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植物繁殖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柔毛油杉育苗方法。
背景技術:
油杉〔拉丁學名:Keteleeria fortunei (Murr.)Carr〕松科,油杉屬常綠喬木,高可達30米,胸徑達1米以上;樹皮黃褐色或暗褐色,縱裂或塊狀脫落;1年生枝紅褐色,無毛或有毛,2~3年生小枝灰色或淡黃褐色。葉在側枝上排列成兩列,球果圓柱形,種子有膜質闊翅,種翅中上部較寬,與種鱗近等長。2~3月開花,球果10~11月成熟。主要分布在越南北部、香港和中國福建、廣東、廣西、貴州、湖南、江西、云南及浙江。樹形優雅美觀 ,可作庭園綠化樹種。有消腫解毒的作用。油杉是漸危種,由于人為干擾,破壞嚴重,成片森林極少,多散生在闊葉林中,現已載入《中國植物紅皮書》和《廣東省珍稀瀕危植物圖譜》。
油杉通常采用播種繁殖,栽培要點當11月上中旬球果由淺綠色轉變為栗褐色時,可采收播種,種子也可用濕沙層積貯藏至次年2月春播,20多天即發芽出土。油杉苗期喜光,但在7、8月間需短期遮蔭。幼苗生長緩慢,經移植培育三、四年可供造林用。但由于油杉前期生長緩慢,遠遠不能滿足人們對油杉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加強油杉資源的開發利用研究,而苗木培育是油杉資源開發利用的重要環節。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柔毛油杉育苗方法,解決了油杉育苗生長速度慢、存活率低及成本高、肥效利用率低等問題,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具體的,本發明所述柔毛油杉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種子采集及處理:選擇20年以上樹齡、無病蟲害的健康植株作為采種母樹,于11月上旬,當果實外表面附著的白色果皮脫落,種皮呈淡褐色或黃褐色時進行種子采集;
(2)種子播種前預處理:種子播種前,用0.5-1.5%高猛酸鉀溶液浸種15-25min,然后用清水清洗種子,再將種子置于30-35℃清水中浸種1-2d,去除浮種和雜質,最后將種子晾干備用;
(3)沙床催芽:撒種前1d先將沙床推平,并灑水將沙床上的沙完全濕潤后,淋灑質量濃度1-2%的高錳酸鉀溶液對沙床消毒后,用干凈的薄膜覆蓋;將濕沙與柔毛油杉種子混合進行播種催芽,沙與柔毛油杉種子的體積比為1.5-2∶1;
(4)栽培基質處理:以重量分數計,取以下原料:火燒土20-30份、腐殖土20-30份、黃壤土20-30份、農作物秸稈5-10份、食用菌下腳料5-10份、有機肥5-8份、無機肥4-6份,混勻,制得栽培基質并將其裝入育苗容器中;
(5)容器育苗:待種苗高3-4cm后進行移苗,移苗時剪去過長的胚根,保留胚根2-3cm;移苗前先將育苗容器內的栽培基質淋透,然后用筷子大小的木棍在基質上插一個小洞,放入種苗,并將周圍基質輕輕壓實,使其與種苗相結合,淋透水;
(6)苗期管理:容器育苗期間,保持栽培基質濕潤,控制育苗場所的溫度為12-27℃、遮陰度為70-80%;
(7)苗木出圃:選擇苗高40-50cm、地徑0.2-0.4cm、根系發達、無病害且經過練苗的苗木出圃造林。
作為本發明所述柔毛油杉育苗方法的進一步說明,所述栽培基質的有機質含量≧20%。
作為本發明所述柔毛油杉育苗方法的進一步說明,所述農作物秸稈為包括玉米秸稈、水稻秸稈、小麥秸稈、棉籽殼、蔗葉、蔗梢中的一種或者一種以上混合物,過60-80目篩。
作為本發明所述柔毛油杉育苗方法的進一步說明,所述食用菌選自香菇、雙孢菇、金針菇、雞腿菇、平菇、巴西菇、猴頭菇。
作為本發明所述柔毛油杉育苗方法的進一步說明,在步驟(7)中,所述練苗在苗木出圃前20-30d進行。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所述柔毛油杉育苗方法能有效解決油杉育苗生長速度慢、存活率低及成本高、肥效利用率低等問題,所培育的苗木優質健壯,生長快,為珍貴樹種油杉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值得推廣應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實施例僅是對本發明作更清楚的說明,而不是對本發明的限制。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均落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實施例1
一種柔毛油杉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種子采集及處理:選擇20年以上樹齡、無病蟲害的健康植株作為采種母樹,于11月上旬,當果實外表面附著的白色果皮脫落,種皮呈淡褐色或黃褐色時進行種子采集;
(2)種子播種前預處理:種子播種前,用1%高猛酸鉀溶液浸種20min,然后用清水清洗種子,再將種子置于32℃清水中浸種1.5d,去除浮種和雜質,最后將種子晾干備用;
(3)沙床催芽:撒種前1d先將沙床推平,并灑水將沙床上的沙完全濕潤后,淋灑質量濃度2%的高錳酸鉀溶液對沙床消毒后,用干凈的薄膜覆蓋;將濕沙與柔毛油杉種子混合進行播種催芽,沙與柔毛油杉種子的體積比為1.5∶1;
(4)栽培基質處理:以重量分數計,取以下原料:火燒土30份、腐殖土20份、黃壤土30份、農作物秸稈5份、食用菌下腳料10份、有機肥8份、無機肥4份,混勻,制得有機質含量≧20%的栽培基質,并將其裝入育苗容器中;
(5)容器育苗:待種苗高3cm后進行移苗,移苗時剪去過長的胚根,保留胚根2cm;移苗前先將育苗容器內的栽培基質淋透,然后用筷子大小的木棍在基質上插一個小洞,放入種苗,并將周圍基質輕輕壓實,使其與種苗相結合,淋透水;
(6)苗期管理:容器育苗期間,保持栽培基質濕潤,控制育苗場所的溫度為16℃、遮陰度為75%;
(7)苗木出圃:選擇苗高40cm、地徑0.2cm、根系發達、無病害且經過練苗的苗木出圃造林;所述練苗在苗木出圃前25d進行。
實施例2
一種柔毛油杉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種子采集及處理:選擇20年以上樹齡、無病蟲害的健康植株作為采種母樹,于11月上旬,當果實外表面附著的白色果皮脫落,種皮呈淡褐色或黃褐色時進行種子采集;
(2)種子播種前預處理:種子播種前,用1.5%高猛酸鉀溶液浸種15min,然后用清水清洗種子,再將種子置于35℃清水中浸種1d,去除浮種和雜質,最后將種子晾干備用;
(3)沙床催芽:撒種前1d先將沙床推平,并灑水將沙床上的沙完全濕潤后,淋灑質量濃度1%的高錳酸鉀溶液對沙床消毒后,用干凈的薄膜覆蓋;將濕沙與柔毛油杉種子混合進行播種催芽,沙與柔毛油杉種子的體積比為2∶1;
(4)栽培基質處理:以重量分數計,取以下原料:火燒土20份、腐殖土30份、黃壤土20份、農作物秸稈5份、食用菌下腳料10份、有機肥5份、無機肥6份,混勻,制得有機質含量≧20%的栽培基質,并將其裝入育苗容器中;
(5)容器育苗:待種苗高4cm后進行移苗,移苗時剪去過長的胚根,保留胚根3cm;移苗前先將育苗容器內的栽培基質淋透,然后用筷子大小的木棍在基質上插一個小洞,放入種苗,并將周圍基質輕輕壓實,使其與種苗相結合,淋透水;
(6)苗期管理:容器育苗期間,保持栽培基質濕潤,控制育苗場所的溫度為22℃、遮陰度為70%;
(7)苗木出圃:選擇苗高45cm、地徑0.3cm、根系發達、無病害且經過練苗的苗木出圃造林;所述練苗在苗木出圃前30d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