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滅菌液,具體地,涉及套管滅菌液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套管作為一種常用的材料,在生產及生活中的使用范圍極為廣泛,過濾設備中使用的套管在組裝前需要進行清洗和滅菌處理,以提高過濾設備的安全性能,而普通的滅菌液滅菌效果較差。
因此,提供一種滅菌效果優良的套管滅菌液及其制備方法是本發明亟需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套管滅菌液及其制備方法,解決了普通的滅菌液滅菌效果較差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套管滅菌液的制備方法,其中,所述制備方法包括:
(1)將硝酸銀、聚乙烯吡咯烷酮、乙二醇和氯化鈉混合,形成混合液M;
(2)將混合液M在300-310W下進行微波加熱,加熱時間為3-10min,過濾、清洗后得到納米銀;
(3)將制得的納米銀、丙氨酸、六偏磷酸鈉、硼酸、聚乙二醇和水混合后進行超聲分散,得到套管滅菌液。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套管滅菌液,其中,所述套管滅菌液由上述的制備方法制得。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套管滅菌液的制備方法,其中,所述制備方法包括:將硝酸銀、聚乙烯吡咯烷酮、乙二醇和氯化鈉混合,形成混合液M;將混合液M在300-310W下進行微波加熱,加熱時間為3-10min,過濾、清洗后得到納米銀;將制得的納米銀、丙氨酸、六偏磷酸鈉、硼酸、聚乙二醇和水混合后進行超聲分散,得到套管滅菌液;通過各原料之間的協同作用,使得制得的套管滅菌液具備優良的滅菌效果,同時用于制備該滅菌液的方法簡單、原料易得。
本發明的其他特征和優點將在隨后的具體實施方式部分予以詳細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套管滅菌液的制備方法,其中,所述制備方法包括:將硝酸銀、聚乙烯吡咯烷酮、乙二醇和氯化鈉混合,形成混合液M;將混合液M在300-310W下進行微波加熱,加熱時間為3-10min,過濾、清洗后得到納米銀;將制得的納米銀、丙氨酸、六偏磷酸鈉、硼酸、聚乙二醇和水混合后進行超聲分散,得到套管滅菌液。
為了使制得的套管滅菌液滅菌性能更好,在本發明的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中,相對于100重量份的硝酸銀,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的用量為20-40重量份,所述乙二醇的用量為40-60重量份,所述氯化鈉的用量為1-3重量份;相對于100重量份的水,所述納米銀的用量為0.5-1.5重量份,所述丙氨酸的用量為1-10重量份,所述六偏磷酸鈉的用量為2-8重量份,所述硼酸的用量為5-15重量份,所述聚乙二醇的用量為2-20重量份。
在一種更為優選的實施方式中,相對于100重量份的硝酸銀,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的用量為25-35重量份,所述乙二醇的用量為45-55重量份,所述氯化鈉的用量為1.5-2.5重量份;相對于100重量份的水,所述納米銀的用量為0.8-1.2重量份,所述丙氨酸的用量為3-6重量份,所述六偏磷酸鈉的用量為4-6重量份,所述硼酸的用量為8-12重量份,所述聚乙二醇的用量為10-15重量份。
為了使得制得的納米銀能被沖洗干凈,在本發明的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步驟(2)中過濾后采用丙酮或乙醇進行清洗。
為了使得納米銀能更好的分散于其他原料之中,在本發明的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步驟(3)中超聲分散的頻率為20-25KHz。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套管滅菌液,其中,所述套管滅菌液由上述的制備方法制得。
以下將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中,硝酸銀、聚乙烯吡咯烷酮、乙二醇、氯化鈉、丙氨酸、六偏磷酸鈉、硼酸和聚乙二醇為常規市售品。
實施例1
將100g硝酸銀、25g聚乙烯吡咯烷酮、45g乙二醇和1.5g氯化鈉混合,形成混合液M;將混合液M在300W下進行微波加熱,加熱時間為3min,過濾、清洗后得到納米銀;將0.8g制得的納米銀、3g丙氨酸、4g六偏磷酸鈉、8g硼酸、10g聚乙二醇和100g水混合后進行超聲分散(超聲分散的頻率為20KHz),得到套管滅菌液A1。
實施例2
將100g硝酸銀、35g聚乙烯吡咯烷酮、55g乙二醇和2.5氯化鈉混合,形成混合液M;將混合液M在310W下進行微波加熱,加熱時間為10min,過濾、清洗后得到納米銀;將1.2g制得的納米銀、6g丙氨酸、6g六偏磷酸鈉、12g硼酸、15g聚乙二醇和水混合后進行超聲分散(超聲分散的頻率為25KHz),得到套管滅菌液A2。
實施例3
將100g硝酸銀、30g聚乙烯吡咯烷酮、50g乙二醇和2g氯化鈉混合,形成混合液M;將混合液M在305W下進行微波加熱,加熱時間為5min,過濾、清洗后得到納米銀;將1g制得的納米銀、4g丙氨酸、5g六偏磷酸鈉、10g硼酸、12g聚乙二醇和100g水混合后進行超聲分散(超聲分散的頻率為20-25KHz),得到套管滅菌液A3。
實施例4
按照實施例1的方法進行制備,不同的是,相對于100g的硝酸銀,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的用量為20g,所述乙二醇的用量為40g,所述氯化鈉的用量為1g;相對于100g的水,所述納米銀的用量為0.5g,所述丙氨酸的用量為1g,所述六偏磷酸鈉的用量為2g,所述硼酸的用量為5g,所述聚乙二醇的用量為2g,得到套管滅菌液A4。
實施例5
按照實施例1的方法進行制備,不同的是,相對于100g的硝酸銀,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的用量為40g,所述乙二醇的用量為60g,所述氯化鈉的用量為3g;相對于100g的水,所述納米銀的用量為1.5g,所述丙氨酸的用量為10g,所述六偏磷酸鈉的用量為8g,所述硼酸的用量為15g,所述聚乙二醇的用量為20g,得到套管滅菌液A5。
對比例1
按照實施例1的方法進行制備,不同的是,相對于100g的硝酸銀,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的用量為15g,所述乙二醇的用量為35g,所述氯化鈉的用量為0.8g;相對于100g的水,所述納米銀的用量為0.3g,所述丙氨酸的用量為0.8g,所述六偏磷酸鈉的用量為1g,所述硼酸的用量為3g,所述聚乙二醇的用量為1g,得到套管滅菌液D1。
對比例2
按照實施例1的方法進行制備,不同的是,相對于100g的硝酸銀,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的用量為45g,所述乙二醇的用量為65g,所述氯化鈉的用量為5g;相對于100g的水,所述納米銀的用量為2g,所述丙氨酸的用量為12g,所述六偏磷酸鈉的用量為10g,所述硼酸的用量為18g,所述聚乙二醇的用量為22g,得到套管滅菌液D2。
測試例
將套管置于滅菌后的蒸餾水中浸泡10min后檢測水中的菌落數,而后將上述套管分別放入上述制得的A1-A5、D1和D2中浸泡20min后取出,并在再次置于滅菌后的蒸餾水中浸泡10min后檢測水中的菌落數,得到的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通過上述表格數據可以看出,在本發明范圍內制得的滅菌液A1-A5具備優良的殺菌能力,而在本發明范圍內制得的滅菌液D1和D2滅菌效果較差,同時,在本發明優選的范圍內制得的滅菌液A1-A3的滅菌性能更優。
以上詳細描述了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但是,本發明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中的具體細節,在本發明的技術構思范圍內,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多種簡單變型,這些簡單變型均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在上述具體實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個具體技術特征,在不矛盾的情況下,可以通過任何合適的方式進行組合,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本發明對各種可能的組合方式不再另行說明。
此外,本發明的各種不同的實施方式之間也可以進行任意組合,只要其不違背本發明的思想,其同樣應當視為本發明所公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