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植物栽培與育種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電熱加溫苗床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其的辣椒培育方法。
背景技術:
辣椒(Capsicum.annum L.)原產中南美洲,屬茄科辣椒屬,是一種重要的蔬菜和調味品,也是中國種植面積最大的蔬菜種類之一,年種植面積達1300000hm2以上,僅次于大白菜,居第二位,是中國產值最大的蔬菜作物,在保證中國蔬菜周年供應中起重要作用。
隨著保護地設施的發展,辣椒已實現周年栽培。我國辣椒種植面積占世界辣椒面積的35%,辣椒總產量2800萬噸,占世界辣椒總產量的46%。辣椒種植投資少,效益高,尤其是種植反季節辣椒的效益更好。早春辣椒育苗采取保護設施及配套的加溫設備等措施,可創造有利的環境條件來培育適齡的壯苗。長江流域采用塑料大棚進行辣椒早春栽培,可提早30天左右上市,能解決早春至初夏蔬菜淡季市場供應,因其投資少、見效快、經濟效益高的特點,栽培面積不斷擴大,市場前景廣闊。
目前沿海地區春提早辣椒種苗提供多是冷床育苗,即當年10月下旬冷床穴盤播種,12下旬移栽營養缽同時采用雙膜+草簾覆蓋越冬至翌年2月下旬移栽,育苗周期長,費時費工、病害相互傳播較重農藥使用量大,凍害現象頻發,不利于壯苗的培育。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建立快速簡便穩定的育苗環境,避免發生凍害,使用微生物肥達到最佳防病效果,減少農藥使用量的電熱加溫苗床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其的辣椒培育方法。為此,現提出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電熱加溫苗床,包括一苗池,所述苗池內部從上到下依次分為裝滿育苗基質的穴盤層、基質層、電熱線層、細土層、稻草層以及塑料薄膜層。
上述方案所述的電熱加溫苗床的制備方法如下:在選取好的育苗地上,根據設定好的育苗量和穴盤規格制備平整的苗池,在所述苗池底部鋪上一層塑料薄膜,在塑料薄膜上均勻地鋪一層稻草,然后在稻草上均勻地鋪撒一層細土,將稻草壓實,在細土上鋪設電熱線,并將電熱線呈S型鋪設在細土上,且電熱線由木樁固定,相鄰的電熱線之間保持一定的間距;在鋪好電熱線上均勻地撒一層基質進行覆蓋電熱線,再在基質上面鋪設穴盤,在穴盤內裝好育苗基質。
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稻草層的厚度為10-20cm;所述細土層的厚度為10-15cm;所述相鄰的電熱線之間保持5-10cm的間距;所述基質層的厚度為5-10cm。
一種應用上述方案所述的電熱加溫苗床的辣椒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選擇育苗地:
在設施大棚內,選擇排水良好、澆灌方便、采光好、地勢高的地塊作為育苗地;
(2)制備電熱加溫苗床:
依據所述電熱加溫苗床的制備方法制備電熱加溫苗床,在穴盤內裝好辣椒育苗基質,然后打開電源,通過電熱線將控溫器溫度調至28℃~30℃備用;
(3)催芽:
挑選飽滿干凈的辣椒種子,將其放入尼龍網袋中封好口,用1‰百菌清溶液浸種10分鐘后立即用清水沖凈藥物,再將種子放在常溫水中浸15~20分鐘,后轉入55℃的溫湯熱水并浸泡30分鐘,溫湯熱水用水量為種子量的4~5倍,期間要不斷攪動種子以使種子受熱均勻,后用常溫清水反復沖洗種子直至種子降至常溫后,將浸種容器放入20℃的恒溫箱中,繼續浸泡10~12小時,撈出后放入恒溫箱,在28~30℃條件下催芽4~5天,待50%~60%的種子露白后,即可播種;
(4)育苗設施準備:
在連棟大棚、日光溫室或塑料大棚內,采用“小拱棚+地膜”的栽培覆蓋設施,在小拱棚上覆蓋雙層薄膜,其中小拱棚的外膜選用80~100μm厚的聚乙烯無滴膜,小拱棚的內膜選用50~60μm厚的薄膜,同時加蓋一層20μm厚的地膜覆蓋穴盤;
(5)播種:
將穴盤內基質壓實,澆透水,將催芽的種子放在穴中間,每穴1粒,播完后每穴覆蓋2mm厚的基質,在穴盤上加蓋一層20μm厚的地膜,然后搭建小拱棚,在小拱棚上先覆蓋50~60μm厚的內膜,然后再覆蓋80~100μm厚的外膜,雙層薄膜對辣椒種子進行保溫保濕,打開電源,通過電熱線將控溫器溫度調至28℃進行育苗;
(6)苗期管理:
待70%的辣椒子葉出土后及時揭去地膜,調整控溫器,讓溫度控制在白天25~28℃,夜間15~18℃,適當澆灌清水,在保證秧苗正常生長所需溫度不限的前提下,應盡可能使幼苗多見光;在正常生長的晴朗天氣,上午11時至下午14時可全部揭除小拱棚上的覆蓋薄膜,遇上低溫寒潮,及時將小拱棚上的薄膜放下,白天要盡可能增加光照;注意降低濕度,在幼苗破心期一定要控制澆水,可使穴盤表面見干見濕;
(7)微生物肥使用:
幼苗出土,子葉剛展平時使用有效成分為芽孢桿菌的寧盾1號A型微生物菌劑,按照1∶100的比例,用水稀釋所述微生物菌劑,然后再將稀釋的菌劑對辣椒幼苗灌根,每15天灌根一次,整個育苗期灌溉4~5次;
(8)壯苗的標準:
葉片肥厚、夜色濃綠、幼徑粗壯,苗齡在70~80天,具有10片左右葉時的辣椒秧苗可以移栽;
(9)煉苗期的管理:
為了提高幼苗對定植后環境的適應能力,縮短定植后的緩苗時間,在定植前7天控制肥水和揭除覆蓋物降溫、通風,進行秧苗鍛煉。
(10)定植:
將經過煉苗期的辣椒幼苗定植在田間,完成后續的培育工作。
相比現有技術,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發明針對沿海地區辣椒冬季育苗方法缺陷的現狀進行研究,現有辣椒冬季育苗方法通常都是冷床育苗,該方法育苗周期長,費時費工、病害相互傳播較重且農藥使用量大,凍害現象頻發,不利于壯苗的培育。本發明采用電熱加溫苗床,使辣椒幼苗生長環境穩定,避免了凍害的發生,辣椒的成苗率高,同時在辣椒幼苗生長期間,采用“小拱棚+地膜”的栽培覆蓋設施,電熱加溫苗床和栽培覆蓋設施的雙重作用,可使辣椒的育苗周期可減少約45天,省工節本,本育苗體系幼苗生長環境穩定,成苗率高,是當前較為系統的針對沿海地區辣椒冬季育苗生產現狀進行研究的一套有效的育苗方法。
(2)本發明通過有針對性的選用微生物肥防控辣椒苗期主要病害,如辣椒猝倒病和辣椒立枯病,使用微生物菌劑可有效減少農藥的使用量,可為以后辣椒田間生產中化肥農藥減施增效研究提供基本的實驗依據。
(3)本發明所述的辣椒培育方法辣椒成活率高,可增加辣椒產量,為農業生產者帶來更高的收入。
附圖說明
圖1本發明所述的電熱加溫苗床的剖視圖。
附圖標記:苗池-1;塑料薄膜層-2;稻草層-3;細土層-4;電熱線層-5;基質層-6;穴盤層-7。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實施例1~3所述辣椒培育方法適用于江蘇沿海地區,辣椒種子于12月下旬播種,為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的辣椒早春栽培培育健康種苗。
如附圖1所示的一種電熱加溫苗床,所述電熱加溫苗床包括一苗池,所述苗池內部從上到下依次分為裝滿育苗基質的穴盤層、基質層、電熱線層、細土層、稻草層以及塑料薄膜層。
實施例1
一種電熱加溫苗床的制備方法如下:在選取好的育苗地上,根據設定好的育苗量和穴盤規格制備平整的苗池,在所述苗池底部鋪上一層塑料薄膜,在塑料薄膜上均勻地鋪一層稻草,所述稻草的厚度為10cm,然后在稻草上均勻地鋪撒一層細土,將稻草壓實,其中細土的厚度為10cm,在細土上面鋪設電熱線S型,并將電熱線呈S型鋪設在細土上,且電熱線由木樁固定,相鄰的電熱線之間保持5cm的間距;在鋪好電熱線上均勻地撒一層基質進行覆蓋電熱線,其中基質的厚度為5cm,再在基質上面鋪設穴盤,在穴盤內裝好育苗基質。
一種應用所述電熱加溫苗床的辣椒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選擇育苗地:
在設施大棚內,選擇排水良好、澆灌方便、采光好、地勢高的地塊作為育苗地;
(2)電熱加溫苗床的制備:
依據所述電熱加溫苗床的制備方法制備電熱加溫苗床,在穴盤內裝滿辣椒育苗基質,然后打開電源,通過電熱線將控溫器溫度調至28℃備用;
(3)催芽:
挑選飽滿干凈的辣椒種子,將其放入尼龍網袋中封好口,用1‰百菌清溶液浸種10分鐘后立即用清水沖凈藥物,再將種子放在常溫水中浸15分鐘,后轉入55℃的溫湯熱水并浸泡30分鐘,溫湯熱水用水量為種子量的4倍,期間要不斷攪動種子以使種子受熱均勻,后用常溫清水反復沖洗種子直至種子降至常溫后,將浸種容器放入20℃的恒溫箱中,繼續浸泡10小時,撈出后放入恒溫箱,在28℃條件下催芽4天,待50%的種子露白后,即可播種;
(4)育苗設施準備:
在連棟大棚、日光溫室或塑料大棚內,采用“小拱棚+地膜”的栽培覆蓋設施,小拱棚上覆蓋雙層薄膜,其中小拱棚的外膜選用80μm厚的聚乙烯無滴膜,小拱棚的內膜選用50μm厚的薄膜,同時加蓋一層20μm厚的地膜覆蓋穴盤;
(5)播種:
將穴盤內基質壓實,澆透水,將催芽的種子放在穴中間,每穴1粒,播完后每穴覆蓋2mm厚的基質,在穴盤上加蓋一層20μm厚的地膜,然后搭建小拱棚,先在小拱棚上覆蓋50μm厚的內膜,然后再覆蓋80μm厚的外膜,雙層薄膜對辣椒種子進行保溫保濕,打開電源,通過電熱線將控溫器溫度調至28℃進行育苗;
(6)苗期管理:
待70%的辣椒子葉出土后及時揭去地膜,調整控溫器,讓溫度控制在白天25℃,夜間15℃,適當澆灌清水,在保證秧苗正常生長所需溫度不限的前提下,應盡可能使幼苗多見光;在正常生長的晴朗天氣,上午11時至下午14時可全部揭除覆蓋薄膜和地膜,遇上低溫寒潮,及時將小拱棚上的外膜和內膜放下,白天要盡可能增加光照;注意降低濕度,在幼苗破心期一定要控制澆水,可使穴盤表面見干見濕;
(7)微生物肥使用:
幼苗出土,子葉剛展平時使用有效成分為芽孢桿菌的寧盾1號A型微生物菌劑,按照1∶100的比例,用水稀釋所述微生物菌劑,然后再將稀釋的菌劑對辣椒幼苗灌根,每15天灌根一次,整個育苗期灌溉4次;
(8)壯苗的標準:
葉片肥厚、夜色濃綠、幼徑粗壯,苗齡在70~80天,具有10片左右葉時的辣椒秧苗可以移栽;
(9)煉苗期的管理:
為了提高幼苗對定植后環境的適應能力,縮短定植后的緩苗時間,在定植前7天控制肥水和揭除覆蓋物降溫、通風,進行秧苗鍛煉。
(10)定植:
將經過煉苗期的辣椒幼苗定植在田間,完成后續的培育工作。
實施例2
一種電熱加溫苗床的制備方法如下:在選取好的育苗地上,根據設定好的育苗量和穴盤規格制備平整的苗池,在所述苗池底部鋪上一層塑料薄膜,在塑料薄膜上均勻地鋪一層稻草,所述稻草的厚度為15cm,然后在稻草上均勻地鋪撒一層細土,將稻草壓實,其中細土的厚度為12cm,在細土上面鋪設電熱線S型,并將電熱線呈S型鋪設在細土上,且電熱線由木樁固定,相鄰的電熱線之間保持8cm的間距;在鋪好電熱線上均勻地撒一層基質進行覆蓋電熱線,其中基質的厚度為8cm,再在基質上面鋪設穴盤,在穴盤內裝好辣椒育苗基質。
一種應用所述電熱加溫苗床的辣椒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選擇育苗地:
在設施大棚內,選擇排水良好、澆灌方便、采光好、地勢高的地塊作為育苗地;
(2)電熱加溫苗床的制備:
依據所述電熱加溫苗床的制備方法制備電熱加溫苗床,在穴盤內裝滿辣椒育苗基質,然后打開電源,通過電熱線將控溫器溫度調至29℃備用;
(3)催芽:
挑選飽滿干凈的辣椒種子,將其放入尼龍網袋中封好口,用1‰百菌清溶液浸種10分鐘后立即用清水沖凈藥物,再將種子放在常溫水中浸18分鐘,后轉入55℃的溫湯熱水并浸泡30分鐘,溫湯熱水用水量為種子量的4.5倍,期間要不斷攪動以使種子受熱均勻,后用常溫清水反復沖洗種子直至種子降至常溫后,將浸種容器放入20℃的恒溫箱中,繼續浸泡11小時,撈出后放入恒溫箱,在29℃條件下催芽4天,待55%的種子露白后,即可播種;
(4)育苗設施準備:
在連棟大棚、日光溫室或塑料大棚內,采用“小拱棚+地膜”的栽培覆蓋設施,在小拱棚上覆蓋雙層薄膜,其中小拱棚的外膜選用90μm厚的聚乙烯無滴膜,小拱棚的內膜選用55μm厚的薄膜,同時加蓋一層20μm厚的地膜覆蓋穴盤;
(5)播種:
將穴盤內基質壓實,澆透水,將催芽的種子放在穴中間,每穴1粒,播完后每穴覆蓋2mm厚的基質,在穴盤上加蓋一層20μm厚的地膜,然后搭建小拱棚,先在小拱棚上覆蓋55μm厚的內膜,然后再覆蓋90μm厚的外膜,雙層薄膜對辣椒種子進行保溫保濕,打開電源,通過電熱線將控溫器溫度調至28℃進行育苗;
(6)苗期管理:
待70%的辣椒子葉出土后及時揭去地膜,調整控溫器,讓溫度控制在白天27℃,夜間16℃,適當澆灌清水,在保證秧苗正常生長所需溫度不限的前提下,應盡可能使幼苗多見光;在正常生長的晴朗天氣,上午11時至下午14時可全部揭除覆蓋的雙層薄膜,遇上低溫寒潮,只需將雙層薄膜放下,白天要盡可能增加光照;注意降低濕度,在幼苗破心期一定要控制澆水,可使穴盤表面見干見濕;
(7)微生物肥使用:
幼苗出土,子葉剛展平時使用有效成分為芽孢桿菌的寧盾1號A型微生物菌劑,按照1∶100的比例,用水稀釋所述微生物菌劑,然后再將稀釋的菌劑對辣椒幼苗灌根,每15天灌根一次,整個育苗期灌溉5次;
(8)壯苗的標準:
葉片肥厚、夜色濃綠、幼徑粗壯,苗齡在70~80天,具有10片左右葉時的辣椒秧苗可以移栽;
(9)煉苗期的管理:
為了提高幼苗對定植后環境的適應能力,縮短定植后的緩苗時間,在定植前7天控制肥水和揭除覆蓋物降溫、通風,進行秧苗鍛煉。
(10)定植:
將經過煉苗期的辣椒幼苗定植在田間,完成后續的培育工作。
實施例3
一種電熱加溫苗床的制備方法如下:在選取好的育苗地上,根據設定好的育苗量和穴盤規格制備平整的苗池,在所述苗池底部鋪上一層塑料薄膜,在塑料薄膜上均勻地鋪一層稻草,所述稻草的厚度為20cm,然后在稻草上均勻地鋪撒一層細土,將稻草壓實,其中細土的厚度為15cm,在細土上面鋪設電熱線S型,并將電熱線呈S型鋪設在細土上,且電熱線由木樁固定,相鄰的電熱線之間保持10cm的間距;在鋪好電熱線上均勻地撒一層基質進行覆蓋電熱線,其中基質的厚度為10cm,再在基質上面鋪設穴盤,在穴盤內裝好育苗基質。
一種應用所述電熱加溫苗床的辣椒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選擇育苗地:
在設施大棚內,選擇排水良好、澆灌方便、采光好、地勢高的地塊作為育苗地;
(2)電熱加溫苗床的制備:
依據所述電熱加溫苗床的制備方法制備電熱加溫苗床,在穴盤內裝滿辣椒育苗基質,然后打開電源,通過電熱線將控溫器溫度調至30℃備用;
(3)催芽:
挑選飽滿干凈的辣椒種子,將其放入尼龍網袋中封好口,用1‰百菌清溶液浸種10分鐘后立即用清水沖凈藥物,再將種子放在常溫水中浸20分鐘,后轉入55℃的溫湯熱水并浸泡30分鐘,溫湯熱水用水量為種子量的5倍,期間要不斷攪動以使種子受熱均勻,后用常溫清水反復沖洗種子直至種子降至常溫后,將浸種容器放入20℃的恒溫箱中,繼續浸泡12小時,撈出后放入恒溫箱,在30℃條件下催芽5天,待60%的種子露白后,即可播種;
(4)育苗設施準備:
在連棟大棚、日光溫室或塑料大棚內,采用“小拱棚+地膜”的栽培覆蓋設施,在小拱棚上覆蓋雙層薄膜,其中小拱棚的外膜選用100μm厚的聚乙烯無滴膜,小拱棚的內膜選用60μm厚的薄膜,同時加蓋一層20μm厚的地膜覆蓋穴盤;
(5)播種:
將穴盤內基質壓實,澆透水,將催芽的種子放在穴中間,每穴1粒,播完后每穴覆蓋2mm厚的基質,在穴盤上加蓋一層20μm厚的地膜,然后搭建小拱棚,先在小拱棚上覆蓋60μm厚的內膜,然后再覆蓋100μm厚的外膜,雙層薄膜對辣椒種子進行保溫保濕,打開電源,通過電熱線將控溫器溫度調至28℃進行育苗;
(6)苗期管理:
待70%的辣椒子葉出土后及時揭去地膜,調整控溫器,讓溫度控制在白天28℃,夜間18℃,適當澆灌清水,在保證秧苗正常生長所需溫度不限的前提下,應盡可能使幼苗多見光;在正常生長的晴朗天氣,上午11時至下午14時可全部揭除覆蓋的雙層薄膜,遇上低溫寒潮,只需及時將雙層薄膜放下,白天要盡可能增加光照;注意降低濕度,在幼苗破心期一定要控制澆水,可使穴盤表面見干見濕;
(7)微生物肥使用:
幼苗出土,子葉剛展平時使用有效成分為芽孢桿菌的寧盾1號A型微生物菌劑,按照1∶100的比例,用水稀釋所述微生物菌劑,然后再將稀釋的菌劑對辣椒幼苗灌根,每15天灌根一次,整個育苗期灌溉4~5次;
(8)壯苗的標準:
葉片肥厚、夜色濃綠、幼徑粗壯,苗齡在70~80天,具有10片左右葉時的辣椒秧苗可以移栽;
(9)煉苗期的管理:
為了提高幼苗對定植后環境的適應能力,縮短定植后的緩苗時間,在定植前7天控制肥水和揭除覆蓋物降溫、通風,進行秧苗鍛煉。
(11)定植:
將經過煉苗期的辣椒幼苗定植在田間,完成后續的培育工作。
現有辣椒冬季育苗方法通常都是冷床育苗,即當年10月下旬冷床穴盤播種,12下旬移栽營養缽同時采用雙膜+草簾覆蓋越冬至翌年2月下旬移栽,育苗周期長,費時費工、病害相互傳播較重農藥使用量大,凍害現象頻發,不利于壯苗的培育。本發明采用電熱加溫苗床和“小拱棚+地膜”的栽培覆蓋設施結合的方式,可使幼苗生長環境穩定,成苗率高,可避免凍害的發生,育苗周期可減少約45天,省工節本,本育苗體系幼苗生長環境穩定,成苗率高,是當前較為系統的針對沿海地區辣椒冬季育苗生產現狀進行研究的一套有效的育苗方法。
本發明通過有針對性的選用微生物肥防控辣椒苗期主要病害,如辣椒猝倒病和辣椒立枯病,使用微生物菌劑可有效減少農藥的使用量,可為以后辣椒田間生產中化肥農藥減施增效研究提供基本的實驗依據。且本發明所述的辣椒培育方法辣椒成苗率高,定植后成活率也會高一點,可增加辣椒產量,為農業生產者帶來更高的收入。
本技術領域中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認識到,以上的實施例僅是用來說明本發明,而并非用作為對本發明的限定,只要在本發明的實質精神范圍內,對以上所述實施例的變化、變型都將落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