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紅火蟻防治領域,具體涉及中華甲蟲蒲螨在防治紅火蟻中的應用和防治紅火蟻的方法。
背景技術:
:
紅火蟻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屬于膜翅目Hymenoptera、蟻科Formicidae、切葉蟻亞科Mymicinae、火蟻屬Solenopsis。紅火蟻于2000年左右入侵我國,現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以南,危害極其嚴重。國內外研究資料顯示,紅火蟻具有明顯的種群競爭優勢且繁殖力高,傳播途徑多,擴散速度快,對人有很強的攻擊性,人被其叮咬后,皮膚會出現紅斑、紅腫、痛癢、變粗畸形,或發高燒、疼痛、休克,嚴重者會死亡。此外,紅火蟻還對農作物、林木,其它動物以及農村或城市的公共設施造成嚴重危害。
紅火蟻防治的歷史證明,紅火蟻的根除和防治相當困難。目前紅火蟻的主要防治方法仍是化學防治,但防治過程中需大量的資金和人力,且污染環境,破壞生態平衡,傷害非靶標生物。
中華甲蟲蒲螨(Pyemotes zhonghuajia)屬蛛形綱Arachnida蜱螨亞綱Acari真螨總目Acaritiformes前氣門目Prostigmata蒲滿科Pyemotidae,受氣候限制,僅在北方地區自然分布。
技術實現要素:
:
本發明的第一個目的是提供中華甲蟲蒲螨(Pyemotes zhonghuajia)在防治紅火蟻中的應用。
本發明通過實驗發現,中華甲蟲蒲螨(Pyemotes zhonghuajia)可寄生于紅火蟻的體外,分泌毒素致害蟲永久性麻痹和死亡,并可在其上寄生繁殖。
因此,本發明提供中華甲蟲蒲螨(Pyemotes zhonghuajia)在防治紅火蟻中的應用。
本發明的第二個目的是提供中華甲蟲蒲螨在制備防治紅火蟻制劑中的應用。
本發明的第三個目的是提供一種防治紅火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將中華甲蟲蒲螨或含有中華甲蟲蒲螨的制劑施放至紅火蟻蟻巢上或者紅火蟻蟻巢內,中華甲蟲蒲螨殺死紅火蟻,從而表現出對紅火蟻有較好的防控效果。
本發明通過實驗發現,中華甲蟲蒲螨對紅火蟻有較好的防控效果,因此可以將其用于紅火蟻的防控以及在制備防控紅火蟻的制劑中應用。這為紅火蟻的生物無害防治提供了一種途徑。
附圖說明:
圖1是紅火蟻尸體上出現的第二代中華甲蟲蒲螨;
圖2是野外紅火蟻蟻巢經中華甲蟲蒲螨處理后的狀況。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實施例是對本發明的進一步說明,而不是對本發明的限制。
實施例1:
1試驗材料
供試蟲源:中華甲蟲蒲螨由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昌黎果樹研究所提供;紅火蟻采自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帽峰山紅火蟻巢。
2試驗方法
取兩個50ml透明離心管,分別放入100頭室外采集的紅火蟻,放入香腸等紅火蟻的食物,其中一個離心管內投放帶有中華甲蟲蒲螨的麥麩1g,蓋好蓋并密封,另一個不放蒲螨作空白對照,同樣密封;處理和對照均設10個重復;保持室溫23℃左右,相對濕度75%左右。持續觀察各離心管內紅火蟻存活情況。
3試驗結果
試驗期間觀察發現,有中華甲蟲蒲螨的離心管內,一周后發現部分紅火蟻死亡,其死亡數量隨時間推移持續上升,2周時觀察,管內已無紅火蟻活動跡象;取出紅火蟻鏡檢觀察,紅火蟻體壁上出現孵化的第二代中華甲蟲蒲螨(圖1)。而空白對照的離心管中,紅火蟻基本存活,且活動活躍。
4、野外試驗
在廣州野外,尋找紅火蟻蟻巢,將蟻巢表層小心撥開(不破壞蟻巢,以防紅火蟻逃離),放入裝有中華甲蟲蒲螨的盒子(盒子側面和底面戳開數十個小洞,蒲螨可自由爬出),正面朝上放置于蟻巢中央上部。無處理蟻巢作為對照。1個月后觀察,處理蟻巢已無紅火蟻(圖2)。試驗說明,中華甲蟲蒲螨對紅火蟻有較好的防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