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茶葉種植技術領域,具體說是一種茶葉的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我國是茶葉的故鄉,是人類飲茶、種茶、制茶的發源地,茶葉在我國已有6000多年的歷史。茶葉中含有兒茶素、膽甾烯酮、咖啡堿、肌醇、葉酸、泛酸等成分,可以增進人體健康,茶葉飲品被譽為“世界三大飲料之一”。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茶葉的需求量也逐年在增加。茶葉生產是中國傳統優勢產業之一,同時也是丘陵山區重要農業支株產業,是茶農脫貧致富、增加地方財政收入的重點產業。
近年來,人們對茶葉的需求量在不斷增加和茶葉品質的要求也不斷地提高,技術人員對茶葉的加工工藝做了深入的研究,然而對于茶葉種植技術的研究較為少見,現有的茶葉種植方式基本上都是茶葉幼苗并排種植,將茶葉完全暴露在太陽底下,由于遮陽率過低,導致夏天會出現曬死的現象,得到的茶葉質量低下。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茶葉的種植方法,采用立體化種植方式既具有良好的遮陽率,防止夏天高溫曬死的狀況,又具有良好的光合作用率,并通過下方種植蘭草花的方式將蘭草花開花時散發的香氣傳播給茶葉,從而來影響茶葉的香氣,提高了茶葉的品質。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茶葉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茶地選擇:選取土質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光照時間長的空曠地帶作為茶園。
(2)、茶葉幼苗種植:在步驟(1)的茶園中分行均勻種植上茶葉幼苗。
(3)、行道樹種植:在步驟(2)的茶葉幼苗行道之間間隔均勻的種植上高大的楓樹和桂花樹,作為遮擋陽光的行道樹;行道樹可以遮擋陽光,茶葉幼苗喜陰,有利于茶葉幼苗的生長,且行道樹之間有間隙,又能保證茶葉幼苗具有良好的光合作用率,提高了茶葉幼苗的生長;同時行道樹具有遮擋風雪、防凍害的功能,保護了茶葉幼苗的生長。
(4)、蘭草花種植:在步驟(2)的茶葉幼苗和步驟(3)的行道樹下面間隔均勻的種植上蘭草花,蘭草花開花的時間與茶葉幼苗的生長期相吻合,本發明利用蘭草花開花散出的香氣可來直接影響茶葉幼苗成長后產生茶葉的香氣,提高了茶葉的品質。
所述步驟(1)的茶園周圍設置有一圈隔離帶,隔離帶能保證茶園的干凈,提高了茶葉的品質。
所述的蘭草花、茶葉幼苗、行道樹高度從下往上依次增大,形成立體化種植結構;立體化種植結構不但可以提升茶葉幼苗成長后產生茶葉的品質,還可以合理利用空間,提供茶葉的綜合利用率。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相比現有技術,采用立體化種植方式既具有良好的遮陽率,防止夏天高溫曬死的狀況,又具有良好的光合作用率,并通過下方種植蘭草花的方式將蘭草花開花時散發的香氣傳播給茶葉,從而來影響茶葉的香氣,提高了茶葉的品質。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和創作特征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對本發明進一步闡述。
一種茶葉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茶地選擇:選取土質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光照時間長的空曠地帶作為茶園。
(2)、茶葉幼苗種植:在步驟(1)的茶園中分行均勻種植上茶葉幼苗。
(3)、行道樹種植:在步驟(2)的茶葉幼苗行道之間間隔均勻的種植上高大的楓樹和桂花樹,作為遮擋陽光的行道樹;行道樹可以遮擋陽光,茶葉幼苗喜陰,有利于茶葉幼苗的生長,且行道樹之間有間隙,又能保證茶葉幼苗具有良好的光合作用率,提高了茶葉幼苗的生長;同時行道樹具有遮擋風雪、防凍害的功能,保護了茶葉幼苗的生長。
(4)、蘭草花種植:在步驟(2)的茶葉幼苗和步驟(3)的行道樹下面間隔均勻的種植上蘭草花,蘭草花開花的時間與茶葉幼苗的生長期相吻合,本發明利用蘭草花開花散出的香氣可來直接影響茶葉幼苗成長后產生茶葉的香氣,提高了茶葉的品質。
所述步驟(1)的茶園周圍設置有一圈隔離帶,隔離帶能保證茶園的干凈,提高了茶葉的品質。
所述的蘭草花、茶葉幼苗、行道樹高度從下往上依次增大,形成立體化種植結構;立體化種植結構不但可以提升茶葉幼苗成長后產生茶葉的品質,還可以合理利用空間,提供茶葉的綜合利用率。
本發明通過上述步驟種植得到的茶葉,相比現有技術中的普通茶葉,采用立體化種植方式既具有良好的遮陽率,防止夏天高溫曬死的狀況,又具有良好的光合作用率,并通過下方種植蘭草花的方式將蘭草花開花時散發的香氣傳播給茶葉,從而來影響茶葉的香氣,提高了茶葉的品質。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