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無性系良種幼年茶樹移植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無性系良種幼年茶樹移植方法,尤其是一種長江中下游伏秋干旱地區無性系良種幼年茶樹栽植方式,屬于茶樹培植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茶屬于山茶科,為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植物。茶樹喜歡濕潤的氣候,目前在許多地區廣泛推廣種植無性系良種茶樹(例如龍井43、龍井長葉、中茶108、平陽特早等)。無性系良種從群體中選育或通過有性雜交選育而成,其植株高矮、芽葉顏色、發芽整齊度、內含有效成份等性狀較為一致,其根系以側根為主,少量側根雖可入土較深代替主根的作用,但深度有限,一般在50厘米以內。
[0003]由于無性系良種茶樹成園快,投產早,因此成為促進茶產業快速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但由于無性系良種茶樹主要采取短穗扦插繁殖而成,因此在諸如長江中下游伏秋干旱地區普遍成活率不高(不超過70%),如何提高成活率已成為推廣無性系良種茶樹的瓶頸問題。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技術存在的瓶頸問題,提出一種可以使成活率高達90 %以上的無性系良種幼年茶樹移植方法。
[0005]為了達到以上目的,申請人經過多年研究試驗形成的本發明無性系良種幼年茶樹移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06]第一步、深翻平整一一清除地表雜物,土壤深翻80-100厘米、平整的坡度< 12度;
[0007]第二步、開溝施肥--按大行距140 ± 1cm開出底寬40 ± 2cm、深30 ± 2cm的施肥溝,向溝內施有機肥后回20 ± 2cm厚的土,并與槽內的有機肥用拌勻,留出栽植溝;余土留作回填土;
[0008]第二步、茶苗栽植--在秋季或春季在栽植溝內以小行距30 土 I cm、株距25 ± Icm
栽入呈“丁”字形排列的雙行茶苗;
[0009 ]第五步、澆水一一茶苗栽植后及時澆灌,直到土壤不能進一步滲水為止;
[0010]第六步、修剪——修剪栽植后的茶苗,使其高出地面10±2cm,需確保修剪后茶苗留有兩片以上的葉片,以利于進行光合作用、提高成活率;
[0011]第七步、培土一一將回填土回甜到移栽溝內。
[0012]采用本發明后,可使無性系良種幼年茶樹移栽成活率顯著提高,因此極大促進了老茶園常規品種的升級換代以及無性系優良品種的推廣,且操作簡便易行,省時省力,成本經濟。
[0013]進一步,所述第二步控制每畝施有機肥I ±0.1噸。
[0014]進一步,所述第七步培土后再次澆灌,直到土壤不能進一步滲水為止。
[0015]進一步,所述第三步茶苗栽入深度10± lcm,回土保證茶苗根系自然舒展。
[0016]進一步,所述第三步每畝栽入茶苗3800-4000株。
【附圖說明】
[0017]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0018]圖1為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栽植溝截面示意圖。
[0019]圖2為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栽植溝俯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實施例一
[0021 ]本實施例的無性系良種幼年茶樹移植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0022]第一步、深翻平整一一清除地表雜物,土壤深翻80-100厘米,這樣可以破壞板結層、增加土壤通透性,平整的坡度<12度。因為坡度大小直接影響土層的厚度、含石量及其保水、保土和保肥能力等。茶園坡度愈大,土層愈薄,含石量高,沖刷作用愈強烈,保水、保土和保肥能力愈差,坡度在20°的新墾茶園,當年土壤沖刷量每公頃達250噸,比坡度5°的茶園多兩倍,因此需要合理控制地形坡度。并且這樣有利于茶園機械化作業。
[0023]第二步、開溝施肥——按大行距140±10cm開出底寬40±2cm、深30±2cm的施肥溝,向溝內施有機肥,每畝施有機肥約I噸后回20 ± 2cm厚的土,并與槽內的有機肥用拌勻,留出栽植溝,此溝能儲存一定的雨水,形成一個小儲水池。余土留作回填土 (參見圖1)。
[0024]第三步、茶苗栽植一一秋季(10-11月)或春季(2_3月),最好溫度達到5(:°-15(:°,在栽植溝內以小行距30± lcm、株距25± Icm栽入呈“丁”字形排列的雙行茶苗,靠溝5cm左右處拉一條尼龍絲作為標線,茶苗順尼龍絲置于拌好肥土的溝內,栽入深度10±lcm,確保茶苗根系自然舒展,像栽樹一樣回土,畝栽控制3800-4000株。
[0025]第五步、澆水一一茶苗栽植后及時澆灌(俗稱:澆透定根水),直到土壤不能進一步滲水為止。
[0026]第六步、修剪——修剪栽植后的茶苗,使其高出地面10土 2cm,需確保修剪后茶苗留有兩片以上的葉片,以利于進行光合作用、提高成活率。
[0027]第七步、培土一一將回填土回甜到移栽溝內,如果土較干,則進一步澆足定根水。
[0028]反復實踐證明,采用本發明后,無性系良種幼年茶樹移栽成活率顯著提高,I年生-2年生的無性系良種幼年茶樹的成活率達92%以上,成活率比對照提高20%以上,因此極大的促進了老茶園常規品種的升級換代以及無性系優良品種的推廣,且操作簡便易行,省時省力,成本經濟。
【主權項】
1.一種無性系良種幼年茶樹移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深翻平整一一清除地表雜物,土壤深翻80-100厘米、平整的坡度< 12度;第二步、開溝施肥--按大行距140 ± 1cm開出底寬40 ± 2cm、深30 ± 2cm的施肥溝,向溝內施有機肥后回20±2cm厚的土,并與槽內的有機肥用拌勻,留出栽植溝;余土留作回填土;第二步、茶苗栽植--在秋季或春季在栽植溝內以小行距30土 1cm、株距25土 Icm栽入呈“丁”字形排列的雙行茶苗; 第五步、澆水一一茶苗栽植后及時澆灌,直到土壤不能進一步滲水為止; 第六步、修剪一一修剪栽植后的茶苗,使其高出地面10±2cm,需確保修剪后茶苗留有兩片以上的葉片; 第七步、培土--將回填土回甜到移栽溝內。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性系良種幼年茶樹移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步控制每畝施有機肥I ±0.1噸。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無性系良種幼年茶樹移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步培土后再次澆灌,直到土壤不能進一步滲水為止。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無性系良種幼年茶樹移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步茶苗栽入深度10±lcm,回土保證茶苗根系自然舒展。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無性系良種幼年茶樹移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步每畝栽入茶苗3800-4000株。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無性系良種幼年茶樹移植方法,屬于農業機械技術領域。該方法包括深翻平整、開溝施肥、茶苗栽植、澆水、修剪、培土步驟。采用本發明后,可使無性系良種幼年茶樹移栽成活率顯著提高,因此極大促進了老茶園常規品種的升級換代以及無性系優良品種的推廣,且操作簡便易行,省時省力,成本經濟。
【IPC分類】A01G17/00
【公開號】CN105706839
【申請號】CN201610141983
【發明人】張宴志, 張宴翠, 李芳芳, 高風霞, 張家恒
【申請人】江蘇浦橋玉劍茶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