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農業和林業領域,具體是一種高效山楂采摘器。
背景技術:
山楂作為一種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廣,具有較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在我國,山楂果的收獲主要依靠人力采摘和乙烯利催落,人力采摘費時費力,效率低,化學催落不僅影響果品質量,而且會造成樹葉非正常脫落。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山楂采摘效率低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高效山楂采摘器。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本發明包括:蓄電池1,控制開關2,手持伸縮桿3,馬達驅動裝置4,一對滾針輪5,分離條6,上半殼體7,下半殼體后端8,下半殼體前端9和果實收集袋10。馬達驅動裝置由馬達、減速齒輪、驅動軸組成。手持伸縮桿通過軸銷與下半殼體后端鉸連,可繞軸銷旋轉調整采摘角度,便于采摘;滾針輪軸端分別與下半殼體前端和下半殼體后端上的軸承孔配合;下半殼體前端和下半殼體后端通過螺栓配合聯接;分離條安裝在上半殼體的環形槽中,可在環形槽上自由移動;上半殼體與下半殼體前端、下半殼體后端表面通過螺栓配合聯接;馬達驅動裝置上的驅動軸與兩滾針輪輪軸構成準確的同軸位置關系,驅動軸軸端成形孔和滾針輪軸端成形孔通過成形塊配合形成活性連接,并配合傳動;馬達驅動裝置前端面與下半殼體后端外表面通過螺栓聯接;果實收集袋與下半殼體下端通過卡扣聯接,工作電源-蓄電池由采摘人員攜帶,工作時將電源連接線直接與伸縮桿底端電源插孔連接。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操作簡單易行,輕便易攜,實現連續作業,環形采摘口具有很好的容納性,能隨時調整采摘角度、采摘高度,分離條的仿形調節對山楂果大小和采摘環境有極強適應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滾針輪結構圖
圖3是下半殼體后端示意圖
圖4是殼體內部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各圖例標記分別表示的意義如下:
1-蓄電池,2-控制開關,3-手持伸縮桿,4-馬達驅動裝置,5-一對滾針輪,6-分離條,7-上半殼體,8-下半殼體后端,9-下半殼體前端,10-果實收集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圖2、圖3、圖4所示。本發明的一種高效山楂采摘器包括:蓄電池1,控制開關2,手持伸縮桿3,馬達驅動裝置4,一對滾針輪5,分離條6,上半殼體7,下半殼體后端8,下半殼體前端9和果實收集袋10。在進行采摘作業時,將蓄電池1連接線與手持伸縮桿低端插孔連接,當手持伸縮桿上的控制開關2閉合時,馬達驅動裝置4上的驅動軸帶動兩滾針輪相向轉動,當山楂果靠近上半殼體7的采摘口后,如附圖4所示,由設在上半殼體上的分離條把山楂分成左右兩部分,左右的滾針輪把山楂卷進殼體內同時完成采摘,分離條還可有效避免山楂梗、枝葉等雜物被卷入殼體內,分離條可根據工作狀況和山楂果直徑隨時進行仿形調節適應采摘過程,采摘后的山楂在殼體內由重力作用直接落入收集袋中,采摘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