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魚養殖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流水養殖鮰魚的方法。
背景技術:
草長吻鮠體長,吻錐形,向前顯著地突出。口下位,呈新月形,唇肥厚,眼小。須4對,細小。無鱗,背鰭及胸鰭的硬刺后緣有鋸齒,脂鰭肥厚,尾鰭深分叉。體色粉紅,背部稍帶灰色,腹部白色,鰭為灰黑色。鮰魚一把生長在大河大江中,喜歡流水較大,富氧較多的水域,很少在生長在小河流或者池塘中,現有技術中養殖鮰魚的方法與養殖其他魚沒有太多區別,一般都是在單個魚塘內進行養殖,這樣的養殖方式與鮰魚野生的環境相差較大,魚塘富氧含量低,導致鮰魚生長速度相對較為緩慢,鮰魚的肉質也較為松軟,品質欠佳。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水流條件好,富氧含量多,便于鮰魚快生長,鮰魚品質高的流水養殖鮰魚的方法。
解決技術問題采用以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流水養殖鮰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驟,
一種流水養殖鮰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驟,
魚塘建設,將魚塘成排且成階梯狀建設,用水泥砌成,單個魚塘的水面面積在10~200平方之間,水深深度在1.5~2米之間,相鄰的單個魚塘之間設置有流水孔槽,
持續消毒,用紗布包裹消毒藥包,綁定在最上游單個魚塘邊上,所述的消毒藥包內含有消毒粉和中藥消毒劑,消毒粉和中藥消毒劑比例為2﹕1并充分混合,所述的中藥消毒劑按重量份包括艾草10~20份,野菊花2~6份,厚樸9~13份,蟾酥5~8份和冬青葉10~20;消毒效果好,能夠較長時間的持續保持消毒的藥效。而且對水質不會造成負面影響。
鮰魚放養,每單位平方內飼養育苗5~8尾,養殖鮰魚以人工投餌,應在每個單個魚塘的中間位置設置有食臺,食臺距池底40~80cm,投喂時將飼料投在食臺上,日投飼量為鮰魚體重的3%~5%,分早、中、晚三次投喂;
日常管理:每天不斷給位于最上游的魚塘內補水,位于上游的魚塘內的水源源不斷的向下游流淌,保證各個魚塘的水流速度,每個15~20天清理池塘底部的淤泥,保證底部淤泥的厚度低于10cm,淤泥主要是糞便或者平生生下的食物雜質等,容易滋生細菌,定期的清淤有利于保持水質,減少鮰魚生病。
位于上游的單個魚塘的面積大于位于下游的魚塘的面積。保證上游具有較多的水源留下下游,也能夠好的保證下游的水流速度,增加水質的氧氣,有利于鮰魚的生長。
位于最上游的魚塘為天然河流、湖泊、水庫中的一種,此時位于最上游的魚塘不養魚,且消毒藥包設置在最上游的魚塘流入下游魚塘的孔槽旁。
所述的投喂的飼料按重量份包括玉米面20-30份、豆粕10-20份、雜草粉5-10份、馬齒莧粉6-8份,姑娘果粉3-6份,黃蟲粉30-40份、小麥17-25份、營養促進劑3-7份。營養物質均勻,而且便于鮰魚的吸收,能夠增強鮰魚的抵抗力,減少病害發生。
所述的營養促進劑按重量份包括5~7份鎖陽提取物、2~4份酪蛋白鈣肽、3~5份馬積豆蛋白肽,0.6~1.0份復合酶、0.1~0.3份延胡索酸和2~4份深海魚油。有利于促進鮰魚對營養的吸收,加速鮰魚的快速生長。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水流條件好,富氧含量多,便于鮰魚快生長,鮰魚品質高。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一種流水養殖鮰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驟,
魚塘建設,將魚塘成排且成階梯狀建設,用水泥砌成,單個魚塘的水面面積在10~200平方之間,水深深度在1.5~2米之間,相鄰的單個魚塘之間設置有流水孔槽;
持續消毒,用紗布包裹消毒藥包,綁定在最上游單個魚塘邊上,所述的消毒藥包內含有消毒粉和中藥消毒劑,消毒粉和中藥消毒劑比例為2﹕1并充分混合,所述的中藥消毒劑按重量份包括艾草10~20份,野菊花2~6份,厚樸9~13份,蟾酥5~8份和冬青葉10~20;
鮰魚放養,每單位平方內飼養育苗5~8尾,養殖鮰魚以人工投餌,應在每個單個魚塘的中間位置設置有食臺,食臺距池底40~80cm,投喂時將飼料投在食臺上,日投飼量為鮰魚體重的3%~5%,分早、中、晚三次投喂;
日常管理:每天不斷給位于最上游的魚塘內補水,位于上游的魚塘內的水源源不斷的向下游流淌,保證各個魚塘的水流速度,每個15~20天清理池塘底部的淤泥,保證底部淤泥的厚度低于10cm。
位于上游的單個魚塘的面積大于位于下游的魚塘的面積。
位于最上游的魚塘為天然河流、湖泊、水庫中的一種,此時位于最上游的魚塘不養魚,且消毒藥包設置在最上游的魚塘流入下游魚塘的孔槽旁。
投喂的飼料按重量份包括玉米面20-30份、豆粕10-20份、雜草粉5-10份、馬齒莧粉6-8份,姑娘果粉3-6份,黃蟲粉30-40份、小麥17-25份、營養促進劑3-7份。
營養促進劑按重量份包括5~7份鎖陽提取物、2~4份酪蛋白鈣肽、3~5份馬積豆蛋白肽,0.6~1.0份復合酶、0.1~0.3份延胡索酸和2~4份深海魚油。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