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含有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和呋蟲胺的復配種衣劑及其應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072843閱讀:1731來源:國知局

本發明涉及含有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和呋蟲胺的復配種衣劑及其應用,屬于農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吡唑醚菌酯為一種新型廣譜殺菌劑,持效期長。作用機理為線粒體呼吸抑制劑,具有保護、治療、葉片滲透傳導作用。戊唑醇是一種高效、廣譜、內吸性三唑類殺菌劑,具有保護、治療、鏟除三大功能,殺菌譜廣、持效期長,與所有的三唑類殺菌劑一樣,戊唑醇能夠抑制真菌的麥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呋蟲胺 (dinotefuran)為第三代煙堿類殺蟲劑,防治效果和持效期均優于吡蟲啉等第二代煙堿類殺蟲劑,呋蟲胺對哺乳動物十分安全,呋蟲胺能夠防治小麥、水稻、蔬菜、棉花、果樹等多種作物上的棉蚜、飛虱、葉蟬、薊馬、粉虱及其抗性品系。目前現有技術中未見以上三種成分組合制成的種衣劑。

棉花苗期病蟲害主要有棉花立枯病和棉蚜,對棉花危害極大。棉花立枯病菌以侵染棉花幼苗的根部為主,幼苗出土前造成爛籽和爛苗,幼苗出土后,可造成棉苗枯倒,此病發生后常導致棉苗缺苗斷垅。棉蚜(即棉花蚜蟲),為蚜科蚜屬的一種昆蟲,是世界性的棉花害蟲,中國各棉區都有發生,是棉花苗期的主要害蟲,危害嚴重時,造成棉花幼葉卷縮、植株矮小、葉片變小、根系縮短、生長發育嚴重延遲,最終造成棉花大幅減產,甚至絕產。

申請人在研究中發現現有復配種衣劑存在如下問題:

首先,現有的技術中,棉花苗期通過噴藥的方式防治棉蚜需噴灑3~7遍藥,農藥使用量大、工作量大、成本高,并且大量藥劑在噴灑過程中滲入地下,造成環境污染。其次,現有種衣劑對于棉花立枯病的防治效果不理想,用藥量大、防治效果差,現有技術中:吡唑醚菌酯復配種衣劑用于防治棉花立枯病、猝倒病。60克/升戊唑醇復配種衣劑(山東省聯合農藥工業有限公司生產,登記號PD20098358),用于防治小麥、玉米病毒,但未見防治棉花病害的報道。再次,現有種衣劑對于棉蚜的防治效果不理想,現有技術中60%呋蟲胺種子處理可分散粉劑(安徽豐樂農化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登記號LS20160047),用于防治小麥、水稻、棉花、蔬菜、果樹、煙葉等多種作物上的棉蚜、葉蟬、飛虱;以上三種種衣劑的持效期能夠控制棉花立枯病或棉蚜的發生,但均不能兼治,其他種衣劑對棉花立枯病或棉花苗蚜的控制效果均不如以上三種藥劑。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含有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和呋蟲胺的復配種衣劑及其應用,該復配種衣劑采用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和呋蟲胺復配使用,能有效防治棉蚜和棉花立枯病,實現一次拌種,病蟲兼治的目的。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含有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和呋蟲胺的復配種衣劑,其特征在于,以質量百分比計,由以下成份組成:吡唑醚菌酯0.08~0.15%,戊唑醇0.08~0.3%,呋蟲胺11.1~22.5%,增稠劑1.0~1.5%,懸浮劑3.5~4.5%,分散劑3.5~4.5%,顏料0.001~4%,防沉劑0.5~1.5%,潤濕劑1.5~2.5%,有機硅消泡劑0.01~0.09%,余量為水。

該含有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和呋蟲胺的復配種衣劑,其特征在于,以質量百分比計,由以下成份組成:吡唑醚菌酯0.09~0.11%,戊唑醇0.18~0.22%,呋蟲胺13.0~16.5%,增稠劑1.23~1.27%,懸浮劑3.9~4.1%,分散劑3.9~4.1%,顏料1~3%,防沉劑0.9~1.1%,潤濕劑1.9~2.1%,有機硅消泡劑0.03~0.07%,余量為水。

該含有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和呋蟲胺的復配種衣劑,其特征在于,以質量百分比計,由以下成份組成:吡唑醚菌酯0.1%,戊唑醇0.2%,呋蟲胺14.7%,增稠劑1.25%,懸浮劑4%,分散劑4%,顏料2%,防沉劑1%,潤濕劑2%,有機硅消泡劑0.05%,余量為水。

所述的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呋蟲胺的質量比為0.1:0.1~0.2:14~15。

所述的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和呋蟲胺所占的質量百分比之和為13.27%~18.24%。

所述的懸浮劑為聚醚磷酸酯,分散劑為YUS-207K分散劑。

所述的潤濕劑為丙二醇。

所述的防沉劑為硅酸鎂鋁,所述的增稠劑為黃原膠和聚乙烯醇按質量比0.21~0.29:1的混合物。

所述的顏料為永固紅F4R。

該含有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和呋蟲胺的復配種衣劑的應用,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備防治棉蚜和棉花立枯病的棉花包衣種子。

對于本發明的說明如下:

申請人在研究中發現:棉花苗期如遭遇棉蚜或棉花立枯病,易影響棉花幼苗生長發育,嚴重時造成棉苗死亡,給棉農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而棉花幼苗有其特殊的形態特點,棉花幼苗植株矮小且葉片相對較為稀疏,如采用噴灑農藥的方式,棉花幼苗上著藥量較少,防治成本過高,并且大量農藥殘留在土壤中,造成農藥大量浪費和嚴重污染環境。因此,申請人設計了以復配種衣劑的形式給藥,將干燥或濕潤狀態的種子,用含有粘結劑的農藥組合物所包,有效成分能逐步釋放而對作物發芽生長無毒害作用,形成的種衣膜脫落率低、均勻度高,具有透水性、透氣性,不影響種子生命和呼吸作用,通過試驗證明對棉花種子的出苗率無明顯影響。本發明復配種衣劑殘效期長,棉花出苗后,在棉花幼苗根系周圍的土壤中形成給藥環境,保護棉花苗期的根系,降低棉花幼苗的死亡率。

申請人經研究設計了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和呋蟲胺三者復配,作為種衣劑的藥效成分,其中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聯用用于防治棉花立枯病,呋蟲胺用于防治棉蚜,現有技術中未見相關報道。申請人采用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和呋蟲胺三者復配并非隨意選擇的,說明如下:

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均為防治棉花立枯病較好的藥劑,并且申請人發現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按照0.1:0.1~0.2復配,對于棉花立枯病的防治有明顯的增效作用;優選的,采用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按照0.1:0.2復配,共毒系數最高,防治棉花立枯病增效作用最優。并且,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聯用,還可以兼治棉花苗期其他病害。

申請人在研究中發現:棉蚜有兩個發生期,一個在棉花苗期,一個在棉花成株期。其中棉花苗期棉蚜發生期為30天左右,現有的種衣劑難以達到30天以上的棉蚜防治效果,控制棉花苗期棉蚜不理想。經申請人研究確定,呋蟲胺能控制棉蚜30天以上,并進一步研究設計了呋蟲胺的用量。優選的,呋蟲胺13.0~16.5%,進一步優選的呋蟲胺14.7%。優選的,采用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呋蟲胺的質量比為0.1: 0.2:14.70~14.75能夠控制棉花苗期的主要病、蟲害,一次施藥病蟲兼治。

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和呋蟲胺所占的質量百分比之和為13.27%~18.24%,是申請人經研究發現的效果較好的濃度范圍,在該范圍內既能保證棉花立枯病和棉蚜的防治效果,又不會影響棉花的出苗率。優選的,所述的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和呋蟲胺所占的質量百分比之和為15%~16.83%。進一步優選的,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和呋蟲胺所占的質量百分比之和為15.00%,通過室內試驗和田間試驗證明,該15.00%質量百分比的藥效成分時,該復配種衣劑防治棉花立枯病和棉蚜的效果最優。

優選的,該復配種衣劑的用途,能用于制備防治棉蚜和棉花立枯病的棉花包衣種子。具體包括如下步驟:將復配種衣劑與棉花種子混合攪拌,復配種衣劑中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和呋蟲胺所占的總質量與棉花種子的質量比為300~360g:100kg,5~30℃干燥,獲得包衣種子。

優選的,該復配種衣劑的制備方法為:按質量百分比依次將水、懸浮劑、分散劑、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和呋蟲胺加入剪切混合機中,剪切10~30分鐘,然后加入防沉劑、潤濕劑和顏料,繼續剪切混合5~10分鐘,獲得混合液,將混合液研磨至粒徑3~5微米,加入有機硅消泡劑消泡,最后加入增稠劑進行高剪切混合,即得含有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和呋蟲胺的復配種衣劑。制備方法的說明如下:首先,將水、懸浮劑、分散劑、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和呋蟲胺剪切混合10~30分鐘,此時溶液流動性較高,并且通過添加懸浮劑和分散劑能夠提高有效成分(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和呋蟲胺)在水溶液中的分散性,然后加入防沉劑、潤濕劑和顏料,繼續剪切混合5~10分鐘,使小劑量、水溶性較好的組分均勻分散,獲得分散性較好的混合液。將混合液研磨至粒徑小于等于3~5微米,使有效成份(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和呋蟲胺)形成微米級的顆粒,便于有效成份在種子表面的吸附和吸收。有機硅消泡劑的加入,有助于快速消除混合和研磨過程中產生的氣泡。最后加入增稠劑高剪切混合,是由于過早的加入增稠劑會影響混合液的流動性,不但增大了混合的能耗,也不利于藥效成分的均勻分散,而采用最后加入增稠劑剪切混合,此時藥效成分均勻分散并且呈微米級顆粒。高剪切混合所用設備為高剪切混合乳化機。以上制備方法為最優的制備方法,當然,該復配種衣劑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制備方法,進行簡單的替換。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含有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和呋蟲胺的復配種衣劑及其應用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該復配種衣劑能有效治控制棉蚜和棉花立枯病的發生,實現一次拌種,病蟲兼治的目的。

首先,申請人首次采用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和呋蟲胺三者復配,制成種衣劑,用于防治棉花立枯病和棉蚜,實現一次拌種,病蟲兼治的目的,現有技術中未見相關報道。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聯用防治棉花立枯病,不僅具有增效作用,而且還能抑制棉花立枯病菌對兩種殺菌劑的抗性增長和擴大復配制劑的防治范圍;呋蟲胺能控制棉蚜30天以上,有效控制棉花苗期棉蚜的發生;并且呋蟲胺能夠防治多種害蟲,對棉蚜、飛虱、葉蟬、薊馬、粉虱等害蟲防治效果和持效期優于吡蟲啉等傳統的煙堿類殺蟲劑。

其次,申請人通過研究確定了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呋蟲胺的最佳用量配比,其中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按照0.1:0.1~0.2復配增效作用較好,以吡唑醚菌酯與戊唑醇質量比1:2復配共毒系數最高,增效作用最優,為吡唑醚菌酯與戊唑醇復配防治棉花立枯病的最佳配比。申請人分別測定了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防治棉花立枯病的有效劑量(LC50、LC90)、呋蟲胺防治棉蚜的有效劑量(LC50、LC90),以及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和呋蟲胺的有效劑量(LC50、LC90),最終發現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呋蟲胺的質量比為0.1:0.1~0.2:14~15對棉花立枯病、棉蚜均具有較好的生物活性,其中0.1:0.2:14.70防治效果最優,能夠控制棉花苗期的主要病蟲害。

再次,申請人通過田間試驗證明,包衣種子播種防治棉花立枯病效果為84.23%~95.77%,播種30天后,防治棉蚜效果為88.15%~96.04%,證明了本發明的復配種衣劑對于棉花立枯病防治效果較好,并且確實能夠控制棉蚜30天以上,實現了一次拌種,病蟲兼治的效果。

2、該復配種衣劑的流動性和成膜性較好,包衣均勻度高,脫落率低。該復配種衣劑具有較好的流動性,既便于測量體積,又便于與棉花種子混合。該復配種衣劑中以黃原膠和聚乙烯醇按質量比0.21~0.29:1的混合物作為增稠劑,并且添加了硅酸鎂鋁作為防沉劑,干燥后在種子表面的成膜效果好,使藥效成分均勻包覆種子,并且成膜不易脫落,脫落率≤5%。申請人在配方中添加了懸浮劑為聚醚磷酸酯,分散劑為YUS-207K分散劑,以提高藥物在復配種衣劑中的分散程度,提高種子包衣的均勻程度,包衣均勻度≥90%。

3、該復配種衣劑的應用,該復配種衣劑能夠用于制備防治棉蚜和棉花立枯病的棉花包衣種子。申請人設計復配種衣劑中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和呋蟲胺所占的總質量與棉花種子的質量比為300~360g:100kg,通過田間試驗證實,所得包衣種子對于棉花立枯病和棉蚜的防治效果好,并且對棉花的出苗率無明顯不良影響。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6是本發明的含有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和呋蟲胺的復配種衣劑及其應用的具體實施方式,其中實施例1為最佳實施例。實施例1~6的不銹砂的組成配比見表1。制備方法中剪切所用設備為剪切混合機,研磨所用設備為研磨機。實施例1~6所用配制原料為98%吡唑醚菌酯原藥,98%戊唑醇原藥。YUS-207K分散劑為日本竹本生產的。

表1 實施例1~6的組成配比(以質量百分比計)

實施例1~2制備方法

按質量百分比依次將水、懸浮劑、分散劑、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和呋蟲胺加入剪切混合機中,剪切20分鐘,然后加入防沉劑、潤濕劑和顏料,繼續剪切混合5分鐘,獲得混合液,將混合液研磨至粒徑3~5微米,加入有機硅消泡劑消泡,最后加入增稠劑進行高剪切混合,即得含有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和呋蟲胺的復配種衣劑。

實施例3~4制備方法

按質量百分比依次將水、懸浮劑、分散劑、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和呋蟲胺加入剪切混合機中,剪切30分鐘,然后加入防沉劑、潤濕劑和顏料,繼續剪切混合5分鐘,獲得混合液,將混合液研磨至粒徑小于等于3~5微米,加入有機硅消泡劑攪拌消泡,最后加入增稠劑進行高剪切混合,即得含有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和呋蟲胺的復配種衣劑。

實施例5~6制備方法

按質量百分比依次將水、懸浮劑、分散劑、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和呋蟲胺加入剪切混合機中,剪切10分鐘,然后加入防沉劑、潤濕劑和顏料,繼續剪切混合10分鐘,獲得混合液,將混合液研磨至粒徑3~5微米,加入有機硅消泡劑消泡,最后加入增稠劑進行高剪切混合,即得含有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和呋蟲胺的復配種衣劑。

實施例1~6的應用

用于制備防治棉蚜和棉花立枯病的棉花包衣種子的方法如下:將復配種衣劑與棉花種子混合攪拌,復配種衣劑中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和呋蟲胺所占的總質量與棉花種子的質量比為300~360g:100kg,5~28℃干燥,獲得包衣種子。

性能測試

pH值范圍測定依據標準GB/T1601-1993。懸浮率的測定依據標準GB/T1825。濕篩試驗依據標準 GB/T 16150。包衣均勻度和包衣脫落率的測定方法依據標準NY621-2002。粘度和成膜性測定依據GB-T 17768-1999。低溫穩定性的測定依據標準GB/T19137,熱貯穩定性的測定依據標準GB/T1913,對實施例1~6所得復配種衣劑以下檢測。

表2 實施例1~6性能檢測結果

一、防治棉花立枯病試驗

先將吡唑醚菌酯原藥、戊唑醇原藥用分析純二甲基甲酰胺溶解,配成100g/L母液。試驗設以下處理見表3。使用時按照下列劑量準確量取各處理用量(單位:g/100kg種子),用含1%吐溫80的水溶液定容至50毫升,與1千克棉花種子混合均勻,采用表3劑量的吡唑醚菌酯·戊唑醇試劑進行檢測。檢測方法依據國家農業行業標準NY/T 1156.6-2006(農藥室內生物測定試驗準則 殺菌劑 第6部分:混配的聯合作用測定)和NY/T 1156.4-2006(農藥室內生物測定試驗準則殺菌劑 第4部分:防治小麥白粉病試驗 盆栽法)。棉花播種后20天調查結果詳見表4。表4中標準誤SD[<X20.05 (3)=7.815]。

表3 吡唑醚菌酯·戊唑醇試劑劑量

表4 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復配對棉花立枯病室內生物活性測定試驗結果

試驗結果表明:以使用劑量(g/100kg種子)的對數值為自變量(X),病株減退率的機率值為因變量(Y)建立回歸方程,計算各藥劑的有效中劑量和共毒系數。測定結果顯示:吡唑醚菌酯與戊唑醇以2:1、1:1、1:2、1:3、1:4比例復配,其共毒系數分別為123.22、132.68、136.83、129.46、120.36,其中以吡唑醚菌酯與戊唑醇質量比1:2復配共毒系數最高,具有較好的增效作用,為吡唑醚菌酯與戊唑醇復配防治棉花立枯病的最佳配比。

二、防治棉蚜試驗

先將96%呋蟲胺原藥用分析純二甲基甲酰胺溶解,配成100g/L母液。使用時按照下列劑量準確量取各處理用量(單位:g/100kg種子),用含1%吐溫80的水溶液定容至50毫升,與1千克棉花種子混合均勻;試驗設以下處理見表5。具體試驗方法參照國家農業行業標準NY/T 154.4-2006(農藥室內生物測定試驗準則殺蟲劑第4部分 內吸活性試驗 連續浸液法)。,結果見表5~6。

表5 呋蟲胺劑量

表6 呋蟲胺對棉蚜室內生物活性測定試驗結果

試驗結果表明:呋蟲胺處理5天后,呋蟲胺對棉蚜有效中劑量為87.1943g/100kg種子。

三、測定吡唑醚菌酯·戊唑醇防治棉花立枯病、呋蟲胺防治棉蚜的有效中劑量

通過試驗一和試驗二結果表明: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呋蟲胺三者按質量比0.1:0.1~0.2:14~15復配時,對棉花立枯病和棉蚜均能達到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當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呋蟲胺三者按質量比0.1:0.2:14.7復配時對棉花立枯病和棉蚜的防治效果最優,是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呋蟲胺復配防治棉花立枯病、棉蚜的最佳配比。確定最佳配比后,結合試驗一和試驗二的試驗方法測定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呋蟲胺對棉花立枯病、棉蚜的生物活性,結果見表7~8。

表7 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呋蟲胺對棉花立枯病室內生物活性測定試驗結果

表8 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呋蟲胺對棉蚜室內生物活性測定試驗結果

試驗結果表明: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呋蟲胺三者按0.1:0.2:14.7比例復配,對棉花立枯病有效中劑量為103.8437g/100kg種子,對棉蚜的有效中劑量為82.0064g/100kg種子,對棉花立枯病、棉蚜均具有較好的生物活性。

四、復配種衣劑防治棉花立枯病、棉蚜田間藥效試驗

實施例1~6復配種衣劑為本發明復配種衣劑的具體實施方式,其中每個實施例設三種不同的有效成分用量(240g/100kg種子、300g/100kg種子、360g/100kg)。對比例1~3為市售產品;對比例1供試藥劑為18%吡唑醚菌酯復配種衣劑,巴斯夫歐洲公司生產,登記號LS20150090;對比例2供試藥劑為60克/升戊唑醇復配種衣劑,山東省聯合農藥工業有限公司生產,登記號PD20098358;對比例3供試藥劑為60%呋蟲胺種子處理可分散粉劑,安徽豐樂農化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登記號LS20160047。

試驗作物棉花品種為魯研棉21號,2016年5月3日棉種拌種、播種,只用藥1次。試驗在淄博開發區閆高村棉田進行,前茬棉花。每小區設定量播種行,每穴2粒,共100粒,小區面積20m2。棉花立枯病的試驗方法參照國家標準GB/T17980.93-2004[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二)第93部分:殺菌劑種子處理防治棉花苗期病害],棉花苗期棉蚜僅調查種子播種后30天的防治效果,調查方法和統計方法參照國家標準GB/T17980.75-2004[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二)第75部分:殺蟲劑防治棉蚜。實驗結果詳見表9。

表9 田間試驗結果

通過表9可看出:試驗設復配種衣劑240g/100kg種子、300g/100kg種子、360g/100kg種子、18%吡唑醚菌酯懸浮種衣劑6g/100kg、60g/l戊唑醇懸浮種衣劑12g/100kg、60%呋蟲胺懸浮種衣劑300g/100kg、及空白對照等7個處理,種子包衣,三個藥劑處理出苗率分別為91.00%、91.00%,90.25%,與空白對照相當(91.00%),說明試驗藥劑在供試劑量下,對棉花出苗無不良影響。

實施例1~6對于防治棉花立枯病均有較好的效果,比例1~3效果優于對比例1~2(單用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對棉花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并且差別顯著,其中實施例1的效果最優。實施例1~6隨著復配種衣劑隨使用劑量增加防治棉花立枯病效果提高,其中最優使用劑量為360g/100kg種子,該劑量下防治棉花立枯病效果最優。

實施例1~6對于防治棉蚜均有較好的效果,比例3明顯效果優于對比例1~2(單用呋蟲胺對棉蚜的防治效果),并且差別顯著。實施例1~6隨著復配種衣劑隨使用劑量增加防治棉蚜效果提高,其中最優使用劑量為360g/100kg種子,該劑量下防治棉蚜效果最優。并且實施例1~6防治棉蚜的時間均超過30天,能夠有效防治棉花苗期的棉蚜。

綜上所述,本發明復配種衣劑對棉花立枯病、棉蚜均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且對棉花安全。本發明復配種衣劑的配方并非隨意選擇的,而是申請人經反復研究獲得的最佳用量配比,該配比也確實能夠獲得提高棉花立枯病和棉蚜防治效果、病蟲兼治的效果。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是對本發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加以變更或改型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是凡是未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改型,仍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当阳市| 长顺县| 阿拉善盟| 长汀县| 双辽市| 叶城县| 五台县| 阳泉市| 凤凰县| 东乌| 龙游县| 留坝县| 利辛县| 凯里市| 宁波市| 射洪县| 股票| 颍上县| 安陆市| 屏山县| 永昌县| 河曲县| 穆棱市| 洛宁县| 汕头市| 丹凤县| 琼中| 抚顺县| 民权县| 谢通门县| 佛学| 乌海市| 长寿区| 正宁县| 乌拉特后旗| 攀枝花市| 北京市| 库车县| 霸州市| 神池县| 广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