的結果是使拉繩卷繞在電機的轉軸上,從而拉動滑塊在滑槽內移動。當滑塊到達翻倒段滑槽27時,由于托盤的上表面朝下,就會使得在托盤上表面中的幼龜掉落在養(yǎng)殖箱40中,從而完成了把剛孵出來的幼龜從孵化箱中轉移到養(yǎng)殖箱中的轉移任務。由于環(huán)形圍欄是放置在托盤上的,環(huán)形圍欄與托盤如果沒有用繩等連接,那么環(huán)形圍欄就會和幼龜一起掉落在養(yǎng)殖箱中。同理蓋子也會掉落在養(yǎng)殖箱中。如果環(huán)形圍欄是固定在托盤上固定吊桿上,把蓋子也用繩子拴在吊桿或者環(huán)形圍欄上,那么蓋子和環(huán)形圍欄就不會掉落到養(yǎng)殖箱中,只有幼龜掉落到養(yǎng)殖箱中,這樣蓋子和環(huán)形托盤就不會砸傷到幼龜。
[0042]本實例無需人工干預即可完成剛孵出的幼龜的轉移,即本實例能夠及時的把剛孵出的幼龜從孵化箱中轉移到養(yǎng)殖箱中去,能夠大大提高剛孵出的幼龜的成活率,能夠杜絕已經孵出的幼龜對正在孵化龜卵的翻動影響。既保證了幼龜的及時轉移,提高幼龜的成活率,又保證了剛孵出的幼龜不會去翻動孵化箱中其它正在孵化的龜卵,保證了正在孵化的龜卵在孵化過程中胚胎發(fā)育的穩(wěn)定性,進而提高了幼龜的孵化質量。
[0043]上面結合附圖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但實現時不受上述實施例限制,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在所附權利要求的范圍內做出各種變化或修改。
【權利要求】
1.一種能及時的把幼龜從孵化箱轉移到養(yǎng)殖箱中去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孵化箱(I)、養(yǎng)殖箱(40)、控制器(39)、計時器(38)和電源(35);在孵化箱的內底面上放置有基板(10);在基板上豎直固定有若干根豎直柱,在每根豎直柱的頂端朝后連接有與豎直柱連成于一體的翻倒塊,并且翻倒塊與豎直柱連成于一體后形成的支塊(11)呈倒立的“L”字形結構;分別沿著支塊的中軸線在每個支塊的前側壁、上側壁、后側壁和下側壁上設有互相連通的滑槽(13),所述滑槽包括孵化段滑槽(25)、平移段滑槽(26)、翻倒段滑槽(27)和儲放段滑槽(28);養(yǎng)殖箱布置在支塊的翻倒段滑槽的下方;在每個支塊的滑槽中分別滑動連接有與滑槽相匹配的滑塊(21),在儲放段滑槽處的每個支塊上分別固定裝有電機(29),在每個支塊的滑槽中分別布置有拉繩(12),并且拉繩的一端固定連接在滑塊上,拉繩的另一端固定連接在電機的轉軸上;在基板的上表面上鋪設有一層厚度為2-3厘米的下海綿層(9),在下海綿層上表面上用蛭石均布設有厚度為2-4厘米的下蛭石層(7);在每個滑塊上水平固定連接有為網狀結構的托盤(19),并且托盤的盤底落在下蛭石層的上表面上;在每個托盤中分別放置有高度為6-8厘米且為網狀結構的環(huán)形圍欄(16),在每個環(huán)形圍欄的上端放置有蓋子(14);在每個環(huán)形圍欄內的對應托盤的上表面內分別固定設有一根朝上的吊桿(31);在吊桿的上端設有壓力開關(34),且該壓力開關受到的壓力大于一定值時處于斷開狀態(tài),該壓力開關受到的壓力小于或等于一定值時處于閉合狀態(tài);在壓力開關的開關按鈕(33)上設有壓框(32),在壓框的下端用吊繩(15)吊起連接有吊盤(17);在每個環(huán)形圍欄之間的空隙中用蛭石填滿形成中蛭石層¢);在中蛭石層上表面和蓋子上用蛭石設有4-6厘米厚的上蛭石層(3);在上蛭石層的上表面上放置有一層1-2厘米厚度的上海綿層(2),所述上海綿層包括若干塊分別呈矩形的海綿塊,并且每塊海綿塊的下表面分別與上蛭石層的上表面接觸連接;所述蛭石的規(guī)格為4-8毫米;電機的啟動控制端和計時器的計時控制端分別通過信號線(37)與控制器連接,并且計時器的供電端、控制器的供電端和電機的供電端分別用導電線(36)并聯連接后再通過壓力開關串聯連接在電源的回路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能及時的把幼龜從孵化箱轉移到養(yǎng)殖箱中去的裝置,其特征在于,一拉線(30)的一端連接在吊盤下底面上,該拉繩的另一端連接在吊桿的低端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能及時的把幼龜從孵化箱轉移到養(yǎng)殖箱中去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滑塊包括用硬質材質制作的硬質層(24)、用彈性材質制作的彈片層(22)和用軟膠材質制作的變形層(23),硬質層和彈性層用粘貼連接的方法分別連接在變形層的前表面上和后表面上,并且彈片層與滑槽的槽底滑動接觸連接,托盤固定連接在硬質層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能及時的把幼龜從孵化箱轉移到養(yǎng)殖箱中去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每個吊盤的上表面內分別固定設有朝上的四根能夾住龜卵的卡條(42)。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能及時的把幼龜從孵化箱轉移到養(yǎng)殖箱中去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每個環(huán)形圍欄的外表面上分別套設有上下端開口的圍套(41)。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能及時的把幼龜從孵化箱轉移到養(yǎng)殖箱中去的裝置,其特征在于,一張蓋膜(5)分別覆蓋在中蛭石層上表面、蓋子和圍套上。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能及時的把幼龜從孵化箱轉移到養(yǎng)殖箱中去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在蓋膜的上表面上覆蓋有一匹目數為20-40目的紗絹布(4)。
【文檔編號】A01K67/02GK204168904SQ201420596927
【公開日】2015年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10月15日
【發(fā)明者】黃衛(wèi), 李華, 楊梅玲, 藺佳良, 聞杰 申請人:湖州海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