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農業實用新技術研發與應用,本發明涉及一種大麗花塊根切割繁殖的抗毒愈傷劑的研發與生產應用方法。
背景技術:
:大麗花(DahliapinnataCav.)系菊科、大麗花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有巨大棒狀塊根。莖直立,多分枝,高1.5-2m,粗壯。葉1-3回羽狀全裂,上部葉有時不分裂,裂片卵形或長圓狀卵形,下面灰綠色,兩面無毛。頭狀花序大,有長花序梗,常下垂,寬6-12cm。總苞片外層約5個,卵狀橢圓形,葉質,內層膜質,橢圓狀披針形。舌狀花1層,白色,紅色,或紫色,常卵形,頂端有不明顯的3齒,或全緣;管狀花黃色,栽培種有時全部為舌狀花。瘦果長圓形,長9-12mm,寬3-4mm,黑色,扁平,有2個不明顯的齒。花期6-12月,果期9-10月。大麗花喜歡涼爽的氣候,9月下旬開花盛,但不耐霜,霜后莖葉立刻枯萎。生長期內對溫度要求不嚴,8~35℃均能生長,15~25℃為宜。大麗花不耐干旱,不耐澇,一般盆栽見土干則澆透水,做到見濕見干。大麗花原產于墨西哥,目前,世界多數國家均有栽植,是全世界栽培最廣的觀賞植物,20世紀初引入中國,現在多個省區均有栽培。據統計,大麗花品種已超過3萬個,是世界上花卉品種最多的物種之一。大麗花花色花形譽名繁多,豐富多彩,是世界名花之一;大麗花性辛、甘、平,有清熱解毒、活血散瘀之功效,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大麗花的繁殖方法有分根繁殖、扦插繁殖、種子繁殖等,分根繁殖和扦插繁殖是大麗花繁殖的主要方法。分根繁殖即為塊根的切割繁殖:春季3-4月間,取出貯藏的塊根,將每一塊根及附著生于根頸上的芽一齊切割下來,另行栽植。由于大麗花僅根頸部才有芽,所以分割的每個塊根上,必須有帶芽的根頸;無根頸或根頸上無芽點的塊根均不出芽,不能栽植。若根頸上發芽點不明顯或不易辨認時,可于早春提前催芽,在溫床內將根叢以較密的距離排好,然后壅土、澆水,給予一定的溫度,待出芽后再分,每個分株至少具有一個芽。分株繁殖簡便易行,成活率高,植株健壯,但其切口容易感染上大麗花花葉病毒等病害。大麗花的花葉病毒病流行最廣,發病最重。主要是通過分根繁殖時對塊根切割引起感染所致,其次是蚜蟲和葉蟬等害蟲的帶毒傳播。大麗花花葉病毒病的發病葉片上生成圖案狀花紋,葉脈處及其附近變成淺綠色,病葉發育不良影響開花,嚴重時植株皺縮變矮,嚴重影響其觀賞價值。特別是在發病疫區,發生更為嚴重,受害嚴重的感染率可達50%以上。常規防治方法:選用無毒繁殖材料,減少傳染來源;采用脫毒和組織培養法繁殖無毒苗,并在栽植后及時注意控制傳毒蟲媒;注意田園衛生,減少病毒侵染來源,噴施50%馬拉硫磷1000倍液、40%樂果1500倍液或25%西維因800倍液。以上這些防治方法都是有效的,但主要是針對無毒苗的培育與害蟲帶毒傳播的,對分根繁殖時因塊根切割引起的感染沒有具體的有效措施。本大麗花塊根切割繁殖的抗毒愈傷劑有效解決了這一難題,其不但對分根繁殖時塊根切割引起的感染具有顯著的抗毒作用,還能促進塊根因切割留下的傷口盡早愈傷,生根發芽。本劑使用方便,操作簡單,省工省力,成本低,抗毒愈傷效果顯著,為大麗花生產解決了這一難題。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種大麗花塊根切割繁殖的抗毒愈傷劑,本抗毒愈傷劑使用方便,操作簡單,成本低,抗毒愈傷效果顯著。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旨在提供上述大麗花塊根切割繁殖抗毒愈傷劑的較佳的使用方法。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方式實現的:本發明的抗毒愈傷劑由AB劑組成,即:A劑由異丁酸銨+6-芐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組成,B劑為白化柴灰,AB劑能起到很好的協同增效作用。本A劑、B劑分別用塑料袋密封包裝,A劑置于冰箱中冷藏,B劑置于室內干燥處存放,可保存1-2年。本劑生產上使用方便,操作簡單,成本低,抗毒愈傷效果顯著,保質期較長,用塑料袋密封包裝,可進行工廠化生產,形成產品。本大麗花塊根切割繁殖抗毒愈傷劑的制備方法為:A劑:異丁酸銨、6-芐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之三組分的重量質量比為10.0~20.0:0.2~0.8:6.0~12.0,最優重量質量比為15.0:0.5:9.0,三組分均采用可溶性劑型按100%純度的重量質量計,有效成分外的其他填充物或雜質在不影響效果的前提下,其含量高低不受限制。用塑料袋密封包裝,冰箱中冷藏,可保存1-2年。B劑:把白化柴灰100目以上過篩,去掉粗顆粒,用塑料袋密封包裝,室內常溫干燥處存放,可保存1-2年。本發明的大麗花塊根切割繁殖抗毒愈傷劑目前未見同類產品的報道,本發明是發明人經過多年試驗研究與生產實踐所得出的試驗結果,并在較長時間的生產中已得到驗證,效果較佳。且本發明的配方還具有技術含量較高,劑型較穩定,原料來源豐富,操作簡便,如開發成商品,對生產大麗花來說,價格便宜。在生產中使用簡單方便,抗毒愈傷效果顯著,使用成本較低,是一種良好的大麗花塊根切割繁殖抗毒愈傷劑。本劑配方可進行工廠化生產,其開發利用不但將在市場上增加一種新型大麗花塊根切割繁殖抗毒愈傷劑,還將為目前大麗花塊根切割繁殖感染病原菌的問題提供一條新的解決途徑。本發明選用異丁酸銨+6-芐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和白化柴灰制備成AB劑型,采用了適宜重量質量比的配伍,配制成商用大麗花塊根切割繁殖抗毒愈傷劑,其具有顯著的抗毒愈傷效果。以下是其抗毒愈傷效果的比較試驗。本發明的使用方法為:春季3-4月間,取出貯藏的塊根,將每一塊根及附著生于根頸上的芽一齊切割下來。使用時異丁酸銨、6-芐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按重量質量比放入少量乙醇中溫熱震蕩溶解,三組分溶解后再用水按16.2~32.8μg.L-1的濃度稀釋,最優稀釋濃度為24.5μg.L-1。稀釋后即可使用,隨配隨用。操作要在避光、陰涼處進行。用噴霧器對大麗花切割繁殖的切口進行噴霧,重點是切口處一定都要噴到位。稍干收水后,即切口處未干之前,把其切口壓入B劑,使切口上都粘上白化柴灰,然后即可栽植入土。栽植入土選擇在陰天或晴天的傍晚時分進行。以下是發明人為實現本發明的目的,不斷地通過試驗挑選及選用適合本發明的大麗花塊根切割繁殖抗毒愈傷劑配方的原料及其相關的配比所做的抗毒愈傷效果的比較試驗。單組分試驗單組分試驗主要是定性與定量試驗每一組分對大麗花塊根切割繁殖的抗毒、愈傷與根系發生的單一組分效果試驗。材料與方法1.1.1試驗材料試驗選用對大麗花塊根切割繁殖危害較普遍的花葉病毒病、切口愈傷與根系發生狀況作為評價指標。試驗用單劑為:異丁酸銨、6-芐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白化柴灰四個組分。其中異丁酸銨、6-芐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屬于A劑的組分,白化柴灰屬于B劑組分。試驗方法試驗在大麗花花葉病毒病的疫區進行。春季3月底,取出貯藏的塊根,將每一塊根及附著生于根頸上的芽一齊切割下來。操作要在避光、陰涼處進行。異丁酸銨用水按15.0μg.L-1的濃度稀釋(按100%純度的重量質量計),稀釋后馬上使用,隨配隨用。用噴霧器對大麗花切割繁殖的切口進行噴霧,重點是切口處一定都要噴到位,然后栽植入土。栽植入土選擇在晴天的傍晚時分進行。6-芐氨基嘌呤放入少量乙醇中溫熱震蕩溶解后,再用水按0.5μg.L-1的濃度稀釋(按100%純度的重量質量計),稀釋后馬上使用,隨配隨用。用噴霧器對大麗花切割繁殖的切口進行噴霧,重點是切口處一定都要噴到位,然后栽植入土。栽植入土選擇在晴天的傍晚時分進行。3-吲哚乙酸放入少量乙醇中溫熱震蕩溶解,后再用水按9.0μg.L-1的濃度稀釋(按100%純度的重量質量計),稀釋后馬上使用,隨配隨用。用噴霧器對大麗花切割繁殖的切口進行噴霧,重點是切口處一定都要噴到位,然后栽植入土。栽植入土選擇在晴天的傍晚時分進行。白化柴灰檢查是否潮濕,選用干的白化柴灰,打開密封包裝后即可使用,防止吸潮。在大麗花切割繁殖的切口未干之前,把其切口壓入白化柴灰,使切口上都粘上白化柴灰,然后栽植入土。栽植入土選擇在晴天的傍晚時分進行。出苗后每隔7d噴施40%樂果1500倍液,以杜絕蚜蟲和葉蟬等害蟲的帶毒傳播。試驗效果主要是用其花葉病毒病的下降百分比、切口潰爛下降百分比、根系發生數量上升百分比來計數與統計分析。30d后觀察記錄切口潰爛、根系發生數量的效果,60d后觀察記錄花葉病毒病的發病率。試驗設置4個處理1個對照,每個處理3個重復(包括CK),各處理隨機布點。各處理編號為處理1-4與CK。各處理情況如下:處理1——異丁酸銨用水按15.0μg.L-1的濃度稀釋(按100%純度的重量質量計),稀釋后馬上使用,隨配隨用。操作在避光、陰涼處進行。用噴霧器對大麗花切割繁殖的切口進行噴霧,重點是切口處一定都要噴到位,然后栽植入土。栽植入土選擇在晴天的傍晚時分進行。30、60d后觀察記錄試驗效果。處理2——6-芐氨基嘌呤放入少量乙醇中溫熱震蕩溶解后,再用水按0.5μg.L-1的濃度稀釋(按100%純度的重量質量計),稀釋后馬上使用,隨配隨用。操作在避光、陰涼處進行。用噴霧器對大麗花切割繁殖的切口進行噴霧,重點是切口處一定都要噴到位,然后栽植入土。栽植入土選擇在晴天的傍晚時分進行。30、60d后觀察記錄試驗效果。處理3——3-吲哚乙酸放入少量乙醇中溫熱震蕩溶解后,再用水按9.0μg.L-1的濃度稀釋(按100%純度的重量質量計),稀釋后馬上使用,隨配隨用。操作在避光、陰涼處進行。用噴霧器對大麗花切割繁殖的切口進行噴霧,重點是切口處一定都要噴到位,然后栽植入土。栽植入土選擇在晴天的傍晚時分進行。30、60d后觀察記錄試驗效果。處理4——白化柴灰檢查是否潮濕,選用干的白化柴灰,打開密封包裝后即可使用,防止吸潮。操作在避光、陰涼處進行。在大麗花塊根切割后馬上把其切口壓入白化柴灰之中,隨切隨壓,使切口上都粘上白化柴灰,然后栽植入土。栽植入土選擇在晴天的傍晚時分進行。30、60d后觀察記錄試驗效果。對照(CK)——在大麗花切割繁殖的切口不做任何處理,直接栽植入土。30、60d后觀察記錄試驗效果。統計分析對試驗數據采用SAS(6.12)進行統計分析。試驗結果表明(表1),處理1-4的花葉病毒病下降率顯著大于CK,處理4的花葉病毒病下降率顯著大于其他處理,其次為處理1、處理3、處理2。即異丁酸銨、6-芐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白化柴灰處理的花葉病毒病下降率顯著大于CK,白化柴灰的花葉病毒病下降率顯著大于其他處理,其次為處理異丁酸銨、處理3-吲哚乙酸與處理6-芐氨基嘌呤。表1.單組分試驗(單位:%)處理花葉病毒病下降率切口潰爛下降率根系發生數量上升率處理134.79±2.49b21.42±0.94d11.07±1.57c處理218.26±1.73d25.83±3.72c3.49±0.39d處理326.72±0.82c31.60±1.69b27.31±2.85a處理442.86±4.17a38.27±2.81a17.64±1.47bCK2.61±0.35e1.84±0.42e3.91±0.37d注:小寫字母為0.05水平,同一列不同字母表示差異顯著,下同。處理1-4的切口潰爛下降率顯著大于CK,處理4的切口潰爛下降率顯著大于其他處理,其次為處理3、處理2、處理1。即處理異丁酸銨、6-芐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白化柴灰的切口潰爛下降率顯著大于CK,白化柴灰的切口潰爛下降率顯著大于其他處理,其次為處理3-吲哚乙酸、處理6-芐氨基嘌呤與處理異丁酸銨。處理1-4的根系發生數量上升率顯著大于CK,處理3的根系發生數量上升率顯著大于其他處理,其次為處理4、處理1、處理2。即處理異丁酸銨、6-芐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白化柴灰的根系發生數量上升率顯著大于CK,3-吲哚乙酸的根系發生數量上升率顯著大于其他處理,其次為處理白化柴灰、處理異丁酸銨與處理6-芐氨基嘌呤。通過以上單組分試驗表明,異丁酸銨、6-芐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白化柴灰的花葉病毒病下降率、切口潰爛下降率、根系發生數量上升率都顯著大于CK,處理白化柴灰的花葉病毒病下降率、切口潰爛下降率都顯著大于其他處理,處理3-吲哚乙酸的根系發生數量上升率都顯著大于其他處理。配伍試驗配伍試驗主要是定性與定量試驗每一種配劑對大麗花塊根切割繁殖的抗毒、愈傷與根系發生的復合效果試驗。材料與方法2.1.1試驗材料試驗選用對大麗花塊根切割繁殖危害較普遍的花葉病毒病、切口愈傷與根系發生狀況作為評價指標。試驗用配劑為:異丁酸銨、6-芐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白化柴灰四個組分。其中異丁酸銨、6-芐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屬于A劑,白化柴灰屬于B劑。試驗方法本發明的大麗花塊根切割繁殖抗毒愈傷劑由AB劑組成,即:A劑由異丁酸銨+6-芐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組成,B劑由白化柴灰組成。本A劑、B劑分別用塑料袋密封包裝,A劑置于冰箱中冷藏,B劑置于室內干燥處存放,保存2年。A劑:異丁酸銨、6-芐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之三組分的重量質量比為10.0~20.0:0.2~0.8:6.0~12.0(三組分均采用可溶性劑型按100%純度的重量質量計,有效成分外的其他填充物或雜質在不影響效果的前提下,其含量高低不受限制)。用塑料袋密封包裝,冰箱中冷藏,保存2年。B劑:把白化柴灰100目以上過篩,去掉粗顆粒,用塑料袋密封包裝,室內常溫干燥處存放,保存2年。春季3月底,取出貯藏的塊根,將每一塊根及附著生于根頸上的芽一齊切割下來。操作要在避光、陰涼處進行。出苗后每隔7d噴施40%樂果1500倍液,以杜絕蚜蟲和葉蟬等害蟲的帶毒傳播。試驗在大麗花花葉病毒病往年的疫區進行。試驗效果主要是用其花葉病毒病的下降百分比、切口潰爛下降百分比、根系發生數量上升百分比來計數與統計分析。30d后觀察記錄切口潰爛、根系發生數量的效果,60d后觀察記錄花葉病毒病的發病率。試驗設置3個處理1個對照,每個處理3個重復(包括CK),各處理隨機布點。各處理編號為處理1-3與CK。各處理情況如下:處理1——A劑按異丁酸銨、6-芐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之三組分的重量質量比為10.0:0.2:6.0,放入少量乙醇中溫熱震蕩溶解后,再用水按24.5μg.L-1的濃度稀釋(按100%純度的重量質量計),稀釋后馬上使用,隨配隨用。操作在避光、陰涼處進行。用噴霧器對大麗花切割繁殖的切口進行噴霧,重點是切口處一定都要噴到位。然后,在切口未干之前,把其切口壓入B劑白化柴灰之中,使切口上都粘上白化柴灰,馬上栽植入土。栽植入土選擇在晴天的傍晚時分進行。30、60d后觀察記錄試驗效果。處理2——A劑按異丁酸銨、6-芐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之三組分的重量質量比為15.0:0.5:9.0,放入少量乙醇中溫熱震蕩溶解后,再用水按24.5μg.L-1的濃度稀釋(按100%純度的重量質量計),稀釋后馬上使用,隨配隨用。操作在避光、陰涼處進行。用噴霧器對大麗花切割繁殖的切口進行噴霧,重點是切口處一定都要噴到位。然后,在切口未干之前,把其切口壓入B劑白化柴灰之中,使切口上都粘上白化柴灰,馬上栽植入土。栽植入土選擇在晴天的傍晚時分進行。30、60d后觀察記錄試驗效果。處理3——A劑按異丁酸銨、6-芐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之三組分的重量質量比為20.0:0.8:12.0,放入少量乙醇中溫熱震蕩溶解后,再用水按24.5μg.L-1的濃度稀釋(按100%純度的重量質量計),稀釋后馬上使用,隨配隨用。操作在避光、陰涼處進行。用噴霧器對大麗花切割繁殖的切口進行噴霧,重點是切口處一定都要噴到位。然后,在切口未干之前,把其切口壓入B劑白化柴灰之中,使切口上都粘上白化柴灰,馬上栽植入土。栽植入土選擇在晴天的傍晚時分進行。30、60d后觀察記錄試驗效果。對照(CK)——在大麗花切割繁殖的切口不做任何處理,直接栽植入土。30、60d后觀察記錄試驗效果。統計分析對試驗數據采用SAS(6.12)進行統計分析。試驗結果表明(表2),處理1-3的花葉病毒病下降率顯著大于CK,處理2的花葉病毒病下降率顯著大于其他處理,其次為處理1、3。即A劑按異丁酸銨、6-芐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之三組分的重量質量比為10.0~20.0:0.2~0.8:6.0~12.0對大麗花切割繁殖的切口進行噴霧后,再把其切口粘上B劑白化柴灰的花葉病毒病下降率顯著大于CK,A劑按異丁酸銨、6-芐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之三組分的重量質量比為15.0:0.5:9.0的花葉病毒病下降率顯著大于其他處理,其次為A劑按異丁酸銨、6-芐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之三組分的重量質量比為10.0:0.2:6.0與20.0:0.8:12.0的處理。表2.配伍試驗(單位:%)處理花葉病毒病下降率切口潰爛下降率根系發生數量上升率處理189.37±3.47b81.29±3.94c91.64±2.64ab處理295.24±2.18a97.28±4.75a93.25±1.79a處理391.30±2.47b86.09±2.49b89.46±3.52bCK2.61±0.37c1.84±0.49d3.91±0.31c處理1-3的切口潰爛下降率顯著大于CK,處理2的切口潰爛下降率顯著大于其他處理,其次為處理3,再次為處理1。即A劑按異丁酸銨、6-芐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之三組分的重量質量比為10.0~20.0:0.2~0.8:6.0~12.0對大麗花切割繁殖的切口進行噴霧后,再把其切口粘上B劑白化柴灰的切口潰爛下降率顯著大于CK,A劑按異丁酸銨、6-芐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之三組分的重量質量比為15.0:0.5:9.0的切口潰爛下降率顯著大于其他處理,其次為A劑按異丁酸銨、6-芐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之三組分的重量質量比為20.0:0.8:12.0的處理,再次為10.0:0.2:6.0的處理。處理1-3的根系發生數量上升率顯著大于CK,處理2的根系發生數量上升率與處理1無顯著差異,但顯著大于處理3。即A劑按異丁酸銨、6-芐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之三組分的重量質量比為10.0~20.0:0.2~0.8:6.0~12.0的根系發生數量上升率顯著大于CK,A劑按異丁酸銨、6-芐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之三組分的重量質量比為15.0:0.5:9.0對大麗花切割繁殖的切口進行噴霧后,再把其切口粘上B劑白化柴灰的根系發生數量上升率與A劑按異丁酸銨、6-芐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之三組分的重量質量比為10.0:0.2:6.0的處理無顯著差異,但顯著大于A劑按異丁酸銨、6-芐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之三組分的重量質量比為20.0:0.8:12的處理。以上試驗表明,A劑按異丁酸銨、6-芐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之三組分的重量質量比為10.0~20.0:0.2~0.8:6.0~12.0對大麗花切割繁殖的切口進行噴霧后,再把其切口粘上B劑白化柴灰的花葉病毒病下降率、切口潰爛下降率、根系發生數量上升率顯著大于CK,其中以A劑按異丁酸銨、6-芐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之三組分的重量質量比為15.0:0.5:9.0對大麗花切割繁殖的切口進行噴霧后,再把其切口粘上B劑白化柴灰的效果最好。以上試驗還表明,A劑按異丁酸銨、6-芐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之三組分的重量質量比為10.0~20.0:0.2~0.8:6.0~12.0對大麗花切割繁殖的切口進行噴霧后,再把其切口粘上B劑白化柴灰的花葉病毒病下降率、切口潰爛下降率、根系發生數量上升率(表2)顯著大于異丁酸銨、6-芐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白化柴灰四個單組分的花葉病毒病下降率、切口潰爛下降率、根系發生數量上升率(表1),AB劑的配伍效果(表2)是各單組分效果(表1)的一至數倍。由此表明,異丁酸銨、6-芐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白化柴灰四組分配伍具有較好的協同增效作用。劑量試驗劑量試驗主要是定性與定量試驗每一種使用劑量對大麗花塊根切割繁殖的抗毒、愈傷與根系發生的復合效果試驗。試驗材料試驗選用對大麗花塊根切割繁殖危害較普遍的花葉病毒病、切口愈傷與根系發生狀況作為評價指標。試驗用配劑為:異丁酸銨、6-芐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白化柴灰四個組分。其中異丁酸銨、6-芐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屬于A劑,白化柴灰屬于B劑。試驗方法本發明的大麗花塊根切割繁殖抗毒愈傷劑由AB劑組成,即:A劑由異丁酸銨+6-芐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組成,B劑為白化柴灰。本A劑、B劑分別用塑料袋密封包裝,A劑置于冰箱中冷藏,B劑置于室內干燥處存放,保存2年。A劑:異丁酸銨、6-芐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之三組分的重量質量比為15.0:0.5:9.0(三組分均采用可溶性劑型按100%純度的重量質量計,有效成分外的其他填充物或雜質在不影響效果的前提下,其含量高低不受限制)。用塑料袋密封包裝,冰箱中冷藏,保存2年。B劑:把白化柴灰100目以上過篩,去掉粗顆粒,用塑料袋密封包裝,室內常溫干燥處存放,保存2年。春季3月底,取出貯藏的塊根,將每一塊根及附著生于根頸上的芽一齊切割下來。操作要在避光、陰涼處進行。出苗后每隔7d噴施40%樂果1500倍液,以杜絕蚜蟲和葉蟬等害蟲的帶毒傳播。試驗在大麗花花葉病毒病往年的疫區進行。試驗效果主要是用其花葉病毒病的下降百分比、切口潰爛下降百分比、根系發生數量上升百分比來計數與統計分析。30d后觀察記錄切口潰爛、根系發生數量的效果,60d后觀察記錄花葉病毒病的發病率。試驗設置3個處理1個對照,每個處理3個重復(包括CK),各處理隨機布點。各處理編號為處理1-3與CK。各處理情況如下:處理1——A劑按異丁酸銨、6-芐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之三組分的重量質量比為15.0:0.5:9.0,放入少量乙醇中溫熱震蕩溶解后,再用水按16.2μg.L-1的濃度稀釋(按100%純度的重量質量計),稀釋后馬上使用,隨配隨用。操作在避光、陰涼處進行。用噴霧器對大麗花切割繁殖的切口進行噴霧,重點是切口處一定都要噴到位。然后,在切口未干之前,把其切口壓入B劑白化柴灰之中,使切口上都粘上白化柴灰,馬上栽植入土。栽植入土選擇在晴天的傍晚時分進行。30、60d后觀察記錄試驗效果。處理2——A劑按異丁酸銨、6-芐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之三組分的重量質量比為15.0:0.5:9.0,放入少量乙醇中溫熱震蕩溶解后,再用水按24.5μg.L-1的濃度稀釋(按100%純度的重量質量計),稀釋后馬上使用,隨配隨用。操作在避光、陰涼處進行。用噴霧器對大麗花切割繁殖的切口進行噴霧,重點是切口處一定都要噴到位。然后,在切口未干之前,把其切口壓入B劑白化柴灰之中,使切口上都粘上白化柴灰,馬上栽植入土。栽植入土選擇在晴天的傍晚時分進行。30、60d后觀察記錄試驗效果。處理3——A劑按異丁酸銨、6-芐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之三組分的重量質量比為15.0:0.5:9.0,放入少量乙醇中溫熱震蕩溶解后,再用水按32.8μg.L-1的濃度稀釋(按100%純度的重量質量計),稀釋后馬上使用,隨配隨用。操作在避光、陰涼處進行。用噴霧器對大麗花切割繁殖的切口進行噴霧,重點是切口處一定都要噴到位。然后,在切口未干之前,把其切口壓入B劑白化柴灰之中,使切口上都粘上白化柴灰,馬上栽植入土。栽植入土選擇在晴天的傍晚時分進行。30、60d后觀察記錄試驗效果。對照(CK)——在大麗花切割繁殖的切口不做任何處理,直接栽植入土。30、60d后觀察記錄試驗效果。統計分析對試驗數據采用SAS(6.12)進行統計分析。試驗結果表明(表3),處理1-3的花葉病毒病下降率顯著大于CK,處理2的花葉病毒病下降率顯著大于其他處理,其次為處理1、3。即A劑按16.2-32.8μg.L-1的使用濃度對大麗花切割繁殖的切口進行噴霧后,再把其切口粘上B劑白化柴灰的花葉病毒病下降率顯著大于CK,A劑按24.5μg.L-1的使用濃度的花葉病毒病下降率顯著大于其他處理,其次為A劑按16.2μg.L-1與32.8μg.L-1的使用濃度的處理。表3.劑量試驗(單位:%)處理花葉病毒病下降率切口潰爛下降率根系發生數量上升率處理192.41±1.37b94.30±2.64ab92.07±1.27a處理295.24±2.04a97.28±4.16a93.25±1.49a處理391.27±0.93b91.48±1.80b87.26±0.71bCK2.61±0.34c1.84±0.43c3.91±0.29c處理1-3的切口潰爛下降率顯著大于CK,處理2的切口潰爛下降率顯著大于處理3,但與處理1無顯著差異。即A劑按16.2-32.8μg.L-1的使用濃度對大麗花切割繁殖的切口進行噴霧后,再把其切口粘上B劑白化柴灰的切口潰爛下降率顯著大于CK,A劑按24.5μg.L-1的使用濃度的切口潰爛下降率顯著大于A劑按32.8μg.L-1的使用濃度的處理,但與A劑按16.2μg.L-1的使用濃度的處理無顯著差異。處理1-3的根系發生數量上升率顯著大于CK,處理1-2的根系發生數量上升率顯著大于處理3,處理1與處理2無顯著差異。即A劑按16.2-32.8μg.L-1的使用濃度對大麗花切割繁殖的切口進行噴霧后,再把其切口粘上B劑白化柴灰的根系發生數量上升率顯著大于CK,A劑按16.2-24.5μg.L-1的使用濃度的根系發生數量上升率顯著大于A劑按32.8μg.L-1的使用濃度的處理,但A劑按16.2μg.L-1的使用濃度與A劑按24.5μg.L-1的使用濃度的處理無顯著差異。以上試驗表明,A劑按16.2-32.8μg.L-1的使用濃度對大麗花切割繁殖的切口進行噴霧后,再把其切口粘上B劑白化柴灰的花葉病毒病下降率、切口潰爛下降率、根系發生數量上升率的效果顯著。其中,A劑按24.5μg.L-1的使用濃度對大麗花切割繁殖的切口進行噴霧后,再把其切口粘上B劑白化柴灰的花葉病毒病下降率、切口潰爛下降率、根系發生數量上升率的效果最好。以上試驗還表明,AB劑的配伍效果(表2-3)顯著高于AB劑的各單組分的效果(表1),其配伍效果是各單組分效果的一至數倍。由此表明,AB劑的各單組分配伍成AB劑具有較好的協同增效作用。異丁酸銨具有殺菌、促進細胞代謝的生理作用。6-芐氨基嘌呤能促進愈傷組織的形成,促進芽原基細胞的分裂,抑制根原基細胞的分裂。3-吲哚乙酸具有促進細胞的分裂,促進愈傷組織的形成,促進根原基細胞的分裂,以形成側根、不定根。白化柴灰堿性,在切口處形成堿性環境,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長與繁殖,具有殺菌作用;其還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如Mg等許多微量元素是細胞代謝全酶之重要輔因子或其組成部分,提高或激活了一些重要的酶反應活性,刺激與促進了切口處細胞的代謝,有利于愈傷組織的形成等作用。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實施方式和實施例旨在進一步說明本發明,而不是對本發明的限制。實施例1:選用大麗花塊根切割繁殖抗毒愈傷劑,本劑是A、B劑型,即:A劑由異丁酸銨+6-芐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組成,B劑由白化柴灰組成。本A劑、B劑分別用塑料袋密封包裝,A劑置于冰箱中冷藏,B劑置于室內干燥處存放。A劑:異丁酸銨、6-芐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之三組分的重量質量比為15.0:0.5:9.0(三組分均采用可溶性劑型按100%純度的重量質量計,有效成分外的其他填充物或雜質在不影響效果的前提下,其含量高低不受限制)。用塑料袋密封包裝,冰箱中冷藏,有效期2年。B劑:把白化柴灰100目以上過篩,去掉粗顆粒,用塑料袋密封包裝,室內常溫干燥處存放,可保存2年。春季3月底,取出貯藏的塊根,將每一塊根及附著生于根頸上的芽一齊切割下來。操作要在避光、陰涼處進行。把A劑放入少量乙醇中溫熱震蕩溶解后,再用水按16.2μg.L-1的濃度稀釋(按100%純度的重量質量計),稀釋后馬上使用,隨配隨用。操作在避光、陰涼處進行。用噴霧器對大麗花切割繁殖的切口進行噴霧,重點是切口處一定都要噴到位。然后,在切口未干之前,把其切口壓入B劑白化柴灰之中,使切口上都粘上白化柴灰,其后馬上栽植入土。栽植入土選擇在晴天的傍晚時分進行。30d后觀察記錄切口潰爛、根系發生數量的效果為:切口潰爛下降率為94.30%、根系發生數量上升率為92.07%。60d后觀察記錄花葉病毒病的效果為:花葉病毒病下降率為92.41%。實施例2:選用大麗花塊根切割繁殖抗毒愈傷劑,本劑是A、B劑型,即:A劑由異丁酸銨+6-芐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組成,B劑由白化柴灰組成。本A劑、B劑分別用塑料袋密封包裝,A劑置于冰箱中冷藏,B劑置于室內干燥處存放。A劑:異丁酸銨、6-芐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之三組分的重量質量比為15.0:0.5:9.0(三組分均采用可溶性劑型按100%純度的重量質量計,有效成分外的其他填充物或雜質在不影響效果的前提下,其含量高低不受限制)。用塑料袋密封包裝,冰箱中冷藏,有效期2年。B劑:把白化柴灰100目以上過篩,去掉粗顆粒,用塑料袋密封包裝,室內常溫干燥處存放,可保存2年。春季3月底,取出貯藏的塊根,將每一塊根及附著生于根頸上的芽一齊切割下來。操作要在避光、陰涼處進行。把A劑放入少量乙醇中溫熱震蕩溶解后,再用水按24.5μg.L-1的濃度稀釋(按100%純度的重量質量計),稀釋后馬上使用,隨配隨用。操作在避光、陰涼處進行。用噴霧器對大麗花切割繁殖的切口進行噴霧,重點是切口處一定都要噴到位。然后,在切口未干之前,把其切口壓入B劑白化柴灰之中,使切口上都粘上白化柴灰,其后馬上栽植入土。栽植入土選擇在晴天的傍晚時分進行。30d后觀察記錄切口潰爛、根系發生數量的效果為:切口潰爛下降率為97.28%、根系發生數量上升率為93.25%。60d后觀察記錄花葉病毒病的效果為:花葉病毒病下降率為95.24%。實施例3:選用大麗花塊根切割繁殖抗毒愈傷劑,本劑是A、B劑型,即:A劑由異丁酸銨+6-芐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組成,B劑由白化柴灰組成。本A劑、B劑分別用塑料袋密封包裝,A劑置于冰箱中冷藏,B劑置于室內干燥處存放。A劑:異丁酸銨、6-芐氨基嘌呤、3-吲哚乙酸之三組分的重量質量比為15.0:0.5:9.0(三組分均采用可溶性劑型按100%純度的重量質量計,有效成分外的其他填充物或雜質在不影響效果的前提下,其含量高低不受限制)。用塑料袋密封包裝,冰箱中冷藏,有效期2年。B劑:把白化柴灰100目以上過篩,去掉粗顆粒,用塑料袋密封包裝,室內常溫干燥處存放,可保存2年。春季3月底,取出貯藏的塊根,將每一塊根及附著生于根頸上的芽一齊切割下來。操作要在避光、陰涼處進行。把A劑放入少量乙醇中溫熱震蕩溶解后,再用水按32.8μg.L-1的濃度稀釋(按100%純度的重量質量計),稀釋后馬上使用,隨配隨用。操作在避光、陰涼處進行。用噴霧器對大麗花切割繁殖的切口進行噴霧,重點是切口處一定都要噴到位。然后,在切口未干之前,把其切口壓入B劑白化柴灰之中,使切口上都粘上白化柴灰,其后馬上栽植入土。栽植入土選擇在晴天的傍晚時分進行。30d后觀察記錄切口潰爛、根系發生數量的效果為:切口潰爛下降率為91.48%、根系發生數量上升率為87.26%。60d后觀察記錄花葉病毒病的效果為:花葉病毒病下降率為91.27%。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