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野豬飼養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高山黑豬散養方法。
背景技術:
野豬又稱山豬,豬屬動物。野豬分為歐洲野豬和亞洲野豬,在全世界有27個亞種,亞種間和亞種內核型都有一些差異,染色體數(2n)在36~38之間,如西歐野豬2n=36或37,日本野豬2n=38,但彼此間沒有繁殖障礙??梢陨蟠鼈儚V為分布在世界上,不過由于人類獵殺與生存環境空間急劇減縮等因素,數量已急劇減少,并已經被許多國家列為瀕危物種。野豬是雜食性的,只要能吃的東西都吃。一般的野豬群有2-3只母豬與一群幼豬,公豬只在發情期才會加入豬群。高山野豬是一種優良的品種,對高山野豬進行散養,會更好地還原模擬野豬的自然生長習性,將會使得野豬的喂養更加具有科學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山黑豬散養方法,該高山黑豬散養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s1:散養地的選擇,選擇山間林地作為黑豬的散養地,選擇樹木茂盛的林地區,同時需要在散養地中有潔凈水源;
s2:散養地邊界的劃定,根據黑豬的飼養量里規劃處散養地的面積,同時確定散養面積后,需要在散養地邊界上埋上樹樁,同時樹樁間連接上鋼絲網,且鋼絲網的高度需要大于兩米,需要在散養地中建立棚舍,在大雨天氣用于野豬的避雨;
s3:對散養地的清理,對散養地中的一些有毒雜草和有毒植物的清理,將這些對野豬成長有害物消除,避免對野豬成長造成嚴重危害;
s4:將需要散養的豬仔放入到散養地前期的飼養,需要定時向豬仔喂食,豬仔前期散養一個月內需要一天4次向散養地投喂人工配比的飼料,投放方式為定點投放,投喂時間第一次為早上7點到8點之間,第二次投食時間為中午12點到1點之間,第三次投食時間為傍晚5點到6點之間,第四次投食時間為夜間9點到10點之間;
s5:散養地中期的飼養,中期散養為一個月到四個月之間,需要向散養地進行飼料的投放,投放方式為不定點的投放,采用分點投放的方式,同時一天的投放次數為三次,投喂時間第一次為早上7點到8點之間,第二次投食時間為中午12點到1點之間,第三次投食時間為晚上7點到8點之間;
s6:散養地后期的飼養,后期飼養為4個月以后,需要向散養地采用人工施灑的方式將飼料投放到飼養地,投放次數為一天兩次,第一次投放時間為早上8點到9點,第二次投放時間晚上6點到7點;
s7:野豬的飼養出欄,在后期飼養6個月以上后即出欄,經檢驗合格后即可在市場上進行銷售。
優選的,所述步驟s4中的前期飼養中需要對豬仔進行抗病毒疫苗的注射,注射時間為前期飼養過程中的3-5天。
優選的,所述步驟s4、s5和s6中的飼養所用的人工配比的飼料為玉米、麥麩、豆渣、紅薯塊和水按照1:1:0.5:0.2混合配比而成。
優選的,所述步驟s4中的四次飼料中的每次投放量為按照每頭豬仔2-3公斤為標準進行投放。
優選的,所述步驟s5中的三次飼料中的每次投放量為按照每頭豬仔3-5公斤為標準進行投放。
優選的,所述步驟s6中的兩次飼料中的每次投放量為按照每頭豬仔5-8公斤為標準進行投放。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采用對野豬分期飼養的方式進行,將野豬飼養分為前期、中期和后期,在不同階段采用不同的投食方式,以及采用不同的飼料投喂量,從而可以更好地符合野豬的生長特性,對野豬的生長更加有利。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實施例1
一種高山黑豬散養方法,該高山黑豬散養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s1:散養地的選擇,選擇山間林地作為黑豬的散養地,選擇樹木茂盛的林地區,同時需要在散養地中有潔凈水源;
s2:散養地邊界的劃定,根據黑豬的飼養量里規劃處散養地的面積,同時確定散養面積后,需要在散養地邊界上埋上樹樁,同時樹樁間連接上鋼絲網,且鋼絲網的高度需要大于兩米,需要在散養地中建立棚舍,在大雨天氣用于野豬的避雨;
s3:對散養地的清理,對散養地中的一些有毒雜草和有毒植物的清理,將這些對野豬成長有害物消除,避免對野豬成長造成嚴重危害;
s4:將需要散養的豬仔放入到散養地前期的飼養,需要定時向豬仔喂食,豬仔前期散養一個月內需要一天4次向散養地投喂人工配比的飼料,投放方式為定點投放,投喂時間第一次為早上7點,第二次投食時間為中午12點,第三次投食時間為傍晚5點,第四次投食時間為夜間9點;
s5:散養地中期的飼養,中期散養為一個月到四個月之間,需要向散養地進行飼料的投放,投放方式為不定點的投放,采用分點投放的方式,同時一天的投放次數為三次,投喂時間第一次為早上7點,第二次投食時間為中午12點,第三次投食時間為晚上7點;
s6:散養地后期的飼養,后期飼養為4個月以后,需要向散養地采用人工施灑的方式將飼料投放到飼養地,投放次數為一天兩次,第一次投放時間為早上8點,第二次投放時間晚上6點;
s7:野豬的飼養出欄,在后期飼養6個月以上后即出欄,經檢驗合格后即可在市場上進行銷售。
所述步驟s4中的前期飼養中需要對豬仔進行抗病毒疫苗的注射,注射時間為前期飼養過程中的3天。
所述步驟s4、s5和s6中的飼養所用的人工配比的飼料為玉米、麥麩、豆渣、紅薯塊和水按照1:1:0.5:0.2混合配比而成。
所述步驟s4中的四次飼料中的每次投放量為按照每頭豬仔2公斤為標準進行投放。
所述步驟s5中的三次飼料中的每次投放量為按照每頭豬仔3公斤為標準進行投放。
所述步驟s6中的兩次飼料中的每次投放量為按照每頭豬仔5公斤為標準進行投放。
實施例2
一種高山黑豬散養方法,該高山黑豬散養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s1:散養地的選擇,選擇山間林地作為黑豬的散養地,選擇樹木茂盛的林地區,同時需要在散養地中有潔凈水源;
s2:散養地邊界的劃定,根據黑豬的飼養量里規劃處散養地的面積,同時確定散養面積后,需要在散養地邊界上埋上樹樁,同時樹樁間連接上鋼絲網,且鋼絲網的高度需要大于兩米,需要在散養地中建立棚舍,在大雨天氣用于野豬的避雨;
s3:對散養地的清理,對散養地中的一些有毒雜草和有毒植物的清理,將這些對野豬成長有害物消除,避免對野豬成長造成嚴重危害;
s4:將需要散養的豬仔放入到散養地前期的飼養,需要定時向豬仔喂食,豬仔前期散養一個月內需要一天4次向散養地投喂人工配比的飼料,投放方式為定點投放,投喂時間第一次為早上7點半,第二次投食時間為中午12點半,第三次投食時間為傍晚5點半,第四次投食時間為夜間9點半;
s5:散養地中期的飼養,中期散養為一個月到四個月之間,需要向散養地進行飼料的投放,投放方式為不定點的投放,采用分點投放的方式,同時一天的投放次數為三次,投喂時間第一次為早上7點半,第二次投食時間為中午12點半,第三次投食時間為晚上7點半;
s6:散養地后期的飼養,后期飼養為4個月以后,需要向散養地采用人工施灑的方式將飼料投放到飼養地,投放次數為一天兩次,第一次投放時間為早上8點半,第二次投放時間晚上6點半;
s7:野豬的飼養出欄,在后期飼養6個月以上后即出欄,經檢驗合格后即可在市場上進行銷售。
所述步驟s4中的前期飼養中需要對豬仔進行抗病毒疫苗的注射,注射時間為前期飼養過程中的4天。
所述步驟s4、s5和s6中的飼養所用的人工配比的飼料為玉米、麥麩、豆渣、紅薯塊和水按照1:1:0.5:0.2混合配比而成。
所述步驟s4中的四次飼料中的每次投放量為按照每頭豬仔2.5公斤為標準進行投放。
所述步驟s5中的三次飼料中的每次投放量為按照每頭豬仔4公斤為標準進行投放。
所述步驟s6中的兩次飼料中的每次投放量為按照每頭豬仔6公斤為標準進行投放。
實施例3
一種高山黑豬散養方法,該高山黑豬散養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s1:散養地的選擇,選擇山間林地作為黑豬的散養地,選擇樹木茂盛的林地區,同時需要在散養地中有潔凈水源;
s2:散養地邊界的劃定,根據黑豬的飼養量里規劃處散養地的面積,同時確定散養面積后,需要在散養地邊界上埋上樹樁,同時樹樁間連接上鋼絲網,且鋼絲網的高度需要大于兩米,需要在散養地中建立棚舍,在大雨天氣用于野豬的避雨;
s3:對散養地的清理,對散養地中的一些有毒雜草和有毒植物的清理,將這些對野豬成長有害物消除,避免對野豬成長造成嚴重危害;
s4:將需要散養的豬仔放入到散養地前期的飼養,需要定時向豬仔喂食,豬仔前期散養一個月內需要一天4次向散養地投喂人工配比的飼料,投放方式為定點投放,投喂時間第一次為早上8點,第二次投食時間為中午1點,第三次投食時間為傍晚6點,第四次投食時間為夜間10點;
s5:散養地中期的飼養,中期散養為一個月到四個月之間,需要向散養地進行飼料的投放,投放方式為不定點的投放,采用分點投放的方式,同時一天的投放次數為三次,投喂時間第一次為早上8點,第二次投食時間為中午1點,第三次投食時間為晚上8點;
s6:散養地后期的飼養,后期飼養為4個月以后,需要向散養地采用人工施灑的方式將飼料投放到飼養地,投放次數為一天兩次,第一次投放時間為早上9點,第二次投放時間晚上7點;
s7:野豬的飼養出欄,在后期飼養6個月以上后即出欄,經檢驗合格后即可在市場上進行銷售。
所述步驟s4中的前期飼養中需要對豬仔進行抗病毒疫苗的注射,注射時間為前期飼養過程中的5天。
所述步驟s4、s5和s6中的飼養所用的人工配比的飼料為玉米、麥麩、豆渣、紅薯塊和水按照1:1:0.5:0.2混合配比而成。
所述步驟s4中的四次飼料中的每次投放量為按照每頭豬仔3公斤為標準進行投放。
所述步驟s5中的三次飼料中的每次投放量為按照每頭豬仔5公斤為標準進行投放。
所述步驟s6中的兩次飼料中的每次投放量為按照每頭豬仔8公斤為標準進行投放。
本發明采用對野豬分期飼養的方式進行,將野豬飼養分為前期、中期和后期,在不同階段采用不同的投食方式,以及采用不同的飼料投喂量,從而可以更好地符合野豬的生長特性,對野豬的生長更加有利。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