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水產養殖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紅鰭東方鲀高效低碳環保的生態養殖模式。
背景技術:
在我國,河豚魚有30余種,常見的有黃鰭東方鲀、蟲紋東方鲀、紅鰭東方鲀、暗紋東方鲀等,河豚魚味道極為鮮美,其中紅鰭東方鲀是個體最大、經濟價值較高的品種之一。紅鰭東方鲀因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蛋白質高、營養豐富,素有“魚類之王”的美稱,深受廣大美食家喜愛。紅鰭東方鲀屬硬骨魚綱,鲀形目,鲀亞目,鲀科,是暖水性海洋底棲魚類,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在我國各大海區都有捕獲。紅鰭東方鲀是大型鲀類,體長一般在350~450mm之間,最大可達800mm體重10kg以上,初次性成熟雄性最小體長 350mm、雌性最小體長 360mm。鲀屬于一次性產卵類型,產卵場一般在鹽度較低的河口內灣地區,水深20m以內,水溫17℃左右。
目前,紅鰭東方鲀的人工養殖主要還是采用單一化的粗放養殖模式,該養殖模式不僅浪費了水層空間,效率低下,影響了養殖的經濟效益,而且容易對環境帶來污染:單一化的粗放養殖模式中,養殖魚類過程中產生的魚類排泄物、剩余餌料等在水體中積累,會導致水體溶解氧下降,從而引起水體富營養化,同時易引起魚類的病害發生,嚴重影響了養殖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而且養殖污水的排放也不利于海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高效低碳養殖模式是我國水產養殖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如何構建高效低碳環保的養殖模式已成為漁業低碳技術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紅鰭東方鲀高效低碳環保的生態養殖模式,以降低單位養殖成本,提高養殖水體的利用率和養殖的整體經濟效益。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紅鰭東方鲀高效低碳環保的生態養殖模式,包括以下步驟:
(1)四月中下旬對池塘進行清塘、曬塘和消毒,毒性消失后進水,進水后施發酵的糞肥,每畝糞肥用量為200~300公斤,每隔二天翻動一次;
(2)施肥3~8天后投放縊蟶苗和雜色蛤,縊蟶苗苗種規格為4000~8000粒/kg的縊蟶苗,每畝投放1~2kg;雜色蛤的苗種規格為6000~10000粒/kg,每畝投放4~5kg;
(3)施肥10~18天后向池塘中投放海蜇:每畝投放60~90個工廠化育苗場育出的傘徑1cm幼蜇,養殖35~50天后起捕銷售,在頭茬海蜇起捕前3~7天或起捕后放養下茬海蜇;
(4)在養殖池塘中投放生物浮床,所述的生物浮床的生物載體由聚氯乙烯泡沫板制作而成,聚氯乙烯泡沫板的厚度為1~3cm,其上均勻分布直徑為1~2cm2的小孔,小孔中種植有空心菜或其他耐鹽植物,生物浮床在養殖水面的覆蓋率為18%~25%;
(5)施肥25-30天后放養體重2-4g的紅鰭東方鲀魚苗,畝放養500~700尾;
(6)飼養期間,投喂重量為魚苗體重的4~5%的飼料,每日分兩次投喂,投喂量根據當天水溫、天氣、紅鰭東方鲀的生長情況調整。
本發明中,空心菜或耐鹽植物、縊蟶、雜色蛤以及海蜇作為副業,提高了養殖水體的利用率和養殖戶的經濟效益。空心菜或耐鹽植物不僅能降低池塘中的有機物,還具有提高溶氧的作用,并能為養殖動物提供生活空間和隱蔽場所。在養殖池塘中設置生物浮床可以修復養殖系統生境,有效降低水體中的有機及無機污染物,具有良好的水質環境修復效果,減少污染,并降低養殖過程的能源消耗,節約成本;空心菜或耐鹽植物(如海蘆薈、堿蓬、白刺、葉用甜菜等)在生長過程中大量吸收水體中的N、P等營養鹽,轉化為其細胞成分;同時,其龐大的根系能夠形成濃密的網,吸附水中的懸浮物質,并逐漸在根系形成生物膜,而膜中的微生物通過吞噬代謝將水體中的有機污染物分解、轉化為無機營養鹽,再被植物吸收利用,最后通過對植物或植物枝葉的定期收割轉移出水體中的N、P等營養物質。因此,通過在養殖池塘中設置生物浮床,不僅能有效降低水體中的有機及無機污染物,具有良好的水質環境修復效果,而且空心菜或其他耐鹽植物可以作為副業,給養殖戶帶來額外的經濟效益,此外,由于本發明是在養殖系統內直接對水質進行修復,可以明顯減少水的交換率,有效降低能源消耗。縊蟶的食物主要是浮游植物,雜色蛤的食物主要是浮游植物、有機碎屑等,海蜇的主要食物來源是浮游動物,縊蟶和雜色蛤還可作為紅鰭東方鲀的天然食物來源。以往的養殖生產經驗表明,浮游植物過多可能會抑制浮游動物的繁殖生長,導致海蜇缺乏天然餌料,同時還會造成PH值過高,輕則影響海蜇生長,重則會引發“氣泡病”、“萎縮”、“平頭”、“長脖”等疾病發生,致使養殖失敗,也不利于水質的穩定;浮游動物過多將濾食大量浮游植物,造成水體透明度過高,溶解氧下降,不利于紅鰭東方鲀、海蜇、雜色蛤和縊蟶的生長,而且浮游動物最終也會因餌料缺乏而消亡,使海蜇與縊蟶都缺乏天然餌料,影響養殖效果。給紅鰭東方鲀投喂飼料后,由于飼料的溶解或過量投放以及紅鰭東方鲀排出的糞便中的有機物,有機物的氧化過程耗損大量溶氧,極易導致池塘缺氧,造成底部環境惡化,影響水產養殖動物的健康生長和存活,而本發明通過在池塘中投放適當數量和比例的生物浮床、縊蟶、雜色蛤以及海蜇,有利于使水體中的浮游動植物維持在相對穩定的數量上,有效降低了池塘中的有機碎屑含量,合理有效地利用了飼料或糞便分解而產生的大量氮、磷物質,將溶解氧控制在正常數值范圍內,維持了養殖水體水環境的穩定,進而有利于縊蟶、雜色蛤、海蜇和紅鰭東方鲀的生長,減少了飼料或糞便對養殖場周邊水域環境的污染,降低了病害風險,實現了養殖廢水零排放,而且降低了單位養殖成本,降低了單位養殖產品的飼料耗用,提高了養殖的整體經濟效益。
實驗表明,養殖期間,池塘的水透明度一直維持在35~46cm,PH值一直維持在7.5~8.4之間。8月下旬,大部分池塘養殖的縊蟶可長到50~80只/公斤,此時可排水至蟶埕露出,起捕上市,不夠商品規格的池塘可繼續養殖到10月份或來年春季起捕,通過上述養殖模式,99%以上的縊蟶在8月下旬至10月中旬均達到起捕規格。雜色蛤養至10月上旬時,28.6%以上的雜色蛤可達3cm以上的商品蛤規格,63%-71%的雜色蛤可達2-3cm,可將達到商品規格的雜色蛤合理采捕,余下的雜色蛤可繼續養殖至商品規格。10月上旬時,各養殖池塘紅鰭東方鲀的平均體重可達220.3~231.9克,本發明在適當提高紅鰭東方鲀的養殖密度的情況下,還提高了紅鰭東方鲀的特定生長率,提高了紅鰭東方鲀產量,降低了病害發生幾率,收獲的紅鰭東方鲀經過室內越冬,可作為下年養成用魚種。
進一步地,所述池塘的深度為1.5~2.0米。
優選地,所述的生物浮床由聚乙烯繩串聯在一起,以形成較大的覆蓋面積,然后固定在水面,防止隨水流晃動。
優選地,所述發酵的糞肥為發酵的雞糞,其制備方法為:1)稱取下列質量份數的各組分:新鮮雞糞90-100份、米糠40-45份、紅薯葉35-40份、西瓜皮21-29份、竹葉15-22份、地膚子10-17份、仙人掌7-12份、金銀花7-12份、紫荊皮5-9份、干酵母粉3-4份;2)將稱量好的仙人掌搗碎;3)向稱量好的金銀花和紫荊皮中加入重量為金銀花和紫荊皮總重量的15倍的清水,室溫條件下浸泡24小時后,文火煎煮20-30分鐘,過濾取所得煎煮液;4)將稱量好的新鮮雞糞、米糠、紅薯葉、西瓜皮、竹葉、地膚子和干酵母粉混合均勻,向混合物中加入重量為混合物總質量的1.1-1.15倍的清水,再加入搗碎的仙人掌以及步驟3)所得的煎煮液,混合均勻后置于室溫下密封發酵4-5天。通過上述發酵方法可將雞糞中的有害細菌殺滅,且所得的發酵雞糞的N、P比適宜,肥水效果好。實驗表明,每畝發酵雞糞的用量為260-270公斤時效果最好。
優選地,所述發酵的糞肥為發酵的雞糞,其制備方法為:1)稱取下列質量份數的各組分:新鮮雞糞90份、米糠42份、紅薯葉37份、西瓜皮25份、竹葉15份、地膚子15份、仙人掌12份、金銀花7份、紫荊皮7份、干酵母粉3份;2)將稱量好的仙人掌搗碎;3)向稱量好的金銀花和紫荊皮中加入重量為金銀花和紫荊皮總重量的15倍的清水,室溫條件下浸泡24小時后,文火煎煮20-30分鐘,過濾取所得煎煮液;4)將稱量好的新鮮雞糞、米糠、紅薯葉、西瓜皮、竹葉、地膚子和干酵母粉混合均勻,向混合物中加入重量為混合物總質量的1.1倍的清水,再加入搗碎的仙人掌以及步驟3)所得的煎煮液,混合均勻后置于室溫下密封發酵4-5天。通過上述發酵方法可將雞糞中的有害細菌殺滅,且所得的發酵雞糞的N、P比適宜,肥水效果好。實驗表明,每畝發酵雞糞的用量為260-270公斤時效果最好。
優選地,所述發酵的糞肥為發酵的雞糞,其制備方法為:1)稱取下列質量份數的各組分:新鮮雞糞100份、米糠45份、紅薯葉35份、西瓜皮27份、竹葉19份、地膚子12份、仙人掌9份、金銀花12份、紫荊皮8份、干酵母粉4份;2)將稱量好的仙人掌搗碎;3)向稱量好的金銀花和紫荊皮中加入重量為金銀花和紫荊皮總重量的15倍的清水,室溫條件下浸泡24小時后,文火煎煮20-30分鐘,過濾取所得煎煮液;4)將稱量好的新鮮雞糞、米糠、紅薯葉、西瓜皮、竹葉、地膚子和干酵母粉混合均勻,向混合物中加入重量為混合物總質量的1.1倍的清水,再加入搗碎的仙人掌以及步驟3)所得的煎煮液,混合均勻后置于室溫下密封發酵4-5天。通過上述發酵方法可將雞糞中的有害細菌殺滅,且所得的發酵雞糞的N、P比適宜,肥水效果好。實驗表明,每畝發酵雞糞的用量為260-270公斤時效果最好。
進一步地,投喂的飼料可以為大鹵蟲、魚糜(前期),或鳀魚、玉筋魚、鯖魚(后期)等鮮活餌料。
進一步地,投喂的飼料也可以為配合飼料,所述配合飼料的制備方法如下:1)稱取以下質量份數的各組分:魚粉80-90份、豆粕35-45份、花生粕30-40份、魷魚粉25-32份、海帶粉32-40份、石莼粉10-15份、沙蠶10-15份、蟬蛻1-3份、啤酒酵母3-4份、酸棗2-3份、陳皮2-3份、筋骨草4-6份、魚腥草4-5份、魚油2-3份、復合維生素0.2-0.3份,復合礦物質 0.2-0.4份、乳酸桿菌0.2-0.3份、光合細菌0.1-0.3份、枯草芽孢桿菌0.1-0.2份;2)將上述各組分混勻,并向混合物種加入重量為混合物質量的0.9-1.0倍的清水,混合均勻后烘干至水分小于5%,制粒。其中,所述乳酸桿菌、光合細菌和枯草芽孢桿菌均可購自青島根源生物集團。采用該配合飼料的優點是該飼料營養均衡,利于紅鰭東方鲀的吸收和生長,而且能避免因投喂鮮活飼料而帶來的細菌或寄生蟲疾病。
優選地,投喂的飼料為配合飼料,所述配合飼料的制備方法如下:1)稱取以下質量份數的各組分:魚粉90份、豆粕42份、花生粕35份、魷魚粉27份、海帶粉35份、石莼粉12份、沙蠶15份、蟬蛻2份、啤酒酵母4份、酸棗3份、陳皮2份、筋骨草5份、魚腥草4份、魚油2份、復合維生素0.3份,復合礦物質 0.3份、乳酸桿菌0.3份、光合細菌0.2份、枯草芽孢桿菌0.2份;2)將上述各組分混勻,并向混合物種加入重量為混合物質量的0.9倍的清水,混合均勻后烘干至水分小于5%,制粒。其中,所述乳酸桿菌、光合細菌和枯草芽孢桿菌均可購自青島根源生物集團。采用該配合飼料的優點是該飼料營養均衡,利于紅鰭東方鲀的吸收和生長,而且能避免因投喂鮮活飼料而帶來的細菌或寄生蟲疾病。
優選地,投喂的飼料為配合飼料,所述配合飼料的制備方法如下:1)稱取以下質量份數的各組分:魚粉85份、豆粕40份、花生粕40份、魷魚粉32份、海帶粉32份、石莼粉10份、沙蠶12份、蟬蛻3份、啤酒酵母3份、酸棗2份、陳皮3份、筋骨草4份、魚腥草5份、魚油3份、復合維生素0.3份,復合礦物質 0.3份、乳酸桿菌0.2份、光合細菌0.3份、枯草芽孢桿菌0.2份;2)將上述各組分混勻,并向混合物種加入重量為混合物質量的1.0倍的清水,混合均勻后烘干至水分小于5%,制粒。其中,所述乳酸桿菌、光合細菌和枯草芽孢桿菌均可購自青島根源生物集團。采用該配合飼料的優點是該飼料營養均衡,利于紅鰭東方鲀的吸收和生長,而且能避免因投喂鮮活飼料而帶來的細菌或寄生蟲疾病。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中,空心菜或耐鹽植物、縊蟶、雜色蛤以及海蜇作為副業,提高了養殖水體的利用率和養殖戶的經濟效益。空心菜或耐鹽植物不僅能降低池塘中的有機物,還具有提高溶氧的作用,并能為養殖動物提供生活空間和隱蔽場所。在養殖池塘中設置生物浮床可以修復養殖系統生境,有效降低水體中的有機及無機污染物,具有良好的水質環境修復效果,減少污染,并降低養殖過程的能源消耗,節約成本;空心菜或耐鹽植物(如海蘆薈、堿蓬、白刺、葉用甜菜等)在生長過程中大量吸收水體中的N、P等營養鹽,轉化為其細胞成分;同時,其龐大的根系能夠形成濃密的網,吸附水中的懸浮物質,并逐漸在根系形成生物膜,而膜中的微生物通過吞噬代謝將水體中的有機污染物分解、轉化為無機營養鹽,再被植物吸收利用,最后通過對植物或植物枝葉的定期收割轉移出水體中的N、P等營養物質。因此,通過在養殖池塘中設置生物浮床,不僅能有效降低水體中的有機及無機污染物,具有良好的水質環境修復效果,而且空心菜或其他耐鹽植物可以作為副業,給養殖戶帶來額外的經濟效益,此外,由于本發明是在養殖系統內直接對水質進行修復,可以明顯減少水的交換率,有效降低能源消耗。縊蟶的食物主要是浮游植物,雜色蛤的食物主要是浮游植物、有機碎屑等,海蜇的主要食物來源是浮游動物,縊蟶和雜色蛤還可作為紅鰭東方鲀的天然食物來源。以往的養殖生產經驗表明,浮游植物過多可能會抑制浮游動物的繁殖生長,導致海蜇缺乏天然餌料,同時還會造成PH值過高,輕則影響海蜇生長,重則會引發“氣泡病”、“萎縮”、“平頭”、“長脖”等疾病發生,致使養殖失敗,也不利于水質的穩定;浮游動物過多將濾食大量浮游植物,造成水體透明度過高,溶解氧下降,不利于紅鰭東方鲀、海蜇、雜色蛤和縊蟶的生長,而且浮游動物最終也會因餌料缺乏而消亡,使海蜇與縊蟶都缺乏天然餌料,影響養殖效果。給紅鰭東方鲀投喂飼料后,由于飼料的溶解或過量投放以及紅鰭東方鲀排出的糞便中的有機物,有機物的氧化過程耗損大量溶氧,極易導致池塘缺氧,造成底部環境惡化,影響水產養殖動物的健康生長和存活,而本發明通過在池塘中投放適當數量和比例的生物浮床、縊蟶、雜色蛤以及海蜇,有利于使水體中的浮游動植物維持在相對穩定的數量上,有效降低了池塘中的有機碎屑含量,合理有效地利用了飼料或糞便分解而產生的大量氮、磷物質,將溶解氧控制在正常數值范圍內,維持了養殖水體水環境的穩定,進而有利于縊蟶、雜色蛤、海蜇和紅鰭東方鲀的生長,減少了飼料或糞便對養殖場周邊水域環境的污染,降低了病害風險,實現了養殖廢水零排放,而且降低了單位養殖成本,降低了單位養殖產品的飼料耗用,提高了養殖的整體經濟效益。實驗表明,養殖期間,池塘的水透明度一直維持在35~46cm,PH值一直維持在7.5~8.4之間。8月下旬,大部分池塘養殖的縊蟶可長到50~80只/公斤,此時可排水至蟶埕露出,起捕上市,不夠商品規格的池塘可繼續養殖到10月份或來年春季起捕,通過上述養殖模式,99%以上的縊蟶在8月下旬至10月中旬均達到起捕規格。雜色蛤養至10月上旬時,28.6%以上的雜色蛤可達3cm以上的商品蛤規格,63%-71%的雜色蛤可達2-3cm,可將達到商品規格的雜色蛤合理采捕,余下的雜色蛤可繼續養殖至商品規格。10月上旬時,各養殖池塘紅鰭東方鲀的平均體重可達220.3~231.9克,本發明在適當提高紅鰭東方鲀的養殖密度的情況下,還提高了紅鰭東方鲀的特定生長率,提高了紅鰭東方鲀產量,降低了病害發生幾率,收獲的紅鰭東方鲀經過室內越冬,可作為下年養成用魚種。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的實施例便于更好地理解本發明,但并不限定本發明。下述實施例中的實驗方法,如無特殊說明,均為常規方法。
實施例1
一種紅鰭東方鲀高效低碳環保的生態養殖模式,包括以下步驟:
(1)四月中下旬對池塘進行清塘、曬塘和消毒,毒性消失后進水,進水后施發酵的糞肥,每畝糞肥用量為260公斤,每隔二天翻動一次,以利于肥料擴散到水中提高肥效;
所述發酵的糞肥為發酵的雞糞,其制備方法為:1)稱取下列質量份數的各組分:新鮮雞糞90份、米糠42份、紅薯葉37份、西瓜皮25份、竹葉15份、地膚子15份、仙人掌12份、金銀花7份、紫荊皮7份、干酵母粉3份;2)將稱量好的仙人掌搗碎;3)向稱量好的金銀花和紫荊皮中加入重量為金銀花和紫荊皮總重量的15倍的清水,室溫條件下浸泡24小時后,文火煎煮20-30分鐘,過濾取所得煎煮液;4)將稱量好的新鮮雞糞、米糠、紅薯葉、西瓜皮、竹葉、地膚子和干酵母粉混合均勻,向混合物中加入重量為混合物總質量的1.1倍的清水,再加入搗碎的仙人掌以及步驟3)所得的煎煮液,混合均勻后置于室溫下密封發酵4-5天;
(2)施肥5天后投放縊蟶苗和雜色蛤,縊蟶苗苗種規格為4000~8000粒/kg的縊蟶苗,每畝投放2kg;雜色蛤的苗種規格為6000~10000粒/kg,每畝投放4.5kg;
(3)施肥15天后向池塘中投放海蜇:每畝投放60~90個工廠化育苗場育出的傘徑1cm幼蜇,養殖35~50天后就可達到商品規格,起捕銷售,在頭茬海蜇起捕前3~7天或起捕后放養下茬;
(4)在養殖池塘中投放生物浮床,所述的生物浮床的生物載體由聚氯乙烯泡沫板制作而成,聚氯乙烯泡沫板的厚度為2cm,其上均勻分布直徑為1~2cm2的小孔,小孔中種植有空心菜,生物浮床在養殖水面的覆蓋率為21%;
(5)施肥27天后放養體重平均為3.2g的紅鰭東方鲀魚苗,畝放養650尾;
(6)飼養期間,投喂重量為魚苗體重的4~5%的飼料,每日分兩次投喂,投喂量根據當天水溫、天氣、紅鰭東方鲀的生長情況調整;
投喂的飼料為配合飼料,所述配合飼料的制備方法如下:1)稱取以下質量份數的各組分:魚粉90份、豆粕42份、花生粕35份、魷魚粉27份、海帶粉35份、石莼粉12份、沙蠶15份、蟬蛻2份、啤酒酵母4份、酸棗3份、陳皮2份、筋骨草5份、魚腥草4份、魚油2份、復合維生素0.3份,復合礦物質 0.3份、乳酸桿菌0.3份、光合細菌0.2份、枯草芽孢桿菌0.2份;2)將上述各組分混勻,并向混合物種加入重量為混合物質量的0.9倍的清水,混合均勻后烘干至水分小于5%,制粒。其中,所述乳酸桿菌、光合細菌和枯草芽孢桿菌均購自青島根源生物集團。
實施例2
一種紅鰭東方鲀高效低碳環保的生態養殖模式,包括以下步驟:
(1)四月中下旬對池塘進行清塘、曬塘和消毒,毒性消失后進水,進水后施發酵的糞肥,每畝糞肥用量為270公斤,每隔二天翻動一次,以利于肥料擴散到水中提高肥效;
所述發酵的糞肥為發酵的雞糞,其制備方法為:1)稱取下列質量份數的各組分:新鮮雞糞100份、米糠45份、紅薯葉35份、西瓜皮27份、竹葉19份、地膚子12份、仙人掌9份、金銀花12份、紫荊皮8份、干酵母粉4份;2)將稱量好的仙人掌搗碎;3)向稱量好的金銀花和紫荊皮中加入重量為金銀花和紫荊皮總重量的15倍的清水,室溫條件下浸泡24小時后,文火煎煮20-30分鐘,過濾取所得煎煮液;4)將稱量好的新鮮雞糞、米糠、紅薯葉、西瓜皮、竹葉、地膚子和干酵母粉混合均勻,向混合物中加入重量為混合物總質量的1.1倍的清水,再加入搗碎的仙人掌以及步驟3)所得的煎煮液,混合均勻后置于室溫下密封發酵4-5天;
(2)施肥5天后投放縊蟶苗和雜色蛤,縊蟶苗苗種規格為4000~8000粒/kg的縊蟶苗,每畝投放1.5kg;雜色蛤的苗種規格為6000~10000粒/kg,每畝投放5kg;
(3)施肥15天后向池塘中投放海蜇:每畝投放60~90個工廠化育苗場育出的傘徑1cm幼蜇,養殖35~50天后達到商品規格,起捕銷售,在頭茬海蜇起捕前3~7天或起捕后放養下茬;
(4)在養殖池塘中投放生物浮床,所述的生物浮床的生物載體由聚氯乙烯泡沫板制作而成,聚氯乙烯泡沫板的厚度為3cm,其上均勻分布直徑為1~2cm2的小孔,小孔中種植有空心菜或其他耐鹽植物,生物浮床在養殖水面的覆蓋率為18%;
(5)施肥30天后放養體重平均為3.4g的紅鰭東方鲀魚苗,畝放養550尾;
(6)飼養期間,投喂重量為魚苗體重的4~5%的飼料,每日分兩次投喂,投喂量根據當天水溫、天氣、紅鰭東方鲀的生長情況調整;
投喂的飼料為配合飼料,所述配合飼料的制備方法如下:1)稱取以下質量份數的各組分:魚粉85份、豆粕40份、花生粕40份、魷魚粉32份、海帶粉32份、石莼粉10份、沙蠶12份、蟬蛻3份、啤酒酵母3份、酸棗2份、陳皮3份、筋骨草4份、魚腥草5份、魚油3份、復合維生素0.3份,復合礦物質 0.3份、乳酸桿菌0.2份、光合細菌0.3份、枯草芽孢桿菌0.2份;2)將上述各組分混勻,并向混合物種加入重量為混合物質量的1.0倍的清水,混合均勻后烘干至水分小于5%,制粒。其中,所述乳酸桿菌、光合細菌和枯草芽孢桿菌均購自青島根源生物集團。
實施例3
一種紅鰭東方鲀高效低碳環保的生態養殖模式,包括以下步驟:
(1)四月中下旬對池塘進行清塘、曬塘和消毒,毒性消失后進水,進水后施發酵的糞肥,每畝糞肥用量為280公斤,每隔二天翻動一次,以利于肥料擴散到水中提高肥效;
所述發酵的糞肥為發酵的雞糞,其制備方法為:1)稱取下列質量份數的各組分:新鮮雞糞95份、米糠40份、紅薯葉40份、西瓜皮21份、竹葉22份、地膚子10份、仙人掌7份、金銀花10份、紫荊皮9份、干酵母粉4份;2)將稱量好的仙人掌搗碎;3)向稱量好的金銀花和紫荊皮中加入重量為金銀花和紫荊皮總重量的15倍的清水,室溫條件下浸泡24小時后,文火煎煮20-30分鐘,過濾取所得煎煮液;4)將稱量好的新鮮雞糞、米糠、紅薯葉、西瓜皮、竹葉、地膚子和干酵母粉混合均勻,向混合物中加入重量為混合物總質量的1.15倍的清水,再加入搗碎的仙人掌以及步驟3)所得的煎煮液,混合均勻后置于室溫下密封發酵4-5天;
(2)施肥5天后投放縊蟶苗和雜色蛤,縊蟶苗苗種規格為4000~8000粒/kg的縊蟶苗,每畝投放1kg;雜色蛤的苗種規格為6000~10000粒/kg,每畝投放5kg;
(3)施肥18天后向池塘中投放海蜇:每畝投放60~90個工廠化育苗場育出的傘徑1cm幼蜇,養殖35~50天后(就可達到商品規格),起捕銷售,在頭茬海蜇起捕前3~7天或起捕后放養下茬;
(4)在養殖池塘中投放生物浮床,所述的生物浮床的生物載體由聚氯乙烯泡沫板制作而成,聚氯乙烯泡沫板的厚度為2cm,其上均勻分布直徑為1~2cm2的小孔,小孔中種植有空心菜或其他耐鹽植物,生物浮床在養殖水面的覆蓋率為20%;
(5)施肥26天后放養體重平均為3.1g的紅鰭東方鲀魚苗,畝放養680尾;
(6)飼養期間,投喂重量為魚苗體重的4~5%的飼料,每日分兩次投喂,投喂量根據當天水溫、天氣、紅鰭東方鲀的生長情況調整;
投喂的飼料為配合飼料,所述配合飼料的制備方法如下:1)稱取以下質量份數的各組分:魚粉80份、豆粕45份、花生粕36份、魷魚粉25份、海帶粉40份、石莼粉10份、沙蠶10份、蟬蛻1份、啤酒酵母3份、酸棗2份、陳皮2份、筋骨草6份、魚腥草4份、魚油3份、復合維生素0.3份,復合礦物質 0.2份、乳酸桿菌0.2份、光合細菌0.1份、枯草芽孢桿菌0.2份;2)將上述各組分混勻,并向混合物種加入重量為混合物質量的0.9倍的清水,混合均勻后烘干至水分小于5%,制粒。其中,所述乳酸桿菌、光合細菌和枯草芽孢桿菌均購自青島根源生物集團。
實施例4
一種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紅鰭東方鲀高效低碳環保的生態養殖模式,包括以下步驟:
(1)四月中下旬對池塘進行清塘、曬塘和消毒,毒性消失后進水,進水后施發酵的糞肥,每畝糞肥用量為220公斤,每隔二天翻動一次,以利于肥料擴散到水中提高肥效;
所述發酵的糞肥為發酵的雞糞,其制備方法為:1)稱取下列質量份數的各組分:新鮮雞糞90份、米糠45份、紅薯葉37份、西瓜皮29份、竹葉18份、地膚子17份、仙人掌9份、金銀花8份、紫荊皮5份、干酵母粉4份;2)將稱量好的仙人掌搗碎;3)向稱量好的金銀花和紫荊皮中加入重量為金銀花和紫荊皮總重量的15倍的清水,室溫條件下浸泡24小時后,文火煎煮20-30分鐘,過濾取所得煎煮液;4)將稱量好的新鮮雞糞、米糠、紅薯葉、西瓜皮、竹葉、地膚子和干酵母粉混合均勻,向混合物中加入重量為混合物總質量的1.15倍的清水,再加入搗碎的仙人掌以及步驟3)所得的煎煮液,混合均勻后置于室溫下密封發酵4-5天
(2)施肥3~8天后投放縊蟶苗和雜色蛤,縊蟶苗苗種規格為4000~8000粒/kg的縊蟶苗,每畝投放1.5kg;雜色蛤的苗種規格為6000~10000粒/kg,每畝投放4.5kg;
(3)施肥10天后向池塘中投放海蜇:每畝投放60~90個工廠化育苗場育出的傘徑1cm幼蜇,養殖35~50天達到商品規格后,起捕銷售,在頭茬海蜇起捕前3~7天或起捕后放養下茬;
(4)在養殖池塘中投放生物浮床,所述的生物浮床的生物載體由聚氯乙烯泡沫板制作而成,聚氯乙烯泡沫板的厚度為1cm,其上均勻分布直徑為1~2cm2的小孔,小孔中種植有空心菜或其他耐鹽植物,生物浮床在養殖水面的覆蓋率為25%;
(5)施肥25天后放養體重平均為3.2g的紅鰭東方鲀魚苗,畝放養600尾;
(6)飼養期間,投喂重量為魚苗體重的4~5%的飼料,每日分兩次投喂,投喂量根據當天水溫、天氣、紅鰭東方鲀的生長情況調整;
投喂的飼料為配合飼料,所述配合飼料的制備方法如下:1)稱取以下質量份數的各組分:魚粉85份、豆粕35份、花生粕30份、魷魚粉30份、海帶粉36份、石莼粉15份、沙蠶12份、蟬蛻2份、啤酒酵母4份、酸棗2份、陳皮2份、筋骨草5份、魚腥草5份、魚油2份、復合維生素0.2份,復合礦物質 0.2份、乳酸桿菌0.3份、光合細菌0.1份、枯草芽孢桿菌0.1份;2)將上述各組分混勻,并向混合物種加入重量為混合物質量的1.0倍的清水,混合均勻后烘干至水分小于5%,制粒。其中,所述乳酸桿菌、光合細菌和枯草芽孢桿菌均可購自青島根源生物集團。
實施例5 對比試驗
該實驗于2014年6月于河北唐山某養殖場中進行,以實施例1-實施例4的養殖方式作為實驗組,以紅鰭東方鲀的單一粗放養殖模式為對照組,對照組設兩個平行。實驗組放養紅鰭東方鲀魚苗時,往對照組池塘中放入同一批次、健康的紅鰭東方鲀魚苗,對照組放養的紅鰭東方鲀魚苗規格為平均體重3.1g,每畝放養600條。對照組的投喂飼料為大鹵蟲、魚糜(前期),或鳀魚、玉筋魚、鯖魚(后期)等鮮活餌料,并配合使用市售配合飼料,投喂量為魚體重的4-5%,每日分兩次投喂,投喂量根據當天水溫、天氣、紅鰭東方鲀的生長情況調整。試驗期間,對照組池塘和實驗組池塘均進行正常的飼養管理,對照組池塘的大小、深度等其他養殖條件與實驗組相同,對照組池塘養殖前的清塘、曬塘、消毒操作亦同實驗組池塘。
測定放養時各池塘紅鰭東方鲀的平均質量(記作初體重)和實驗結束時(十月上旬)各池塘紅鰭東方鲀的平均質量(記作末體重)。分別與5月30日、6月30日、7月30日、8月30日、9月30日測定各養殖池塘的DO、PH值、透明度數據,并記錄。實驗結果見表1-表6。
表1 不同模式的養殖池塘5月底的水質變化情況
表2 不同模式的養殖池塘6月底的水質變化情況
表3 不同模式的養殖池塘7月底的水質變化情況
表4 不同模式的養殖池塘8月底的水質變化情況
表5 不同模式的養殖池塘9月底的水質變化情況
表6 不同模式的養殖池塘紅鰭東方鲀的生長情況
實驗表明,養殖期間,池塘的水透明度一直維持在35~46cm,PH值一直維持在7.5~8.4之間。8月下旬,大部分池塘養殖的縊蟶可長到50~80只/公斤,此時可排水至蟶埕露出,起捕上市,不夠商品規格的池塘可繼續養殖到10月份或來年春季起捕,通過上述養殖模式,99%以上的縊蟶在8月下旬至10月中旬均達到起捕規格。雜色蛤養至10月上旬時,28.6%以上的雜色蛤可達3cm以上的商品蛤規格,63%-71%的雜色蛤可達2-3cm,可將達到商品規格的雜色蛤合理采捕,余下的雜色蛤可繼續養殖至商品規格。10月上旬時,各養殖池塘紅鰭東方鲀的平均體重可達220.3~231.9克,本發明在適當提高紅鰭東方鲀的養殖密度的情況下,還提高了紅鰭東方鲀的特定生長率,提高了紅鰭東方鲀產量,降低了病害發生幾率,收獲的紅鰭東方鲀經過室內越冬,可作為下年養成用魚種。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這些改進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