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黃土陡坡的綠化方法,尤其涉及一種黃土裸露極陡坡的灌草噴播綠化方法。
背景技術:
我國西北黃土區降水較少,太陽輻射強。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道路修建及其他基礎設施的建造形成了越來越多的裸露黃土坡面,多為極陡坡甚至險坡(坡度>35°),且表層土壤多為貧瘠的生土,植物難以自然生長,使之成為滑坡等自然災害的多發地。目前對此種裸露黃土坡面的處理多采用漿砌石覆蓋、打孔造林和噴播綠化的方法,亦或是棄之不做處理。漿砌石覆蓋成本較高,未能對降水進行有效利用;打孔造林通常對孔的規格有特定要求,操作較為復雜;傳統的噴播綠化方式由于噴播基質附著力不足,在極陡坡作業通常采取置入錨桿或者掛網的方式加固坡面并為噴播基材提供附著附屬物,對原有坡面擾動較大,操作復雜,成本較高,噴播基質抗沖刷能力差,易被雨水沖刷流失,造成資源浪費,且多采用草本植物種子進行噴播,植被種類單一。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人工促進植被恢復效果,對坡面土壤擾動較小,且操作簡單、成本較低的黃土裸露極陡坡的灌草噴播綠化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本發明的黃土裸露極陡坡的灌草噴播綠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A、測定目標坡面土壤理化性質:主要指標為土壤有機質含量,包括全氮、全磷和速效鉀;
B、灌草種子選擇及用量確定:選擇本地植物種,包括顆粒飽滿的灌木種子和草本種子,所述灌木種子包括檸條、沙棘、紫穗槐和四翅濱藜木,所述草本種子包括冰草、賴草、芒草、高羊茅、白羊草和紫花苜蓿,所述植物種子的用量要參考坡面土壤水分承載力;
C、肥料選擇:根據步驟A中測定的有機質含量結果,選擇能增加土壤有機質的材料;根據步驟A中測定結果選擇合適的生物有機肥并確定用量;
D、噴播基質選擇:選擇以木纖維為主要材料且坡面附著效果好、無毒無害并能完全降解的噴播基質;
E、目標坡面處理:若坡面土質堅硬,則在坡面上按“品”字排列鏨坑,若土質疏松、塌陷或堆積則不需處理;
F、噴播:使用專用噴播機噴播,根據步驟A中檢測的土壤有機質成分含量,參考土壤養分等級標準,決定是否使用選擇增加有機質的材料;
如果不需要增加有機質含量,則噴播一次,將全部用量的生物有機肥和全部用量的種子與步驟D中所述噴播基質混合均勻,進行噴播;
如果需要增加有機質則分兩次噴播,第一次為步驟C中所述用于增加土壤有機質的材料與一半用量的種子和全部用量的生物有機肥加水均勻混合,在坡面均勻噴播,用水量控制在材料的粘稠度可黏貼在坡面又不出現水流淌現象,第二次為步驟D中所述噴播基質與一半用量的種子加水均勻混合,在坡面均勻噴播,用水量控制在比第一次噴播粘稠度略低;
G、后期養護:噴播完成后,視當地實際氣象情況進行人工灌溉,灌溉方式視具體情況而定,主要包括微噴灌、滴灌和人工灑水。
由上述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黃土裸露極陡坡的灌草噴播綠化方法,經過坡面處理,采用噴播基質、土壤改良材料、生物有機肥、灌草植物種子充分混合分層分次噴播,解決了黃土陡坡極陡坡造林難度大及保存率低的問題,實現了較好的人工促進植被恢復效果,對坡面土壤擾動較小,且操作簡單、成本較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黃土裸露極陡坡的灌草噴播綠化方法中鏨坑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本發明的黃土裸露極陡坡的灌草噴播綠化方法,其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是:
包括如下步驟:
A、測定目標坡面土壤理化性質:主要指標為土壤有機質含量,包括全氮、全磷和速效鉀;
B、灌草種子選擇及用量確定:選擇本地植物種,包括顆粒飽滿的灌木種子和草本種子,所述灌木種子包括檸條、沙棘、紫穗槐和四翅濱藜木,所述草本種子包括冰草、賴草、芒草、高羊茅、白羊草和紫花苜蓿,所述植物種子的用量要參考坡面土壤水分承載力;
C、肥料選擇:根據步驟A中測定的有機質含量結果,選擇能增加土壤有機質的材料;根據步驟A中測定結果選擇合適的生物有機肥并確定用量;
D、噴播基質選擇:選擇以木纖維為主要材料且坡面附著效果好、無毒無害并能完全降解的噴播基質;
E、目標坡面處理:若坡面土質堅硬,則在坡面上按“品”字排列鏨坑,若土質疏松、塌陷或堆積則不需處理;
F、噴播:使用專用噴播機噴播,根據步驟A中檢測的土壤有機質成分含量,參考土壤養分等級標準,決定是否使用選擇增加有機質的材料;
如果不需要增加有機質含量,則噴播一次,將全部用量的生物有機肥和全部用量的種子與步驟D中所述噴播基質混合均勻,進行噴播;
如果需要增加有機質則分兩次噴播,第一次為步驟C中所述用于增加土壤有機質的材料與一半用量的種子和全部用量的生物有機肥加水均勻混合,在坡面均勻噴播,用水量控制在材料的粘稠度可黏貼在坡面又不出現水流淌現象,第二次為步驟D中所述噴播基質與一半用量的種子加水均勻混合,在坡面均勻噴播,用水量控制在比第一次噴播粘稠度略低;
G、后期養護:噴播完成后,視當地實際氣象情況進行人工灌溉,灌溉方式視具體情況而定,主要包括微噴灌、滴灌和人工灑水。
所述步驟B中,所述植物種子的用量通過選擇與目標坡面預期綠化效果和生境條件相似的坡面,通過調查植物中的株數和植被密度等指標近似得出;
考慮到坡面土壤水分承載力,實際種子用量要低于近似得出的值,在保證種子發芽率、植物成活率和保存率的情況下,依靠植物自然生長繁殖,有利于坡面土壤水分的合理利用,同時避免資源浪費;
對灌木種子進行催芽處理,露白即可,或對出芽種子進行包衣,避免出芽后在噴播機中攪拌對嫩芽有所損傷。
所述步驟C中生物有機肥的施用量的計算,參考土壤養分等級標準,以施肥后表層5cm厚度的土壤中全氮≥0.8g/kg、全磷≥0.4g/kg、速效鉀≥0.1g/kg為標準。
所述步驟D中,所述噴播基質選用主要材料為木纖維、無毒無害且可以完全降解的基質。
所述步驟E中所述坡面處理可直接在坡面上按“品”字排列鏨坑,布置鏨坑的目的是增加坡面粗糙度,增加對降水的有效利用程度,為植物種子前期萌發生長提供更適宜的條件,并減輕太陽輻射對幼芽或幼苗的傷害。
所述步驟F中,所述噴播時間宜在4月至雨季前,保證幼苗足夠的生長時間,第二次噴播噴播基質混合后的粘稠程度較第一次略低,目的是促進第一次噴播中的肥料入滲,噴播基質的厚度控制在1.8至2.2cm,起到蓄水和減少土壤水分蒸發的作用,并具有很強抗沖刷性能。
所述步驟G中,視當地實際氣象情況決定是否進行人工灌溉,若噴播完成后無明顯降水,則要進行人工灌溉,直至植物根系進入土壤,噴播完成后進行人工灌溉能縮短種子萌發時間,并保護幼苗免于被太陽輻射灼傷,選擇微噴灌、滴灌和人工灑水方式。
本發明的黃土裸露極陡坡的灌草噴播綠化方法,克服了現有極陡坡綠化技術的不足,該方法采用噴播基質、土壤改良材料、生物有機肥、灌草植物種子充分混合分層分次噴播。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一種黃土裸露極陡坡的灌草噴播綠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測定目標坡面土壤理化性質:主要指標為土壤有機質,全氮,全磷和速效鉀。
(2)灌草種子選擇及用量確定:選擇本地植物種,顆粒飽滿的灌草種子。其中灌木種子包括檸條,沙棘,紫穗槐和四翅濱藜木;草本種子包括冰草,賴草,芒草,高羊茅,白羊草和紫花苜蓿。植物種子用量要參考坡面土壤水分承載力,避免資源浪費。
(3)肥料選擇:根據步驟(1)中測定的有機質含量結果,選擇可增加土壤有機質的材料;根據步驟(1)中測定結果選擇合適的生物有機肥并確定用量;
(4)噴播基質:選擇以木纖維為主要材料且坡面附著效果好,無毒無害并可完全降解的噴播基質。
(5)目標坡面處理:如圖1所示,若坡面土質堅硬,則在坡面上按“品”字排列鏨坑;若土質疏松(塌陷或堆積)則不需處理。
(6)噴播:使用專用噴播機噴播,根據步驟(1)中檢測的土壤有機質成分含量,參考土壤養分等級標準,決定是否使用選擇增加有機質的材料。如果不需要增加有機質含量,則噴播一次,將全部用量的生物有機肥和全部用量的種子與步驟(4)中所述噴播基質混合均勻,進行噴播。如果需要增加有機質則分兩次噴播,第一次為步驟(3)中所述用于增加土壤有機質的材料與一半用量的種子和全部用量的生物有機肥加水均勻混合,在坡面均勻噴播,用水量控制在材料的粘稠度可黏貼在坡面又不出現水流淌現象;第二次為步驟(4)中所述噴播基質與一半用量的種子加水均勻混合,在坡面均勻噴播,用水量控制在比第一次噴播粘稠度略低。
(7)后期養護:噴播完成后,視當地實際氣象情況進行人工灌溉,灌溉方式視具體情況而定,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微噴灌、滴灌和人工灑水。
步驟(2)中所述植物種子的用量,可通過選擇與目標坡面預期綠化效果和生境條件相似的坡面,通過調查植物中的株數和植被密度等指標近似得出。考慮到坡面土壤水分承載力,實際種子用量要適當低于近似得出的值,在保證種子發芽率、植物成活率和保存率的情況下,依靠植物自然生長繁殖,有利于坡面土壤水分的合理利用,同時避免資源浪費。對灌木種子進行催芽處理,露白即可,或對出芽種子進行包衣,避免出芽后在噴播機中攪拌對嫩芽有所損傷。
步驟(3)中生物有機肥的施用量的計算,參考土壤養分等級標準,以施肥后表層5cm厚度的土壤中全氮≥0.8g/kg,全磷≥0.4g/kg,速效鉀≥0.1g/kg為標準;步驟(3)中所述增加土壤有機質的材料選用美國Profile Products LLC研制生產的Biotic Soil Media(BSM)。
步驟(4)中所述噴播基質選用美國Profile Products LLC生產的High Performance-Flexible Growth Medium(HP-FGM),主要材料為木纖維,無毒無害且可以完全降解。
黃土裸露極陡坡一般不存在雜物,步驟(5)中所述坡面處理可直接在坡面上按“品”字排列鏨坑,布置鏨坑的目的是增加坡面粗糙度,增加對降水的有效利用程度,可為植物種子前期萌發生長提供更適宜的條件,并可以一定程度減輕太陽輻射對幼芽或幼苗的傷害,鏨坑寬度以及行、列間距無特定要求。
步驟(6)中所述噴播時間宜在4月至雨季前,保證幼苗足夠的生長時間。第二次噴播,噴播基質混合后的粘稠程度較第一次略低,目的是促進第一次噴播中的肥料入滲,噴播基質的厚度控制在2cm左右,可起到一定的蓄水和減少土壤水分蒸發的作用,并具有很強抗沖刷性能。
步驟(7)中視當地實際氣象情況決定是否進行人工灌溉,若噴播完成后無明顯降水,則要進行人工灌溉,直至植物根系進入土壤。噴播完成后進行人工灌溉可縮短種子萌發時間,并保護幼苗免于被太陽輻射灼傷。視當地實際情況可選擇但不限于微噴灌、滴灌和人工灑水等方式。
本發明創造相比現有技術具有以下創新和有益效果:
本發明解決了黃土陡坡極陡坡造林難度大及保存率低的問題,實現了較好的人工促進植被恢復效果;
本發明充分考慮到黃土極陡坡坡面水分承載力和養分承載力,并據此進行合理的植被配置;
本發明對坡面土壤擾動較小,且操作簡單,成本較低;
本發明所使用的肥料為生物有機肥,對土壤環境不會造成污染;
本發明選取當地植物種類,包括草本和灌木,灌草結合,群落垂直結構復雜化,做到近自然植被恢復,增加護坡固坡能力,減少水土流失;
本發明所涉及的噴播基質以木纖維為主要材料,可完全降解,對環境不會造成任何危害,且有較強抗沖刷性能,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護坡面。
具體實例1:
2016年5月底,在陜北吳起縣選取平均坡度約為58°和52°的裸露黃土陡坡各100㎡。由于坡面土質堅硬,布置鏨坑,鏨坑行、列間距均30cm左右。根據坡面土壤水分和養分條件并結合種子發芽率,選擇灌草種子用量,其中草本冰草4g/㎡,賴草3g/㎡,高羊茅5g/㎡,白羊草4g/㎡和紫花苜蓿4.5g/㎡;灌木檸條,沙棘和紫穗槐均按照每平方米3粒種子噴播。選用氮磷鉀含量為12%,且N:P:K=3:6:3的有機肥100g/㎡;Biotic Soil Media 560g/㎡;High Performance-Flexible Growth Medium 450g/㎡。按照上述步驟(6)進行噴播。
噴播完成后,每隔一天進行一次灑水,以恰好產生坡面徑流為灌溉標準,直至植物根系進入土壤。
具體實例2:
2016年6月初,在甘肅省蘭州市選取平均坡度約為36°的裸露陡坡約700㎡,土質疏松。根據坡面土壤水分和養分條件并結合種子發芽率,選擇灌草種子用量,其中草本冰草4g/㎡,芒草4g/㎡,賴草3g/㎡,高羊茅5g/㎡,白羊草4g/㎡和紫花苜蓿4.5g/㎡;灌木檸條和紫穗槐均按照每平方米3粒種子噴播,四翅濱藜木2.5g/㎡。選用氮磷鉀含量為12%,且N:P:K=3:6:3的有機肥40g/㎡;Biotic Soil Media 390g/㎡;High Performance-Flexible Growth Medium 400g/㎡。按照上述步驟(6)進行噴播。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披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的保護范圍為準。