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城市綠化領域。
背景技術:
:城市綠化是栽種植物以改善城市環境的活動,在城市中植樹造林、種草種花,把一定的地面(空間)覆蓋或者是裝點起來,這就是城市綠化。城市綠化作為城市生態系統中的還原組織城市生態系統具有受到外來干擾和破壞而恢復原狀的能力,就是通常所說的城市生態系統的還原功能。城市綠化生態環境使城市生態系統具有還原功能,能夠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環境質量這一重要性質,也影響一個城市的名譽。但是在植物的生長過程中又會遇到病蟲害的問題,然后治理病蟲害時噴賽農藥,綠化帶通常都是城市中和居民區,噴灑農藥氣味刺鼻會有有害氣體殘留在空氣中,影響居民居住環境和居民的健康。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解決城市綠化中的植物產生病蟲害后噴灑農藥造成的污染城市空氣和影響居民健康的問題。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基礎方案提供一種城市綠化植物的種植方法,包括選地、土壤選擇、土壤酸堿度調節、選植、挖穴、栽種及施肥、修剪,其特征在于,具體步驟如下,第一步,選地,選擇車道兩旁的空地搭建成綠化帶,選擇的地段對建筑垃圾、建筑物舊基礎、道路路基三合土和生活垃圾均徹底清除;第二步,土壤選擇,選擇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進行填土,并進行土壤處理,清除雜草;第三步,土壤酸堿度調節,對土壤進行酸堿度的調節,PH值為6.7—7.5;第四步,選植,選擇樹皮無破損,苗高1.5m-2.5m的帶球廣玉蘭、香樟和香花槐苗木,選擇三葉草和洋甘菊種子;第五步,挖穴,挖寬55cm-85cm,深80cm-100cm的穴,穴距90cm-110cm;第六步,栽種及施肥,在挖好的穴內施腐熟的有機肥料,施肥時,使腐熟的有機肥料充分和土壤攪拌均勻,再鋪置10厘米厚的土層后對植物進行栽種,將香樟、廣玉蘭和香花槐樹種分別栽種在挖好的穴內,以2:1:1的數量比例穿插種植,將穴間土地一分為二,分別撒上洋甘菊和三葉草的種子,栽種后施肥;第七步,修剪,澆足水后再進行定形修剪,修剪使植物的高度一致,做到面平、線直協調及整齊,香樟和廣玉蘭修剪時進行疏枝、疏側芽,香花槐將疏枝修剪至與樹齊平。本基礎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1.在選好地后,將建筑垃圾清除干凈防止對植物的生長造成影響。2.對土壤進行酸堿度的調節以便于植物生長得更好。3.選擇要種的植物的品種,然后根據植物的大小挖穴,可以使挖穴的大小適宜,不會產生過大或者過小的情況,省時省力。4.將香樟、廣玉蘭和香花槐分別按照2:1:1的數量比例穿插種植,香樟和廣玉蘭是常綠喬木,香花槐是落葉喬木,穿插種植美化城市環境,香樟和廣玉蘭有著凈化空氣的作用,香花槐的觀賞性極強,香花槐和廣玉蘭的花期也不同,使城市一年四季有不同的風光,在穴間分別種植了三葉草和洋甘菊,洋甘菊開花后氣味芬芳,經常被用來制作精油,并有著提神和的作用,三葉草的繁殖性強,并且其屬于多年生豆科植物,根部長有大量的根瘤菌,固氮能力強,加上香花槐秋季落葉后,堆積的葉子腐爛加上三葉草的腐葉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并且可以抑制其他雜草的生長。5.香樟散發的氣味有著驅蟲的效果,在避免周圍植物受病蟲害侵害的同時存活期長,可以生長為成百上千年的參天古木,在天氣寒冷的時候可以對周圍套種的植物進行防風的作用,提高周圍植物的抗凍害程度。耐修剪并且香樟在吸附了空氣中有害氣體的同時還可以釋放一種有益于人體的氣體,有很強的吸煙滯塵、涵養水源、固土防沙和美化環境的能力。洋甘菊有著吸引益蟲的作用,可以配合香樟廣玉蘭等形成立體的生態綠化圈,三葉草利于瓢蟲、草蛉等天敵的種群繁衍,能夠起到利用生態防控病蟲害的效果。本發明通過植物的立體套種節約了城市中稀缺的土地資源,解決了城市綠化中的植物產生病蟲害后,噴灑農藥造成的污染城市空氣和影響居民健康的問題,凈化了空氣,美化了城市環境。進一步,第三步中,先測試土壤酸堿度,若是測試為酸性土壤,用石灰及有機肥料進行調節,堿性土壤施用硫酸亞鐵、硫磺粉和腐殖酸肥料逐步降低土壤的堿度。用這種方式調節土壤的酸堿度,將土壤調節至更加有利于植物生長的程度,加速了植物的生長。進一步,在第五步挖穴中,應在當年入冬前挖穴。提前挖穴有利于土壤的風化。進一步,在第六步中,洋甘菊的種植時間是中秋節后到來年的2月份之間,在7-10天發芽后進行定植。洋甘菊不耐干旱和炎熱所以,為了提高成活率,將洋甘菊放在秋天播種,錯開了和其他植物的播種時間。進一步,在第六步中,三葉草的播種季節為春秋兩季,春播在3-4月,秋播在9月下旬進行。三葉草適宜的生長溫度為春秋兩季,此時進行播種利于出苗和生長。進一步,在第六步中,施肥時每畝施入尿素3-5kg、鉀肥5-8kg和鈣鎂磷肥4-9kg。施入鉀肥和鈣鎂磷肥等可以刺進壯苗,提高生長速度。具體實施方式本發明各實施列中主要參數如表1所示:苗高穴寬穴深穴距pH值尿素鉀肥鈣鎂磷肥實施列11.5m55cm80cm90cm6.73公斤/畝5公斤/畝4公斤/畝實施例22.0m70cm90cm100cm7.04公斤/畝6.5公斤/畝7公斤/畝實施例32.5m85cm100cm110cm7.55公斤/畝8公斤/畝9公斤/畝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以實施例一為例,具體說明本發明一種城市綠化植物的種植方法,步驟如下:第一步,選地,選擇車道兩旁的空地搭建成綠化帶,選擇的地段對建筑垃圾、建筑物舊基礎、道路路基三合土和生活垃圾均徹底清除;第二步,土壤選擇,選擇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進行填土,并進行土壤處理,清除雜草;第三步,土壤酸堿度調節,對土壤進行酸堿度的調節,PH值以6.7為宜;先測試土壤酸堿度,若是測試為酸性土壤,用石灰及有機肥料進行調節,堿性土壤施用硫酸亞鐵、硫磺粉和腐殖酸肥料逐步降低土壤的堿度。第四步,選植,選擇樹皮無破損,苗高1.5m的帶球廣玉蘭、香樟和香花槐苗木,選擇三葉草和洋甘菊種子;第五步,挖穴,挖寬55cm,深80cm的穴,穴距90cm,提前挖穴有利于土壤的風化,應在當年入冬前挖穴。第六步,栽種及施肥,在挖好的穴內施腐熟的有機肥料,施肥時,使腐熟的有機肥料充分和土壤攪拌均勻,再鋪置10厘米厚的土層后對植物進行栽種,將香樟、廣玉蘭和香花槐樹種分別栽種在挖好的穴內,以2:1:1的數量比例穿插種植,將穴間土地一分為二,分別撒上洋甘菊和三葉草的種子,栽種后施肥,施肥時每畝施入尿素3kg、鉀肥5kg、鈣鎂磷肥4kg。施入鉀肥和鈣鎂磷肥等可以刺進壯苗,提高生長速度。洋甘菊的種植時間是中秋節后到來年的2月份之間,在7-10天發芽后進行定植。洋甘菊不耐干旱和炎熱所以,為了提高成活率,將洋甘菊放在秋天播種,錯開了和其他植物的播種時間,三葉草的播種季節為春秋兩季,春播在3-4月,秋播在9月下旬進行。三葉草適宜的生長溫度為春秋兩季,此時進行播種利于出苗和生長。第七步,修剪,澆足水后再進行定形修剪,修剪使植物的高度一致,做到面平、線直協調及整齊,香樟和廣玉蘭修剪時進行疏枝、疏側芽,香花槐將疏枝修剪至與樹齊平。實施例二,與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于:主要參數為表1中實施例二的數值,苗高為2.0m,穴寬為70cm,穴深為90cm,穴距為100cm,PH值為7.0,施入尿素4公斤/畝,施入鉀肥6.5公斤/畝,施入鈣鎂磷肥7公斤/畝。實施例三,與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于:主要參數為表1中實施例三的數值,苗高為2.5m,穴寬為85cm,穴深為100cm,穴距為110cm,PH值為7.5,施入尿素5公斤/畝,施入鉀肥8公斤/畝,施入鈣鎂磷肥9公斤/畝。以下為本發明的發芽率和成活率的實驗:實驗內容:選取三塊不同地區的167m2的綠化帶,其中3塊土地,分別按照實施例1、實施例2、實施例3的方法進行植物套種作為實驗組,剩余的1塊土地使用普通的綠化方式為實驗對照組,普通的綠化方式為單純的國槐的種植。經過植物的一個生長周期觀察對照和檢測,各實驗組數據如表2所示:表2通過實驗,采用本方法能夠有效提高城市中綠化植物的成活率和受凍害成活率,還有降低了植物的生蟲率,并且提高了所處環境的空氣質量和游客數量。在沒有進行本方法中至的情況下,植物生蟲率高,受凍害程度高,空氣質量的提升和游客數量的增加均不明顯。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明的實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體結構或特性等常識在此未作過多描述。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發明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本申請要求的保護范圍應當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中的具體實施方式等記載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