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農業作物的采摘機械領域,具體是一種蝸輪蝸桿自鎖木薯拔起機構。
背景技術:
目前,木薯的拔起工作依舊是采用手工方法進行,雖然有大型的木薯采收裝置,但是這些大型設備不太適合于丘陵地帶,而且大型設備的投資成本高,對農村推廣應用存在著很大的阻力。單純靠手工收獲木薯,已無法滿足木薯的增長需求,限制了木薯產業的發展。因此,為了解決農民收獲木薯過程中手工收獲速度慢,容易傷手等問題,需要一種簡單實用的機械機構來代替人力的收獲,以提高工作效率,減輕勞動強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蝸輪蝸桿自鎖木薯拔起機構,能夠代替人工實現木薯采收的功能,提高木薯的采摘效率以及減少對農民手的傷害作用。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蝸輪蝸桿自鎖木薯拔起機構,包括左蝸桿軸承座、蝸桿、蝸輪、右蝸桿軸承座、轉動把手、握桿、連桿、轉動桿、握桿定位塊、支撐板以及轉動把手定位點,具體結構和連接關系為:
所述左蝸桿軸承座與支撐板連接,右蝸桿軸承座與支撐板連接,蝸桿穿過左右兩個蝸桿軸承座與蝸輪嚙合在一起,蝸輪通過主動齒轉動軸定位在支撐板上,握桿定位塊固定在支撐板上,握桿的一端焊接在握桿定位塊上,在握桿的另一端上設有轉動把手定位點,握桿在轉動把手定位點上連接有轉動把手,轉動桿一端固定在蝸桿上,另一端鉸接著連桿,連桿與轉動把手連接。
所述蝸輪蝸桿自鎖木薯拔起機構上的握桿以轉動把手定位點為支點,作用在轉動把手上的力為動力,作用在連桿上的力為阻力,組成一個杠桿機構,進行雙齒輪驅動夾持機構的夾持工作
所述握桿與支撐板的夾角為30°。
所述三個握桿定位點在握桿定位塊上呈三角形分布。
本發明的突出優點在于:
采用半機械作業代替人工作業,改變了傳統的作業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減少了工人的工作強度和傷害。
采用蝸輪蝸桿自鎖機構,利用蝸輪蝸桿的自鎖功能使得雙齒輪驅動夾持機構可以緊緊地夾住木薯桿,對木薯的拔起起到很大的作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所述蝸輪蝸桿自鎖木薯拔起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所述臥式杠桿木薯拔起裝置的第一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所述臥式杠桿木薯拔起裝置的第二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所述臥式杠桿木薯拔起裝置的第三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為:左蝸桿軸承座1、鍵槽2、蝸桿3、蝸輪4、從動齒5、右夾持塊6、主動齒7、右轉動夾持手柄8、左夾持塊9、右蝸桿軸承座10、左轉動夾持手柄11、左齒輪固定板定位點12、蝸桿軸13、齒輪固定板14、支架15、前輪16、轉動把手17、握桿18、連桿19、轉動桿20、握桿定位塊21、握桿定位點22、支撐板23、左軸承座24、左導槽25、后輪26、連桿連接點27、轉動把手定位點28、第一右蝸桿軸承座定位點29、第二右蝸桿軸承座定位點30、右齒輪固定板定位點31、從動齒上軸承32、從動齒轉動軸33、從動齒下軸承34、蝸輪軸承35、主動齒上軸承36、主動齒轉動軸37、第一左軸承座定位點38、第二左軸承座定位點39、彈簧41、彈簧連桿42、彈簧連桿定位孔43、擋板44、轉動軸承45、右轉動夾持手柄調節螺栓46、左轉動夾持手柄調節螺栓47、主動齒下軸承48、第一左蝸桿軸承座定位點49、第二左蝸桿軸承座定位點50、轉動軸51、右軸承座52、右導槽53、第一右軸承座定位點54、第二右軸承座定位點55、第一左軸承座定位點56、第二左軸承座定位點57、連接角鋼58、導槽輪59、導槽連接板60。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圖4所示,本發明所述蝸輪蝸桿自鎖木薯拔起機構,包括左蝸桿軸承座1、蝸桿3、蝸輪4、右蝸桿軸承座10、轉動把手17、握桿18、連桿19、轉動桿20、握桿定位塊21、握桿定位點22、支撐板23、連桿連接點27、轉動把手定位點28、第一右蝸桿軸承座定位點29、第二右蝸桿軸承座定位點30、第一左蝸桿軸承座定位點49以及第二左蝸桿軸承座定位點50,具體結構和連接關系為:
所述左蝸桿軸承座1在第一左蝸桿軸承座定位點49和第二左蝸桿軸承座定位點50上通過螺栓和螺母的作用使得左蝸桿軸承座1和支撐板23連接在一起,右蝸桿軸承座10在第一右蝸桿軸承座定位點29和第二右蝸桿軸承座定位點30上通過螺栓和螺母使右蝸桿軸承座10和支撐板23連接在一起,蝸桿3穿過兩個蝸桿軸承座與蝸輪4嚙合在一起,蝸輪4通過主動齒轉動軸37定位在支撐板23上,握桿定位塊21在三個握桿定位點22上通過螺栓和螺母固定在支撐板23上,握桿18的一端焊接在握桿定位塊21上,在握桿18的另一端上設有轉動把手定位點28,握桿18在轉動把手定位點28上通過螺栓和螺母連接有轉動把手17,轉動桿20一端固定在蝸桿3上,另一端鉸接著連桿19,連桿19和轉動把手17在連桿連接點27上通過螺栓和螺母連接在一起。
所述蝸輪蝸桿自鎖木薯拔起機構上的握桿18以轉動把手定位點28為支點,作用在轉動把手17上的力為動力,作用在連桿19上的力為阻力,組成一個杠桿機構,進行夾持工作。
所述握桿18與支撐板23的夾角為30°。
所述三個握桿定位點22在握桿定位塊21上呈三角形分布
工作原理及過程:
工作時,以轉動把手定位28為支點,作用在轉動把手上17的力為動力,作用在連桿19上的力為阻力,組成一個杠桿機構,進行木薯的夾持工作,擺動轉動把手17,利用連桿19和轉動桿20將動力傳到蝸輪4和蝸桿3處,驅動雙齒輪運動,可實現機構的夾持功能,同時利用蝸輪4和蝸桿3的自鎖原理,可以將木薯桿緊緊地夾住,方便木薯的拔起工作。此外,通過往下壓握桿18,以轉動軸51的軸心為支點,作用在握桿18上的力為動力,作用在夾持塊上的力為阻力,形成一個杠桿機構,從而能夠實現木薯的拔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