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腹瀉的方法,具體是一種控制黑李細菌性穿孔病方法。
背景技術:
李細菌性穿孔病(xanthomonascampestrispvpruni(smith)dye)是威脅李樹生產的主要病害,可以危害葉片、果實和枝干,造成李樹葉片穿孔并早期脫落,果實表面生黑紫色龜裂斑,枝干生近梭形潰瘍斑。在流行年份感病品種葉片和果實發病率可達90%以上,而且無特效藥。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控制黑李細菌性穿孔病方法,通過黑李細菌性穿孔病的綜合防治技術,防治效果顯著。
具體實施方式:
1、增強樹勢管理。即樹勢一衰退病蟲害入侵利害,再采取補救措施,效果不理想。因此,施用那氏齊齊發,原名那氏778″誘導劑″增強樹勢,灌根2次,春、秋季各1次,每瓶母液1斤兌水100斤,加免深翻一瓶(250mil),可灌盛果桃、李樹6-8株,幼樹20-30株;葉噴,萌芽期每瓶母液1斤兌水30斤,幼果期兌水60斤;膨大期兌水120斤噴葉。是防治黑李細菌性穿孔病的主線,也是關鍵所在;
2、改善土壤環境。即春季對黑李園灑石灰,每畝灑150斤左右,進行綜合土壤酸性,改善土壤環境,達到不利于病菌繁殖的目的。
3、輕拉枝。即人為拉枝過重,樹勢就不均衡,樹勢不均衡,樹勢就有衰和強之分,從而樹體抵抗力不均衡,樹體特別易感染細菌性穿孔病。所以,一般拉枝,樹枝以45-60度為益。
4、輕修剪。即修剪時,只把病蟲枝、枯枝、徒長枝等無用枝剪除,對過密樹可依樹齡、樹形適當進行疏刪;不易重剪,重剪傷口大,易感病。
有益效果:防治率可達90%以上,而且無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