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植物繁殖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廣東從化天湖道地金線蓮原生態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
金線蓮別名金線蘭、金絲草,是蘭科(Orchidaceae)開唇植物花葉蘭屬(Anoectochilus Bl.)多年生珍稀草本植物,我國有23種左右,其中部分種全草民間作藥用,為傳統珍稀名貴中藥材,它在民間使用范圍較廣,多用于治療糖尿病、高血脂、乙型肝炎等疾病,素有“藥王”、“金草”、“神藥”、“烏人參”等美稱,被稱為“藥中之王”。多年來,由于其市場需求大而導致人工過度采挖,加上金線蓮自然繁殖率低、生長緩慢,野生的金線蓮資源已非常稀少,瀕臨滅絕,早在1987年國務院就將金線蓮列為重點保護的中藥材之一,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而由于人工種植金線蓮又有較大的難度,目前人工種植的數量還非常有限。由于原材料量的限制,近年來金線蓮產業有所萎縮。因此大力發展人工種植已顯得非常必要和迫切。因為金線蓮在臨床中廣泛應用,而且療效極好,具有極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因此市場需求越來越大,而人工種植的金線蓮還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目前市場價格昂貴,由金線蓮制成的干品目前售價每公斤達到1萬元,市場金線蓮鮮品價格亦高達800-1000元/公斤,若每畝能產出300公斤以上鮮品,則畝產值可達24萬元以上。是目前農業種植業中效益最高的產業之一。大力發展金線蓮的人工種植,不但可以滿足人們對金線蓮的需求,而且還可以因減少對野生資源的依賴而起到保護野生資源的目的,因此人工種植金線蓮不但有很好的市場前景,而且對野生資源的保護也有重要的意義。
技術實現要素:
: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特點的廣東從化天湖道地金線蓮原生態種植方法,通過本發明方法繁殖的天湖金線蓮具有道地性強,藥效高的特點。
本發明的廣東從化天湖道地金線蓮原生態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A、天湖金線蓮組培苗的獲取:于廣東從化天湖金線蓮原生地中,選取生長健壯、莖粗、葉片大、葉片網紋清晰且多、抗逆性、抗病蟲害強的天湖金線蓮健康株系,于天湖金線蓮自然開花季節進行人工授粉并套袋,果實于自然條件下生長發育,選取果齡為50~70天的蒴果為外植體,經消毒后于超凈工作臺上無菌條件下用無菌濾紙吸干蒴果表面的水分,接著用無菌手術刀切開蒴果,撒播到種胚萌發及原球莖分化生長培養基A1,于23±2℃,光照度500~1000lux,光照12h/d下培養,種胚膨大形成原球莖后繼續生長形成帶根的小苗,將高2~3厘米的小苗,轉到生根壯苗培養基A2培養,培養溫度為25±2℃,光照度1000~2000lux,光照12h/d,獲得天湖金線蓮生根苗,將天湖金線蓮生根苗在自然光下煉苗7~15天后出瓶,得到生根瓶苗,種植前,從培養瓶中取出生根瓶苗,洗凈附著的培養基后,用質量分數千分之一的高錳酸鉀水溶液浸泡5~10min,瀝干后得到天湖金線蓮組培苗,待種植;所述的種胚萌發及原球莖分化生長培養基A1,其每升含花寶1號1~2g,蛋白胨0.5~2g,活性碳50~100mg,肌醇80~120mg,甘氨酸1.5~2.5mg,鹽酸硫胺素0.05~0.2mg,鹽酸吡哆醇0.4~0.8mg,煙酸0.4~0.8mg,萘乙酸0.2~0.5mg,蔗糖15~20g,瓊脂6~7g,余量為水,pH 5.4-5.6;所述的生根壯苗培養基A2,其每升含花寶1號1~2g,蛋白胨0.5~2g,土豆泥40~80g,活性碳500~1000mg,肌醇80~120mg,甘氨酸1.5~2.5mg,鹽酸硫胺素0.05~0.2mg,鹽酸吡哆醇0.4~0.8mg,煙酸0.4~0.8mg,萘乙酸0.2~0.5mg,蔗糖20~30g,瓊脂6~7g,余量為水,pH5.4-5.6;
B、林地選擇與整地:選擇天湖金線蓮原生地,海拔高度在100-500m的亞熱帶山地或丘陵林地,植被以常綠闊葉林和針闊混交林為主,終年常綠,層次分明,郁閉度在0.85-0.9,周邊有充足無污染水源,常年空氣濕度在60%以上;于近溪溝邊陰涼處林地,清除林地雜草和表面落葉,對林下的土層進行翻耕,翻耕深度為20-30cm,以松碎土層,并起種植畦,畦上鋪上一層周邊坡地收集的肥沃的腐殖土;畦上安裝落葉承載網,承載樹木掉落的葉片,避免遮掩林地的天湖金線蓮;畦上同時安裝噴水系統,于較為干燥的天氣下可以進行噴水灌溉,保持空氣的濕度;
C、天湖金線蓮組培苗的種植:于每年的4-8月或者其他月份氣溫高于10℃時,將天湖金線蓮組培苗植入到林地的種植畦上,天湖金線蓮組培苗種植間距為3-5cm,種植深度為土層掩蓋住天湖金線蓮的根部,澆灌定根水;
D、林間管理:利用噴水系統噴水保持天湖金線蓮種植林地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70%以上,清理落葉保證天湖金線蓮苗能接收到充足的散射光,在天湖金線蓮組培苗生長期間,采用噴水系統進行噴水處理,使得種植畦和空氣保持濕潤的狀態,栽植后施肥,并防治病蟲害;
E、采收:到采收季節采收天湖金線蓮。
在天湖金線蓮組培苗定植7~9個月即可采收,此時天湖金線蓮植株長到高度6~10cm以上、5~6片葉、每株鮮重2~3g即可進行采收。此時的天湖金線蓮野生性狀好,使用效果好,藥效高,因而其售價比人工設施栽培的天湖金線蓮要高三分之一以上。
所述的步驟A的消毒優選為將外植體在體積分數70%酒精中浸泡30秒,再用0.1%升汞溶液消毒15~20分鐘,無菌水沖洗4~5次。
所述的步驟C的澆灌定根水優選是天湖金線蓮組培苗移植后用多菌靈或福美雙1000倍水稀釋溶液作為定根水澆灌。
所述的步驟D的栽植后施肥,并防治病蟲害優選是自天湖金線蓮組培苗移植一個月后,用肥液作為葉面肥噴施,噴施至葉面滴液為止,以后每7~10天施肥(用肥液作為葉面肥噴施)一次,在病害高發季節,用農用硫酸鏈霉素100mg/kg或普力克1000倍水稀釋液、多菌靈1000倍水稀釋液等輪換噴施,每月噴1次,蝸牛與蛞蝓多發生于5~6月份,用生石灰撒施于四周防治;所述的肥液是每15斤花生麩加150斤水自然發酵30天后的液肥用水稀釋8倍后,然后每升加入2.0克的花寶1號葉面肥,1.7克磷酸二氫鉀,混合均勻形成肥液。
本發明操作簡便,生產成本低,便于天湖道地金線蓮原生態大規模林下種植,確保天湖金線蓮原有的性能和療效。利用本發明種植天湖金線蓮,有利于保持種源的道地性和地域適應性,促進天湖金線蓮生長及藥效的提高,提高天湖道地金線蓮的使用價值和安全性,對瀕危緊缺藥用植物資源再生和持續利用具有十分積極的影響;另外利用原生地的林地,無需建設大棚和購買種植基質,可節省不少成本支出,降低了生產成本,同時售價相比更高,經濟效益更加顯著。
相比于現有技術,本發明技術特點如下:
1.本發明獲得高種子萌發率的關鍵點是以取授粉后50~70天的蒴果為外植體,時間過短或過長蒴果均會降低天湖金線蓮的種子萌發率。
2.為保證天湖金線蓮種苗的生長適應性,以原生地的天湖金線蓮優良單株為母本,進行原生地生長以及人工授粉,授粉獲得的蒴果其種子萌發率高,容易成苗。
3.為保證天湖金線蓮中藥材道地性,于原生地利用其原來的林地土壤基質進行人工種植,可顯著降低了生產成本,且生產出來的天湖金線蓮具有野生性、藥效高、售價高的特點。
金線蓮人工種植已有很多的報道,但大多是從野外采摘外植體或種質圃內進行人工授粉獲得種子后進行種苗的人工繁殖,接著進行遷地林下種植或人工種植;普遍存在金線蓮中藥材的道地性問題以及種源的地域適應性不強等問題,導致金線蓮的藥效成分不夠充分而影響其使用效果。本發明在野外金線蓮群落中選取優良株系進行人工授粉,于原生態生長發育獲得成熟的種子,就地成功地利用高萌發率的種子進行無菌播種生產金線蓮種苗,再將金線蓮種苗回歸原生態林地進行仿野生種植,具有低成本,道地性強,藥效高、售價高的特點,是珍貴中藥材原生態種植方法,技術獨特且簡單實惠,應用價值高。實施該發明只需有簡單的植物組織培養設備即可進行。
本發明成功地利用高萌發率的種子、營養豐富的培養基、全自然光培養室進行金線蓮種苗一次成苗大規模生產,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特點,是種苗的規模化生產的高新生物技術,可促進金線蓮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本發明專利提供廣東從化天湖道地金線蓮原生態種植方法,確保該品種原有的性能和療效,具有低成本,道地性強,藥效高,售價高的特點,是珍貴中藥材原生態種植方法,技術獨特且簡單實惠,應用價值高。
利用廣東從化天湖金線蓮的高萌發率的種子就地進行種苗大規模生產,再將生產出來的種苗于原生態林地進行仿野生種植,確保該品種原有的性能和療效,具有低成本,藥效高,道地性強的特點,提高金線蓮種苗使用的安全性,對瀕危緊缺金線蓮藥用植物資源再生和持續利用具有十分重要意義,滿足健康產業對珍貴中藥材金線蓮的巨大市場需求。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實施例是對本發明的進一步說明,而不是對本發明的限制。
實施例1:
1.原生地人工授粉:于廣東從化天湖金線蓮原生地中(北緯23度37分至23度40分,東經113度36分至113度38分),選取生長健壯、莖粗、葉片大、葉片網紋清晰且多、抗逆性、抗病蟲害強的天湖金線蓮(Anoectochilus roxburghii(wall)lindl.‘tianhu’)健康株系,于天湖金線蓮自然開花季節進行人工授粉并套袋,標記日期等信息,果實于自然條件下生長發育。
2.無菌播種生產種苗:選取果齡為50~70天的天湖金線蓮蒴果為外植體,在體積分數70%酒精水溶液中浸泡30秒,再用質量分數0.1%升汞水溶液消毒15~20分鐘,無菌水沖洗4~5次,于超凈工作臺上無菌條件下用無菌濾紙吸干蒴果表面的水分。接著用無菌手術刀切開蒴果,均勻撒播到種胚萌發及原球莖分化生長培養基A1[所述的種胚萌發及原球莖分化生長培養基A1每升是這樣配置:將花寶1號1g,蛋白胨2g,活性碳50mg,肌醇120mg,甘氨酸1.5mg,鹽酸硫胺素(VB1)0.2mg,鹽酸吡哆醇(VB6)0.4mg,煙酸0.8mg,萘乙酸(NAA)0.2mg,蔗糖20g,瓊脂6g,加入到少量水中,然后用水定容至1L,調pH 5.6即可]。90天后,種胚膨大形成原球莖后繼續生長形成高2~3厘米帶根的小苗。種胚萌發和原球莖分化生長階段的培養溫度為(23±2)℃,光照度500~1000lux,光照12h/d。將高2~3厘米的小苗,轉到生根壯苗培養基A2[生根壯苗培養基A2每升是這樣配置的:花寶1號1g,蛋白胨2g,土豆泥40g,活性碳1000mg,肌醇80mg,甘氨酸2.5mg,鹽酸硫胺素(VB1)0.05mg,鹽酸吡哆醇(VB6)0.8mg,煙酸0.4mg,萘乙酸(NAA)0.5mg,蔗糖20g,瓊脂7g,加入到少量水中,然后用水定容至1L,調pH 5.6],培養90天時,苗高可達到5~7厘米,根數3~5條,生根率為100%。生根壯苗階段的培養溫度為(25±2)℃,光照度1000~2000lux,光照12h/d。將天湖金線蓮生根苗在自然光照下煉苗7~15天后出瓶。種植前,從培養瓶中取出生根苗,洗凈附著的培養基后,用千分之一(質量分數)的高錳酸鉀水溶液浸泡5~10min,瀝干后得到天湖金線蓮組培苗,待種植。以上天湖金線蓮種苗就近于天湖旁建立的組培車間進行生產。一顆天湖道地金線蓮蒴果通過6~8月的無菌播種培養,可快繁培育出10萬株以上的天湖金線蓮組培苗。
3.林地選擇與整地:選擇天湖道地金線蓮原生地,海拔高度在100-500m的亞熱帶山地或丘陵林地,年平均溫度20.9度,最高溫度38.7度,最低溫度-2.5度;年平均降雨量2100毫升,降水集中4-8月;植被以常綠闊葉林和針闊混交林為主,終年常綠,層次分明,郁閉度在0.85-0.9,周邊有充足無污染水源,常年空氣濕度在60%以上;于近溪溝邊陰涼處林地,清除林地雜草和表面落葉,對林下的土層進行翻耕,翻耕深度為20-30cm,以松碎土層,并起成寬60厘米長5米的種植畦,畦上鋪上一層周邊坡地收集的肥沃的腐殖土;畦上兩米安裝落葉承載網,承載樹木掉落的葉片,避免遮掩林地的天湖金線蓮;畦上同時安裝噴水系統,于較為干燥的天氣下可以進行噴水灌溉,保持空氣的濕度。
4.天湖金線蓮組培苗的種植:采用已經消毒處理的天湖金線蓮組培苗,將天湖金線蓮組培苗植入到林地的種植畦上,天湖金線蓮組培苗種植間距為3-5cm,種植深度宜淺不宜深,以掩蓋住天湖金線蓮的根部為宜;天湖金線蓮組培苗移植后用多菌靈或福美雙1000倍水稀釋溶液澆灌作為定根水;種植時間以每年的4-8月為宜,其他時間只要氣溫高于10℃也可種植,本實施例是在6月。
5.林間管理:保持天湖金線蓮原生態種植林地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70%以上,及時清理落葉保證天湖金線蓮苗能接收到充足的散射光。在天湖金線蓮組培苗生長期間,當種植畦較為干燥時,采用噴水系統進行噴水處理,使得種植畦和空氣保持濕潤的狀態。栽植一個月后的天湖金線蓮,用肥液作為葉面肥噴施,噴施至葉面滴液為止,以后每7~10天施肥(用肥液作為葉面肥噴施)一次,在病害高發季節,用農用硫酸鏈霉素100mg/kg或普力克1000倍水稀釋液、多菌靈1000倍水稀釋液等輪換噴施,每月噴1次,蝸牛與蛞蝓多發生于5~6月份,用生石灰撒施于四周防治;所述的肥液是每15斤花生麩加150斤水自然發酵30天后的液肥用水稀釋8倍后,然后每升加入2.0克的花寶1號葉面肥,1.7克磷酸二氫鉀,混合均勻形成肥液。
6.采收:在天湖金線蓮組培苗出瓶定植7~9個月即可采收,此時天湖金線蓮植株長到高度6~10cm以上、5~6片葉、每株鮮重2~3g即可進行采收。此時的天湖金線蓮野生性狀好,使用效果好,藥效高(經鑒定,其與野生天湖金線蓮相同),因而其售價比人工設施栽培的天湖金線蓮要高三分之一以上。
實施例2:
1.原生地人工授粉:于廣東從化天湖金線蓮原生地中(北緯23度37分至23度40分,東經113度36分至113度38分),選取生長健壯、莖粗、葉片大、葉片網紋清晰且多、抗逆性、抗病蟲害強的天湖金線蓮(Anoectochilus roxburghii(wall)lindl.‘tianhu’)健康株系,于天湖金線蓮自然開花季節進行人工授粉并套袋,標記日期等信息,果實于自然條件下生長發育。
2.無菌播種生產種苗:選取果齡為50~70天的金線蓮蒴果為外植體,在體積分數70%酒精水溶液中浸泡30秒,再用質量分數0.1%升汞水溶液消毒15~20分鐘,無菌水沖洗4~5次,于超凈工作臺上無菌條件下用無菌濾紙吸干蒴果表面的水分。接著用無菌手術刀切開蒴果,均勻撒播到種胚萌發及原球莖分化生長培養基A1[所述的種胚萌發及原球莖分化生長培養基A1每升是這樣配置:將花寶1號2g,蛋白胨0.5g,活性碳100mg,肌醇80mg,甘氨酸2.5mg,鹽酸硫胺素(VB1)0.05mg,鹽酸吡哆醇(VB6)0.8mg,煙酸0.4mg,萘乙酸(NAA)0.5mg,蔗糖15g,瓊脂7g,加入到少量水中,然后用水定容至1L,調pH 5.6即可]。90天后,種胚膨大形成原球莖后繼續生長形成高2~3厘米帶根的小苗。種胚萌發和原球莖分化生長階段的培養溫度為(23±2)℃,光照度500~1000lux,光照12h/d。將高2~3厘米的小苗,轉到生根壯苗培養基A2[生根壯苗培養基A2每升是這樣配置的:花寶1號2g,蛋白胨0.5g,土豆泥80g,活性碳500mg,肌醇120mg,甘氨酸1.5mg,鹽酸硫胺素(VB1)0.2mg,鹽酸吡哆醇(VB6)0.4mg,煙酸0.8mg,萘乙酸(NAA)0.2mg,蔗糖30g,瓊脂6g,加入到少量水中,然后用水定容至1L,調pH 5.4],培養90天時,苗高可達到5~7厘米,根數3~5條,生根率為100%。生根壯苗階段的培養溫度為(25±2)℃,光照度1000~2000lux,光照12h/d。將天湖金線蓮生根苗在自然光下煉苗7~15天后出瓶。種植前,從培養瓶中取出生根苗,洗凈附著的培養基后,用千分之一(質量分數)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5~10min,瀝干后得到天湖金線蓮組培苗,待種植。以上天湖金線蓮種苗就近于天湖旁建立的組培車間進行生產。一顆天湖道地金線蓮蒴果通過6~8月的無菌播種培養,可快繁培育出10萬株以上的天湖金線蓮組培苗。
3.林地選擇與整地:選擇天湖道地金線蓮原生地,海拔高度在100-500m的亞熱帶山地或丘陵林地,年平均溫度20.9度,最高溫度38.7度,最低溫度-2.5度;年平均降雨量2100毫升,降水集中4-8月;植被以常綠闊葉林和針闊混交林為主,終年常綠,層次分明,郁閉度在0.85-0.9,周邊有充足無污染水源,常年空氣濕度在60%以上;于近溪溝邊陰涼處林地,清除林地雜草和表面落葉,對林下的土層進行翻耕,翻耕深度為20-30cm,以松碎土層,并起成寬60厘米長5米的種植畦,畦上鋪上一層周邊坡地收集的肥沃的腐殖土;畦上兩米安裝落葉承載網,承載樹木掉落的葉片,避免遮掩林地的天湖金線蓮;畦上同時安裝噴水系統,于較為干燥的天氣下可以進行噴水灌溉,保持空氣的濕度。
4.天湖金線蓮組培苗的種植:采用已經消毒處理的天湖金線蓮組培苗,將天湖金線蓮組培苗植入到林地的種植畦上,天湖金線蓮組培苗種植間距為3-5cm,種植深度宜淺不宜深,以掩蓋住天湖金線蓮的根部為宜;天湖金線蓮組培苗移植后用多菌靈或福美雙1000倍水稀釋溶液澆灌作為定根水;種植時間以每年的4-8月為宜,其他時間只要氣溫高于10度也可種植,本實施例是在6月。
5.林間管理:保持天湖金線蓮原生態種植林地空氣濕度保持在70%以上,及時清理落葉保證天湖金線蓮苗能接收到充足的散射光。在天湖金線蓮組培苗生長期間,當種植畦較為干燥時,采用噴水系統進行噴水處理,使得種植畦和空氣保持濕潤的狀態。栽植一個月后的天湖金線蓮,用肥液作為葉面肥噴施,噴施至葉面滴液為止,以后每7~10天施肥(用肥液作為葉面肥噴施)一次,在病害高發季節,用農用硫酸鏈霉素100mg/kg或普力克1000倍水稀釋液、多菌靈1000倍水稀釋液等輪換噴施,每月噴1次,蝸牛與蛞蝓多發生于5~6月份,用生石灰撒施于四周防治;所述的肥液是每15斤花生麩加150斤水自然發酵30天后的液肥用水稀釋8倍后,然后每升加入2.0克的花寶1號葉面肥,1.7克磷酸二氫鉀,混合均勻形成肥液。
6.采收:在天湖金線蓮組培苗出瓶定植7~9個月即可采收,此時天湖金線蓮植株長到高度6~10cm以上、5~6片葉、每株鮮重2~3g即可進行采收。此時的天湖金線蓮野生性狀好,使用效果好,藥效高(經鑒定,其與野生天湖金線蓮相同),因而其售價比人工設施栽培的天湖金線蓮要高三分之一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