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模具領域,具體來說涉及一種無范痕活底范模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范制葫蘆是在葫蘆幼小時裝入有花紋的范模中,靠葫蘆自身生長充滿整個范模,待成熟收獲打開范模就有可能獲得印有范模花紋的范制葫蘆。在此過程中,還要將葫蘆的干花去除,而有的范制葫蘆范模口徑比較小(如小口花瓶),葫蘆在可裝入此小口時葫蘆花尚未干,對于傳統的范制葫蘆模具來說,裝入后等花干時又很難去除(如圖1所示)。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無范痕活底范模及其制作和使用方法。
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無范痕活底范模,包括底托、底托蓋、石膏上模、固定螺栓,
所述底托為圓盤形結構,底托的中心位置同軸設置有第一圓形凸臺,第一圓形凸臺內徑為空心圓孔;底托上均勻分布有底托螺栓孔;
所述底托蓋為圓盤形結構,底托蓋的中心位置同軸設置有第二圓形凸臺,底托蓋上均勻分布有底托蓋螺栓孔;底托蓋為透明材質;
石膏上模為一體化的空心結構,其頂端和底端均設置有開口;石膏上模下端面與底托上端面緊密固定連接;石膏上模內嵌有鐵絲網,鐵絲網起到加強作用;
所述底托蓋與底托緊密配合,其中,底托蓋螺栓孔與底托螺栓孔對齊,所述第二圓形凸臺的外徑與底托的第一圓形凸臺內徑相配合;底托蓋的第二圓形凸臺上端面與石膏上模下端面緊密配合;
所述固定螺栓的底端固定嵌入在石膏上模的內部;固定螺栓的旋入端穿過底托螺栓孔和底托蓋螺栓孔露出底托蓋,固定螺栓的旋入端設置有元寶母;固定螺栓上設置有螺母,螺母與底托螺栓孔配合。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固定螺栓上設置有兩個螺母。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螺母為六角螺母。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底托螺栓孔為帶有六角螺母定位的螺栓孔。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固定螺栓旋入端露出底托蓋2-5cm。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底托的第一圓形凸臺與底托蓋的第二圓形凸臺在同一平面。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石膏上模底端開口的孔徑小于底托蓋的第二圓形凸臺的外徑。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固定螺栓、底托螺栓孔、底托蓋螺栓孔的數量相同位置相對應,三者相配合。
以下是無范痕活底范模的制作方法:
1、將空心硅膠陽模與底托配合組裝,空心硅膠陽模內部填充細沙;在固定螺栓上裝入螺母,然后將固定螺栓旋入端朝下穿過底托螺栓孔使螺母裝配在底托的底托螺栓孔內,同時使固定螺栓旋入端露出底托,最后用元寶母將固定螺栓擰緊固定。
2、在底托上裝上模具外套。
3、在模具外套內裝入鐵絲網。
4、將石膏注入模具外套直至與模具外套高度齊平,用以制作石膏上模。
5、石膏凝固后倒出硅膠陽模內細沙,取出硅膠陽模,取下模具外套,至此制作石膏上模、底托和固定螺栓三者固定在一起。
6、從固定螺栓中擰下元寶母,對齊底托蓋螺栓孔和底托螺栓孔,將固定螺栓裝配進底托蓋螺栓孔,再將元寶母旋入固定螺栓使底托蓋與底托緊密配合。
步驟1中,空心硅膠陽模的底部與底托的第一圓形凸臺相配合;所述螺母為六角螺母。
步驟1中,固定螺栓旋入端露出底托3-6cm。
步驟2中,所述模具外套為等直徑的圓筒結構,其設置有開口,使用時用膠帶粘和開口。開口的作用是方便在步驟5中取下模具外套。
步驟3中,所述鐵絲網的直徑小于模具外套的直徑、高度高于模具外套的高度。
以下是無范痕活底范模的使用方法:
1、將小于石膏上模上口尺寸的葫蘆整體裝入石膏上模內。
2、通過底托的空心圓孔觀察葫蘆花的生長狀態,當葫蘆花自然干透時,摘除葫蘆花,然后將透明底托蓋裝配進底托,并用元寶母擰緊。
3、通過透明底托蓋觀察葫蘆的生長狀態,如果觀察到葫蘆腐爛,將元寶母擰下,拔出底托蓋,將廢品及時剪除。
4、待葫蘆自然生長至充滿整個無范痕活底范模露出石膏上模的上口后,再經過15天的定型期,然后將元寶母擰下,拔出底托蓋,再打開石膏上模取出范制好的葫蘆。讓范制好的葫蘆在自然環境下長至老熟木質化。(由于葫蘆有其特質,對活底范模下底的拼接痕部不會長出清角,所以范制出的葫蘆是整體無范痕的。)
在所述步驟3中,每間隔3—5天觀察葫蘆的生長狀態。
本發明設計合理,結構簡單,操作簡便,通過無范痕活底范模制作出來的葫蘆無范痕、無殘花,且成品率高。
附圖說明
圖1是傳統的范制葫蘆模具的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無范痕活底范模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的無范痕活底范模的底托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所示的底托的側剖視圖,
圖5是本發明的無范痕活底范模的的底托蓋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5所示的底托蓋的側視圖,
圖7是本發明中使用的空心硅膠陽模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中使用的模具外套的結構示意圖,
圖9是圖8的A向視圖,
圖10是本發明中無范痕活底范模的制作方法的步驟1的裝配示意圖,
圖11是本發明中無范痕活底范模的制作方法的步驟3的裝配示意圖,
圖12是本發明中無范痕活底范模的制作方法的步驟4的裝配示意圖,
圖13是本發明中無范痕活底范模的制作方法的步驟5的裝配示意圖,
圖14是本發明中無范痕活底范模的使用方法的步驟1的示意圖,
圖15是本發明中無范痕活底范模的使用方法的步驟2的示意圖,
圖16是本發明中無范痕活底范模的使用方法的步驟2的示意圖,
圖17是本發明中無范痕活底范模的使用方法的步驟4的示意圖。
其中:1為底托,2為底托蓋,3為硅膠陽模,4為固定螺栓,5為螺母,6為元寶母,7為模具外套,8為膠帶,9為鐵絲網,10為石膏上模,
1-1為第一圓形凸臺,1-2為底托螺栓孔,1-3為空心圓孔,2-1為第二圓形凸臺,2-2為底托蓋螺栓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
如附圖2所示,本發明所述的一種無范痕活底范模,包括底托1、底托蓋2、石膏上模10、固定螺栓4,
如附圖3和4所示,所述底托1為圓盤形結構,底托1的中心位置同軸設置有第一圓形凸臺1-1,第一圓形凸臺1-1內徑為空心圓孔1-3;底托1上均勻分布有底托螺栓孔1-2;
如附圖5和6所示,所述底托蓋2為圓盤形結構,底托蓋2的中心位置同軸設置有第二圓形凸臺2-1,底托蓋2上均勻分布有底托蓋螺栓孔2-2;底托蓋2為透明材質;
如附圖2所示,石膏上模10為一體化的空心結構,其頂端和底端均設置有開口;石膏上模10下端面與底托1上端面緊密固定連接;石膏上模10內嵌有鐵絲網9,鐵絲網起到加強作用;
所述底托蓋2與底托1緊密配合,其中,底托蓋螺栓孔2-2與底托螺栓孔1-2對齊,所述第二圓形凸臺2-1的外徑與底托1的第一圓形凸臺1-1內徑相配合;底托蓋2的第二圓形凸臺2-1上端面與石膏上模10下端面緊密配合;
所述固定螺栓4的底端4-1固定嵌入在石膏上模10的內部;固定螺栓4的旋入端4-2穿過底托螺栓孔1-2和底托蓋螺栓孔2-2露出底托蓋2,固定螺栓4的旋入端4-2設置有元寶母6;固定螺栓4上設置有螺母5,螺母5與底托螺栓孔1-2配合(圖2)。
所述固定螺栓4上設置有兩個螺母5。
所述螺母5為六角螺母。
所述底托螺栓孔1-2為帶有六角螺母定位的螺栓孔(圖3)。
所述固定螺栓4旋入端露出底托蓋2-5cm。
底托1的第一圓形凸臺1-1與底托蓋2的第二圓形凸臺2-1在同一平面。
石膏上模10底端開口的孔徑小于底托蓋2的第二圓形凸臺2-1的外徑。
所述固定螺栓、底托螺栓孔、底托蓋螺栓孔的數量相同位置相對應,三者相配合。
以下是無范痕活底范模的制作方法:
1、將空心硅膠陽模3(圖7)與底托1配合組裝,空心硅膠陽模3內部填充細沙;在固定螺栓4上裝入螺母5,然后將固定螺栓4旋入端朝下穿過底托螺栓孔1-2使螺母5裝配在底托1的底托螺栓孔1-2內,同時使固定螺栓4旋入端露出底托1,最后用元寶母6將固定螺栓4擰緊固定(圖10)。
2、在底托1上裝上模具外套7(圖8、9)。
3、在模具外套7內裝入鐵絲網9(圖11)。
4、將石膏注入模具外套7直至與模具外套高度齊平,用以制作石膏上模10(圖12)。
5、石膏凝固后倒出硅膠陽模內細沙,取出硅膠陽模,取下模具外套7,至此制作石膏上模10、底托1和固定螺栓4三者固定在一起(圖13)。
6、從固定螺栓4中擰下元寶母6,對齊底托蓋螺栓孔2-2和底托螺栓孔1-2,將固定螺栓4裝配進底托蓋螺栓孔2-2,再將元寶母6旋入固定螺栓4使底托蓋2與底托1緊密配合。
步驟1中,空心硅膠陽模3的底部與底托1的第一圓形凸臺1-1相配合;所述螺母5為六角螺母。
步驟1中,固定螺栓4旋入端露出底托3-6cm。
步驟2中,如圖8和9所示,所述模具外套7為等直徑的圓筒結構,其設置有開口,使用時用膠帶8粘和開口。開口的作用是方便在步驟5中取下模具外套。
步驟3中,所述鐵絲網的直徑小于模具外套的直徑、高度高于模具外套的高度。
以下是無范痕活底范模的使用方法:
1、將小于石膏上模10上口尺寸的葫蘆整體裝入石膏上模10內(圖14)。
2、通過底托1的空心圓孔1-3觀察葫蘆花的生長狀態,當葫蘆花自然干透時,摘除葫蘆花,然后將透明底托蓋2裝配進底托1,并用元寶母6擰緊(圖15、16)。
3、通過透明底托蓋2觀察葫蘆的生長狀態,如果觀察到葫蘆腐爛,將元寶母擰下,拔出底托蓋,將廢品及時剪除。
4、待葫蘆自然生長至充滿整個無范痕活底范模露出石膏上模的上口后(圖17),再經過15天的定型期,然后將元寶母6擰下,拔出底托蓋2,再打開石膏上模10取出范制好的葫蘆。讓范制好的葫蘆在自然環境下長至老熟木質化。(由于葫蘆有其特質,對活底范模下底的拼接痕部不會長出清角,所以范制出的葫蘆是整體無范痕的。)
在所述步驟3中,每間隔3—5天觀察葫蘆的生長狀態。
以上對本發明做了示例性的描述,應該說明的是,在不脫離本發明的核心的情況下,任何簡單的變形、修改或者其他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不花費創造性勞動的等同替換均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