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水體凈化技術,具體涉及一種魚缸用水植物凈化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許多的家庭都有養魚養花的習慣和愛好,這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生活用水。尤其以魚缸養魚為甚。
魚缸養魚需要耗費大量的生活用水,由于魚缸中的魚會產生排泄物,以及飼喂過程中食物的殘渣作用,魚缸中的水很快就會變質。此時需要及時更換魚缸用水,否則會導致魚兒生病甚至死亡。由于魚缸的容量一般較大,一次換水就會消耗幾十升甚至上百升的水。魚缸換水的頻次較高,一般需要3-4天換一次,這樣長期下來消耗的水量是驚人的。
現有技術中有采用魚缸內生態來降低水質變壞的嘗試,雖然可以減緩魚缸的水質變壞時間,但是魚缸的內生態環境范圍有限,不能完全將水體凈化,還需要不斷地換水。
還有人使用過濾設備對水體進行過濾,達到凈化水體的目的,但是不能解決水體富營養化的問題,長期使用還需要消耗大量的過濾耗材。
自然界中水體可以通過植物、土壤進行凈化,將這一原理應用到家用魚缸的水體進化是一個新的嘗試。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魚缸用水植物循環凈化系統,該系統能夠將魚缸用水凈化且不需添加任何藥劑,不消耗任何過濾耗材,同時污水提供的養分還能夠促進植物生長。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魚缸用水植物循環凈化系統,包括魚缸、植物沙池、污水管,一次凈水管,還包括灘涂植物凈化池,魚缸的底部和植物沙池的頂部通過污水管相互連通,植物沙池的底部和灘涂植物凈化池的頂部通過一次凈水管相互連通。
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方案之一,還包括二次凈化水管、凈水池和過濾網;凈水池和灘涂植物凈化池之間通過二次凈化水管相互連通;二次凈化水管中部還安裝有過濾網。
上述優化方案可以進一步進行優化,在上述優化方案的基礎上,還包括回水管和輸水泵,所述的回水管一端插入凈水池一端通往魚缸上方,回水管中部安裝有輸水泵。
本發明的技術效果在于:
(1)本發明利用植物沙池對魚缸廢水進行初步過濾,濾去顆粒較大的贓物,
留在沙池中的贓物會提供沙池上植物生長所需要的養分;經過初步過濾后的水進入灘涂植物凈化池,灘涂植物凈化池會吸收水體中的富營養化成分,使水得到深度凈化,同時灘涂植物也得到了生長所需要的養分。
(2)由于凈化過程緩慢,單位時間產生的凈化水無法滿足使用需要,故而需要將水存儲起來,作為優選方案,在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技術上,還包括二次凈化水管、凈水池和過濾網;凈水池和灘涂植物凈化池之間通過二次凈化水管相互連通;二次凈化水管中部還安裝有過濾網。利用凈水池將凈化好的水收集待用,過濾網的作用為防止灘涂植物凈化池內的植物殘枝進入凈水池。
(3)通過回水管和輸水泵將凈水池內的凈化水送回魚缸實現魚缸用水循環使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
參照附圖1,一種魚缸用水植物循環凈化系統,包括魚缸1、植物沙池2、污水管8、一次凈水管10,還包括灘涂植物凈化池3;魚缸1的底部和植物沙池2的頂部通過污水管8相互連通,植物沙池2的底部和灘涂植物凈化池3的頂部通過一次凈水管10相互連通。植物沙池2內種植喜水喜砂礫植物,灘涂植物凈化池3內種植灘涂植物;魚缸1中的污水經過植物沙池2內的砂礫的初步過濾,進入灘涂植物凈化池3,灘涂植物凈化池3中的灘涂環境對水體進一步凈化,最終達到水體凈化的目的。
由于凈化過程緩慢,單位時間產生的凈化水無法滿足使用需要,故而需要將水存儲起來,作為優選方案,在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技術上,還包括二次凈化水管9、凈水池4和過濾網5;凈水池4和灘涂植物凈化池3之間通過二次凈化水管9相互連通;二次凈化水管9中部還安裝有過濾網5。利用凈水池4將凈化好的水收集待用,過濾網5的作用為防止灘涂植物凈化池3內的植物殘枝進入凈水池4。
通過回水管7和輸水泵6將凈水池內的凈化水送回魚缸1實現魚缸用水循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