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果樹種植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貢柑的定植方法。
背景技術:
貢柑又名皇帝柑,過去列為貢品,它是橙與桔的自然雜種,后經過優(yōu)選,果形靚麗、果色金黃、皮薄核少、肉脆無渣、清甜香蜜、高糖低酸、風味濃郁,它集中了橙類外形美和柑桔肉質細嫩、易剝皮的雙重優(yōu)點,為其他柑桔品種難以比擬,被譽為“中華名果”。過去由于不重視選擇良種苗和栽培管理技術粗放致使貢柑產量較低、果樹壽命短、產出遲、投入大。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貢柑的定植方法,能夠解決貢柑產量較低、果樹壽命短、產出遲的問題。
具體通過以下方案得以實現(xiàn):
一種貢柑的定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擇土質疏松、通透性好、利于根系深生且以往沒有種植過其他農作物的沙漬地作為貢柑種植基地;
(3)選擇來源于無病苗圃的種苗,苗木鍵壯,葉色濃綠,苗高大于35cm,有2~3條分枝,根系發(fā)達,無檢疫性病蟲害;
(3)對苗木進行消毒處理:用萬靈800倍+諾炭寧500倍液浸泡1~3分鐘后拿出,放陰涼的地方晾微干;
(4)在新梢老熟后至下一次萌芽前定值,植前實行深翻壓綠,并施入足夠的基肥;
(5)畝植55~100株,種植時露出嫁接口,根系舒展,壓實碎土,淋足定根水。
所述的貢柑的定植方法還包括以下步驟:定值時用細泥蓋至根須到嫁接口之間,輕微踏實碎土,保持土壤濕潤直至抽第1趟稍老熟。
進一步,所述步驟2中的苗木為酸桔或四川紅桔或江西紅桔砧或枳殼的嫁接苗。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4中的定值時間為春季1月下旬~3月上旬或冬季11月~12月。
更進一步地,所述步驟1中的沙漬地土壤pH值為5.8~6.2,坡度為25度以下。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fā)明的方法,能夠實現(xiàn)植后三年投產,解決了傳統(tǒng)種植方法產量低、果樹壽命短、產出遲、投入大等問題,使樹勢強壯,壽命增長,產出增高,減少投入比,大幅度提升果農的經濟效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的實施方式來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限定,但要求保護的范圍不僅局限于所作的描述。
實施例1
一種貢柑的定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選擇土質疏松、通透性好、利于根系深生且以往沒有種植過其他農作物的沙漬地作為貢柑種植基地,沙漬地土壤pH值為5.8,坡度為25度以下;選擇來源于無病苗圃的種苗,種苗苗木為酸桔或四川紅桔或江西紅桔砧或枳殼的嫁接苗,苗木鍵壯,葉色濃綠,苗高大于35cm,有2~3條分枝,根系發(fā)達,無檢疫性病蟲害;對苗木進行消毒處理:用萬靈800倍+諾炭寧500倍液浸泡1分鐘后拿出,放陰涼的地方晾微干;在新梢老熟后至下一次萌芽前定值,最好選擇在春季1月下旬~3月上旬或在冬季11月~12月定植為佳;定植前實行深翻壓綠,并施入足夠的基肥;畝植55株,種植時露出嫁接口,根系舒展,用細泥蓋至根須到嫁接口之間,輕微踏實碎土,保持土壤濕潤直至抽第1趟稍老熟。
本實施例相比于傳統(tǒng)種植方法,植后三年可投產,產量提升15.5%,果樹壽命增長。
實施例2
一種貢柑的定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選擇土質疏松、通透性好、利于根系深生且以往沒有種植過其他農作物的沙漬地作為貢柑種植基地,沙漬地土壤pH值為6.2,坡度為25度以下;選擇來源于無病苗圃的種苗,種苗苗木為酸桔或四川紅桔或江西紅桔砧或枳殼的嫁接苗,苗木鍵壯,葉色濃綠,苗高大于35cm,有2~3條分枝,根系發(fā)達,無檢疫性病蟲害;對苗木進行消毒處理:用萬靈800倍+諾炭寧500倍液浸泡3分鐘后拿出,放陰涼的地方晾微干;在新梢老熟后至下一次萌芽前定值,最好選擇在春季1月下旬~3月上旬或在冬季11月~12月定植為佳;定植前實行深翻壓綠,并施入足夠的基肥;畝植100株,種植時露出嫁接口,根系舒展,用細泥蓋至根須到嫁接口之間,輕微踏實碎土,保持土壤濕潤直至抽第1趟稍老熟。
本實施例相比于傳統(tǒng)種植方法,植后三年可投產,產量提升23.1%,果樹壽命增長。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不會影響本發(fā)明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