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梨樹種植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梨黑星病的防治方法。
背景技術:
梨是我省僅次十蘋果的商業果品,栽培面積近百萬畝,已形成了規模化產業。但近些年隨著梨種植規模的逐漸擴大,梨種植過程中主要的幾種主要病害如梨黑星病、腐爛病、銹斑病等對梨果生產的危害日趨嚴重,嚴重影響了梨果的品質和外觀,給我省梨產業造成極大的威脅。黑星病是梨樹生產中的主要病害之一,發生比較普遍,嚴重的年份常造成重大損失。近年來,由于殺菌劑的無節制使用和單一藥劑的連續重復使用,致使梨黑星病的抗藥性顯著增強,防治難度增大。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梨黑星病的防治方法,采取綜合防治措施,對黑星病防治效果顯著,以減輕該病發生造成的損失。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梨黑星病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選用抗病品種:建園時,選擇抗病性較強的品種;
(2)清除越冬菌源:秋末冬初清掃落葉和落果,集中燒毀;早春梨樹發芽前結合修剪,除去病梢,減少侵染來源,并噴施生物藥劑;
(3)人工防治:于每年的4~5 月份及時查找剪除病梢、病葉和病果,進行深埋或燒毀;
(4)加強栽培管理:增施有機肥,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抗病力;
(5)藥劑防治:應根據不同生長時期和發病情況確定藥劑的種類和噴施次數。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步驟(1)中抗病性較強的品種為七月酥梨、香水梨、西洋梨或砂梨。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步驟(2)中的生物藥劑為 1.2~1.8μg/g的苦皮藤粗提液。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步驟(5)中噴施藥劑的時間分為生長前期,生長中期和采收前。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的生長前期為麥收前、幼果期,該期間噴施40%氟哇唑乳油和50%醚菌酯干懸浮劑的混合藥劑。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的40%氟硅唑乳油5000~6000 倍液和50%醚菌酯干懸浮劑3000~4000 倍液的體積比為1:1。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生長中期噴施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2000~3000 倍液。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采收前噴施1.5%苦參堿水劑2000~3000 倍液。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采取綜合防治措施,對黑星病防治效果顯著,以減輕該病發生造成的損失。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發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1
一種梨黑星病的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用抗病品種:建園時,選擇七月酥梨、香水梨、西洋梨或砂梨抗病性較強的品種;
(2)清除越冬菌源:秋末冬初清掃落葉和落果,集中燒毀;早春梨樹發芽前結合修剪,除去病梢,減少侵染來源,并噴施生物藥劑,生物藥劑為 1.2μg/g的苦皮藤粗提液;
(3)人工防治:于每年的4~5 月份及時查找剪除病梢、病葉和病果,進行深埋或燒毀;
(4)加強栽培管理:增施有機肥,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抗病力;
(5)藥劑防治:應根據不同生長時期和發病情況確定藥劑的種類和噴施次數;噴施藥劑的時間分為生長前期,生長中期和采收前,所述的生長前期為麥收前、幼果期,該期間噴施40%氟哇唑乳油和50%醚菌酯干懸浮劑的混合藥劑,所述的40%氟硅唑乳油5000 倍液和50%醚菌酯干懸浮劑4000 倍液的體積比為1:1;生長中期噴施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2000 倍液;采收前噴施1.5%苦參堿水劑3000 倍液。
實施例2
一種梨黑星病的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用抗病品種:建園時,選擇七月酥梨、香水梨、西洋梨或砂梨抗病性較強的品種;
(2)清除越冬菌源:秋末冬初清掃落葉和落果,集中燒毀;早春梨樹發芽前結合修剪,除去病梢,減少侵染來源,并噴施生物藥劑,生物藥劑為 1.8μg/g的苦皮藤粗提液;
(3)人工防治:于每年的4~5 月份及時查找剪除病梢、病葉和病果,進行深埋或燒毀;
(4)加強栽培管理:增施有機肥,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抗病力;
(5)藥劑防治:應根據不同生長時期和發病情況確定藥劑的種類和噴施次數;噴施藥劑的時間分為生長前期,生長中期和采收前,所述的生長前期為麥收前、幼果期,該期間噴施40%氟哇唑乳油和50%醚菌酯干懸浮劑的混合藥劑,所述的40%氟硅唑乳油5500 倍液和50%醚菌酯干懸浮劑3500 倍液的體積比為1:1;生長中期噴施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2500 倍液;采收前噴施1.5%苦參堿水劑2500 倍液。
實施例3
一種梨黑星病的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用抗病品種:建園時,選擇七月酥梨、香水梨、西洋梨或砂梨抗病性較強的品種;
(2)清除越冬菌源:秋末冬初清掃落葉和落果,集中燒毀;早春梨樹發芽前結合修剪,除去病梢,減少侵染來源,并噴施生物藥劑,生物藥劑為 1.5μg/g的苦皮藤粗提液;
(3)人工防治:于每年的4~5 月份及時查找剪除病梢、病葉和病果,進行深埋或燒毀;
(4)加強栽培管理:增施有機肥,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抗病力;
(5)藥劑防治:應根據不同生長時期和發病情況確定藥劑的種類和噴施次數;噴施藥劑的時間分為生長前期,生長中期和采收前,所述的生長前期為麥收前、幼果期,該期間噴施40%氟哇唑乳油和50%醚菌酯干懸浮劑的混合藥劑,所述的40%氟硅唑乳油6000 倍液和50%醚菌酯干懸浮劑3000 倍液的體積比為1:1;生長中期噴施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3000 倍液;采收前噴施1.5%苦參堿水劑2000 倍液。
本發明梨黑星病的防治方法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采取綜合防治措施,對黑星病防治效果顯著,以減輕該病發生造成的損失。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它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