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果樹與林木栽培
技術領域:
,涉及一種增加薄殼山核桃優良品種馬罕產量的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薄殼山核桃(Caryaillinoensis(Wangenheim)K.Koch)又名美國山核桃、長山核桃,是胡桃科(Juglandaceae)山核桃屬(CaryaNutt)落葉喬木。薄殼山核桃果仁中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是世界上著名的高檔干果、食用油料。薄殼山核桃于1900年引入我國,但一直沒有得到重視和發展,目前國內種植的薄殼山核桃主要是實生樹,果個大小、品質差異很大,商品價值低。進入21世紀以來,薄殼山核桃產業得到了高度重視,科研工作者陸續解決了薄殼山核桃的育苗問題,包括富根容器苗培育技術、嫁接技術。隨著薄殼山核桃產業化的發展,一些幼齡果園逐漸進入掛果期,同時涌現出了一些栽培方面的問題。薄殼山核桃優良品種‘馬罕’,果型狹長,體積較大,大果晚熟品種,在我國平均單果重量為11.47g。果型指數2.29~2.58;果殼很薄,厚度為0.73mm~1.19mm;出仁率45.24%~59.72%;含油率65.07%~70.34%。主要成為:棕櫚酸5.91%,棕櫚烯酸0.06%,硬脂酸2.48%,油酸72.88%,亞油酸17.29%,亞麻酸0.97%,花生酸0.14%,花生烯酸0.27%,蛋白質6.83g/100g。‘馬罕’3月下旬萌芽,雌先型。在南京地區雌花花期為4下旬。果實成熟期長達192d(均值為165d),堅果成熟期在10月中下旬,對水肥要求更高,充足的水肥供應是保證其果實品質和產量的關鍵。但是,該品種在結果期大小年現象非常明顯,嚴重的影響產量。另外,薄殼山核桃是雌雄同株異花植物,花期不遇,存在雌先型、雄先型兩種不同的類型,薄殼山核桃雄花主要著生在前一年生枝條中下部的雄花序上,而雌花曾總狀花序,著生在結果枝的頂端,因此,要想使薄殼山核桃優良品種‘馬罕’實現早實豐產,就必須在短期內增加枝條的數量,擴大結果面積,同時減少大小年現象的發生,增加產量。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增加薄殼山核桃優良品種馬罕產量的種植方法。本發明的目的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增加薄殼山核桃優良品種馬罕產量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大田整地起壟,按每畝地1000~2000kg的量均勻撒入新鮮羊糞后用挖機深翻70~100cm,點入黃豆并刈割后,做寬1.5~2m、高度0.6~1m的壟,壟間距為3~8m;2)容器育苗,選取飽滿的薄殼山核桃種子,殺蟲殺菌處理后浸種、曬干,然后進行層積處理,于每年2月初在塑料大棚中進行高溫催芽;每年3月底,將芽苗物理斷根后移栽到黑色聚丙烯塑料營養缽中,將營養缽緊密的放在堆有5~10cm厚石子的大棚中,保持大棚中溫度在22‐28℃,澆透水,4月底~5月初,將容器苗定植到步驟1)已做好的壟的中間,此后每隔10‐20天澆一次透水,從6月份開始到8月底,每個月噴含有200‐400ppmGA3和1/150‐1/300(質量分數)尿素的溶液;3)嫁接,8月上旬~9月上旬,選取薄殼山核桃優良品種馬罕一年生枝條為接穗,以上述容器育苗培育的砧木進行方塊芽接,15~20天后,用刀劃開熟料薄膜,保芽過冬,第二年春天剪掉嫁接芽以上的枝條,每隔15天作用摸芽一次,7~8月份,待嫁接苗長到90cm~120cm時,在距地面80~90cm處進行定干,冬季對枝條進行短截,一年生枝條短截1/2‐2/3;4)第3年管理,樹形采用圓頭形、疏散分層形,4~5月份,在雄花剛剛露出時,去掉所有的雄花,夏季6~7月份,要對新發出的一年生枝條進行短截,20‐50cm的一年生枝條短截1/5,50cm以上的一年生枝條短截1/3;進行水分管理,始終使土壤含水量不低于60%;,7月份和8月份,噴2次濃度200ppm的GA3,嫁接后待芽萌發后,每2周進行1次葉面噴鋅,時間持續到8月底,冬季每棵樹施20~40kg雞糞和1~5kg緩釋肥;組織人工捕捉和殺蟲燈誘殺蛀干性害蟲;5)授粉樹配置,授粉品種為薄殼山核桃品種波尼或卡多,具體比例為馬罕:波尼或卡多:8:1~20:16)第四年及其以后管理,第4年已經形成樹冠,進入結果期,每年在雄花剛剛露出時,人工去掉60~80%的雄花,進行夏季修剪和冬季施肥,組織人工捕捉和殺蟲燈誘殺蛀干性害蟲。其中,步驟1)中優選做壟寬1.5m、高0.8m的,壟間距為5m。步驟1)中優選按每畝地均勻撒入新鮮羊糞1500kg。步驟2)中優選浸種時間為20~28h,高溫催芽溫度為20~25℃,黑色聚丙烯塑料營養缽的尺寸為13cm×20cm;定植的株距為3m~8m,優選3m。步驟3)中的定干優選將離地面0.8m處以上部分剪掉。步驟4)中的水分管理優選在10天之內降雨量不超過20mm,灌溉1次;進一步優選在10天內降雨量少于10mm灌溉1次。本發明方法中灌溉方法優選采用溝灌的形式。步驟4)中葉面噴鋅的化學藥劑為硫酸鋅,其中硫酸鋅的濃度為2g/L‐3g/L。授粉樹配置的比例優選馬罕:波尼或卡多為8:1。步驟6)中,優選人工去掉75%的雄花。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方法通過高溫催芽、容器育苗、嫁接、土肥水管理、夏季和冬季短截、以及去雄等技術特征的組合,實現了播種后3年,即可形成樹冠,第4年開始掛果。在隨后的掛果期,通過人工去雄去掉75%的雄花,減少能量消耗,沒有了大小年現象,從而增加了馬罕的產量。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方法一常規方法1)苗木選擇,選取高度在1.5m,地莖在1.5cm以上的3年生的薄殼山核桃優良品種馬罕富根容器嫁接苗。2)土地選擇和整地,選取土壤肥沃富含有機質的土地,并種植黃豆等豆科作物進行養地,然后利用挖機將土地深翻1m左右。3)種植,挖直徑1m,深度80cm的坑,底部鋪20kg腐熟的有機肥,然后鋪20cm的土壤,最后將苗木種植,定植后灌透水1次,然后將離地面1.2處以上部分剪掉定干。4)種植后第一年的管理,主要是水分管理,保證充足的水分,確保樹體成活。5)種植后第2-5年的管理,不進行夏季修剪;每年冬季每棵樹施30kg雞糞和4kg緩釋肥;及時灌溉,保證充足的水分;組織人工捕捉和殺蟲燈誘殺蛀干性害蟲。方法二(本發明部分方法,不進行人工去雄)1)大田整地起壟,按每畝地1500kg的量均勻撒入新鮮羊糞后用挖機深翻100cm,點入黃豆并刈割后,做壟,寬1.5m、高0.8m的,壟間距為5m。2)容器育苗,選取飽滿的薄殼山核桃種子,殺蟲殺菌處理后浸種28h,浸種后將表面水分曬干,然后進行層積處理,于每年2月初在塑料大棚中進行高溫催芽,溫度為25℃;每年3月底,將芽苗物理斷根后移栽到13cm×20cm的黑色聚丙烯塑料營養缽中,將營養缽緊密的放在堆有8cm厚石子的大棚中,保持大棚中溫度在25℃,澆透水,5月初,將容器苗按照3m的株距定植到1)已做好的壟的中間。此后每隔15天澆一次透水,從6月份開始到8月底,每個月噴含有300ppm赤霉素和1/200(質量分數)尿素的溶液。3)嫁接,9月上旬,選取薄殼山核桃優良品種馬罕一年生枝條,進行方塊芽接,15后,用刀劃開熟料薄膜,保芽過冬,第二年春天剪掉嫁接芽以上的枝條,每隔15天作用摸芽一次,8月份,待嫁接苗長到90cm~120cm時,在距地面80處進行定干,冬季對枝條進行短截,一年生枝條短截1/2。4)第3年管理,樹形采用圓頭形、疏散分層形,夏季6~7月份,要對新發出的一年生枝條進行短截,20-50cm的一年生枝條短截1/5,50cm以上的一年生枝條短截1/3,10天之內降雨量不超過20mm,灌溉一次,始終使土壤含水量不低于60%,7月份和8月份,噴2次濃度200ppm的GA3,嫁接后待芽萌發后,每2周進行1次葉面噴施2.5g/L的硫酸鋅溶液,時間持續到8月底,冬季每棵樹施30kg雞糞和3kg緩釋肥;組織人工捕捉和殺蟲燈誘殺蛀干性害蟲。5)授粉樹配置,授粉品種為薄殼山核桃優良品種波尼或卡多,具體比例為馬罕:波尼或卡多:8:1。6)第四年及其以后管理,第4年已經形成樹冠,進入結果期,進行夏季修剪和冬季施肥,組織人工捕捉和殺蟲燈誘殺蛀干性害蟲。方法三、(本發明方法,進行人工去雄)1)大田整地起壟,按每畝地1500kg的量均勻撒入新鮮羊糞后用挖機深翻100cm,點入黃豆并刈割后,做壟,寬1.5m、高0.8m的,壟間距為5m。2)容器育苗,選取飽滿的薄殼山核桃種子,殺蟲殺菌處理后浸種28h,浸種后將表面水分曬干,然后進行層積處理,于每年2月初在塑料大棚中進行高溫催芽,溫度為25℃;每年3月底,將芽苗物理斷根后移栽到13cm×20cm的黑色聚丙烯塑料營養缽中,將營養缽緊密的放在堆有8m厚石子的大棚中,保持大棚中溫度在22-28℃,澆透水,4月底~5月初,將容器苗按照3m的株距定植到1)已做好的壟的中間。此后每隔10天澆一次透水,從6月份開始到8月底,每個月噴含有300ppm赤霉素和1/200(質量分數)尿素的溶液。3)嫁接,8月上旬~9月上旬,選取薄殼山核桃優良品種馬罕一年生枝條為接穗,以上述容器育苗的砧木進行方塊芽接,15天后,用刀劃開熟料薄膜,保芽過冬,第二年春天剪掉嫁接芽以上的枝條,每隔15天作用摸芽一次,7~8月份,待嫁接苗長到90cm~120cm時,在距地面80處進行定干,冬季對枝條進行短截,一年生枝條短截1/2。4)第3年管理,樹形采用圓頭形、疏散分層形,4~5月份,在雄花剛剛露出時,去掉所有的雄花,夏季6~7月份,要對新發出的一年生枝條進行短截,20-50cm的一年生枝條短截1/5,50cm以上的一年生枝條短截1/3,10天之內降雨量不超過20mm,灌溉一次,始終使土壤含水量不低于60%,7月份和8月份,噴2次濃度200ppm的GA3,嫁接后待芽萌發后,每2周進行1次葉面噴施2.5g/L的硫酸鋅溶液,時間持續到8月底,冬季每棵樹施30kg雞糞和3kg緩釋肥;組織人工捕捉和殺蟲燈誘殺蛀干性害蟲。5)授粉樹配置,授粉品種為薄殼山核桃優良品種波尼或卡多,具體比例為馬罕:波尼或卡多:8:1。6)第四年及其以后管理,第4年已經形成樹冠,進入結果期,每年在雄花剛剛露出時,人工去掉75%的雄花,進行夏季修剪和冬季施肥,組織人工捕捉和殺蟲燈誘殺蛀干性害蟲。結果如表1,方法1在第六年開始掛果,株產約60克左右,其后出現大小年現象。方法2和方法3在第三年即可掛果,由于樹齡較小,掛果負載量過大,所以方法2在第七年幾乎沒有產量,出現了嚴重的大小年現象,由于大小年現象的出現,嚴重的影響薄殼山核桃馬罕的產量。但是方法3中,增加了人工去雄的手段,使薄殼山核桃馬罕沒有出現大小年現象,并且產量在早期持續增加,因此,本專利(方法3)有效的避免了該品種的‘大小年’現象,增加了產量,對于薄殼山核桃優良品種馬罕的推廣具有重要的意義。表1三種不同的方法對薄殼山核桃馬罕產量的影響第4年株產第5年株產第6年株產第7年株產第8年株產第9年株產方法一0克0克60克90克210克0克方法二108克225克1160克0克5810克0克方法三110克230克1350克3120克5760克7560克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