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農用機具,具體涉及一種自適應式旋耕機。
背景技術:
耕地是農業耕作中最基本的作業。其主要目的是通過翻耕,將壓實板結的表層土壤連同地表雜草、殘茬、蟲卵、草籽、綠肥或廄肥等一起埋到溝底,起到松碎土壤,改善耕層結構,促進土壤中的水、肥、氣、熱相互協調,消滅雜草和病蟲,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為作物生長發育創造良好的土壤條件。旋耕機具有碎土能力強、耕后地表平坦等特點,同時能夠切碎埋在地表以下的根茬,便于播種機作業,為后期播種提供良好種床,因此普遍使用旋耕機對田地進行耕整作業,現有技術中,當機組翹頭前進時,后部懸掛的機具會出現下壓,致使機具耕深加大;當機組翹尾前進時,后部機具會發生上提,致使機具耕深變淺或放空耕不到。這樣嚴重影響了地塊的耕作深度均勻性和地表的平整度,使耕整后的土地難于滿足作物種植對地塊的耕整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自適應式旋耕機,利用彈力將耕整機具緊壓在地面,能適應一定的高度變化,因此可避免耕整機具因自行走機組翹頭或翹尾而產生較大幅度的上升或下降,保證耕深的相對穩定。
本發明的自適應式旋耕機,包括機架和安裝于機架的耕整機具;所述機架轉動連接于自行走機組的后部,機架與自行走機組之間還連接有可彈性壓縮的控制件;使機架在控制件的帶動下轉動并且可利用控制件壓縮所產生的彈力將耕整機具緊壓在地面;所述耕整機具包括固定于機架的傳動箱和安裝于傳動箱動力輸出軸的切土刀片;所述切土刀片通過轉軸轉動連接于傳動箱動力輸出軸并且轉軸的軸線與傳動箱動力輸出軸的軸線垂直;所述轉軸上還安裝有用于為切土刀片提供彈力的扭簧。
進一步,所述控制件包括活塞缸、套筒和第一壓縮彈簧;所述活塞缸的缸筒鉸接于自行走機組;所述套筒鉸接于機架,套筒還套裝于活塞缸的活塞桿外部并且沿軸向滑動配合;所述第一壓縮彈簧沿活塞桿的軸向支撐于套筒和活塞缸之間,活塞缸伸縮能帶動耕整機具轉動,進而實現耕整機具的升降控制,而第一壓縮彈簧能對耕整機具產生一定的彈力,同時第一壓縮彈簧具有一定的壓縮空間,能夠在一定范圍內適應耕整機具與自行走機組之間的相對轉動。
進一步,所述活塞桿的端部設有用于對套筒進行滑動限位的凸臺,套筒的內孔為與凸臺相匹配的臺階孔,活塞缸伸長時將耕整機具推送至地面并使第一壓縮彈簧處于半壓縮狀態,保持第一壓縮彈簧具有一定的壓縮和拉伸空間,同時保持套筒在活塞桿上沿軸向兩個方向均有滑動空間;活塞缸收縮至其活塞桿端部的凸臺與套筒內的臺肩相接處時,即可將耕整機具吊起,使用性能好,功能穩定可靠。
進一步,所述控制件還包括第一調整螺母,所述第一調整螺母安裝于活塞桿外部,所述第一壓縮彈簧通過第一調整螺母支撐于活塞缸,通過第一調整螺母能夠調整第一壓縮彈簧的壓縮空間,以及第一壓縮彈簧在半壓縮狀態下的彈力,根據土壤軟硬程度及平整度適當調整,實用性強。
進一步,所述機架上還安裝有支撐柱和行走輪;所述支撐柱豎直設置并且安裝于機架;所述行走輪安裝于支撐柱的下端;通過行走輪和支撐柱對機架進行支撐,結合第一壓縮彈簧的彈力作用實現耕整機具的準確定位,避免因彈力過大造成耕整機具下壓。
進一步,所述行走輪設于耕整機具的后側。
進一步,所述支撐柱沿豎直滑動連接于機架并且支撐柱的上端由機架頂部伸出;所述支撐柱通過第二壓縮彈簧和第二調整螺母進行定位;所述第二壓縮彈簧設于機架上方用于為支撐柱提供軸向向上的彈力;第二調整螺母設于機架的底面并通過螺紋套裝于支撐柱外部,便于調整行走輪的高度,進而調整耕深。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的自適應式旋耕機,利用彈力將耕整機具緊壓在地面,能適應一定的高度變化,因此可避免耕整機具因自行走機組翹頭或翹尾而產生較大幅度的上升或下降,保證耕深的相對穩定。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附圖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實際的比例繪制。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耕整機具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實施例進行詳細的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于更加清楚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因此只作為示例,而不能以此來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耕整機具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的自適應式旋耕機,包括機架1和安裝于機架1的耕整機具2;所述機架1轉動連接于自行走機組的后部,機架1與自行走機組之間還連接有可彈性壓縮的控制件;使機架1在控制件的帶動下轉動并且可利用控制件壓縮所產生的彈力將耕整機具2緊壓在地面;所述控制件包括活塞缸3、套筒4和第一壓縮彈簧5;所述活塞缸3的缸筒鉸接于自行走機組;所述套筒4鉸接于機架1,套筒4還套裝于活塞缸3的活塞桿外部并且沿軸向滑動配合;所述第一壓縮彈簧5沿活塞桿的軸向支撐于套筒4和活塞缸3之間,所述活塞桿的端部設有用于對套筒4進行滑動限位的凸臺,套筒4的內孔為與凸臺相匹配的臺階孔,所述耕整機具包括固定于機架的傳動箱11和安裝于傳動箱動力輸出軸12的切土刀片13;所述切土刀片13通過轉軸14轉動連接于傳動箱動力輸出軸12并且轉軸14的軸線與傳動箱動力輸出軸12的軸線垂直;所述轉軸14上還安裝有用于為切土刀片13提供彈力的扭簧;傳動箱動力輸出軸12上設有用于安裝轉軸14的安裝座;所述安裝座為鋼槽15,所述鋼槽15的槽口沿傳動箱動力輸出軸12的軸向朝向內側,鋼槽15的內口寬度與切土刀片13根部寬度相同,轉軸14固定于鋼槽15的兩側壁;傳動箱11的動力輸入軸16連接于自行走機組的傳動系統,由自行走機組的動力系統帶動傳動箱11及切土刀片13運轉,傳動箱動力輸出軸12轉動時,切土刀片13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展開,并且使切土刀片13的根部嵌入鋼槽15內,利用鋼槽15的底壁和兩側壁對切土刀片13進行限位,提高連接結構的穩固性,耕作完畢或者耕作間歇時,切斷傳動箱11的動力源,傳動箱動力輸出軸12轉速逐漸下降直至靜止,使切土刀片13在扭簧的彈力下與傳動箱動力輸出軸12合攏,因此小幅度的提升機架甚至無需提升機架即可使切土刀片13與地面分離,使用靈活方便;活塞缸3伸長時將耕整機具2推送至地面并使第一壓縮彈簧5處于半壓縮狀態,保持第一壓縮彈簧5具有一定的壓縮和拉伸空間,同時保持套筒4在活塞桿上沿軸向兩個方向均有滑動空間;活塞缸3收縮至其活塞桿端部的凸臺與套筒4內的臺肩相接處時,即可將耕整機具2吊起,使用性能好,功能穩定可靠;活塞缸3伸縮能帶動耕整機具2轉動,進而實現耕整機具2的升降控制,而第一壓縮彈簧5能對耕整機具2產生一定的彈力,同時第一壓縮彈簧5具有一定的壓縮空間,能夠在一定范圍內適應耕整機具2與自行走機組之間的相對轉動;所述控制件還包括第一調整螺母6,所述第一調整螺母6安裝于活塞桿外部,所述第一壓縮彈簧5通過第一調整螺母6支撐于活塞缸3,通過第一調整螺母6能夠調整第一壓縮彈簧5的壓縮空間,以及第一壓縮彈簧5在半壓縮狀態下的彈力,根據土壤軟硬程度及平整度適當調整,實用性強;所述機架1上還安裝有支撐柱7和行走輪8;所述支撐柱7豎直設置并且安裝于機架1;所述行走輪8安裝于支撐柱7的下端;所述行走輪8設于耕整機具2的后側;通過行走輪8和支撐柱7對機架1進行支撐,結合第一壓縮彈簧5的彈力作用實現耕整機具2的準確定位,避免因彈力過大造成耕整機具2下壓;所述支撐柱7沿豎直滑動連接于機架1并且支撐柱7的上端由機架1頂部伸出;所述支撐柱7通過第二壓縮彈簧9和第二調整螺母10進行定位;所述第二壓縮彈簧9設于機架1上方用于為支撐柱7提供軸向向上的彈力;第二調整螺母10設于機架1的底面并通過螺紋套裝于支撐柱7外部,便于調整行走輪8的高度,進而調整耕深。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和說明書的范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