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豬圈。
背景技術:
豬是一種雜食性哺乳動物,性溫馴,適應力強,繁殖快,是人類肉食的主要來源。人類馴化飼養豬的歷史相當悠久,不過至16世紀才廣為世界所知。
我國特別是南方地區,人民喜愛進食豬肉。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飼養家豬。由于條件有限,一般家養的豬都是仔母豬同卷喂養。母豬和仔豬同吃同住問題在于由于仔豬個頭和力量不如成年豬,喂食的時候經常被擠開從而無法進食,使得仔豬生長緩慢,影響其經濟性。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仔母豬分食同住的豬圈,平時仔母豬一起,進食的時候可將二者分開,避免母豬搶食。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仔母豬分食同住的豬圈,包括豬圈本體,所述豬圈本體由側壁和屋頂圍成;所述豬圈本體內設置有食槽,豬圈本體內還設置有可收起放開的柵欄;所述柵欄放開時可將豬圈本體從豎直方向分割成兩部分,食槽位于柵欄一側;所述柵欄上開有門洞,所述門洞的大小僅供仔豬通過。
作為一種改進,所述柵欄為折疊式。折疊式的柵欄便于收納。平時母豬和仔豬在豬圈睡覺嬉戲時,可將柵欄折疊起來,減少空間占用。
作為一種改進,所述柵欄底部設置有滾輪。由于柵欄比較沉重,如果依靠人力去收納或者放開的話十分不便。在柵欄底部設置滾輪,可以依靠滾輪滾動,更加的省力。當然,還可以將柵欄做成電動,主要按動按鈕就可以控制其開啟或者收納,更加的方便。
作為一種改進,所述側壁位于柵欄端部的位置設置有容納柵欄的凹陷。豬圈的占地面畢竟有限,再安裝一個柵欄勢必會將豬生存的空間壓縮得更小。所以在側壁上開鑿出一個凹陷,專門用于放置收納的柵欄。這樣平時柵欄就不會占用豬圈的空間。
作為一種優選,所述門洞為若干個,并排設置。能夠同時通過幾頭仔豬,避免仔豬相互擁擠導致受傷。
作為一種優選,所述柵欄由不銹鋼制作。豬圈一般都比較陰暗潮濕,一般的材質容易銹蝕。銹蝕處容易滋生細菌和其他病毒,并且銹蝕的地方容易產生尖銳的斷面傷害豬。采用不銹鋼來制作柵欄,可以防止銹蝕,更加的衛生安全。
本發明的有益之處在于:具有上述結構的豬圈,可以在喂食的時候簡易的將仔母豬分隔開,避免母豬搶食。該豬圈結構簡單,成本低廉,便于農村推廣使用。
附圖說明
圖1 為本發明的俯視圖。
圖2為本發明中柵欄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1豬圈本體、2食槽、3柵欄、4凹陷、5門洞、6滾輪。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詳細的說明。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如圖1、圖2所示,本發明包括圈本體1,所述豬圈本體1由側壁和屋頂圍成;所述豬圈本體1內設置有食槽2,豬圈本體1內還設置有可收起放開的柵欄3;柵欄3為折疊式,其底部設置有滾輪6。柵欄3由不銹鋼制作。所述柵欄3放開時可將豬圈本體1從豎直方向分割成兩部分,食槽2位于柵欄3一側;所述柵欄3上開有若干個并排設置的門洞5,所述門洞5的大小僅供仔豬通過。側壁位于柵欄3端部的位置設置有容納柵欄3的凹陷4。
平時柵欄3都收納在側壁上的凹陷4中,母豬和仔豬在豬圈本體1內自由的休息玩耍。喂食的時候,先把母豬和仔豬都驅趕到遠離食槽2的一端。然后放開柵欄3。由于柵欄3上的門洞5僅能供仔豬通過,所以母豬無法穿越柵欄3和仔豬搶食。等仔豬進食完畢后,重新收納柵欄3,讓母豬進食。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