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養殖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馬匹的快速育肥法。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飲食營養的問題。馬肉,具有補血、益氣補虛等保健功能,其營養價值高,但是由于馬匹通常是散養,所以其肉質口感較差因此導致食用者較少。
人們在食用過程中,發現一種“雪花馬肉”,其是因其脂肪沉積到肌肉纖維中,形成紅白相間的花紋,脂肪看上去像白色的雪花,故得此名。雪花馬肉堪稱馬肉中的極品,吃起來汁液豐富,口感甘香嫩滑,在日本、歐、美許多國家深受歡迎,是高級營養保健食品。其生食生物價值很高,含有較高不飽和脂肪酸,可溶解膽固醇清除血管壁沉積,擴張血管促進血循環降低血壓,防止患動脈粥樣硬化癥,心肌梗塞高血壓等。但是這種“雪花馬肉”大多是在屠宰過程中才能發現,產量無法控制,無法滿足人們的需要。
因此,為滿足大量的市場需求,很多養殖業主采用給馬匹注射抗生素作為生長促進劑,以此來加快馬匹的育肥,但大量的研究表明:抗生素的長期使用會造成有害菌種的耐藥性,易使飼養出來的馬肉中有抗生素殘留,嚴重影響馬肉的品質,進而影響食用者的身體健康。因此,有必要研究出一種既能快速育肥,又能夠保證馬肉品質的方法。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馬匹快速育肥法,本發明選擇牧馬進行圈養育肥,并充分考慮從放養到圈養過渡中馬的適應情況,分為三個階段進行區分喂養,減少馬匹的應激性,另外,在馬匹育肥的同時對馬體衛生進行嚴格管理,利用中草藥組合物預防、驅除馬體真菌和寄生蟲,避免了馬體寄生蟲帶來的各種疾病,從而保證馬匹健康成長。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馬匹的快速育肥法,包括如下步驟:
1)馬匹的選擇:選擇體重200千克以上,年齡在1.5-6歲的放牧采食馬匹;
2)過渡期的養殖:馬匹從自由放牧采食到集中舍飼,在此階段以干草為主,配合胡蘿卜進行飼喂,胡蘿卜的量為干草重量的10%,每日飼喂量為10-15千克/匹,每日分4-8次投喂,喂食40-60天;
3)恢復期的養殖:此階段首先用配合飼料I和青飼料進行飼喂,配合飼料I每日飼喂量為3-5千克/匹,青飼料每日飼喂量為12-20千克/匹,每日分4-9次投喂,喂食60-80天;之后以配合飼料II 3-6千克/匹,青飼料12-20千克/匹喂養40-60天,每日分4-9次投喂;
所述配合飼料I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玉米40-60份、麥麩20-25份、豆餅10-20份、魚粉1-5份、木薯5-10份、苡仁5-10份、淮山5-10份、糖漿3-20份;
所述配合飼料II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玉米45-65份、麥麩20-30份、蕎麥10-18份、花生餅10-20份、蝦皮粉5-15份、紫薯粒5-15份、骨粉2-8份、南瓜10-15份、鹽1-2份、糖漿3-25份;
4)強育增重期的養殖:此階段用配合飼料III和青飼料喂養,配合飼料III每日喂養量為4-7千克/匹,青飼料每日喂養量為40-60千克/匹,每日分5-10次投喂,所述青飼料的飼喂包括每日夜間飼喂一次,飼喂量為5-10千克/匹;
所述配合飼料III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玉米40-65份、高粱30-45份、豆粕20-36份、花生仁10-25份、椰子粉10-18份、魚粉5-10份、睡菜5-10份、香蕉皮10-20份、浮萍10-20份、螺旋藻8-16份、紅糖20-35份。
進一步地,還包括馬體衛生管理的步驟,具體如下:①皮膚護理:每匹馬每周護理1-3次,具體為:將中藥提取液與水按體積比1:20-1:30稀釋后注入噴灑器中,均勻噴灑于馬體表的各個部位,然后用軟毛刷沿著馬的體表刷一遍,再繼續重新均勻噴灑于馬體表的各個部位,待2-3個小時后用水沖洗即可;中草藥組合物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地梭羅15-21份、老婆子針線25-35份、雄黃5-9份、石蒜10-20份、艾葉16-24份、蛇床子10-20份、地膚子10-18份;②護蹄:每匹馬每周護蹄1-2次,具體為:摳除蹄底及蹄叉等處污物;對蹄壁磨損輕,出現狹蹄、斜蹄的馬:每1-2月進行削蹄一次;對蹄壁磨損重,出現裂蹄、蹄叉腐爛癥狀的馬:進行掛掌處理。
進一步地,所述青飼料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甜葉菊10-20份、苜宿草20-28份、牧草20-30份、紅薯藤10-18份、三葉草10-15份、大白檸條10-20份;它是通過以下方法得到:將上述重量份的原料洗凈后各切成長度小于2cm的碎塊或碎段,然后一起放入鍋中隔水蒸10-15min,然后倒入打漿機中機械粉碎至過30目標準篩,即可。
進一步地,所述配合飼料I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玉米50份、麥麩22份、豆餅15份、魚粉3份、木薯7份、苡仁7份、淮山7份、糖漿8份。
進一步地,所述配合飼料II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玉米55份、麥麩25份、蕎麥15份、花生餅15份、蝦皮粉10份、紫薯粒10份、骨粉6份、南瓜12份、鹽2份、糖漿15份。
進一步地,所述配合飼料III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玉米55份、高粱37份、豆粕29份、花生仁18份、椰子粉15份、魚粉7份、睡菜7份、香蕉皮15份、浮萍15、螺旋藻12份、紅糖28份。
進一步地,所述中藥提取液主要通過以下方法得到:a.將艾葉、地膚子和地梭羅洗凈,切成長度小于2cm的碎塊,與雄黃、石蒜一起放入鍋中隔水蒸40-60min,然后倒入攪拌機中破碎攪拌成藥泥備用;b.將老婆子針線、蛇床子用破碎機破碎為粒徑小于3mm的顆粒,加入纖維素酶水溶液至浸過藥材表面1-2cm,浸泡3-4h,過濾后將濾渣控干水,然后放到烘干箱中干燥,取出自然冷卻至室溫,再倒入打粉機中粉碎為過30目標準篩的混合粉末備用;c.將步驟a的藥泥與步驟b的混合粉末倒入陶罐或砂罐中,加入藥泥和混合粉末總重量4-6倍的水,溫火煎制20-40分鐘,去渣留藥液,并將藥液濃縮至室溫測定相對密度為1.10-1.15的溶液,即可。
綜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在飼養飼料方面,本發明在選擇放牧馬匹后,首先進行過渡期的適應飼喂,由于馬匹長期放養,難以立刻適應集中舍飼,因此,以干草為主再配合胡蘿卜進行飼喂;在恢復期階段,首先飼喂配合飼料I,然后再飼喂配合飼料II,兩種配方飼料同樣以玉米、麥麩為主要原料,添加其他成分,配合飼料I針對馬匹胃消化適應情況,添加中草藥成分,保健的同時,促進消化,增加食欲,配合飼料II添加各類膳食纖維,高蛋白的蝦皮粉、花生餅,以及可健脾、保護胃黏膜的紫薯、南瓜,為馬匹恢復脂肪提供足夠營養供給,另外,上述兩種配合飼料均添加糖漿,馬喜愛甜味而拒酸味,添加糖漿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增加馬匹的食欲;配合飼料III為高能量、高蛋白飼料,促進馬匹育肥,同時,添加睡菜、香蕉皮,具有安神促眠作用,可提高馬匹睡眠質量,馬吃飽后睡得更香,利于快速育肥;以上階段還配合有青飼料進行飼喂,青飼料成分為生態安全的綠色植物,為馬匹提供成長所需的各類維生素,青飼料添加有甜葉菊,不僅賦予清熱解毒、幫助消化等保健功能,且馬喜愛甜味,可增加其采食積極性。采用以上飼料進行飼喂,使得馬快速增長,同時能獲取高質量的馬肉,飼料中的脂肪、蛋白質以及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含量科學嚴謹,喂養出來的馬肉質量高,脂肪、肌肉分布均勻且色澤健康,符合“雪花馬肉”的評定標準。
2、在飼養時間頻率方面,由于馬具有采食細致,咀嚼慢,采食時間長的特點,僅僅靠白天喂飼滿足不了馬的營養、能量需求,因此本發明采用夜間喂食的方式進行補充飼喂,另外,由于馬匹咀嚼慢,本發明還在常規喂食上減少每次喂食量,而增加喂食次數,使得營養物質供給更平穩,更充足,馬能更高效地消化食物,使得飼養得到的馬肉細膩而鮮嫩,肌肉鮮紅而飽滿,且馬能夠攝入更多的能量,增重更快速。
3、在衛生防疫方面,本發明對馬體進行衛生管理,采用中草藥提取液對馬體進行清潔,中藥提取液由多味中草藥組合而成,其中,石蒜性溫,有消腫殺蟲之功效;雄黃可將蟲體殺死,雄黃有刺激性氣味,不僅能殺死蟲體還能驅趕馬體附近害蟲,艾葉有草香味,對蚊蟲有驅趕作用,能中和雄黃氣味對管理人的刺激,且能更高效驅趕害蟲,同時增加殺蟲效果;老婆子針線、地梭羅殺蟲的同時,能治療寄生蟲帶來的皮膚病,且有生肌之效,幫助寄生蟲侵害后的馬體表皮膚的快速恢復;地膚子與蛇床子二者配合,有良好的抑制真菌作用,從根本上減輕寄生蟲的滋生。本發明的中藥提取液經過科學的配伍,能殺死成蟲或未成蟲的蟲卵,各原料藥經過協同作用,有效地驅除和治療豬體表的虱、螨、蜱、蠅、蚊等寄生蟲及其引發的瘙癢、出血、腫痛、膿瘡、皮炎等癥狀,達到標本皆治的目的,且見效快,療程短,治愈率高,無毒副作用;另外,中草藥的細胞壁均是由大量纖維素構成,其有效成分往往被包裹在細胞壁內,用纖維素酶浸泡能使其細胞壁破裂進而有利于藥材中有效成分的提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的實施例可以幫助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全面地理解本發明,但不可以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發明。
實施例1
一種馬匹的快速育肥法,包括如下步驟:
1)馬匹的選擇:選擇體重200千克以上,年齡在1.5-6歲的放牧采食馬匹;
2)過渡期的養殖:馬匹從自由放牧采食到集中舍飼,在此階段以干草為主,配合胡蘿卜進行飼喂,胡蘿卜的量為干草重量的10%,每日飼喂量為10千克/匹,每日分4次投喂,喂食40天;
3)恢復期的養殖:此階段首先用配合飼料I和青飼料進行飼喂,配合飼料I每日飼喂量為3千克/匹,青飼料每日飼喂量為12千克/匹,每日分4次投喂,喂食60天;之后以配合飼料II 3千克/匹,青飼料12千克/匹喂養40天,每日分4次投喂;
配合飼料I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玉米40份、麥麩20份、豆餅10份、魚粉1份、木薯5份、苡仁5份、淮山5份、糖漿3份;配合飼料II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玉米45份、麥麩20份、蕎麥10份、花生餅10份、蝦皮粉5份、紫薯粒5份、骨粉2份、南瓜10份、鹽1份、糖漿3份;
4)強育增重期的養殖:此階段用配合飼料III和青飼料喂養,配合飼料III每日喂養量為4千克/匹,青飼料每日喂養量為40千克/匹,每日分5次投喂,所述青飼料的飼喂包括每日夜間飼喂一次,飼喂量為5千克/匹;
配合飼料III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玉米40份、高粱30份、豆粕20份、花生仁10份、椰子粉10份、魚粉5份、睡菜5份、香蕉皮10份、浮萍10份、螺旋藻8份、紅糖20份;
5)馬體衛生的管理:①皮膚護理:每匹馬每周護理1次,具體為:將中藥提取液與水按體積比1:20稀釋后注入噴灑器中,均勻噴灑于馬體表的各個部位,然后用軟毛刷沿著馬的體表刷一遍,再繼續重新均勻噴灑于馬體表的各個部位,待2個小時后用水沖洗即可;中藥提取液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地梭羅15份、老婆子針線25份、雄黃5份、石蒜10份、艾葉16份、蛇床子10份、地膚子10份;主要通過以下方法得到:a.將艾葉、地膚子和地梭羅洗凈,切成長度小于2cm的碎塊,與雄黃、石蒜一起放入鍋中隔水蒸40min,然后倒入攪拌機中破碎攪拌成藥泥備用;b.將老婆子針線、蛇床子用破碎機破碎為粒徑小于3mm的顆粒,加入纖維素酶水溶液至浸過藥材表面1cm,浸泡3h,過濾后將濾渣控干水,然后放到烘干箱中干燥,取出自然冷卻至室溫,再倒入打粉機中粉碎為過30目標準篩的混合粉末備用;c.將步驟a的藥泥與步驟b的混合粉末倒入陶罐或砂罐中,加入藥泥和混合粉末總重量4倍的水,溫火煎制20分鐘,去渣留藥液,并將藥液濃縮至室溫測定相對密度為1.10的溶液,即可;
②護蹄:每匹馬每周護蹄1次,具體為:摳除蹄底及蹄叉等處污物;對蹄壁磨損輕,出現狹蹄、斜蹄的馬:每月進行削蹄一次;對蹄壁磨損重,出現裂蹄、蹄叉腐爛癥狀的馬:進行掛掌處理。
上述提及的青飼料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甜葉菊10份、苜宿草20份、牧草20份、紅薯藤10份、三葉草10份、大白檸條10份;它是通過以下方法得到:將上述重量份的原料洗凈后各切成長度小于2cm的碎塊或碎段,然后一起放入鍋中隔水蒸10min,然后倒入打漿機中機械粉碎至過30目標準篩,即可。
實施例2
一種馬匹的快速育肥法,包括如下步驟:
1)馬匹的選擇:選擇體重200千克以上,年齡在1.5-6歲的放牧采食馬匹;
2)過渡期的養殖:馬匹從自由放牧采食到集中舍飼,在此階段以干草為主,配合胡蘿卜進行飼喂,胡蘿卜的量為干草重量的10%,每日飼喂量為12千克/匹,每日分6次投喂,喂食50天;
3)恢復期的養殖:此階段首先用配合飼料I和青飼料進行飼喂,配合飼料I每日飼喂量為4千克/匹,青飼料每日飼喂量為18千克/匹,每日分6次投喂,喂食70天;之后以配合飼料II 5千克/匹,青飼料18千克/匹喂養50天,每日分6次投喂;
配合飼料I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玉米50份、麥麩22份、豆餅15份、魚粉3份、木薯7份、苡仁7份、淮山7份、糖漿12份;配合飼料II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玉米55份、麥麩25份、蕎麥14份、花生餅15份、蝦皮粉10份、紫薯粒10份、骨粉5份、南瓜12份、鹽1份、糖漿15份;
4)強育增重期的養殖:此階段用配合飼料III和青飼料喂養,配合飼料III每日喂養量為4-7千克/匹,青飼料每日喂養量為50千克/匹,每日分7次投喂,所述青飼料的飼喂包括每日夜間飼喂一次,飼喂量為7千克/匹;
配合飼料III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玉米49份、高粱38份、豆粕28份、花生仁18份、椰子粉14份、魚粉7份、睡菜7份、香蕉皮15份、浮萍15份、螺旋藻12份、紅糖26份;
5)馬體衛生的管理:①皮膚護理:每匹馬每周護理2次,具體為:將中藥提取液與水按體積比1:20稀釋后注入噴灑器中,均勻噴灑于馬體表的各個部位,然后用軟毛刷沿著馬的體表刷一遍,再繼續重新均勻噴灑于馬體表的各個部位,待2個小時后用水沖洗即可;中藥提取液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地梭羅18份、老婆子針線30份、雄黃7份、石蒜15份、艾葉20份、蛇床子15份、地膚子14份;主要通過以下方法得到:a.將艾葉、地膚子和地梭羅洗凈,切成長度小于2cm的碎塊,與雄黃、石蒜一起放入鍋中隔水蒸50min,然后倒入攪拌機中破碎攪拌成藥泥備用;b.將老婆子針線、蛇床子用破碎機破碎為粒徑小于3mm的顆粒,加入纖維素酶水溶液至浸過藥材表面1cm,浸泡4h,過濾后將濾渣控干水,然后放到烘干箱中干燥,取出自然冷卻至室溫,再倒入打粉機中粉碎為過30目標準篩的混合粉末備用;c.將步驟a的藥泥與步驟b的混合粉末倒入陶罐或砂罐中,加入藥泥和混合粉末總重量5倍的水,溫火煎制30分鐘,去渣留藥液,并將藥液濃縮至室溫測定相對密度為1.10的溶液,即可;
②護蹄:每匹馬每周護蹄1次,具體為:摳除蹄底及蹄叉等處污物;對蹄壁磨損輕,出現狹蹄、斜蹄的馬:每月進行削蹄一次;對蹄壁磨損重,出現裂蹄、蹄叉腐爛癥狀的馬:進行掛掌處理。
上述提及的青飼料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甜葉菊15份、苜宿草24份、牧草25份、紅薯藤15份、三葉草12份、大白檸條15份;它是通過以下方法得到:將上述重量份的原料洗凈后各切成長度小于2cm的碎塊或碎段,然后一起放入鍋中隔水蒸12min,然后倒入打漿機中機械粉碎至過30目標準篩,即可。
實施例3
一種馬匹的快速育肥法,包括如下步驟:
1)馬匹的選擇:選擇體重200千克以上,年齡在1.5-6歲的放牧采食馬匹;
2)過渡期的養殖:馬匹從自由放牧采食到集中舍飼,在此階段以干草為主,配合胡蘿卜進行飼喂,胡蘿卜的量為干草重量的10%,每日飼喂量為15千克/匹,每日分8次投喂,喂食60天;
3)恢復期的養殖:此階段首先用配合飼料I和青飼料進行飼喂,配合飼料I每日飼喂量為5千克/匹,青飼料每日飼喂量為20千克/匹,每日分9次投喂,喂食80天;之后以配合飼料II 6千克/匹,青飼料20千克/匹喂養60天,每日分9次投喂;
配合飼料I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玉米60份、麥麩25份、豆餅10-20份、魚粉5份、木薯10份、苡仁10份、淮山10份、糖漿20份;配合飼料II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玉米65份、麥麩30份、蕎麥18份、花生餅20份、蝦皮粉15份、紫薯粒15份、骨粉8份、南瓜15份、鹽2份、糖漿20份;
4)強育增重期的養殖:此階段用配合飼料III和青飼料喂養,配合飼料III每日喂養量為7千克/匹,青飼料每日喂養量為60千克/匹,每日分10次投喂,所述青飼料的飼喂包括每日夜間飼喂一次,飼喂量為10千克/匹;
配合飼料III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玉米65份、高粱45份、豆粕36份、花生仁25份、椰子粉18份、魚粉10份、睡菜10份、香蕉皮20份、浮萍20份、螺旋藻16份、紅糖35份;
5)馬體衛生的管理:①皮膚護理:每匹馬每周護理3次,具體為:將中藥提取液與水按體積比1:30稀釋后注入噴灑器中,均勻噴灑于馬體表的各個部位,然后用軟毛刷沿著馬的體表刷一遍,再繼續重新均勻噴灑于馬體表的各個部位,待3個小時后用水沖洗即可;中藥提取液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地梭羅21份、老婆子針線35份、雄黃9份、石蒜20份、艾葉24份、蛇床子20份、地膚子18份;主要通過以下方法得到:a.將艾葉、地膚子和地梭羅洗凈,切成長度小于2cm的碎塊,與雄黃、石蒜一起放入鍋中隔水蒸60min,然后倒入攪拌機中破碎攪拌成藥泥備用;b.將老婆子針線、蛇床子用破碎機破碎為粒徑小于3mm的顆粒,加入纖維素酶水溶液至浸過藥材表面2cm,浸泡4h,過濾后將濾渣控干水,然后放到烘干箱中干燥,取出自然冷卻至室溫,再倒入打粉機中粉碎為過30目標準篩的混合粉末備用;c.將步驟a的藥泥與步驟b的混合粉末倒入陶罐或砂罐中,加入藥泥和混合粉末總重量6倍的水,溫火煎制40分鐘,去渣留藥液,并將藥液濃縮至室溫測定相對密度為1.15的溶液,即可;
②護蹄:每匹馬每周護蹄2次,具體為:摳除蹄底及蹄叉等處污物;對蹄壁磨損輕,出現狹蹄、斜蹄的馬:每2月進行削蹄一次;對蹄壁磨損重,出現裂蹄、蹄叉腐爛癥狀的馬:進行掛掌處理。
上述提及的青飼料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甜葉菊20份、苜宿草28份、牧草30份、紅薯藤18份、三葉草15份、大白檸條20份;它是通過以下方法得到:將上述重量份的原料洗凈后各切成長度小于2cm的碎塊或碎段,然后一起放入鍋中隔水蒸15min,然后倒入打漿機中機械粉碎至過30目標準篩,即可。
效果驗證
對馬肉等級進行評定,按四個等級標準進行評定:根據馬胴體第7-8肋骨間橫切面處,眼肌、肋間肌的肌肉色澤和脂肪色澤及分布情況,肉質嫩度,結合胴體膘情進行評定等級,評定標準見表1;
表1馬肉的品質評定標準
實施人將300匹牧馬平均分為以下6組,每組50匹:
對比組1:不區分時期喂養,在喂養時均采用以下飼料:33%米糠+35%玉米粉+11%豆粕+8%麩皮+8%魚骨粉+5%飼料添加劑,其他方式嚴格按照實施例2進行;
對比組2:在過渡期養殖中,采用市售飼料進行喂養,具體為:33%米糠+35%玉米粉+11%豆粕+8%麩皮+8%魚骨粉+5%飼料添加劑,其他方式嚴格按照實施例2進行;
對比組3:在三個時期喂養中,將青飼料換為與青飼料相同量的牧草,其他方式嚴格按照實施例2進行;
對比組4:在三個時期喂養中,平均每日減少2次飼喂次數,并去掉夜間喂養的步驟,每日飼喂總量不變,其他方式嚴格按照實施例2進行;
對比組5:去掉馬體衛生管理的步驟,其他方式嚴格按照實施例2進行;
本發明組:嚴格按照實施例2進行。
試驗期為從牧羊圈養日到圈養結束為止,歷時200多日,200多日后進行評定,結果如表2所示:
表2六組各等級匹數情況表
從表2的數據可以看出:采用本發明的養殖方法,本發明在育肥過程中,結合馬的適應情況,飼喂不同飼料,養殖的馬肉質高,采用“少食多餐”的原則,降低飼養成本,提高飼料的利用率,加大了養羊業主的經濟效益。
另外,在對比組5中,45%的馬匹出現以下癥狀:用腳踢墻,或者用身體蹭墻導致體表出血,嚴重的體表皮膚潰爛,長膿瘡,皮炎,在這些馬的腋下,四肢內側和背部可找到虱,蜱,螨蟲蟲卵或者是蚊,虱叮咬的痕跡,出現此癥狀是由于馬體表出現寄生蟲導致;而其他組別的馬匹未出現以上癥狀。
雖然,上文中已經用一般性說明及具體實施方案對本發明作了詳盡的描述,但在本發明基礎上,可以對之作一些修改或改進,這對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在不偏離本發明精神的基礎上所做的這些修改或改進,均屬于本發明要求保護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