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植物栽培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廣豆根的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廣豆根又名山豆根,為豆科植物越南槐的根。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消腫之功效,可用于治療咽痛,牙齦腫痛,肺熱咳嗽,濕熱黃疸,鼻咽癌,宮頸癌等癥,近代研究發現廣豆根所含的總堿及氧化苦參堿具有促進冠脈流量抑制腫瘤細胞和提高免疫力的功能。
廣豆根主要分布在廣西,云南、貴州亦有產,但產量較小。主要來源于野生,經過多年的采挖,野生資源逐年減少,有些產地己瀕臨枯竭或處于枯竭狀態,分布地域日趨縮小,上市量正在逐年減少,而近年來對廣豆根的開發和應用卻在逐年增加,導致嚴重的供不應求。
廣豆根主要依靠種子進行繁育,除了野生外,人為培育廣豆根要求技術含量高,因此存在很大困難,另外,廣豆根病蟲害嚴重,導致種苗質量低、成活率低等現象,生產上難以實現大面積栽培,故,開發一種高效人為培育技術迫在眉睫。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廣豆根的種植方法,施肥過程中不添加化肥,而采用有機肥料進行施肥,營養全面,綠色環保,且不改變藥材性狀,還能使得土壤疏松,增加保水、保溫、透氣、保肥的能力,對廣豆根的種子進行杯苗培育,有利于保護種子同時促進種子健康快速生長,本發明的種植方法具有高成活率和高生長質量,適用于大規模種植。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廣豆根的種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杯苗培育:將廣豆根的種子浸泡在0.2-0.4%的高錳酸鉀溶液中10-30分鐘,然后放入事先準備好的浸泡液,浸泡12-20天,浸泡液由體積比為1:2的100mg/l的a-萘乙酸鈉溶液和50mg/l吲哚丁酸鉀溶液組成;取經過消毒后的黑色塑料缽,將營養土放入到缽中,營養土為混合質量比例為1-2:3-5的土壤和草木灰混合物,所述土壤為在炒鍋中炒過的土壤,然后將經上述處理后的種子放在營養土上,最后再覆蓋一層2-4cm厚的營養土,得到營養杯苗,然后再將營養杯苗澆水覆膜進行育苗;
種子埋在土壤以下離表面2-4cm,因為種子萌發需要感受到適當輻射光,太深了,種子就會不能萌發,會休眠或腐爛(大多會腐爛)太淺了種子就會容易受到損傷,影響它日后的生長;
(2)杯苗的移植:出苗后待營養杯苗成長至高度達20-30cm時將營養杯苗進行移植,移植前淋水一次,保持缽中土壤濕潤,按每穴放苗一株的密度將杯苗帶土放入事先挖好的穴中,然后澆灌定根水;
(3)施肥的管理:將杯苗移植后,2個月內不施肥,2個月后每年施肥料2-4次,肥料為農家肥與生態肥的混合,混合比例為1-3:2-5,施肥時間為每年3-4月份和11月份,結合中耕除草進行施肥;每1-2月用沼液與水按1:8-10的比例混勻進行葉面噴施一次;
所述生態肥通過以下方法得到:將20-40重量份的中藥剩渣置于容器中,摻拌10-20重量份的新鮮土質,再澆入10-30重量份的水,然后進行堆漚,待藥渣腐爛后變成腐爛質土,即可得到生態肥;
(4)病蟲害防治:主要分以下時段進行防治:a.3月下旬用石硫合劑或用29%果園清500倍液噴霧進行芽前封閉,殺死越冬害蟲的成蟲、幼蟲、卵和兼治根腐病等病菌;b.4-6月用鐵釬插入蛀孔,然后用樂斯本或乙酯甲胺磷兌水1500-3000倍得到殺蟲液,將殺蟲液從蛀口灌入,或直接剪下蟲枝燒毀,以此防治蛀莖螟蟲;c.6月中旬-10月用百菌清或甲基托布津兌水1500-3000倍灌根,治療根腐病和白絹病,發病初期每周灌根2-3次,連續灌兩周;d.7月中旬用0.3%苦參素800倍液防治蚜蟲、薊馬等害蟲。
優選地,所述廣豆根的種植方法還包括選地的步驟,具體為:選擇土層深厚、疏松、排水良好的山坡腳疏林下的壤土或礫土。
優選地,所述廣豆根的種植方法還包括整地的步驟,具體為:種植前一個月進行深耕翻曬,將碎土耙平,施入底肥,底肥為有機肥,按畦面寬40-60cm,挖溝面高20-30cm,寬25-30cm起畦,整平畦面;按行距80cm、株距80cm挖穴,穴長×深×寬等于20cm×20cm×20cm。
優選地,所述廣豆根的種植方法還包括花枝搭架的步驟,具體為:廣豆根開花結莢時,取一1.5-2m的枝干,下端插在土壤中,上端用繩子將枝干與花枝捆綁在一起,使花枝枝條伸展于空中。
優選地,步驟(3)所述施肥管理中具體施肥方式為:在離植株20-25cm處挖一條5-7cm深的施肥溝,每畝施500-700斤肥料。
優選地,步驟(3)所述中藥剩渣為以下中藥熬制后剩下的藥渣,為以下中藥的一種或它們的任意組合:炙麻黃、制半夏、川貝、浙貝、杏仁、炒蘇子、柴胡、炙百部、前胡、白前、桑白皮、葶藶子、米仁、炙冬花、魚腥草、知母、生地黃、玄參、天門冬、秋牡丹、大血藤、金錢草。
優選地,所述農家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充分混合并發酵漚熟而得:驢糞20-30份、豬糞30-40份、草木灰10-20份、牛糞10-20份、玉米秸稈5-10份、EM菌原液1-2份。
優選地,步驟(4)所述病蟲害防治還包括在廣豆根孕蕾開花期用敵百蟲或辛硫磷兌水1500-3000倍噴霧,殺死豆莢螟幼蟲。
優選地,步驟(4)所述石硫合劑是由生石灰、硫磺加水混合熬制而成的,三者的混合比例為1-2:2-3:8-10,熬制工具為瓦鍋或生鐵鍋。
綜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明的廣豆根種植方法在施肥當中不使用易造成藥材性狀改變的化肥,而是采用中藥渣配合農家肥進行施肥,中藥渣中含有廣豆根生長所需有機肥料,促進廣豆根的生長,還可以改善土壤;農家肥則便于就地取材且營養物質全面,不僅含有氮、磷、鉀,而且還含有鈣、鎂、硫、鐵以及一些微量元素,這些營養元素呈有機物狀態,經過土壤中的化學物理作用和微生物的發酵、分解,使養分逐漸釋放,因此肥效長而穩定,另外,本發明的化肥都是利用生活中廢棄物的制成的有機肥料,有利于促進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使土壤中空氣和水的比值協調,使土壤疏松,增加保水、保溫、透氣、保肥的能力,不僅高效安全,且成本低廉。
2、本發明的廣豆根的種植方法對廣豆根的種子進行杯苗培育,培育前將種子浸泡在功能性溶液中進行對種子的殺菌及促進細胞分裂,然后用黑色塑料作為營養缽,放入營養土進行培育:黑色塑料營養缽,有利于白天吸熱,夜間保溫,促進種子發芽生根;營養土為炒制過的土壤和草木灰的混合物,對土壤進行炒制可殺死其有害微生物,且增加有益微生物,能保護種子同時促進種子健康生長。
3、本發明的廣豆根的種植方法,對開花結莢期進行花枝搭架,避免了花枝不堪花莢重負垂倒與地面引起花莢凋謝而收不到種子。
采用本發明的種植方法種植的廣豆根,成活率高,死亡率低,生長率高且生長質量高。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的實施例可以幫助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全面地理解本發明,但不可以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發明。
一種廣豆根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地:選擇土層深厚、疏松、排水良好的山坡腳疏林下的壤土或礫土;
(2)整地:種植前一個月進行深耕翻曬,將碎土耙平,施入底肥,底肥為有機肥,按畦面寬40cm,挖溝面高20cm,寬25cm起畦,整平畦面;按行距80cm、株距80cm挖穴,穴長×深×寬等于20cm×20cm×20cm;
(3)杯苗培育:將廣豆根的種子浸泡在0.2%的高錳酸鉀溶液中10分鐘,然后放入事先準備好的浸泡液,浸泡12天,浸泡液由體積比為1:2的100mg/l的a-萘乙酸鈉溶液和50mg/l吲哚丁酸鉀溶液組成;取經過消毒后的黑色塑料缽,將營養土放入到缽中,營養土為混合質量比例為1:3的土壤和草木灰混合物,所述土壤為在炒鍋中炒過的土壤,然后將經上述處理后的種子放在營養土上,最后再覆蓋一層2cm厚的營養土,得到營養杯苗,然后再將營養杯苗澆水覆膜進行育苗;
(4)杯苗的移植:出苗后待營養杯苗成長至高度達20-30cm時將營養杯苗進行移植,移植前淋水一次,保持缽中土壤濕潤,按每穴放苗一株的密度將杯苗帶土放入事先挖好的穴中,然后澆灌定根水;
(5)施肥的管理:將杯苗移植后,2個月內不施肥,2個月后每年施肥料2次,肥料為農家肥與生態肥的混合,混合比例為1:2,施肥時間為每年3-4月份和11月份,結合中耕除草進行施肥,具體方式為:在離植株20cm處挖一條5cm深的施肥溝,每畝施500斤肥料;每1-2月用沼液與水按1:8的比例混勻進行葉面噴施一次;
農家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充分混合并發酵漚熟而得:驢糞20份、豬糞30份、草木灰10份、牛糞10份、玉米秸稈5份、EM菌原液1份;
生態肥通過以下方法得到:將20重量份的中藥剩渣置于容器中,摻拌10重量份的新鮮土質,再澆入10重量份的水,然后進行堆漚,待藥渣腐爛后變成腐爛質土,即可得到生態肥;中藥剩渣為以下中藥熬制后剩下的藥渣:炙麻黃、制半夏、川貝、浙貝、杏仁、炒蘇子、柴胡、炙百部、前胡、白前、桑白皮;
(6)花枝搭架:廣豆根開花結莢時,取一1.5m的枝干,下端插在土壤中,上端用繩子將枝干與花枝捆綁在一起,使花枝枝條伸展于空中;
(7)病蟲害防治:主要分以下時段進行防治:a.3月下旬用石硫合劑或用29%果園清500倍液噴霧進行芽前封閉,殺死越冬害蟲的成蟲、幼蟲、卵和兼治根腐病等病菌;石硫合劑是由生石灰、硫磺加水混合熬制而成的,三者的混合比例為1:2:8,熬制工具為瓦鍋或生鐵鍋;b.4-6月用鐵釬插入蛀孔,然后用樂斯本或乙酯甲胺磷兌水1500倍得到殺蟲液,將殺蟲液從蛀口灌入,或直接剪下蟲枝燒毀,以此防治蛀莖螟蟲;c.6月中旬-10月用百菌清或甲基托布津兌水1500倍灌根,治療根腐病和白絹病,發病初期每周灌根2次,連續灌兩周;d.7月中旬用0.3%苦參素800倍液防治蚜蟲、薊馬等害蟲;另外,在廣豆根孕蕾開花期用敵百蟲或辛硫磷兌水1500倍噴霧,殺死豆莢螟幼蟲。
實施例2
一種廣豆根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地:選擇土層深厚、疏松、排水良好的山坡腳疏林下的壤土或礫土;
(2)整地:種植前一個月進行深耕翻曬,將碎土耙平,施入底肥,底肥為有機肥,按畦面寬50cm,挖溝面高25cm,寬28cm起畦,整平畦面;按行距80cm、株距80cm挖穴,穴長×深×寬等于20cm×20cm×20cm;
(3)杯苗培育:將廣豆根的種子浸泡在0.3%的高錳酸鉀溶液中20分鐘,然后放入事先準備好的浸泡液,浸泡17天,浸泡液由體積比為1:2的100mg/l的a-萘乙酸鈉溶液和50mg/l吲哚丁酸鉀溶液組成;取經過消毒后的黑色塑料缽,將營養土放入到缽中,營養土為混合質量比例為1:4的土壤和草木灰混合物,所述土壤為在炒鍋中炒過的土壤,然后將經上述處理后的種子放在營養土上,最后再覆蓋一層3cm厚的營養土,得到營養杯苗,然后再將營養杯苗澆水覆膜進行育苗;
(4)杯苗的移植:出苗后待營養杯苗成長至高度達25cm時將營養杯苗進行移植,移植前淋水一次,保持缽中土壤濕潤,按每穴放苗一株的密度將杯苗帶土放入事先挖好的穴中,然后澆灌定根水;
(5)施肥的管理:將杯苗移植后,2個月內不施肥,2個月后每年施肥料3次,肥料為農家肥與生態肥的混合,混合比例為2:3,施肥時間為每年3-4月份和11月份,結合中耕除草進行施肥,具體方式為:在離植株22cm處挖一條6cm深的施肥溝,每畝施600斤肥料;每月用沼液與水按1:9的比例混勻進行葉面噴施一次;
農家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充分混合并發酵漚熟而得:驢糞25份、豬糞35份、草木灰15份、牛糞15份、玉米秸稈7份、EM菌原液1份;
生態肥通過以下方法得到:將30重量份的中藥剩渣置于容器中,摻拌15重量份的新鮮土質,再澆入20重量份的水,然后進行堆漚,待藥渣腐爛后變成腐爛質土,即可得到生態肥;中藥剩渣為以下中藥熬制后剩下的藥渣:炙麻黃、天門冬、秋牡丹、大血藤、金錢草;
(6)花枝搭架:廣豆根開花結莢時,取一2m的枝干,下端插在土壤中,上端用繩子將枝干與花枝捆綁在一起,使花枝枝條伸展于空中;
(7)病蟲害防治:主要分以下時段進行防治:a.3月下旬用石硫合劑或用29%果園清500倍液噴霧進行芽前封閉,殺死越冬害蟲的成蟲、幼蟲、卵和兼治根腐病等病菌;石硫合劑是由生石灰、硫磺加水混合熬制而成的,三者的混合比例為1:2:9,熬制工具為瓦鍋或生鐵鍋;b.4-6月用鐵釬插入蛀孔,然后用樂斯本或乙酯甲胺磷兌水2200倍得到殺蟲液,將殺蟲液從蛀口灌入,或直接剪下蟲枝燒毀,以此防治蛀莖螟蟲;c.6月中旬-10月用百菌清或甲基托布津兌水2200倍灌根,治療根腐病和白絹病,發病初期每周灌根2-3次,連續灌兩周;d.7月中旬用0.3%苦參素800倍液防治蚜蟲、薊馬等害蟲;另外,在廣豆根孕蕾開花期用敵百蟲或辛硫磷兌水2200倍噴霧,殺死豆莢螟幼蟲。
實施例3
一種廣豆根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地:選擇土層深厚、疏松、排水良好的山坡腳疏林下的壤土或礫土;
(2)整地:種植前一個月進行深耕翻曬,將碎土耙平,施入底肥,底肥為有機肥,按畦面寬60cm,挖溝面高30cm,寬30cm起畦,整平畦面;按行距80cm、株距80cm挖穴,穴長×深×寬等于20cm×20cm×20cm;
(3)杯苗培育:將廣豆根的種子浸泡在0.4%的高錳酸鉀溶液中30分鐘,然后放入事先準備好的浸泡液,浸泡20天,浸泡液由體積比為1:2的100mg/l的a-萘乙酸鈉溶液和50mg/l吲哚丁酸鉀溶液組成;取經過消毒后的黑色塑料缽,將營養土放入到缽中,營養土為混合質量比例為1-2:3-5的土壤和草木灰混合物,所述土壤為在炒鍋中炒過的土壤,然后將經上述處理后的種子放在營養土上,最后再覆蓋一層4cm厚的營養土,得到營養杯苗,然后再將營養杯苗澆水覆膜進行育苗;
(4)杯苗的移植:出苗后待營養杯苗成長至高度達30cm時將營養杯苗進行移植,移植前淋水一次,保持缽中土壤濕潤,按每穴放苗一株的密度將杯苗帶土放入事先挖好的穴中,然后澆灌定根水;
(5)施肥的管理:將杯苗移植后,2個月內不施肥,2個月后每年施肥料4次,肥料為農家肥與生態肥的混合,混合比例為3:5,施肥時間為每年3-4月份和11月份,結合中耕除草進行施肥,具體方式為:在離植株25cm處挖一條7cm深的施肥溝,每畝施700斤肥料;每2月用沼液與水按1:10的比例混勻進行葉面噴施一次;
農家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充分混合并發酵漚熟而得:驢糞30份、豬糞40份、草木灰20份、牛糞20份、玉米秸稈10份、EM菌原液2份;
生態肥通過以下方法得到:將40重量份的中藥剩渣置于容器中,摻拌20重量份的新鮮土質,再澆入30重量份的水,然后進行堆漚,待藥渣腐爛后變成腐爛質土,即可得到生態肥;中藥剩渣為以下中藥玄參熬制后剩下的藥渣;
(6)花枝搭架:廣豆根開花結莢時,取一2m的枝干,下端插在土壤中,上端用繩子將枝干與花枝捆綁在一起,使花枝枝條伸展于空中;
(7)病蟲害防治:主要分以下時段進行防治:a.3月下旬用石硫合劑或用29%果園清500倍液噴霧進行芽前封閉,殺死越冬害蟲的成蟲、幼蟲、卵和兼治根腐病等病菌;石硫合劑是由生石灰、硫磺加水混合熬制而成的,三者的混合比例為2:3:10,熬制工具為瓦鍋或生鐵鍋;b.4-6月用鐵釬插入蛀孔,然后用樂斯本或乙酯甲胺磷兌水3000倍得到殺蟲液,將殺蟲液從蛀口灌入,或直接剪下蟲枝燒毀,以此防治蛀莖螟蟲;c.6月中旬-10月用百菌清或甲基托布津兌水3000倍灌根,治療根腐病和白絹病,發病初期每周灌根3次,連續灌兩周;d.7月中旬用0.3%苦參素800倍液防治蚜蟲、薊馬等害蟲;另外,在廣豆根孕蕾開花期用敵百蟲或辛硫磷兌水3000倍噴霧,殺死豆莢螟幼蟲。
效果驗證
為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廣豆根種植方法的應用價值,實施人將4畝種植地平均分為4組,做對比實驗,各畝地的種植方法分別如下:
對比組1:施肥管理中,將肥料換為復合肥,其他方式嚴格按照實施例2進行;
對比組2:杯苗培育中,去掉浸泡步驟,將營養土換為普通土壤,其他方式嚴格按照實施例2進行;
對比組3:去掉花枝搭架,其他方式嚴格按照實施例2進行;
本發明:嚴格按照實施例2進行。
試驗結果如下:4組種植地中,各組的成活率如下:對比組1:成活率為76%,對比組2:成活率為71%;對比組3:成活率為79%;本發明:成活率為85%,由以上數據可得出,采用本發明的種植方法,廣豆根的成活率最高;
對比組1中使用復合肥作為肥料,雖能保證廣豆根生長所需營養成分,但是經過對收獲的根莖部分進行檢測,發現藥材質地、活性物含量都不如采用農家肥配合生態肥的其他三組,這是由于復合肥對藥材性狀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對比組2中去掉浸泡步驟的種子發芽率為60%,而其他三組中的種子發芽率為85-88%,萘乙酸鈉溶液和吲哚丁酸鉀溶液促進了種子細胞分裂,從而促進種子生根發芽,另外,將營養土換為普通土壤種植,杯苗的發芽時間為2-3月后,而其他三組中杯苗的發芽時間為1-2月后,營養土為種子的發芽提供了充分營養,能促進種子快速發芽;
對比組3中去掉花枝搭架的步驟,引起花枝不堪花莢重負垂倒于地面,導致與地面接觸的花枝腐爛,花枝凋謝而收不到種子,對比組3中的種子量為5Kg,其他三組的種子量為8-10Kg;
綜上,本發明的廣豆根種植方法成活率高,且生長速度快,不僅根莖藥材的采收量大,用于繁殖種苗的種子也有較大采收量,且種植過程不施加有害化學藥品,綠色環保,藥材性狀安全穩定。
雖然,上文中已經用一般性說明及具體實施方案對本發明作了詳盡的描述,但在本發明基礎上,可以對之作一些修改或改進,這對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在不偏離本發明精神的基礎上所做的這些修改或改進,均屬于本發明要求保護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